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143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docx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docx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单元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单元计划

 

二年级第二学期

(仅供各校参考)

 

2015.02.

全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27

P2一/小复习

1

2

3/2-3/6

同上

1

 

P4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1

 

P5相差多少

2

 

3

3/9—3/13 

P8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4

  

4

3/16-3/20

同上

2

 

P16数射线(千)

P18位值图上的游戏

1

1

 

5

3/23—3/27

P20三/时间(时、分、秒)

3

 

P24小练习

(1)

1

 

6

3/30—4/3

P26四/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1

 

P27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1

 

P28三位数加法

2

 

7

4/6—4/10 

同上

1

清明节 

P33三位数减法

2

 

8

4/13—4/17 

同上

2

P38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

 

9

4/20—4/24

P40小练习

(2)

2

 

机动

2

 

10

4/27—5/1

P42五/轻与重

2

劳动节

P45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1

11

5/4—5/8

同上

P49六/东南西北

1

2

 

P51角

1

12

5/11—5/15

P53三角形与四边形

2

 

P56三角形的分类

(1)

2

 

13

5/18—5/22 

P59七/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2

 

P61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

2

 

14

5/25—5/29

P64解决问题

4

 

15

6/1—6/5

P69巧算

(2)

P71数学广场——列表枚举

2

1

儿童节 

16

6/8—6/12

P72数学广场——七巧板

1

 

P74数学广场——流程图

(1)

期末复习

1

2

 

17

6/15—6/19

期末复习

4

18

6/22—6/26

期末复习、测试

3

端午节 

19

6/29—6/30

学期结束

 

一、复习与提高

单元名称:

复习与提高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3、能利用乘法分配律,将一些简单的表外乘法题转化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4、利用数射线的草图做加、减法,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6、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14个6分拆成几个6加几个6,从而解决14×6的计算的过程,体会到使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乘法问题的思想。

2、通过自己在数射线上的草图上画一画,解决相差多少的简单应用问题,理解和掌握相差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解决植树活动中的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3、将表外乘法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体会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1、熟练掌握百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2、正确进行两步计算。

关键:

掌握计算法则。

单元课时安排:

章名

内容

课时

一、复习与提高

(5课时+1课时机动)

小复习

2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1

相差多少

2

单元测试参考题:

1、口算:

45+7=82-6=86-2=90-38=37+28=

6×3=63÷9=48÷7=4×7+8=50÷5-5=

2、计算:

14×76×184×3×272÷8÷3

3、5×□<34,□里可以填哪些数:

,最大能填()。

4、应用题:

(1)电器商店上午卖出15台录音机,下午卖出12台录音机,下午比上午少卖出几台?

(2)有30粒钮扣,每件衣服钉4粒,可以钉几件衣服?

还剩几粒?

(3)一只鸡重2千克,一只狗的重量相当于7只鸡的重量,一只狗重几千克?

(4)妈妈买了4双袜子和5双鞋子,每双袜子3元,每双鞋子7元,买4双袜子要多少钱?

买5双鞋子要多少元?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说明: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和“复习与提高”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整合在一个单元中教学)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计数单位:

千和万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大小

单元名称: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就是万。

会用千数图表示千和千以内的数。

2、认识数位顺序表,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个数位的实际意义。

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3、能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

过程和方法

1、会用千数图、小正方体积木等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表达千以内的数。

选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

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对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也不同,初步感知位值的概念。

掌握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各自的位值,并有序思考。

3、在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类比,能够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千、万,使学生体会到数系的扩展和用大数来表示生活中的数量的乐趣。

2、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3、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

2、认识数位顺序表,会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

数中间、末尾有0的大数读、写。

单元课时安排:

二、千、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8课时+2课时机动)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6

数射线(千)

1

位值图上的游戏

1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2

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

2

单元测试参考题:

1、填空:

(1)803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

3个千、5个百、7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456、466、476、()、()、()、()、526

(3)315=++,9000+700+8=,4050=()+(),这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表示()个()。

(4)七千四百零九写作(),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第三位是(),7在()位上,表示()。

(5)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大()

(6)5个彩球分别标有数字2、5、0、8、4、,从中选4个彩球组成一个最大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他们相差()。

2、写出相邻的数:

()246()()500()

3、写出相邻的整十数

()108()()324()

4、比较大小

2400()20404082()2804

5、看图填数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

(二)

单元名称:

时间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时间单位分、秒,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2.初步认识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3.初步建立(小)时、分(钟)、秒的量感。

4.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知道从某一起始时刻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根据钟面写出时刻、根据时刻画出分钟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

2、通过“1分钟大约能写几个字”、“1分大约能走几步路”、“1分脉搏大约跳几次”等实践活动,建立分钟的实际时间观念。

3、通过“拍皮球20次用几秒”、“跳绳10次用几秒”、“跑50米用几秒”等实践活动,建立秒的实际时间观念。

4、通过模仿“小丁丁7时30分走出家门,经过25分(钟)到达学校,他到达学校的时刻是7时55分”的叙述活动,初步体会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时间的认识,受到爱惜时间、守时的品德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分、秒、的概念,(小)时、分(钟)的概念,(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分(钟)、秒之间的进率,分(钟)、秒的量感。

难点:

(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分(钟)、秒之间的进率及简单的比较。

单元课时安排: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

(二)

(4课时+1课时机动)

时、分、秒

3

小练习

(1)

1

单元测试参考题:

1、1小时○60秒4小时○200分2分○2小时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跑100米要用20()小朋友每天应睡9()一场足球赛要用90()

3、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

三位数的加减法

三位数的加减法估算应用题

整百、整十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

的加减一位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

2、掌握估算方法:

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近似计算,会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单元名称:

三位数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三位数加减一位数,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横式计算与竖式计算,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多种算法。

4、初步学习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估算的方法,逐步养成估算的意识。

5、能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应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的材料、模型将两位数加减法的算法类比到三位数加减法中去,通过尝试,探究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过程中,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逐步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3、通过提出自己的算法,并与他人交流算法,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多种模型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逐步体会1000以内三位数的加减法来源于日常生活,感知用数学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简单的、准确的、快捷而有效的。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在学习三位数加减法中,对上海第一高楼的不断变迁有一些了解,体会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中有进退位的计算。

关键:

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单元课时安排: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

(13课时+2课时机动)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1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1

三位数加法

4

三位数减法

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

小练习

(2)

1

单元测试参考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400+40=190+140=327+5=250-5=

200+300=430-180=8+909=25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