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128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docx

《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docx

幼儿园招教考试大纲解析

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幼教段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解析

第一部分学前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考核知识点

学前教育基本概念:

广义的学前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学前教育的特点:

非义务性,启蒙性,直接经验性,保教结合。

学前教育的任务:

0~3岁早教机构的任务,幼儿园的保教任务。

学前教育的原则:

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我国学前教育的有关法规和条例:

教育法体系中的基本法规:

《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与理解

1.广义的学前教育

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比如幼儿在家看电视、看图书、帮父母做家务劳动,或随成人去旅游、参观、看电影、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是教育。

2.狭义的学前教育

狭义的学前教育则是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3.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4.学前教育的特点

非义务性、启蒙性、直接经验性、保教结合。

5.学前教育的任务

0~3岁早教机构的任务,幼儿园的保教任务。

6.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7.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保教结合的原则;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环境育人的原则;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8.《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宗旨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条例》明确规定: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任务是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它明确了幼儿园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方面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

它对幼儿园的设置、教师和保育员的任职资格做出了明确规定。

它对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以及行政事务工作做出规范性的要求。

*9.《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内容

明确了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必须具有符合下列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幼儿园的行政事务。

*10.《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含义

《规程》是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的。

它明确了幼儿园的任务、目标和教学原则;规范了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和教育工作;对幼儿园的园舍、设备、经费和管理做出了明确确定;对幼儿园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主要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

*11.0~3岁早教机构的任务

为家长提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先进理念,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早期教育服务;指导家长进行科学育儿;帮助家长为婴儿制定切合的教育方案,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

*12.幼儿园保教任务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打好基础;

(二)分析与应用

能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说明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特殊原则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举例说明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条例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说明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学前教育学可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增强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热爱;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看,学前教育学知识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看,学前教育学是教师把握教育规律、走向成功的理论指南;学习学前教育学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实践和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2.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博览与精读相结合;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预习与复习相结合。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知识观

把知识看作是动态性的、过程性的,是在学习者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并非终极真理。

同时强调它的主观性、个人性和相对性,把知者和被知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儿童观

新《纲要》把孩子终身受益放在首位,既强调对学生智力因素(感知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培养,又重视对儿童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兴趣、信念、世界观等)的培养。

第二部分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及应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及其矫正。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与理解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学习学前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学前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学前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再次,学前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学前心理学产生的根源;最后,学前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间接观察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体系。

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生物性因素(遗传因素、先天素质);社会性因素(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早期的生活经验)。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及基本观点

(1)自然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美国格赛尔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历史演化的结果,是由儿童的生理成熟所规定的,有自己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2)环境——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认为,一种心理学理论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准确地预测行为,它必须能正确地说明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以及引起行为变化的中介机制;承认直接学习同时更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提出观察学习的强化机制是替代性强化;对观察学习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揭示了观察学习的过程、榜样示范和模仿学习的类型。

强调人能够使用语言符号,从而扩大了观察学习的范围。

强调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强化。

(3)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奥地利弗洛伊德提出儿童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可以分为:

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器(12~20岁)。

(4)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瑞士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是先天遗传结构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5)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取决于认知成熟,而是通过成人或年长伙伴来习得和掌握的,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6.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粗到细;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基本概念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一般说来,儿童心理发展是以渐进式变化的。

但是也有一些时候,儿童心理出现了飞跃式的变化。

这时儿童心理急剧发展,在短时期内变化非常明显,心理的矛盾高度激化。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儿童心理发展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折时期,我们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各种否定性行为,所以,转折期往往被称为危机期。

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敏感期和最佳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

前者水平不及后者。

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的程度的重要标志。

*8.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对的,表现在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化,其变化是有限度的。

在处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问题上,要反对片面性。

只有全面地、辩证地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相互关系,才能够真正把握住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9.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性。

社会性与个性相比,个性强调的是独特性,是个人的行为方式;社会性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共性的行为方式。

*10.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初生到满月

适应新生活;依靠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满月到半岁

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开始认生。

半岁到周岁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语言开始萌芽;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1~3岁称为先学前期

学会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出现独立性;语言和表象思维的发展。

3~4岁

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4~5岁

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5~6岁

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二)分析与应用

初步掌握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测验法在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流派的理论解释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能够依据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进行教育教学;依据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矫正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感;初步掌握对各年龄段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策略;初步掌握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矫正的方法。

1.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情绪、情感的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

情绪、情感发展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

2.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及其矫正

(1)吮吸手指

矫治方法:

可用玩具、图片等幼儿喜爱之物或感兴趣的活动去吸引其注意力,冲淡吸吮手指的欲望,逐渐改掉固有的不良习惯。

在手指上涂苦味药或裹上手指等强制办法,比较难从根本上根除这种坏习惯。

(2)咬指甲癖

矫治方法:

应从消除引起幼儿心理紧张的因素入手。

用苦药或辣物涂擦指甲一般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户外活动、游戏等,能使幼儿情绪饱满、愉快,可逐渐克服惰性兴奋灶。

另外需要养成按时修剪指甲的卫生习惯。

(3)习惯性阴部摩擦

矫治方法:

查明诱因;转移兴奋,转移注意力;设置障碍;讲究卫生,勤洗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