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1250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docx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docx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基础训练(共20题;共45分)

1.(2分)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丧失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________(迷离 迷惘 迷醉)。

(2)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对群众疾苦________(莫衷一是 默不作声 漠不关心),而焦裕禄同志却是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好干部。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襄樊2010年我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襄阳古护城河,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3.(2分)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的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中国人民有信心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4.(2分)读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

B.课文通篇使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

C.课文中作者所说的“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D.课文结尾说: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一句告诉我们: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这种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一样浩浩荡荡,应该有沙漠、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

5.(2分)读课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19世纪初叶,法国孟奇解释了“魔鬼的海”之谜,从此这一魔鬼的幻术被戳穿,这一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

B.“魔鬼的海”这一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因为夏天中午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旅行其中的人们渴不可耐,于是就产生了一种错觉,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

C.“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这两种现象都是在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上层与下层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出现的。

D.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一种奇异现象的产生都能找到科学的解释,我们要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努力探索宇宙的一个又一个奥秘。

6.(2分)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7.(2分)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毕业典礼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这句话的意思()

A.我急着回家看父亲。

B.毕业典礼时间太长了,我怕赶不上回家给弟弟妹妹做饭。

C.我感觉父亲将不久于人世,急着见父亲一面。

D.我急于回家向父亲讲述毕业典礼的事。

8.(2分)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他居然对父亲说: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A.表现了杜小康的懒惰,害怕劳动。

B.表现了杜小康对油麻地的留恋。

C.杜小康年龄太小,他离不开母亲,所以想上岸回家。

D.杜小康和父亲性格不合,不愿跟从父亲一起去放鸭。

9.(2分)下列关于《国宝--大熊猫》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

B.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两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中紧紧扣住说明中心——国宝大熊猫。

C.文章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大熊猫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

D.文章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其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是由因到果。

加上适当安排了过渡段和过渡句,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又富有变化,便于加深读者对大熊猫是国宝的印象。

10.(1分)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

11.(1分)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

12.(4分)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青翠的山________柔情的水和多彩的文化________都是遵义市旅游发展的天赐优势。

十五个县、区、市各具特色,地域优势明显,数也数不完:

碧波浩荡的赤水竹海,郁郁葱葱________巍峨挺拔的桐梓娄山,云雾缭绕;水清酒烈的仁怀茅台,酱香四溢________

13.(2分)对于《台阶》一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作者好像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平常的邻家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生辛勤劳作,是一个淳朴、厚道、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和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

14.(2分)理解句子的含义、作用,选出正确的答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

A.反语,恨自己当时实在是太笨了。

B.恨自己在父亲面前表现自己的聪明。

    

C.恨自己不能够体会父亲的一片深情。

    

15.(5分)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板报设计评选活动。

下面的四则材料,不适合选入板报的是哪一则?

请简要谈谈理由。

注:

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

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艺术品、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音乐等。

材料一:

乐山大佛是峨眉风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迄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材料二:

“夏之韵”诗文朗诵比赛于2006年6月6日在××中学落下帷幕。

材料三: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材料四:

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6.(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xiá)              允许(yǔn)                挨揍(zòu)    

B.撒谎(sā)                裁缝(cǎi)                 发愣(lènɡ)    

C.寒战(zhàn)            攥着(zuàn)                  羚羊(línɡ)    

D.怦怦(pīnɡ)            伤疤(bā)              树杈(chà)    

17.(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犄角 脸郏 伤疤 形影不离    

B.裁缝 作偮 倚靠 攥着    

C.伎两 凋谢 树杈 晦气    

D.怦怦 允许 抨击 仗义执言    

18.(2分)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老太婆的嘴。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

“算了吧。

”(完全不放在心上。

19.(4分)读课文《羚羊木雕》,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________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是在一起不分开。

________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________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________

20.(2分)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坚定地说。

②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③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④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C.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    

二、阅读理解(共1题;共22分)

21.(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战。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

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

“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

”男孩揉揉眼睛问:

“阿姨,您丢东西了吗?

”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

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

“这是您的吗?

”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

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

她非常感动,问道:

“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

”男孩笑着说:

“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厢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备厢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

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

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

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

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

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

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________→重拾希望→________→十分感激

(2)结合选文说说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⑦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4)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5)在杨绛的《老王》一文里,我们感受到了老王与杨绛一家之间“以善良体察善良”的美好关系。

读了本文之后你能否感受到同样的美好?

请结合本文和《老王》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共20题;共45分)

1-1、

1-2、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阅读理解(共1题;共22分)

21-1、

21-2、

21-3、

21-4、

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