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156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docx

《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docx

交通土建工作总结3

时光飞逝,我在广西景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快3年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管理角度对我这3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我在《交通土建工程施工工作总结》既含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或不足,还包含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与建议,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并在业余时间主动扩展相关专业知识,力争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一、工程概况

根据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交通部文件,结合陕西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和经济发展要求,根据本项目交通量发展需要,全线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技术标准。

起点位于窑家坳,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位于横冲,终点桩号为K2+803.432,全长2.803K;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该段路线全场长2.8公里,全线挖方202353m3,填方400551m3,小桥562米/1座,全线设有配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路线大致沿南东-北西向展布,路线起于窑家坳、青草坝、茶园、止于横冲。

沿线交通较为方便。

测区地形起伏大,海拔高程多在38m~235m,高差一般在6m~40m左右。

路线沿线丘陵连绵起伏,沟谷普遍分布。

气象及水文,本项目研究区域属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1450mm,且多集中在4~8月。

月平均最高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40度;月平均最低气温4.5度,四季有大风,春秋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地方性大风大雨。

公路沿线经过的河流主要为渌水一级支流潭水。

每年3~8月为汛期,雨量集中,暴雨后河水陡涨;每年9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

因此暴雨季节汇流较快,水力坡降大,流速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按全国水文分区为59区。

2、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路线大致沿南东-北西向展布,沿线为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较大,植被发育。

地面黄海高程为38~235m,相对高差一般为6~40m。

山丘平面形态一般呈带状或不规则圆形,剥蚀较强烈,山丘自然边坡103~5°局部地段基岩裸露。

冲沟中地势一般较平缓,冲沟宽度一般50~400m,冲沟遍布农田、水塘,冲沟中地面高程一般为40~65m。

本段水系为渌水及渌水的支流,侧向侵蚀为主,河曲发育;路线所经较大的水系为渌水的支流潭水。

路线走向一般与山丘及冲沟走向大角度相交。

2)、地层岩性

冲沟中上覆土层为亚粘土,一般为可硬塑状,厚度2.5~6.0m;局部地段池塘中发育流塑~软塑淤泥、淤泥质粘土,软土厚0.5~1.0m,采用清淤换填处置即可。

山坡上上覆土层为硬塑粘土及亚粘土等,厚度一般3.5~6.5m;局部地段厚达20.0m以上,下伏基岩泥盆系灰岩与钙质砂岩、泥灰岩等,以灰岩和钙质砂岩为主。

灰岩为弱风化,岩石英钟一般完整,坚硬,局部地段灰岩中发育溶沟、溶洞等岩溶现象,充填物为流软塑粘性土。

钙质砂岩、泥灰岩等薄中厚层状,岩石一般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全强风化层厚度一般1.50~5.5m。

挖方地段既有土质边坡,也有石质边陂。

边坡上部的强风化砂岩易风化可能会出现碎落、坍塌,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

3)、地质构造及地震

沿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醴攸盆地、株洲盆地,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勘察区石回咀北东向构造发育较为明显,该北东向构造发育于元古界板溪群中;另外,勘察区花岗岩发育地段,位于板杉铺旋卷构造中,岩层走向与线路走向一般大角度相交。

沿线分布的一系列向斜、背斜等褶皱构造,控制着区内溪流、沟谷的发育方向。

勘察区褶皱发育,一般为直立的背、向斜。

本段大的褶皱楚东桥短轴背斜等。

褶皱轴部走向为北东或北北东向。

背斜的核部为泥盆系。

本段一般以中小型断层为主。

共发育14条断层(F1~14)。

,本段较大规模的断层为发育于板杉铺旋卷构造附近的黎家桥逆断层(F2)、石回咀逆断层(F3)、十里长冲逆断层(F9或F13)。

其中黎家桥逆断层倾向南东,倾角约50°;石回咀逆断层倾向北西,倾角约60°;十里长冲逆断层倾向南东,倾角约30°路线两次与该断层相交,断层带附近的泥质板岩受挤压痕迹较显著。

除这三条规模较大的断层外,其余一般为平移断层。

区内发育的断层一般未直接出露,均被第四系覆盖,发育宽度一般不明。

勘察区构造以单斜构造及褶皱为主,未见活动断裂发育的痕迹,新构造运动的痕迹不显著。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察区中硬场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因此,路线所经地段区域稳定性良好。

区域地质构造对路基稳定无大的影响。

4)、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历年平均气温17.2~17.6℃;年平均降水量为1367~1432mm,全年无霜期为275~288天。

所经地域属湘江流域范围,地表水系较发育河水位受季节性降水影响大,河流流向一般由西向东,在株洲渌口流入湘江。

勘察区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三种类型。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卵石及山间谷地砂性土或碎石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渗流形式排泄于湘江及其支流中。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的表层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一般较小;但在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中,水量较大。

岩溶水分布于灰岩中,大气降水通过溶沟、溶槽、溶蚀裂隙下渗,储存于溶洞、溶沟、溶蚀裂隙等管道。

各料场储藏量丰富,与国道、省道、县道相互连接,交通运输方便,材料支距相对较近,材质、规格和数量均能满足本项目工程结构物、路面材料的施工要求。

为使高速公路建设与周围景观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在测设工作中,本着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1).路线布设尽量与沿线地物、地形、环境、景观及规划相协调;尽量避开村庄和城镇规划,减少拆迁,少占良田,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尽量维持既有水利设施,完善因工程建设而改变的排灌系统,确保水系畅通;

3).合理设置立交和通道等构造物,减少因公路建设而给沿线群众带来的生产和生活的不便;

4).注意桥梁构造物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尽量避免采用呆板、单一的结构形式,增加构造物的美感;

5).加强高边坡、路基及沿河防护,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流失,路基防护突出绿化为主的思想;

6).加强景观设计,做好美化,在中央分隔带、护坡道、取土坑等处种植各种适宜生长的灌木、乔木和花卉等,既可隔蔽噪声,又可吸收部分废气、减少尘土,净化环境;

7).施工中注意环境保护,合理选择利用施工场地,减少施工期间污水、废料、噪音等污染。

竣工后应及时清理河道、沟渠及道路上堆积物,及时清除临时工程及废弃物,恢复原有地貌景观;加强环境保护设计,尽量使公路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适应,使公路融入大自然中。

三、路基路面情况

设计依据,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设计: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及设计指导意见。

高填深挖路段

在施设阶段认真贯彻了交通部要求的尽量控制挖方边坡高度不大于30米,填方边坡不大于20米的环保思想。

结合本路段地形起伏大、横坡陡峻的自然特点,通过对路线平面、纵面的优化以及局部路段与桥梁、隧道方案的认真比较,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高填、深挖路段。

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小于或等于6.0m时,边坡按1:

1.5设计;当边坡高度大于6.0m时,大于6.0m的部分,根据地形变化情况分别采用路肩墙、护脚的形式收缩坡脚。

挖方路基边坡设一级或多级平台,各级边坡高度一般为8~10m(土质为8m,石质为10m),对于局部岩石边坡,采用一坡到顶;每两级边坡间设1.5m宽平台,平台外侧设回填种植土槽,进行绿化。

3)、边坡防护挖方边坡坡比采用1:

0.75~1:

1.5,植草绿化,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坡面绿化。

4)、对于斜坡路堤、半填半挖路基及填挖交界处,采用级配较好的砂类土、砾类土、碎石填筑,石质路段过渡段对路床进行加固处理,可减少路基的沉降,确保路基的稳定。

5)、挡土墙路堤挡墙控制在200米内。

减少路基占用农田数量,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由于项目处在山岭区,结合以往湖南高速公路的经验,挡墙高度控制在20米内,对于高挡墙,均需进行特殊计算。

桥梁部分

桥梁以简支梁桥为主,标准化、定型化,方便施工。

并使特殊桥梁各具特色,桥梁布置贴近自然,充分体现与环境相协调。

施设阶段结合详勘资料以及地形、地质和水文、水力情况,对初设桥梁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以确保桥梁安全并经济合理。

桥梁采取的荷在等级为公路Ⅰ级,桥面宽为26米,起点K0+547终点K0+577,全长30米。

桥梁平面,在直线上。

纵断在i=1.03%的纵坡上。

上部结构采用3x10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下部结构为:

柱式墩、扩大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

涵洞部分

圆管涵预制管节中节长1.0m/节,端管节0.5m/节。

管涵内径1m,管壁厚10cm,埋置超过9米适当增加管壁厚度,涵基础厚度用2倍管涵壁厚,基础砂砾垫层20㎝,涵身每4~6m设一道沉降缝。

圆管涵进出水口、八字翼墙未端或锥坡未端,用25cm,厚7.5号浆砌片石+10cm砂砾垫层。

并在铺砌未端设隔水墙,宽40cm,深150cm。

涵洞基础埋置深度见设计图纸。

其中涵洞施工注意事项:

1)、涵洞设计中基本采用标准斜交角。

施工中可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选拔非标准交角,合理调整涵位,或者对涵洞进出口型式作必要的调整,但应注意进出口与路基排水系统及原沟渠的协调处理。

2)为使涵台与盖板连接起到支撑作用,涵台顶面作成椅背与盖板顶面齐平抵紧。

也可采用栓钉连接的方式,此时台帽应预埋与盖板锚栓孔位置相对应的锚栓钢筋。

3)对于钢筋混凝土明板涵,在台帽上设置三角垫层,以使涵面形成1.5%的横坡。

4)台帽或涵台顶面,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cm的油毛毡垫层。

5)管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才能脱模、堆放和运输。

脱模时应在管壁上注明适用的填土高度。

6)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的填土须分层对称夯实,相对密度达到95%。

7)施工过程中,当洞顶覆土厚度小于0.8m时,严禁任何重型机械和车辆通过。

8)与涵台结合部分的涵洞基础,必须戳毛并预留钢筋,使涵台与基础结合更好。

通道及人行天桥

本项目通道及人行天桥的设置,共分以下几种类型:

机耕通道兼排水净宽5.0m净高3.5m

主要供行人车通行及排水机耕通道净宽4.0m净高3.0m

主要供拖拉机通行人行天桥净宽4.0m桥下净高5.0m

主要供行人通行凡下穿高速公路的乡村路、机耕道、人行道,从洞口翼墙外向两端各20m范围改造为水泥砼路面结构(即设计文件中的通道路面结构图)。

根据地方公路等级、与主线交叉的具体情况,通过实地勘测,广泛收集地方意见,结合当地路网规划,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本标段的通道及人行天桥的布置进行了合理增减、改移、归并,本标段共布设通道6处,设置天桥2处。

丘陵地区路线特点

山丘连绵,岗坳交错,地势起伏较大,植被发育,山形迂回曲折,领低脊宽山坡较缓,丘谷相对高差不大。

路线受地形的限制。

选线原则及依据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