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重点整理17121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1399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重点整理1712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眼科重点整理1712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眼科重点整理1712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眼科重点整理1712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眼科重点整理1712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科重点整理171215.docx

《眼科重点整理1712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重点整理171215.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科重点整理171215.docx

眼科重点整理171215

名词解释

1.视觉器官:

眼为视觉器官,由眼球、视路和附属器三部分组成。

眼球接受光信息,通过视路向皮质传递信息,完成视觉功能。

眼附属器起到保护及协调运动等作用。

2.眼的调节:

正常眼注视远方时睫状肌放松,看近物体时睫状肌收缩,主要是改变晶状体表面的曲率而调整焦点距离,这种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3.黄斑:

在视网膜后极部,离乳头颞侧约3mm,有一浅漏斗状小凹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称为黄斑。

4.眼的屈光间质: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晶状体、玻璃体(容积4.5ml)三种透明物质,它们与角膜一并被称为眼的屈光间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5.生理盲点:

视乳头仅有神经纤维,没有感光细胞,故无视觉,在视野中是一盲点。

6.泪器:

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及排泄泪液的泪道。

7.前房:

为角膜后面,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所围城的间隙。

8.后房:

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前端、晶状体前端、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

9.视路:

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从经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视皮质视层的传导路径。

10.结膜三部分:

眼睑内面睑结膜、眼球表面球结膜、反折部分穹隆结膜。

11.泪道:

由上下睑的泪点、泪囊、泪小管、鼻泪管(鼻泪管的开口为下鼻道)组成。

12.视野:

指在一定的距离处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是眼睛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总和。

(双眼固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13.远视力检查步骤:

①视力表测定②指数③手动④光感

14.视力公式:

将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除于5再乘于0.1。

15.眼内压:

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称为眼内压,正常压为10—21mmHg,病理值≧24mmHg。

双眼眼压差≦4mmHg,病理值≧8mmHg。

16.眼睑板囊肿:

是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因该囊肿形似霰粒,故又称霰粒肿。

中医称“胞生痰核”。

17.睑腺炎:

是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因有麦粒样疖肿,故又称麦粒肿。

中医称“针眼”、“土疳”、“土疡”。

18.慢性泪囊炎:

是以常溢脓泪及冲洗泪道有粘液性分泌物反流为临床特征的常见泪囊组织慢性炎症,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可单眼或双眼发病。

中医称“漏睛”。

19.急性泪囊炎:

是以泪囊及周围组织突发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炎症,多发生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与侵入细菌病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有关。

中医“漏睛疮”。

20.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中医称“暴风客热”、“暴风”。

21.流行性结角膜炎:

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急性眼病,可散发,也常造成流行,临床特点是急性滤泡或假膜性结膜炎及角膜上皮细胞下浸润。

22.沙眼(椒疮):

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睑表面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称沙眼。

中医称“椒疮”、“椒疡”。

23.泡性结角膜炎:

是一种微生物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免疫性结膜炎。

中医称为“金疳”。

24.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聚星障):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是一种世界性致盲眼病,一般单侧发病,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

25.青光眼:

是指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以视网膜神经纤维萎缩、视盘凹陷和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和主要致盲眼病。

26.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是一种由眼压升高而致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最后导致失明的眼病。

中医称“青风内障”、“青风”。

27.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是一种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久粘连,房水外流受阻,以引起眼压升高是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似中医“绿风内障”,慢性闭角型似中医“黑风内障”。

28.前葡萄膜炎(瞳神紧小):

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三种类型,其中以虹膜睫状体炎最为常见。

29.脉络膜—视网膜屏障: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并有完整的封闭小带存在,形成视网膜的外屏障,亦称“脉络膜—视网膜屏障”,具有阻止脉络膜血管的正常漏出液进入视网膜的功能。

30.血—视网膜屏障:

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之间完整的封闭小带和壁上周细胞形成视网膜内屏障,亦称“血—视网膜屏障”,阻止血浆等物质渗漏到视网膜神经上皮内。

31.视网膜动脉阻塞(络阻暴盲):

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耐阻塞引起的视网膜组织急性缺血,表现为无痛性的视力突然下降甚至致盲,中医称“暴盲”。

32.视网膜静脉阻塞(络损暴盲):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中央静脉的主干或分支发生阻塞,以阻塞远端静脉扩张迂曲,血流淤滞,出血和血肿的病变,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致盲病之一。

33.视网膜脱离:

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分离,包括裂孔、非裂孔性和牵引性三大类,前者又称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较常见,类似中医的“神光自现”。

34.视神经乳头炎(目系暴盲):

为视神经球内段或紧邻眼球的球后壁视神经急性炎症,如波及视网膜,亦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以发病急、视力严重受和损瞳孔反射异常为临床特点。

35.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病:

简称“中浆”,是发生在黄斑部及其附近视网膜的局限性浆液性视网膜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的病症。

中医属“视瞻昏渺”。

36.老年性白内障:

亦可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衰老而发生渐进性视力下降乃至失明,通常双眼先后发病。

中医称“圆翳内障”。

37.近视:

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在视网膜上则形成不清楚的像。

38.远视:

睫状肌在非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的眼,称为远视眼。

39.退翳明目法:

用具有退翳作用的方药,以消除角膜混浊的眼科独特方法,仅适用于黑睛生翳者。

(为眼科的独特治法)

简答和填空

1.成人眼球前后径平均为24mm。

垂直直径为23mm,水平经为23.5mm。

眼球向前方平视时,突出于外侧眶缘12-14mm。

其两侧相差不超过2mm。

2.眼球壁分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3.角膜横径为11.5-12.0,中央部厚度为0.5-0.55mm,周边约为1mm。

4.角膜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基质层厚约500u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10,本层无再生能力;后弹力层损伤后能再生,富有弹性,较为坚韧;内皮细胞层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损伤后不能再生,生理特点①透明性②感觉敏锐③无血管。

5.纤维膜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白色的巩膜。

6.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主要靠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供应,代谢所需要的氧,80%来自空气。

7.巩膜占整个纤维膜的5/6,后极部较厚,约为1mm,在直肌附着处更薄,仅0.3mm。

8.脉络膜的作用:

脉络膜血循环供应视网膜营养。

脉络膜含有丰富色素,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的作用。

9.视杯外层形成视网膜色素层,内层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二者的间隙中视网膜由此脱离。

10.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11.三个神经元传递:

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12.视锥细胞具有感受强光和辨别颜色的作用,主要分布在黄斑部,故黄斑区的视力最为敏感。

视杆细胞具有感受弱光的作用,主要分布经视网膜周围,越近黄斑区越少。

13.神经乳头为1.5mm×1.75mm的圆形区。

14.房水排出途径:

睫状突—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巩膜静脉窦—眼的静脉系统。

15.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

晶状体有高度的屈光力,与睫状体共同完成调节,并可保护眼底视网膜。

16.玻璃体的容积为4.5ml,具有屈光作用,并对周围组织起到支撑的作用。

17.视神经分为眼内段、框内段、管内段、颅内段视交叉病变时——颞侧偏盲;一侧视束病变时——同侧偏盲。

18.眼的附属器:

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

19.眶尖有一孔二裂,尖端为视神经孔,有视神经、眼动脉和交感神经通过。

视神经孔外侧有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眼支、部分交感神经纤维和眼上静脉由此通过,此处受损则累及通过的神经血管,出现眶上裂综合征。

眶外壁和眶下壁之间有眶下裂,三叉神经的第二支和眶下动脉由此通过。

20.眼睑由外向内分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睑结膜五层。

睑板内有若干个垂直排列的睑板腺。

21.包括眼轮匝肌和提上眼睑;眼轮匝肌是横纹肌,专司闭眼,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眼睑由动眼神经支配,具有提睑作用。

22.6条眼外肌神经支配:

内、上、下直肌及下斜肌均由动眼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

23.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对照

眼睑——胞睑、约束、眼睑、眼胞、睥

上眼睑——上睑、上胞、上睥

下眼睑——下睑、下胞、下睥

睑结膜——睑内、内睑、睥内

睑缘——睑弦、眼弦、胞沿、眼稜、睥沿

睫毛——睫毛

睑裂——目缝

内眦——内眦、大眦

外眦——外眦、锐眦、小眦

泪点、泪道——泪窍、泪堂、泪膛、泪孔

泪腺——泪泉

球结膜及前部巩膜——白睛、白眼、白仁、白珠、白轮

球结膜——白珠外膜

角膜——黑睛、黑眼、水膜、黑仁、乌睛、乌轮、黑珠、乌珠、青睛、神珠

虹膜——黄仁、眼帘、虹彩、睛帘

房水——神水

瞳孔、瞳孔以后眼内组织——瞳神、瞳子、眸、瞳人、瞳仁、金井

晶状体——晶珠、黄精、睛珠

玻璃状体——神膏、护睛水

脉络膜及视网膜——视衣

24.眼与五脏的关系

(一)眼与心的关系:

①心主血脉,诸脉属目②心主藏神,目为心使

(二)眼与肝的关系:

①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②肝主藏血,目受血能视③肝气通目辩色视物④肝主疏泄,调摄泪液⑤肝系上连目系,气血通达于目

(三)眼与肾的关系:

①肾主藏精,涵养瞳神②肾寓阴阳,目视精明③肾生脑髓目系属脑④肾主津液上润目珠

(四)眼与脾的关系:

①脾输精气,上贯于目②脾主统血,血养目窍③脾主肌肉,眼动如常

(五)眼与肺的关系:

①肺为气主,气和目明②肺气宣降,目窍通利

25.五轮学说:

血轮(两眦)属心;气轮(白睛)属肺;肉轮(胞睑)属脾;水轮(瞳神)属肾;风轮(黑睛)属肝。

26.中医病因:

其常见病因包括外感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调、劳倦过度、外伤、先天因素、衰老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

27.眼球前段检查顺序:

眼睑、结膜、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

28.正常视野范围:

3mm白色视标检查周围视野上方55°,下方70°,鼻侧66°,颞侧90°;蓝色、红色、绿色视野依次递减10°左右。

29.内外障辨证

外障:

(1)病位:

指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之外眼病。

(2)病因:

多因六淫外袭或外伤所致。

亦可由痰湿内蕴,脏腑积热,脾虚气弱,阴虚火炎等引起。

(3)病变特点:

外症突出,征象明显,如目涩痒痛、畏光流泪、胞睑难睁、红赤肿胀、白睛红赤、胬肉攀睛、黑睛生翳等。

内障

(1)病位:

内障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内障专指晶珠混浊,相当于西医学之白内障;广义内障则包括发生在瞳神及其后一切眼内组织的病变,如瞳神、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眼内组织的病变,相当于西医之内眼病。

(2)病因:

多因七情过激,脏腑亏损,气血不足,阴虚火炎,气滞血瘀所致。

亦可由外邪入里或眼外伤等引起。

(3)病变特点:

多为外眼正常,但视觉异常,如暴盲、青盲、视瞻易色、视瞻昏渺等;亦可见瞳神有形色改变,如绿风内障、瞳神紧小、瞳神干缺、圆翳内障等。

30.辨目赤

(1)白睛红赤:

位于白睛浅层,起于周边,颜色鲜红,呈树枝状,推之可动。

点用0.1%肾上腺素后,红赤消失,相当于西医之结膜充血。

主要见于暴风客热、天行赤眼、金疳等白睛浅层病变。

(2)抱轮红赤:

位于白睛深层,环绕黑睛周围发红,颜色紫暗,呈毛刷状,推之不动。

点用0.1%肾上腺素后,红赤不消失,相当于西医之睫状充血。

主要见于聚星障、花翳白陷、混睛障、瞳神紧小等黑睛及瞳神病变。

(3)白睛混赤:

白睛红赤与抱轮红赤同在,相当于西医之混合充血。

主要见于凝脂翳、绿风内障、瞳神紧小等严重病变。

31.辨翳膜

(1)翳:

狭义的翳专指黑晶浑浊,广义的翳则指黑晶和晶珠混浊。

下文所叙为狭义翳。

①新翳:

黑睛混浊表面粗糙境界模糊,有发展趋势,伴目赤疼痛流泪,相当于西医之角膜炎症性病变。

②宿翳:

黑睛混浊,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无发展趋势,无目赤疼痛无流泪症状---角膜瘢痕。

(2)膜:

自白晶或黑白交界之际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渐渐向黑晶中央蔓延者。

32.中西医诊断病名的对照

睑腺炎(麦粒肿):

针眼、土疳、土疡、偷针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胞生痰核、睥生痰核、眼胞痰核、疣病、目疣

慢性泪囊炎:

漏睛、热积必溃之病、目脓漏、窍漏

急性泪囊炎:

漏睛疮、大眦漏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红眼病):

暴风客热、暴风、暴风客热外障

流行性结角膜炎:

天行赤眼暴翳、大患后生翳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天行赤眼、天行后赤眼外障、天行赤目、天行气运、天行赤热证

春季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角结膜炎):

时复证、时复之病

泡性角结膜炎:

金疳、金疡、金疡玉粒、风轮赤豆

表层巩膜炎:

火疳、火疡

细菌性角膜炎:

凝脂翳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聚星障

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真菌病):

湿翳

角膜基质炎:

混睛障、混障证、混睛外障、混睛

角膜软化症:

疳积上目、小儿疳眼外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圆翳内障、偃月翳、偃月内障、如银内障、圆翳、半月障

先天性白内障:

胎患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

金花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

惊振内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青风内障、青风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绿风内障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黑风内障

前葡萄膜炎:

瞳神紧小、瞳神干缺

视网膜动脉阻塞:

暴盲、落气眼

视网膜静脉阻塞:

暴盲、视瞻昏渺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云雾移睛

视网膜色素变性:

高风内障、高风雀目

33.睑腺炎的手术治疗:

若脓头在睑皮肤者,切口应与睑缘平行;脓头在睑结膜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垂直。

疖肿较大者,切开后应放置引流条,切忌挤压。

34.睑板腺囊肿和睑腺炎的鉴别:

囊肿病危在眼睑皮下可触及圆形肿核,与皮肤不粘连不红不痛一般不化脓,病势缓;睑腺炎:

病位多在近睑缘或睑内,有触痛之硬结红肿焮痛明显化脓溃破病势急。

35.睑缘炎分类:

鳞屑性睑缘炎、溃疡型睑缘炎、眦部睑缘炎。

36.睑缘炎的西医治疗:

①鳞屑性睑缘炎:

用生理盐水或者3%硼酸溶液清洁局部,并以湿棉签拭去鳞屑涂抗生素眼膏。

②溃疡型睑缘炎:

用生理盐水或者3%硼酸溶液清洗睑缘③眦部睑缘炎:

用0.5%硫酸锌滴眼液,内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

37.慢性泪囊炎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①症状:

患眼常溢粘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②体征:

挤压泪囊区可见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亦见泪囊区皮肤潮红、浸渍、糜烂或粗糙增厚。

若分泌物大量潴留,使泪囊扩张,可形成泪囊黏液囊肿。

③并发症:

角膜损伤,或实施内眼手术,可并发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

要点①:

溢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②冲洗泪道时,可见冲洗液全部反流。

38.急性泪囊炎临床表现

①症状:

突然发病,泪囊区红肿热痛,严重者伴恶寒发热。

②体征:

泪囊区红肿、坚硬、压痛,重者蔓延至眼睑、鼻根部及颊部,甚至形成脓肿或溃疡。

偶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痛。

③并发症:

可并发眶蜂窝织炎。

若泪囊肿脓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可形成泪囊萎管。

39.慢性泪囊炎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为主。

可用中药治疗,或滴抗生素眼液,或冲洗泪道等以缓解症状。

局部治疗:

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或0.02%α-糜蛋白酶溶液冲洗泪道,以清除泪囊分泌物。

40.急性结膜炎忌包扎和热敷患眼。

41.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①症状:

初起有干涩、异物感。

继而自觉流泪、灼热、刺痛、异物感加重。

由于分泌物多,常使上下睫毛粘在一起,早晨起床时睁眼困难。

视力一般不受影响,分泌物过多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和虹视。

②体征:

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以穹窿部和睑结膜最为显著。

结膜表面有分泌物,分泌物先为黏液性,后呈脓性。

若为肺炎双球菌、koch-weeks杆菌引起的严重结膜病,结膜表面可覆盖一层假膜,可发生结膜下出血斑点。

③并发症和后遗症:

有时可并发卡他性边缘性角膜浸润或溃疡。

婴儿有时并发泡性结膜炎,一般见于葡萄球菌感染者。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引起狂周蜂窝织炎,部分患儿有体温升高、身体不适等全身症状。

诊断:

①起病急,或有接触史②结膜充血分泌物多③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见噬中性粒细胞和细菌菌体。

治疗原则:

①西医治疗以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为主②中医治疗以局部外治加上内治,内治法以祛风清热散邪为主。

42.流行性结角膜炎临床表现

急性发病,潜伏期5~7天。

①症状:

眼部有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水样分泌物。

病变波及角膜,可有视力下降。

②体征:

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睑球结膜严重充血,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三天内睑结膜和穹窿结膜有大量滤泡形成,结膜下出血,或形成伪膜。

③并发症:

结膜炎于7~10天开始消退,约半数患者症状加重,畏光流泪加重和视物模糊,出现腺病毒性角膜炎。

早期为上皮性角膜炎,继而发生皮下和浅基质层点状浸润。

点状损害数量多少不等,一般直径在0.5~1.5mm,多位于角膜中央,少数侵犯角膜周边部。

视力可略受影响,以后恢复正常。

角膜损害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后逐渐吸收或永久遗留。

④后遗症:

较重患者可一流圆形云翳,一般对视力影响不大。

4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大部分在24~48小时发病,多同时侵犯双眼,也可先后发。

①症状:

自觉症状明显,有明显眼红、畏光、流泪、异物感、分泌物和剧烈眼痛等。

②体征:

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球结膜点状或片状出血,睑结膜有滤泡。

耳前淋巴结肿大。

角膜上皮有一过性、细小点状的上皮性角膜炎。

婴幼儿一般不患此病,如果感染,症状亦很轻微。

44.春季结膜炎临床表现

发病与季节有关。

①症状:

奇痒难忍。

有轻微畏光、灼热、流泪及异物感、侵犯角膜时刺激症状加重。

②体征:

临床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三型,即睑结膜型、球结膜或角膜缘型及混合型。

(一)睑结膜型:

病变位于上睑结膜,一般不侵犯穹窿结膜及下睑结膜。

上睑结膜有大小不等、硬韧而扁平的淡红色粗大乳头,排列如铺路石样。

表面似覆盖一层假膜,擦下时为透明索状物。

分泌物量少、色白、黏稠呈丝状。

预后良好,乳头完全消退,不遗留瘢痕。

(二)球结膜或角膜缘型:

初始病变多发生在上方角膜缘附近,睑裂区角膜缘的球结膜呈黄褐色或污红色胶样增厚,病变可扩展波及上1/2周或整个角膜缘。

(三)混合型:

同时兼有以上两种病变。

各型都可发生角膜受累,常为弥漫性上皮型角膜炎,表现为角膜弥漫性上皮点状病变。

偶见局部角膜炎,常为局限于上方和中央的椭圆形或三角形病灶,愈合后遗留轻微的角膜瘢痕。

部分患者在角膜缘病变区内出现的灰白斑点,称为“hornor-trantas点”。

45.沙眼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①睑内翻和倒睫;②上睑下垂;③睑球粘连;④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⑤慢性泪囊炎;⑥角膜混浊、溃疡。

沙眼的分期

(1)我国分期法①Ⅰ期(进行活动期):

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隆结膜模糊不清,②Ⅱ期(退行期):

上睑结膜自瘢痕出现至大部分变成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③Ⅲ期(完全瘢痕期):

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2)常用MacCalla分期法:

①Ⅰ期(浸润初期)上睑结膜与穹隆结膜呈现充血肥厚,上方比下方明显,且发生初期滤泡与早期沙眼血管翳②Ⅱ期(活动期:

上睑结膜有明显的活动性病变,即乳头滤泡,有角膜血管翳③Ⅲ期(瘢痕前期):

同我国Ⅱ期;④Ⅳ期:

同我国Ⅲ期。

沙眼的治疗原则:

局部用药与全身给药相结合;西医治疗:

用0.1%利福平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睡前应用抗生素眼膏,抗生素治疗急性期的沙眼可选用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46.翼状胬肉临床静止期和进行期特点

静止期:

无明显自觉症状,检查可见头部扁平,境界清晰,体部不充血或轻度充血,表面光滑呈薄膜状;

进行期:

眼痒涩有异物感,检查可见胬肉头部稍隆起,侵犯角膜前弹力层及基质浅层,体部肥厚,表面不平,胬肉组织高度充血。

47.表层巩膜炎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结节性表层巩膜炎和单纯性表层巩膜炎两型。

(一)结节性表层巩膜炎

①症状:

羞明、流泪、疼痛不适,视力一般不受影响。

②体征:

巩膜表层局限性暗红色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压痛,结节表面及周围结膜充血水肿。

(二)单纯性表层巩膜炎

①症状:

周期性发作,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轻微疼痛和灼热感。

②体征:

表层巩膜和球结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色泽鲜红或粉红,充血多局限于一个象限或呈扇形,有时伴有眼睑神经血管性水肿。

(三)并发症:

表层巩膜炎唯一的并发症是角膜炎。

48.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与西医治疗

临床表现

①症状:

发病急,常在角膜外伤24~48小时后发病,自觉症状明显,眼及眉弓部疼痛、眼脸痉挛、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伴有较多脓性分泌物。

偶尔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畏寒、发热等。

绿脓杆菌所致的角膜溃疡,常在伤后数小时或1~2天内发病,症状更为明显剧烈。

②体征:

眼睑红肿痉挛,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损伤处出现上皮溃疡,溃疡下有致密的灰黄色浸润灶,病灶边界模糊,周围组织水肿。

浸润灶迅速扩大,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

③并发症和后遗症:

细菌毒素引起虹膜严重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前房积脓,如治疗及时,则溃疡逐渐清洁修复,前房积脓吸收,遗留角膜白斑,保存部分视力。

如果治疗不及时,溃疡继续向深部发展,进而角膜穿孔,虹膜脱出,成为角膜葡萄肿,痊愈后形成粘连性白斑。

但少数病例因细菌侵人眼内,亦可发生眼内炎甚至全眼球炎而失明,最终导致眼球萎缩。

西医治疗

(1)局部用药: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急性期每15~30分钟滴眼1次。

严重的病例,开始30分钟内每5分钟滴药1次。

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滴眼次数。

药物常选用头孢菌素类、

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滴眼液等。

绿脓杆菌感染者,首选安布霉素滴眼液、多黏菌素B滴眼液。

睡前可用抗生素眼膏。

溃疡愈合后,除继续滴抗生素眼液外,可慎重加用激素类滴眼液,以减少局部浸润。

亦可选用清热解毒类如鱼腥草滴眼液。

(2)球结膜下注射:

病情严重或不适合滴眼的患者,可选用敏感抗生素注射液结膜下注射。

(3)散瞳:

使用散瞳剂,直到溃疡愈合、浸润明显消退为止。

(4)抑制溃疡形成:

局部使用胶原酶抑制剂及促进上皮生长药物。

角膜溃疡恢复期,选用清热退翳明目眼药。

(5)溃疡穿孔或接近穿孔:

可用金霉素眼膏和1%阿托品眼膏涂入结膜囊内,绷带加压包扎,每日换药1次,并可结合口服降眼压药物。

(6)口服药物:

①病情严重、发展较快的溃疡,特别在年老、体弱而有全身感染性疾病同时存在者,除局部用药外,还应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②口服大量维生素C、B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7)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病情急剧发展,可能导致溃疡穿孔,眼内容物脱出,可考虑治疗性角膜移植。

前房积脓量多而顽固者,可施行前房穿刺术。

若角膜已穿孔,眼球内容物脱出,则需行眼内容物剜出术。

49.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与常用外治法

本病临床表现分为原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热和耳前淋巴结肿痛,唇部和皮肤单纯疱疹感染,眼部可表现为眼脸皮肤疱疹、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等,甚至可发生角膜基质炎和葡萄膜炎。

复发性感染是由潜伏病毒的再活化所致,多由发热、疲劳、紫外线照射、外伤、精神压力、月经以及一些免疫缺陷病等诱因引发,多为单侧,也有4%~6%为双侧发病,主要表现为畏光、流泪、眼脸痉挛等,中央角膜受累时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