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九文学类文章阅读训练.docx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九文学类文章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九文学类文章阅读训练.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九文学类文章阅读训练
专题九 文学类文章阅读
一、(2018·南昌调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下雨天,真好
琦 君【注】
①你喜欢下雨吗?
——喜欢,但别下得太久,像黄梅天,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②我却不然。
雨下十天、半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
我爱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优游,自在。
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③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
④守着窗儿,让我慢慢儿回味吧。
那时我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天亮了,听到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
因为下雨,母亲不用老早起来。
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
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
⑤雨下得愈大愈好。
起床后,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烂泥地里踩水,吱嗒吱嗒地响,直到老师来了才被捉进书房。
可是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腿,走路不方便。
我巴不得他摔个大筋斗掉在水田里,就不会来逼我认方块字了。
老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
“小春肚子痛,喝了茶睡觉了。
”老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的,我就这么一整天逃学。
下雨天真好,大人们个个疼我。
⑥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
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文红。
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⑦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我真开心。
因为可以套上阿荣伯的大钉鞋,到河边去看涨大水。
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
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拣出来。
这工作好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愈来愈多,我就可以天天滚在谷子里拣曲,不再读书了。
从院子的矮墙头望出去,一片迷蒙,看样子且不会晴呢。
母亲愈加发愁,我却愈加高兴了。
⑧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改在健身房玩球。
同学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健身房后面,隐蔽,清静。
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我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
下雨天,我格外想她,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
⑨星期天下雨真好。
一打上牌,父亲就不再管我了。
我可以溜出去看电影,邀同学到家里,爬上三层楼“造反”,进储藏室偷吃金丝蜜枣和巧克力糖。
晚上,我可以丢开功课,一心一意看《红楼梦》,父亲不会衔着旱烟管进来逼我背《古文观止》。
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夹在洋洋洒洒的雨声里,给我一万分的安全感。
⑩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
然而谁能不长大呢?
那一年回到故乡,坐在父亲的书斋中,从书橱里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
记得我曾打着手电筒,穿过黑黑的长廊,去给父亲温药。
他提高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
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沥的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
⑩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
雨中徘徊湖畔,凝望着湖面上低斜的梅花,听得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弄笛的人慢慢走来,低声对我说:
“一生知己是梅花。
”
⑬我也笑指湖上说:
“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
”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
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归来。
湖水湖风,寒意袭人。
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
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⑭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
【注】琦君:
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潘希珍,小名小春,1917年出生于浙江永嘉,1949年赴台。
1.文章以雨为线索记叙作者成长过程中与雨有关的一系列故事。
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内容,并概括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①__________________→借雨逃学→②____________→雨天拣谷曲→③________________→星期天借雨狂欢→长大后思念亡父→④________________
抒发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次提及“我”希望逃避功课甚至希望老师掉在水田里,盼望谷子长曲,那“我”是一个坏孩子吗?
为什么?
(请从性格特点和写作意图两方面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常生活中祥和美好的一面,你有类似的体验吗?
请具体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南昌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草的脾气
臧建立
我一直认为在村庄的物事中,草类有个好脾气:
践踏不急,薅拔不怒,戕害不仇。
草对土地从不挑肥拣瘦,对自己的出身也不斤斤计较,对自己的处境也不怨天尤人,对自己的前生后世也不瞻前顾后。
经年的村庄,一场风又一场风不倦地吹刮。
田野的草籽被带到村庄,屋檐瓦顶上的草籽逢水发芽,迎风生长。
草的韬光养晦、随遇而安,让人惊羡叹服。
从不说话的草,立足脚下的一抔泥土,见风就长,逢雨就旺。
没有烦恼,没有欲望,天旱了,叶子蔫巴了,不喊不叫,固守天道。
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一切顺其自然,一切皆然而然,从不招摇,从不炫耀。
草从不与人争天夺地,但是对共有的家园,也不轻言放弃。
不论是村庄的领地还是田野,草都悄无声息地绿着,长着,开花,枯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寂寞了多少时日,宁静了多少流年。
田野的草,原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可是自从有些草被人类招安为庄稼,草与庄稼就有了天壤之别。
前身是草的庄稼,知道了得阳得风得水得养分,学会了对土地挑肥拣瘦。
庄稼的阴晴圆缺,对应着农人的喜怒哀乐。
对于与庄稼争风吃肥的草,农人是除之而后快的。
用手薅,用锄耪,用铲用锨,用灭草剂。
将清出来的草放在骄阳下暴晒,收工后再将之背回家,让牛羊尽情地享用。
草走过的路,足迹明朗。
草走的是岁月之路,行的是时光之道。
人的足迹繁响沉重,一年四季、一天到晚地忙于追求,鞋磨损了,可脚印呢?
不像青草,在哪儿一站,哪儿就是一个绿色的图腾。
我们人类的脚步,虽然造就了许多路,可是没有血性的路越多,我们的精神就越接近荒芜。
我们骄傲地行走于大地之上,任意地践踏、随意地戕害青草,可最终我们要睡在青草的怀抱中,我们的人生终将被青草掩埋。
没有哪个人比草活得更久更长,没有哪个人比草长生不老。
草永远行走在路上,这个村庄的草与那个村庄的草都是一家亲,只有草才真正把地球当作同一个村。
我们无法计算,草的一生能走多远的路,我们只知道草四海为家。
村民可以随意让一片地闲置,可是青草不会让这片地失去生机。
村民可以让一片又一片的土地失去生机,厂房拔地而起,路面硬化使草无法呼吸。
可草的生命力谁也无法阻止,草籽蛰伏在水泥地下,一年,两年,几年……草会在一个夜晚挣开枷锁,钻出地面。
我惬意地躺在草丛休憩,随意地伸展四肢。
一丛丛青草被我压在身下,软绵绵的,有的青草身残腰断,汁液四溅,青草的气息馨香可人。
青草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温顺得如同绵羊。
第二天,我赶着牛羊到这儿一看,被我压倒的青草又直直地站立起来,恢复了元气,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青草不计前嫌,也不计后仇。
我为青草的大度感到由衷的钦佩,同时也为自己对它的伤害感到惭愧。
草把一切都埋在大地的深处,把心思和信念都托付给大地收藏。
去留得失,草不放在心上;是非成败,草不放在心上;荣辱兴衰,草不放在心上;高低贵贱,草不放在心上。
草的心思只有一个,就是决不辜负大地和岁月赐予的生长。
草只有感恩的心,感谢大地赐予生命和温床,感谢天空赐予雨露和力量,感谢时光赐予美丽和芳香。
草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奉献衷肠。
草生长着,不动声色地,最后把一个人的记忆埋掉。
草的话语,我们不懂。
我们人类的语言,草会倾听,特别是人被草掩埋之后。
对于草来讲,活着的人类言语再丰富,和鸟类的呜叫没有什么两样,和昆虫的叫声没有什么两样,都是欲望的符号,都是爱情的条码,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人看着草活一个春秋,草看着人活一代人世。
人活着的时候,总不会好好地静下来,聆听草的话语。
当一个人静下来聆听草的话语时,又什么都听不懂了。
对草发了一辈子脾气的人,最终没有了脾气。
草依旧笑春风……
(选自《散文百家》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作者说草具有“对土地从不挑肥拣瘦,对自己的出身也不斤斤计较,对自己的处境也不怨天尤人,对自己的前生后世也不瞻前顾后”的特点,通读全文,你还能说出草的其他特点吗?
(至少写出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多处把草与人对比着写,请概括人与草的三个对比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草“把心思和信念都托付给大地收藏”,草的“心思”和“信念”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文中任选一个句子或段落,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避开文中画线句,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8·萍乡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诗意的栖居
张晓慧
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的发现,小城那古巷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平地。
昔日那挤挤挨挨的老房宅、古民居已成了碎砖瓦砾,还有数十处断墙颓垣。
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地向着夏日的艳阳。
(A)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
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如清谷。
是青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罕见的狗尾巴草。
那曾经在小院内向外探出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
那曾经吸引着无数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澄黄澄黄果儿的大杏树呢?
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刊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麻麻的小青砖呢?
抚摸着它们深思:
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会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块怕也若一册泛黄的线装书,写满了唐诗宋词吧!
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
在有月亮或没有月亮却布满了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进了悠悠的岁月。
(B)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的我们是多么地钦羡住在这些小巷中的同学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
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更呈现岀她的诱人风情:
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绿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迎喜,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炸得金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C)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显现或是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壁尽管破碎却带着两千年的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门窗,那雕梁画栋的木片木条论斤处理。
不由的旧句涌上心头:
断碣残碑,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栖身之所了。
还有秋雁春燕。
诚然,时代在前进,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问了几个人,都说古巷这儿要进行旧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
不得而知。
海德格尔呼吁的“诗意的栖居”又顽固地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始于西汉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匣子——小巷树影婆娑间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
没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三星、四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了许多的韵味。
(D)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
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然而,好日子又不该仅仅是物质享受复制式的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和文化在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中更为重要。
我是那么衷心地期盼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的融合。
期盼着历史和人文有机地嬗递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
让古巷的清丽月色和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交相辉映,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芬芳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让在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
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底,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的栖居”。
1.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意,如果说文中加点的“秋霜”是指砖瓦墙壁上承载的历史印记、文明文化,那么“秋雁春燕”指的会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你对“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地向着夏日的艳阳”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这一切都成为了‘曾经’”是原文中的一句话,根据文意,它的准确位置应该在A、B、C、D的何处?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握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诗意的栖居”的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语言特点鲜明,请结合第二自然段中的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8·赣州教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仗美执言
张晓风
①我想,开始的时候,她自己也不知道后来会走得那样远。
②就像嫘祖①,偶然走到树下,偶然看见闪闪发光的茧,她惊奇的伸手摘下,然后拉开它,伸展它,才发现那是一缕长得说也说不完的故事。
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扯出了一种叫“丝”的东西,她更不知道整个族人将因而产生一部丝的文化,并且因而会踏出一条绕过半个地球的“丝路”——她只知道那棵碧绿的好桑树,长在一个温暖柔和的好春天。
树上有一枚银银亮亮包容无限的茧,她哪里知道那样轻柔细微的一纤,竟能坚韧得足以绾住一部历史。
③又如另个不知名的先民,在一个露水犹湿的清晨来到黄河边。
听见水鸟婉啭和鸣,一时兴起,便跟着学叫一声:
“关——关——。
”唉,这样简单,一条河,一个春天,河上一夜之间绿透半实半虚的沙洲,洲上半隐半现的水鸟,以及一个看见这一切的又欢喜又悲切的自己。
他觉得有话冲到嘴边,就照直说了出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他并不知道那就是诗,他只想把春天早晨听到看到的说出来罢了。
然而,他却吟出了一首诗,从一条河开始。
④初识碧华,我一时没注意她本人。
我为难民筹款,她拿出一些精致的刺绣首饰,把大家吓了一跳。
后来她又在台湾民艺文物之家展出一次,作品更见丰美繁富,最近她把心得和作品结成集子,一页页掀开,只觉是一幅幅有插图的诗集,或者说是有说明的画册。
歆羡之余,很愿意为她“仗美执言”。
⑤碧华和丝线的因缘其实也很偶然。
那年,她母亲出国,留一盒丝线给她,那大概是她第一次惊艳吧?
中国人的色彩表现最早的可见于彩陶,至于文字方面的记载,则见于尚书:
“以五采彰于五色的,作服汝明。
”可见早期的色彩是和丝线连在一起的(虽然并不因而和个别的连在一起)。
彩色丝线的绚丽艳泽足以用来调剂单色的布,进而可以区别官阶军种,算得上是源远流长了,碧华爱上的那盒丝线,溯其源竟可以上接五千年前中国人对蚕丝爱悦流盼的目光。
⑥碧华拿起针来,描摹之际,竟不知不觉便做出类似香包的小手艺,香包其实正是往古时代农业社会初夏时日的好心情,新嫁的女子,在第二年端午节,照例要做些香包分送族人,特别是小孩子,往往可以像“佩六国相印”般带着婶婶、嫂嫂、姊姊等人的不同香包。
名为辟邪,其实自有手艺高下巧拙的比较,而新嫁娘的手艺一向是大家争看的焦点。
碧华初试手艺时,心情亦如新嫁娘吧?
分给大家围观传阅的时候,心情亦不过是节庆期间的一团喜气吧?
⑦但缝着缝着,一针一线之余,她竟缝出自成一格的刺绣首饰来了。
世上的首饰虽然有金有银有铜有锡有珠有玉有各种钻石宝石,且有玻璃、陶瓷、种子、木头、骨头、牙齿……但要找一条精致的刺绣首饰却必须到碧华的工作间去——这件事,开头的时候,我敢说,碧华自己是一点也不知道的,她只是觉得丝线鲜活美丽,她只是知道把两根丝线放在一起会比一条更鲜活美丽,线线相叠,不料就这样竟撞出一番乾坤来了。
⑧我看碧华作品的心情,也如端午节小儿伸手讨新嫁娘的香包,挂在身上,无限喜悦——为那一手生香活色的好针线,为村社间的好年成好节景好兴致,为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开了宗创了业的潇洒。
⑨细赏碧华作品,或仿战国玉器,莹润温婉;或拟印度色彩,幽艳玄秘;或作螭蛟腾云;或成花团锦绣。
其心思之至于致密,品味之醇雅,用色用针之能宏肆能守成,都令人惊喜错愕不已。
⑩如果碧华一开始就立好计划,打出旗号,拟定十年工作进度表,要把自己造成一位“现代化刺绣首饰制作人”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好。
但我更喜欢她目前的程序,是不知不识间拈起一根属于母亲的丝线——然后再拈起另一根。
色与色相授,神与形相接。
她在不能自持的情况下,一步步陷入困惑和奋扬,作品在梦中涌现,在冥思中成长,复在静定中一针一缕的完成。
⑪我为碧华喜,但更为可以产生碧华的社会喜,为艺术上英雄四起开疆拓土的鹰扬②时代喜,为传统可楔入现代喜,更为自己可以看到好东西的权利窃喜。
【注】①嫘祖:
中国远古时期人物,轩辕黄帝的元妃。
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②鹰扬:
大展雄才。
1.作者说很愿意“仗美执言”,联系全文,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