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模板7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1078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案模板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科学教案模板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科学教案模板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科学教案模板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科学教案模板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教案模板7篇.docx

《科学教案模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模板7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教案模板7篇.docx

科学教案模板7篇

Apersonlivesanddies,butaslongasyoulive,youmustliveinthebestway.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科学教案模板7篇

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做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学生准备:

带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

(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

你从哪知道的?

(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

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

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夹套保温泵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LC型罗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CB系列齿轮油泵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科学教案篇3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尾巴。

  2、认识动物的尾巴功能与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教师先教幼儿念儿歌并表演动作:

  猴子尾巴长,小猪尾巴卷又短,孔雀尾巴像把扇,白兔尾巴像棉花糖。

  1、教师带领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提问:

  

(1)谁的尾巴长又长?

  

(2)谁的尾巴卷又短?

  (3)谁的尾巴像把扇?

  (4)谁的尾巴像棉花糖?

  (5)谁的尾巴毛茸茸?

  

(二)观察活动

  1、教师事先将动物的图片盖住,只露出局部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1)这是什么动物呢?

(让幼儿观察后回答)

  

(2)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再掀开遮住的部分,让幼儿检查猜的是否正确)

  2、教师将所有的动物图片剪成四部分(头、身、脚、尾巴)放在一起,随意抽一张,请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其他部分,

  将它拼成完整的图。

  3、每拼出一只动物后,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这种动物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用?

  例如:

  

(1)猴子尾巴可以爬树荡秋千

  

(2)小狗高兴时尾巴会摇一摇

  (3)孔雀尾巴可以用来展示自己的美丽

  (4)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4、最后教师说一说动物园常见动物的趣事。

科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

  学生准备:

手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

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

怎么样算呼吸一次?

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

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

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

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

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

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

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

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

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

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

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

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

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

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

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

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

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

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

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

  4、调查:

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靠平静时的次数了?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呼吸频率

  年龄每分钟呼吸次数

  新生儿40—50次

  5岁儿童20—30次

  10岁少年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20次以下

  成年人16—18次

  心跳频率

  年龄每分钟心跳次数

  新生儿140

  3岁儿童110

  4岁儿童100

  10岁少年90

  成年男子70—722

  成年女子76

  德国综合理科教材(初中版2)。

感觉这些数据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所以利用资料卡的形式向学生作推荐。

  2、提问:

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

科学教案篇5

  教材分析

  __是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该章内容对科学用药、保障健康进行了探讨。

__涉及的内容有家庭药箱建立的原则,大众用药存在的问题,重点是科学用药的'方式、方法等。

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生经历过的事例进行探讨如何科学用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收集和整理药品标签并引发讨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一些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科学用药的常识性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改进卫生方面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学生分析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已经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为__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对药箱的建立原则、治疗感冒的某些不良做法(如超剂量服用)、某些药的用药时间、用药方式,学生是可以通过思考找到答案的,而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到药理知识,学生对此接触较少,因此需要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如头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起作用;药物联合使用会有不良反应;用果汁或茶水服药为什么不科学等。

  设计理念

  

(一)

  A.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B.

(1)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安排了图片、资料分析多个探究活动,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自己构建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

  (3)创设开放性课堂,尝试设计开放式的作业变“释疑解惑”为“起疑生惑”。

提出问题,建议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

  (4)通过大量展示、问题讨论,增加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

  

(二)教法

  A.综合启发式教学:

应用个性化处理的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有争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B.引导发现式教学:

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尽可能的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学法

  A.自主探究法:

课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收集药品标签和了解标签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

  B.交流讨论法:

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逻辑推理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就“科学用药时间、服药方式”、“营养药多多益善吗?

”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勇于陈述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和作用。

  2.举例说出常用药的正确服药方法。

  3.概述安全用药的知识及急救方法。

  技能性目标:

尝试收集、处理资料。

  情感性目标:

认同协同配合的团体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一周指导学生收集家庭常备药的标签,保留有参考价值的,以备课上与同学交流、讨论;教师准备课上用的,包括:

导入(方案一)、家庭常备药、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治疗感冒的种种做法、服药时间、服药方式、营养药多多益善吗、想一想、错误的服药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导入(方案一):

动画展示(幻灯片一)

  观看画片,联系生活密切相关的事,进入学习情境。

所有附在最后

  导入(方案二):

生病吃药,这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药物能治病,也能产生不良后果。

有资料显示,我国有逾3亿人滥用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脑卒之后的第四大杀手,全球死亡病例中,1/3属滥用药物造成的,由此可见,科学用药以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由此引出本节课题“科学用药,保障健康”。

领悟资料内容,进入学习情境。

  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好的常备药标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对收集的药品标签进行分类,统计出家庭常备药的名称,并将自己的统计结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根据不同组统计出的不同结果,教师总结,并用(幻灯片二)展示一般家庭常备药。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

分组讨论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并推荐出小组发言人在班内交流,阐述本组的看法。

各组之间相互评议。

  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并用(幻灯片三)动画展示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

并提议建立自己家庭药箱贮存的常备药。

依据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及自己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拟定家庭药箱常备药并呈现自己的拟定结果。

对三的补充:

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时令性疾病的药物为主;急救药放在易拿到的地方;药箱要定期检查。

  问题探讨: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得病,不同的人得病之后有不同的做法,请大家分析以下治疗感冒的做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

(幻灯片四)展示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对教师给的例子进行分析,并呈现结论。

头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但有些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之不起作用,还会引起药物性发热,合并真菌感染。

  不合理的用药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可能使病情加重,那么如何才算科学用药呢?

就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服药方式等谈谈你的看法。

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小结,并用(幻灯片五)、(幻灯片六)展示。

注重观察画面,积极思索,领会相应的道理。

某些药物之所以饭后服,是因为胃中食物可减轻药物的刺激性。

  药物嚼碎可增大与胃的接触面积,润喉片含化可发挥对咽部的止痛、消炎作用,硝酸甘油含化1—3分钟缓解心绞痛。

  讲述:

除了需要注意以上这些正确的服药方法外,药物在联合使用时也要注意科学性。

研究表明:

同时接受1~5种药物的患者中,18%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危害,同时服用5种以上的药品的患者,发生药毒反应者高达80%以上。

因此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会降低药效,甚至发生意外,因此不要认为服药越多、时间越长就越好。

  提出议题:

(幻灯片七)展示(注:

幻灯片处有相应的议题)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七中将议题与举例分成两部分,等学生讨论之后,举例以动画效果出现。

  对议题进行阐述并列举事例。

  小结:

药物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除了有益的治疗外,往往伴有各种副作用。

这就充分证实了“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的道理”。

  组织学生总结“科学用药”包括哪些方面,实际用药应注意些什么?

各组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和各自的生活体验,小结出本组的意见,然后在班内交流,同时要相互评议,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想一想:

(幻灯片八)(注:

幻灯片处有相应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答案设成动画。

  布置作业:

很多人平时这样服药(幻灯片九),你认为正确吗?

组织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因。

对九中这些错误的服药方法的解释设成动画,待下节课展示。

科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2.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1.图片:

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

  2.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影片。

如保护色、迁徙、饮食、身体形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

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

  2.引导学生分类。

  二、新授

  1.出示第二组图片。

让学生观察、交流。

  2.让学生将情况整理后记录下来。

  动物名称生活的环境

  3.学生分小组汇报。

  4.学生阅读P4小资料。

  三、课外及延伸。

  1.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

  动物特点动物名称资料________

  最大的动物

  最高的动物

  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

  夜间活动的动物

  3.搜集资料、图片。

办一期“有趣的动物”展览。

科学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这单元中的一部分。

这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前四课中我们锁定的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以学生们熟悉的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记录、统计、分类等活动并初步建立了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本课就以生物家族中的我们最熟悉的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引领学生建立就一种生物而言,生物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一种认识,从而丰富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

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

在学生的经历中,他们可能有过这样的认识,不同的动植物长相不同,同一种生物也有许多差异。

但是这样的认识可能是模糊的,很少有人去仔细的琢磨或求证过。

经过前四课的研究活动,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同的特征,在学生的头脑中已逐步清晰起来,与此同时对于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也就成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他们会很自然地将这些差异与生物的多样性联系起来,本课的学习以我们人类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就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刺激和绽放他们的探究热情。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预设达成的教学观点

  1、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2、改“一英里宽,一英寸深”的探究为“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

  3、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4、教会学生批判。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难点:

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观察:

我们相貌的不同

  1、首先,请大家猜一猜,老师描述的这位同学是谁?

(师描述某位同学的相貌),大家为什么一下子猜到是他呢?

像他这样的相貌,我们班中能找到第二个人吗?

人的相貌真的是各异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貌各异的我们》。

(板书课题)

  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身体结构,也有着同样的身体器官,我们却能很快地在众多的同学中找到他,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2、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相同,但也有许多不同。

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人的长相也就是人的相貌。

人的相貌都有哪些方面呢?

(指名说、板书)。

我们的相貌特征有哪些不同或相同呢?

  

(2)在小组内重点就相貌特征进行观察并记录,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不同?

  友情提示:

  ①在众多的相貌特征中,选择1—2种自己感兴趣的相貌特征对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进行观察,并把将每个人的相貌特征画下来或写下来。

(展示)

  ②想一想:

怎么记录更便于我们比较、发现问题?

(为了便于比较,建议将同一相貌特征记录在一起。

  (3)分小组进行观察、记录。

  (4)汇报、交流

  ①通过观察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像同样是眼皮,它表现为双眼皮和单眼皮等这些都是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板书:

性状)

  ②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收获?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会发现就某一个相貌特征而言,人与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比如某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

  设计意图:

  [1。

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从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

  2。

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从他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等,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反复汇报、交流的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从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

  普查:

班级每个人的相貌

  1、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我们发现有些相貌特征我们小组成员是相同的,有些特征虽然不同但区别也不大;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将范围扩大到全班同学,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2、这一次我们在全班同学的范围内进行调查,为了便于统计,我们重点观察这几个相貌特征(先出示图片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再出示调查统计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