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1315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docx

《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docx

社旗二高毕业班春期第三次周周练语文试题

社旗二高毕业班2013年春期第三次定时训练

语文试题

命题人蒋弘毅审核人孙群增贺海印2013-4-22

说明:

1、本次考试满分150分,时

长150分钟。

2、请妥善保管好试题卷,以备评讲。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的全民文化水准低,识文断字的是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来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一类人。

所以,留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曰之为俗文学。

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

应该说,我国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诗经”时代。

东周之前的三代,虽有战争,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来“礼崩乐坏”的战国、汉魏晋等朝代要小得多,中央集权专制较之后的时代为弱,意识形态上也比“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

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偶有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动乱,且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

而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著作──《诗经·国风》中。

《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

读“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广泛而比较细致的了解。

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是后来人为发起的如唐代的“新乐府运动”所不可比的。

《诗经》中的“雅、颂”,属于高雅文学,其文学表现手法和音乐形制同“国风”没有很大的区别和对立,“风”和“雅”、“颂”三而合一作为诗经“六义”中的三义一并称之,这实在是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甚至是相融在文学上曲折的反映,是当时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动而具体的体现。

汉时,乐府的民间采诗活动在目的上和诗的规模、内容以及语言的丰富性上,与《诗经·国风》不可同日而语。

以后,随着语言文白的分野,城市的发展,作为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来的俗文学便再也没有缓过劲来。

到了唐宋时代,虽出现了“说书”和由此而产生的话本,但作为文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用说成为文学的主流了。

这是历史对俗文学的第一个否定。

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的。

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民阶层出现了,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加之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

只是这时的俗文学已有了更多一些如今天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一样的商品性质。

明清时,俗文学便又往高峰走去。

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

另一路由说书的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再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

这便是俗文学戏剧与小说的二水分流、双峰并峙。

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

到这里,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有人以“从《诗经》到《红楼梦》”的说法来概称我国整个古代文学史,而这古代文学史一头一尾的标志性著作却都是俗文学呢!

(选自王泽清《古代俗文学的兴衰及其意义》,有删改)

1.下列有关“古代俗文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来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B.古代俗文学存在的有力证据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

C.古代俗文学之所以能产生也得益于一些贵族文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

D.古代俗文学的产生与东周之前的夏商西周时代的战争破坏力小、中央集权专制程度较轻有关。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经·国风》产生于一个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中,阅读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B.人们把“风雅颂”在“诗经六义”中并称,表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高雅文学和俗文学不是对立的。

C.汉以后的语言文白分野及城市发展使得俗文学很长时间也没有振兴起来,更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流。

D.正是因为出现了开启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元杂剧,才使得受压迫的汉民族知识分子有了释放能量的机会。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文艺消费有了较好的市场,从而引发了俗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

B.从《诗经》到乐府、说书,从元杂剧到明传奇,从话本、拟话本小说到《红楼梦》,俗文学经历了两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C.“新乐府运动”在创作的主观自觉性上高于《诗经·国风》,《诗经·国风》在诗歌规模、内容和语言丰富性上超过了汉乐府。

D.《诗经·国风》反映了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里心态平和;你写戏演戏我买票看戏,这种商业用途使得俗文学没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

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

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

帝从之。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

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

公曰:

“汝才如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

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

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

”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

“尔父长铨①,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

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公固辞。

太监泣曰:

“是非贿得之。

昔先皇颁僧保②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

”公受珠,纳所著披袄中,纫之。

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

公劳之曰:

“若翁廉,尔辈得无苦贫乎?

”皆曰:

“然。

”公曰:

“如有营,予佐尔贾。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皆佯应曰:

“诺。

”公屡促之,必如约。

乃伪为屋券,列价五百金,告公。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

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

帝问故,翱顿首曰:

“臣老矣,所恐遗误圣谕,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

”帝喜。

五年加太子少保,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

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

三年,疾甚,乃许致仕。

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

赠太保,谥忠肃。

(摘自《明史》)

【注】①长铨:

长,掌管;铨:

铨选,选拔。

②僧保:

生平不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婿固不遣使离去

B.内所著披袄中收,放置

C.若翁廉如果

D.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号,标记

5.下列各项都能直接表现王翱“忠清”的一组是()

①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②列卷火之

③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④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⑤公拆袄,出珠授之⑥所恐遗误圣谕,令此郎代识之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翱为官清正,不让他第二个孙儿去应秋试,是因为他认为孙儿的才能虽然可以考中,但是这样会使寒士落第,表现了他为国而忘私的高尚品德。

B.王翱手握重权,对女婿调动官职一事,也不讲私情,对待为女婿说情的夫人他毫不客气,打伤夫人后还离家多日,女婿最终也没能调入京城任职。

C.王翱接受了某太监的馈赠后,寻找到了太监的侄子,而他们不相信王翱,假造了价值五百两银子的房契,可是最终王翱完好无损地把宝物送给了他们。

D.文中所选的几件事都是从正面直接来表现王翱高尚人格,对朋友有情有义,对家人要求严格,为官忠正不阿,对朝廷和皇帝能恪尽职守,坦诚对待。

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

(5分)

(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黄庭坚①

(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③。

(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④。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

①黄庭坚(1045-1105),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

崇宁元年(1102年),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归家途中,行至岳阳楼时写下此诗。

②瞿塘峡,四川省奉节附近,滟滪关是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此处水流湍急,航道危险。

③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

(二)诗中“青山”也是指君山,是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洞的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岳阳楼遥遥相对。

④指君山的形态,好象湘娥头上盘结起来的十二个发髻

8.古人评价第一首诗“一‘笑’道出黄山谷人生况味”,简要赏析“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的意蕴。

(6分)

9.第二首诗正面眺望“青山”,分析诗人围绕“青山”,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

后之览者,             。

(王羲之《兰序集序》)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荀子《劝学》)

(3)             ,             ,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把答题卷上所选大题的题号后的两个方块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跟着杂志去打工

二根宝贝似的手握杂志,背了行李站到城市的一条小街,这里是自发的劳务市场。

街的两边站满和他一般模样的人。

他们像摆进农贸市场任由城里人挑拣的农副产品。

  二根是第一次出来。

是熟读了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才壮了胆子来的。

法宝一般的书啊,像想走夜路刚好遇见了手电筒,他很庆幸。

  有人过来拍他单薄的肩膀:

“我厂里缺人,去吗?

  二根看着那人的大肚子,结巴着问:

“你给多少钱啊?

  “你是新人,1000元一个月,等熟练了涨到1500。

  二根有些动心,他记起杂志里的话,问:

“我们有医疗保险吗?

  那人拧了眉头,上下打量二根,说:

“有。

  “有养老保险吗?

  “有。

  “节假日加班的话是给300%的工资吗?

  那人笑了。

露出茶叶水泡黑的牙:

“给呀。

  二根也笑了:

“好,我跟你去签用工合同。

  那人说:

“你不是两条腿的人。

是三条腿的蛤蟆吧?

这么金贵!

  周围几个农民模样的都大笑起来,笑声的大和爽朗表明他们和二根划清了界限,不是同伙。

  那人大喊一声:

“1000元一个月。

有去的吗?

  周围的几个人立刻围住他,还有闻声往这边小跑的。

那人挑了三个年轻的,走了。

走时还特意朝二根扭过头,用鼻子很响地哼了声。

  二根愣了。

翻开杂志又看。

是啊,文章里就是这么说的啊。

我一句也没问错啊,农民工要享受和城里职工一样的待遇啊。

  过了好一会儿,又有人凑到二根面前:

“干建筑的活,1500一个月,怕脏怕累吗?

  “不怕,农村出来的什么也不怕。

管吃管住吗?

  “管。

  “给……买保险吗?

”二根嗫嚅地问。

有刚才的被人奚落,底气明显不足。

  “保险?

什么保险?

  “医……医疗和养老保险啊。

  “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

”那人边说边抬起脚,板着脸往前面走去,三五分钟就领了人折返来。

  街上的人少起来,早晨和他并肩站立的人被一批一批地带走。

也没听他们讲什么条件啊,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有的连什么工作好像都没问,生怕答应晚了被别人抢了机会。

难道他们没有听说过农民工该有自己的权益和保障?

  太阳到了正午,二根肚子响起来。

二根摸了摸衣兜里不多的钱,舔舔干裂的嘴唇,咽了口水,权当吃了中饭。

二根又翻看了几页杂志。

就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

  太阳偏了西,街上的人更少了,更是不见了来雇工的人。

  二根心里急起来,额上沁出了汗。

肚子里空空的难受,就蹲在了地上。

  这时,远处有个声音喊:

工地上要挖土方的,一天40元……

  二根慌忙站起来寻找,想立即就跟定了那声音。

起得急了,那本杂志哗地一下掉在地上。

  二根匆匆瞥了一眼,跨个大步迈过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按常理,应该是“带着杂志去打工”,但作者命题时却违反常理,主客颠倒,于是一幕幕伤感悲情剧就在作者设定的独特氛围中上演了。

  B.二根第一次出门,手握法宝一般的杂志,他想靠此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现实却是相反,所以,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在现实中是没有用的。

  C.和二根一样的农民工,与雇主不讲什么条件,“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可见他们没有读过那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

D.雇主们也没有读过那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所以,在雇人才会说“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而且态度傲慢,不屑一顾。

  E.小说通过二根找工作的遭遇,反映了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所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这一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2)小说中的二根对杂志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除了写二根,还写了许多“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作者这样设计小说的情节有那些作用?

(6分)

(4)作者是如何表现小说的主题的?

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

“一种独特的诗声歇息了,中国现今诗坛一颗明亮的诗星陨落了。

”2013年2月14日,当代杰出诗人、作家雷抒雁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享年71岁。

雷抒雁早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

上学的时候,很多东西他都能比别人早发现,要快半拍,还很勤奋,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子,听到一句什么话,看到一个感兴趣的画面,他就记下来,成为了创作的素材库。

“钟的名字叫声音”,这是雷抒雁的诗句。

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他同《小草在歌唱》《空气》《父母之河》《太阳》《告别永恒》等诗篇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将自己的诗视为人生的一道道“擦痕”,或伴着小草存在,或在树叶上留痕,甚至如同波纹一样在河流中出现和消失。

但不管如何,他的诗作都有着分明的个性。

他是现今很少真正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

由于对诗歌投入了一生的情感,所以雷抒雁始终关注诗坛的一举一动。

2013年,《星星》诗刊扩刊,二十多天前,雷抒雁还向诗刊主编梁平提及此举是诗坛的一件大事,是大动作。

去年,他为小学二年级学生赵若凡的儿童诗集《月亮生锈了》撰写评论,并提出恳切的期待:

“孩子的写作,应该保持它的原生态,像蓄满水珠的云朵,让雨点自己降落。

我读过许多孩子的作品,你感到那雨水像是‘人造雨’,极不自然,不时露出成人的‘马脚’。

爱之深,责之切。

他一度痛陈如今的部分诗人缺乏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缺乏厚实的生活和真情的投入,缺乏思想的深度和力度热衷于流行一时的“网络体”、“微博体”诗歌,他指出这种诗歌没有提供诗最本质的东西,诗人没有用心沉静思考,随心地用键盘敲击,这跟跳迪斯科一样,想怎么扭,就怎么扭,很快就被人淡忘了,“用墨写的诗,斧头也砍不下来!

”雷抒雁告诫同道们。

敢说话,敢说真话,雷抒雁把诗人气质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一次古体诗词研讨会上,雷抒雁正色地说:

“今天参加会议的全是诗人,本来没有什么尊卑贵贱,在诗的面前一律平等,以诗论高下。

可是你们弄这么个主席台,按官职排位,这还是研讨诗吗?

”这风骨,这名节,真豪杰!

雷抒雁能够生长成为一棵诗歌常青树的秘密在于他生命至上的诗歌创作观。

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

沿着这个方向,他逐次拷问生命的重大系列命题,例如永恒与瞬间、生与死、城市生活体验与乡村生活经验。

这个过程中,雷抒雁的诗歌进一步转向对生活世界的个体体验的关注,朴实贴切的语言表达,贡献着他过人的生活智慧,为新诗开辟一条稳健的道路。

雷抒雁的诗歌为诗坛提供了一种灼人的热度,一种深邃而大气的方向,一种“力”的美与震撼。

诗人对大地和祖国的深情,真诚崇高的人格之魂,以及他丰赡的文学经验与业绩,都成了当代中国诗坛的精神象征。

“桥”是雷抒雁诗歌创作的重要意象,这恰好是诗人的自我象征,他连接了传统和现代的两端,从传统走来,向现代走去。

他的诗作既有泥土气息,又有现代意味,在真挚中透着深刻,在大气中蕴含灵秀。

“我们全民族正在努力完成一个‘中国梦’。

这正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一个梦想。

”这是他去世前二十多天的时候写下的励志之语,如今,诗梦犹在,斯人已逝!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雷抒雁早就具备了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这主要体现为他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勤奋努力,积累素材。

B.雷抒雁作为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主要体现在他的分明的个性上。

C.雷抒雁关注诗坛,为诗歌投入了一生的情感,对《星星》扩刊表示了肯定,对赵若凡则有些许批评。

D.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以此作为诗歌创作的方向,为新诗开辟了一条稳健的道路。

E.以“桥”为代表的诗歌意象是雷抒雁的自我象征,具有泥土气息和现代意味,成为连接了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纽带。

(2)“用墨写的诗,斧头也砍不下来!

”在文中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6分)

(3)简要概括文中雷抒雁的诗作具有哪些特点?

(6分)

(4)文章标题“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如果改成“诗人雷抒雁”好不好?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针对“用户隐私数据遭到泄露”的问题,支付宝在对相关页面链接实施了安全保护后,也提醒广大用户,网络犯罪无所不至,网购密码要及时更换。

B.西安近几年开展了渣土车整治工作,可成效甚微,东郊建筑工地路段,整天扬尘伴着轰鸣的车声甚嚣尘上,严重影响沿街居民及过往行人的安全健康。

C.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一经推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更多的人持观望的态度,而那些踌躇满志的高中学子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D.近日,中共中央提出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八项规定,此举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了好整以暇、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无疑是一剂良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湖南卫视总能在娱乐节目中引导潮流,从几年前的“超女”“快男”到而今的“我是歌手”,收视率一路飙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B.李天一案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作为明星人物的李双江夫妇不适当地教育孩子,最终导致了今天的结果。

C.近日,习近平同普京会谈,共同签署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宣示了中俄就两国战略协作及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主张。

D.无数次被绝杀的中国男足在3月22日的亚洲杯预选赛上凭借着于大宝补时阶段的绝杀,战胜伊拉克队,终于实现了中国足球多年以来的夙愿。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韩寒是愤青,而鲁迅、闻一多、柏杨同样是愤青。

一位位愤青,都是以骂而闻名于世。

愤青不是因为年轻,而是他们爱愤怒,因为愤怒他们永葆年轻人的活力。

愤青   ,    ,    ,    ,   ,    。

①或为惊醒,或为疗救,不平则鸣②看清了社会的种种无良

③却能发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④手无实权而心有正义公理

⑤很难居于高位,却能居于思想和灵魂的高地

⑥虽不能与主流之音共鸣

A.⑤②⑥③①④B.④①⑥③⑤②

C.①④⑤②⑥③ D.⑤②④①⑥③

16.汉字言简意赅,一个字就能彰显一个时代的特点,中国年度汉字评选应运而生,公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大事,选出一个能反映全年热点事件的汉字。

各种媒体和机构对中国2012年热点汉字的评选也相继揭晓,其中“梦”“微”“真”“忙”四字呼声最高,仿照“真”字示例,在其他三个汉字中任选一个仿写。

要求:

内容切合2012年国内社会民生热点,条理清晰,要求句式整齐,字数在80字以内。

(5分)

示例:

真——中国在2012年处处传递着“真情”“真实”:

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演绎人间真情;“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是不争的历史真实;电影《1942》六十年后还历史以真实。

17.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四载递交提案,最终促成了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于2008年成为法定假日。

在这一举措酝酿和征集民众意见的时期,某网站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洋节”的网络调查。

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阅读后回答问题。

(6分)

百分比对象

项目

中老年

青少年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73.8%

95.5%

58.3%

70.1%

更喜欢过洋节

26.2%

4.5%

41.7%

29.9%

(1)从上表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4分)

(2)你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将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的原因是什么?

(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美国的比尔·盖茨在谈到他的成功经验时说:

我不比别人聪明多少,我之所以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面,不过是我认准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得更完美而已。

马云、张朝阳、牛根生,甚至《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也都是信奉“一生只做一件事”的。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高三周周练III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9分)

1.A【不能用文字写文学史的是老百姓,不是所有的古代人,一些识字的贵族文人在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

2.D【因果倒置,在汉民族知识分子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才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

3.C【A不全面,引发第二次俗文学高潮开端的有市民阶层的产生、诗歌本身的发展和元朝汉民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B只有一次否定之否定。

D“市民阶层出现了,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商业用途推动了俗文学发展,而非使俗文学没落的原因】

二、(36分)

(一)4.C若,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的)

5.D(①敢于进谏④接受友人馈赠,不属于直接表现⑥表现王翱谨慎认真)

6.A(王翱并不认为孙儿有可以考中的才能,不让孙儿考试是因为孙儿提前知道了试题,而且孙儿有以监生资格做官的机会。

7.

(1)况且你有以监生资格做官的机会,何必强求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来妄求达到非分的奢望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