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1472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docx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docx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

“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陈胜是阳城人。

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一.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

“孰可使嗣?

”祁奚对曰:

“解狐③可。

”君曰:

“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仇也。

”晋遂举解狐。

后又问:

“孰可以为国尉④?

”祁奚对曰:

“午⑤可也。

”君曰:

“非子之子耶?

”对曰:

“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

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

②晋君:

指晋悼公。

③解狐:

晋国大夫。

④国尉:

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

⑤午:

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10.A 11.D.

附译文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

“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

”祁奚回答“解狐可以。

”晋悼公问:

“他不是你的仇人吗?

”回答说:

“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接任,而不是问谁是仇人。

”晋悼公就立解狐为中军尉。

后来晋悼公又问他:

“谁可以当国尉?

”祁奚回答说:

“祁午可以。

”晋悼公问祁奚:

“他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奚回答说:

“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

二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

”晏子对曰:

“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

①是:

这件(事); ②如:

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远:

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

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

按时)腰白玉之环(腰:

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

增加)    晏子对曰(对:

回答)D.薄暮冥冥(薄:

迫近)    凄神寒骨(凄:

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

(4分)

12.B13.D 14.

(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

(1分)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1分)15.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

(4分)

1.泽:

聚水的地方2.而:

表承接3.殆:

大概,恐怕4.谓:

说5.对:

回答6.是:

这些;与:

原意参与,这里是一样的意思;焉:

语气词7.而:

表转折8.任:

信任9.乃:

就(是);若:

像;者:

……的情况10.如:

到……去11.曷:

怎么12.为:

译文齐景公外出打猎。

上山碰到虎,到沼泽地遇见蛇。

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

“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则见虎,到沼泽地则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

”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

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重任,是三不祥。

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

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沼泽遇见蛇,沼泽是蛇的窝啊。

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四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

【注】①党引:

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

交情疏远;③保:

关心爱护。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

(2分)

23.译文:

(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

(错一句扣1分)

24.

(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

(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答对一点1分,共2分)

附译文:

一般说来,君子和君子是因为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则是因为利益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啊!

然而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

这是什么缘故呢?

小人所爱好、所贪图的是薪俸、是钱财啊!

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相互牵引,勾结而成为朋党,这是假的。

等到他们看到利益后就争先恐后了,有时利益没了就交情疏远,甚至反过来互相伤害,即使是兄弟亲戚这么亲近的人,也不能互相保护了。

所以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他们虽然暂时结为朋党,却是假的啊!

君子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所坚持的是道义,他们所履行的是忠信,他们所爱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养自己,就会志趣相同而互相助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情,就会心思相同而互相帮助,始终如一。

这是君子的朋党哪!

课外文言文段《盲子失坠》读练

  五、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

“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乎坠地。

乃自哂曰:

“嘻!

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道:

②视此省战省: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译: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

  1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答:

12.道:

取道,过(或走)。

省:

醒悟,反省。

  13.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14.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附翻译

有盲人路过干涸的小溪,(在)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抓住桥栏,小心谨慎地抱住,自己认为一失手必定坠入深渊中。

路过的人告诉他说:

“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

(或下面就是土地了)”盲人不相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号,(时间)久了,(盲人)没有力气了,失手掉到地上。

便自嘲道:

“呵!

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自讨苦吃呢?

”大道理(真理)很平实,在黑暗中守着迷茫,执著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该)醒悟啊!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1、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的意识形态应顺应时势。

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2、新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的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1.道:

经过。

2.楯:

(shǔn)栏杆上的横木。

3.竞竞:

小心谨慎的。

4.自分(fèn):

自料。

5.已:

通“矣”了。

6.毋:

不要。

7.省:

醒悟,反省。

8.涸:

干涸。

9.第:

只管。

10.长号:

大声哭叫。

11.大道:

公认的道理。

12.有盲子道涸溪解释"道":

经过,取道。

13.视此省哉解释"省":

反省,自我警戒。

14.哂(shěn):

嘲笑。

15.兢兢:

兢兢战战,形容害怕的样子。

16.蚤:

通假字,通“早”。

17.矜:

自夸。

18.夷:

平坦,平常。

19.沉空守寂:

指陷在空想中。

20.省:

醒悟

  六、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

避暑,乘凉。

②孤林:

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

卧席。

④濡(rú):

沾湿。

⑤逾:

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徙衽以从阴()

(2)其阴逾去()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7、⑴:

移动⑵离开8、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9、“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0、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译文: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

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

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来越湿。

(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七、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分)

11、探究:

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译文:

有个郑国人想买双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子,于是就说:

“我忘带量好的尺码了。

”他只好返回家中去取尺码。

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

有人问:

“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试一试?

”他说: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且:

将要,想要。

3.者:

(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

4.先:

首先,事先。

5.度(duó)其足:

衡量,动词。

6.而:

连词。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7.置:

放置,摆放。

8.之:

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

他的,指郑人的。

10.坐:

通假字,通“座”,座位。

11.至:

到了。

12.之:

到……去,往。

13.操:

带。

14.已:

已经。

15.得:

得到;拿到。

16.履:

鞋子。

17.乃:

于是,就18.持:

拿。

19.度(dù):

量好的尺码。

20.及:

等到。

21.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

22.罢:

本义结束,引申为散了。

24.遂:

于是。

25.曰:

说。

26.宁(nìng):

副词。

宁可,宁愿。

27.无:

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8.自信:

相信自己。

29.以:

用。

30.吾:

我。

8.

(1)dúo量(长短)

(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八、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5、给加点字解释(8分)

①华捉()而掷()去之②歆废()书而观()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席:

坐席。

割席分坐:

把席割断,分开坐。

(在文中比喻朋友绝交。

)片:

一块。

捉:

握。

坐:

通“座”,座位尝:

曾经。

同席:

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古人席地而坐。

轩冕:

xuānmiǎn。

轩,车子;冕,帽子。

古代大夫以上的官才能乘车服冕,此处指有篷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

过:

经过。

故:

原来。

废:

停止,扔下。

子:

你。

非:

不是。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朝末年的人。

一开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作没看见金子,和瓦石没有区别,华歆捡起金子十分高兴,偷偷看了一眼管宁的神色,就丢下金子离开了。

两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个乘坐有篷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的人经过门前,管宁像原来一样在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对华歆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

答案:

15.给加点字解释捉:

捡掷:

扔废:

放下观:

观看

16.句子翻译:

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7.略。

言之成理即可。

九、(季梁)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

‘吾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⑤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  

注释:

①大行(háng):

大路。

②方:

正在。

③持其驾:

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

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

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译文“今天我回来,看见有人在太行山,正对着北方驾着他的马车,(他)告诉我说:

‘我想要到楚国去。

’我说:

‘你到楚国去,为什么要往北走呢?

’他说:

‘我的马好。

’我说:

“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说:

‘我的费用多。

’我说:

‘即使你的路费再多,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

‘我的车夫技术好。

’这几个方面越好,但是就离楚国更加远罢了!

1北面:

面向北方。

2持:

掌持。

3欲:

想要。

4之:

到······去。

5虽:

即使。

6攻:

攻打。

7奚为:

为什么。

8用:

费用。

9恃:

依靠、倚仗。

10犹:

好像,犹如。

11大行:

大路。

一译太行山。

12驾:

马车。

13犹:

好像。

答案:

18、①我想要去楚国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①南辕北辙或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

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十、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

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

因为。

2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6分)

(1)席上食菱食

(2)欲以去热也去

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3分)

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

他在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

有人说:

“吃菱角要去壳。

”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

“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

”问的人又问:

“北方也有菱角吗?

”他说:

“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

”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0、

(1)吃

(2)除掉、去掉21、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

(关键词:

曰,土产,强,知)22、略。

言之成理即可。

范仲淹作墓志

   十一、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

“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

“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

“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3.赖以示予4.不然,吾几失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一句中。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

 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

“这篇铭记不能不让尹洙看。

”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

“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能够不谨慎啊。

现在你把转运使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诚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争论的原因啊。

”范仲淹听了,颇有感叹地说:

“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①尝:

曾经③示:

给......看④俗儒:

庸俗的文人⑤赖:

幸亏;多亏(依靠)⑥失:

失误。

⑦起:

引起

⑧诚:

诚然,的确⑨太守:

汉代官名,相当于宋代知州

答案一、1.诚然2.引起3.依靠4.失误二、l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三、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迂公修屋十二、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

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①,诘曰:

“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

何以为夫?

”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

迂公叹曰:

“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注】①诟,责骂。

②适,指女子出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篱败不修修_⑵妻且号且诟号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旦日,延人治屋

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

(4分)

⑴⑵

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

附译文:

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补救。

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质问他说:

“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文人,如何为人夫?

”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

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

迂公叹息道:

“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答案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篱败不修修_整治修理⑵妻且号且诟号大声叫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旦日,延人治屋第二天,迂公请人整修屋子

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

(4分)⑴_篱败不修,瓦裂不葺⑵_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2分)

十三、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①主簿②。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

地名。

②主簿:

官名。

③委:

抛弃,扔弃。

④手版:

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2.解释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