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0955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七市州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湖北省襄阳、黄冈、荆州、宜昌、十堰、恩施、孝感七市州

2012届毕业生联合考试

语文

命题单位:

宜昌、襄阳、黄冈、孝感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认真阅读试题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非网评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县(市)、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密封线内。

网评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并贴好条形码(或在准考证号填涂区域填涂准考证号)。

用2B铅笔将自己的试卷类型(A或B)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芳菲/菲薄狙击/拮据金瓯无缺/呕心沥血

B.背篓/背阴乘机/惩罚毁家纾难/自出机杼

C.薄饼/薄面央浼/分娩笑语朗朗/书声琅琅

D.坊间/牌坊远岫/柚子不卑不亢/引吭高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寄予发祥地安分守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B.侯爵老俩口拨乱反正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C.跟贴打圆场偏安一隅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D.涵盖无名火信而有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宜昌西陵区某政协委员认为,在夷陵广场谢洪恩烈士就义处树立纪念碑,有利于抒发宜昌人民的爱国热情,并能够更好地展现宜昌的革命历史厚重感。

B.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和李胜素的京剧唱段将演出推向了高潮,其声穿云裂石,其曲荡气回肠,真有金戈铁马、气壮山河之慨。

C.2012年研究生考试成绩于近日揭晓,山东某大学大四学生小潘查分时惊奇地发现,他的政治理论成绩居然是负分。

在确认了几遍考生编号之后,小潘只得接受了这个不可理喻的事实。

D.台湾知名网络作家柯景腾最初并没有接受过任何写作训练,他为了赚钱和鼓励患癌的母亲才开始写作,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曾一年写了14本书,成为台湾最畅销的小说作家。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户居。

”60多年来,吴良镛先生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

B.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内容之深邃,思想之丰富,不是我们轻易能够领会的。

C.2月22日,国内上百家媒体聚集于福建省惠安县,近两百名记者实地探访了归真堂药业黑熊养殖基地,并现场见证了“取胆汁”的全过程。

D.据美国多家媒体26日报道,中国网民在发现奥巴马的Google账户后,该账户就成为数百中国网友点击、评论的焦点,这使得奥巴马主页上的留言几乎全成了中文。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忏悔录》,作者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

B.马丁·路德·金,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我有一个梦想》是他最有影响力且最广为人知的一场演讲,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C.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

作者怀着被压抑的愤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者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丑恶现象和资本家的伪善本质,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D.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中推陈出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

毛佩琦

国人大多都有一点历史癖,所以,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

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史占多少,剧占多少?

哪些史实可以剧化,哪些史实不可以剧化?

史与剧怎样结合?

等等。

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讨论历史剧,首先要区分古装戏和历史剧。

古装戏不等于历史剧,古装戏的古装仅仅是一种假托,可能只是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均可虚构,剧中人可以穿着古装演现代故事,甚至可以移植外国故事。

仅仅以古代服装为道具的戏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历史剧则不然。

历史剧要求真实。

真实是历史剧的基本品格。

那么,什么是历史剧的历史真实?

我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大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基本情节乃至服饰习俗等等细节都要符合真实的历史。

不能把虚假的、编造的故事当做历史,乃至不能把本不是历史时代的建筑、器物、服饰、习俗作为那一时代的东西向观众展示。

但是,仅仅有史实的真实就够了吗?

显然不行,历史剧是对历史形象的解读,它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

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忠奸善恶,有的予以颂扬,有的予以鞭挞,也就是说,作品要表达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应该是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

这就是我们对历史剧要求的另一方面的真实,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

不允许对历史迸行曲解,不允许颠倒是非黑白,乃至不能够颂扬过侈,贬抑过度。

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其它形式的历史读物一样,应该具备认知功能、益智功能,因此它不能说假历史,不能把错误的历史知识告诉读者或观众;历史剧同时还具有史鉴功能、教化功能。

但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毕竟是文艺作品,还应该具有文艺作品的属性,应该可供观赏。

具有娱乐功能。

历史剧必须好看。

不能简单地说教,也不能罗列史事;不是历史解说图,也不是历史情景的复原。

它可以有适当的虚构和想象,可以移花接木,可以对历史事实进行提炼、使之更加集中更加深刻,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无异。

历史剧应该比真实历史更生动、更感人。

历史剧讲述历史有历史书不具备的优势。

一方面,它可以把古人请出来。

让他们形象地现身说法;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把今人带到古人的时代环境里去感悟,去潜移默化。

历史剧是不可以用历史教科书或历史书籍取代的。

从长期的文艺实践看,历史剧的创作还应该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对历史剧的教化、借鉴作用片面化、庸俗化。

其结果导致说教,毫无艺术性可言。

而最忌讳的,对历史剧以至对社会伤害最大的,是在为政治现实服务的口号下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现实作简单比对和影射。

历史被当作特定的工具,史实必然要受到歪曲以削足适履;另一方面要避免或者坚决反对的就是对历史的戏说。

戏说历史的作品,不顾基本史实,任意胡编滥造,其终极目的是娱乐,是票房。

这种作品即使不祸乱人心,也会给观众传达错误的知识信息。

我概括历史剧的写作原则是:

大事真实,细节精致,剪裁润饰,不失本质。

(选自2011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各项中有关“历史剧的历史真实”的表述,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历史剧中所有的历史背景、人物、情节乃至建筑、器物、服饰、习俗等都必须符合真实的历史。

B.作者认为历史剧的真实是由史实的真实与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构成的,惟其如此,它的认知功能、益智功能才得以彰显。

C.所谓历史剧的历史真实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

D.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是不许对历史进行曲解,不许颠倒是非,乃至褒贬过度。

7.下列对历史剧文艺作品属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剧应该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更感人。

B.历史剧应有观赏价值和娱乐功能,它必须好看。

C.历史剧适当的虚构和想象,或“移花接木”,或提炼历史史实,能够让历史剧更加深刻。

D.历史剧创作的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多少有点差异。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既能够让历史人物形象地现身说法,又能够带观众到历史时代环境里去潜移默化的历史剧,就是好的历史剧。

B.对于历史剧的许多讨论,其实并不是认识上的分歧,而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C.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简单地与现实比对是对历史剧乃至对社会的最大伤害。

D.历史剧在讲述历史方面比历史教课书有更大的优势。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12题。

运甓斋记

【明】贝琼

昔长沙公陶侃刺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对曰:

“吾方致力中原,故习劳耳。

”呜呼!

晋自渡江而南,上下俱偷,弃中原而不恤,侃独有志于此,固非一时坐谈老庄者所及也。

及都督荆湘等州,检摄军府从事,未尝少闲。

尝语人曰:

“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其聪敏恭勤,于此见之,非特运甓一事而已。

吾意其拥强兵,据重地,畜威养锐之久,当率诸郡请命北伐,拔黔首于膻腥,以雪宗庙之耻。

而即安一方,凡四十余年,其所谓平日习劳欲致力中原者,直虚语耳!

且诸胡迭兴,未易剪也。

苏峻④之变,国破君辱,正巨子灰身之日。

大兵云集,乃欲违众西还,纵虎自害,亦独何心哉?

侃以桓文⑤自任,而所以勤王者如此,又岂果能践其言如运甓时邪?

他日且欲正卞敦⑥之罪,敦固可诛矣。

侃之夷大难,立大功,亦由温峤辈激以天下之大义,不相异同,故侥幸石头⑦之捷,如其中为进退,事几败于垂成,则何异于敦乎?

梅陶称其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亦过论也。

虽然,晋之危而复安,亡而复存,实资其力,此为诸臣之冠,而著之于史焉,予故反覆论之。

其行事虽有未至,而所言则可为万世法。

何者?

人情好逸而恶劳,天下之事,恒成于勤而败于逸。

运甓之喻,岂不善邪!

剡山单阳原以名其斋,盖能志乎勤已。

初,阳原读书山中,既老不仕。

洪武四年,诏征诸儒,郡侯强起之。

既至京师,又辞,吏部乃授汉阳湖泊使。

然官无崇卑,能志于勤,则所施必有过人,而不虚生虚死矣,因其驰书三千里外,求文为记,故书以复之。

若侃之为政,汉阳父老固能道之。

而破陈敏于武昌,平杜弢于湘州,求其遗迹,可想见其风流于千载之下乎!

(选自《清江贝先生文集》卷十五)

【注】①运甓(pì):

搬运砖块。

②黔首:

古称老百姓。

③膻腥:

这里是以羊的气味指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

④苏峻:

原为东晋将领,后发动叛乱,攻陷建康(今南京),被温峤、陶侃联军战败而死。

⑤桓文:

齐桓公和晋文公,他们都曾联合诸侯,帮助周天子稳定了王位。

⑥卞敦:

时任湘州刺史,当时既不出兵平叛苏竣,也不给其他军队支援军粮。

⑦石头:

指石头城,即建康(今南京)。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自渡江而南南:

到南边

B.非特运甓一事而已特:

特别

C.侃之夷大难,立大功夷:

平定

D.亡而复存,实资其力资:

凭借、借助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陶侃“聪敏恭勤”的一组是(3分)

①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②上下俱偷,弃中原而不恤

③检摄军府从事,未尝少闲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

⑤当率诸郡请命北伐,拔黔首于膻腥

⑥欲违众西还,纵虎自害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侃为人勤奋惜时,他都督荆湘等州时勤于事务,还告诉人们要珍惜光阴,不能虚度时光。

B.作者充分肯定了陶侃的运甓之说及历史功迹,认为他可与魏武、孔明相提并论。

C.剡山单阳原将书斋命名为“运甓斋”,请作者作序,作者认为为官者如果勤政,那么无论官职大小,一定能有所作为。

D.本文从陶侃运甓一事说起,兼带议论其生平,更阐发“天下之事,恒成于勤而败于逸”的观点,夹叙夹议,见解精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侃独有志于此,固非一时坐谈老庄者所及也。

(3分)

(2)其所谓平日习劳欲致力中原者,直虚语耳!

(3分)

(3)剡山单阳原以名其斋,盖能志乎勤已。

(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8处)(3分)

大宗伯乔白岩①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②而论学。

阳明子曰:

“学贵专。

”先生曰:

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

(选自明代王守仁《送宗伯乔白岩序》)

【注】①乔白岩:

时为礼部尚书,“大宗伯”系礼部尚书别称。

②阳明子:

指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中国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

移栽植物。

这里指插秧。

(1)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4分)

(2)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气,负青天。

(庄子《逍遥游》)

(2),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4)子曰:

岁寒,。

(《论语·子罕》)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6)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8),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短篇小说,完成16-19题。

貂皮大衣

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

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

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

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

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

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

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

一件貂皮大衣。

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

她随便的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

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

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

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

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

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

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

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

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

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

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

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

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

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

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

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

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

大衣是保了险的。

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

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

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

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

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

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

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

我们会付钱的。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

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

接受遗产买大衣——享受大衣——看守大衣——遗失大衣——获赔大衣,情节发展逐步展现了主人公阿曼达的性格特征。

B.“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这一情节一方面说明阿曼达对这件貂皮大衣喜爱至极,另一方面也说明貂皮大衣的华贵,同时为下文情节埋下了伏笔。

C.“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表明阿曼达对奢侈品有了重新的认识,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

D.“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一向最恨的季节的到来,更增添了她心情的烦躁。

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E.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同时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17.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4分)

18.简要分析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的作用。

(4分)

19.小说结尾写道: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

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请你指出这段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理解。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交际中“称谓”很重要,用得是否恰当,不但会影响交流效果,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称呼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叫“姑父”,林黛玉称呼史太君叫“外祖母”。

请你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身份、亲戚关系,设计一段林黛玉与王夫人初次见面的对话。

注意:

对话中必须含有亲属称谓,并注意称谓的准确得体。

(4分)

林黛玉:

王夫人:

21.根据语境将下面的一段话补写完整。

(4分)

小明在谈学习的文章中引用了袁枚《随园诗话》的一段话:

“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学习亦然。

”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学习的特征,为了更好地解读这段话,他在文章中接着写道:

从理论上说,“学习亦然”也就是说学习需要,。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

“当代雷锋”郭明义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用6万毫升鲜血援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用20年执著的无私奉献激发了5000多人的爱心。

去年3月25号,他开通了个人新浪微博“鞍钢郭明义”。

不到一年时间粉丝数已破700万,发布微博3700余条。

每天新增的粉丝量数以万计,在新浪微博排名跨进前50位。

郭明义是新浪名人排行榜前百名中唯一一位道德模范,他的微博也成为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网络平台。

请用简明语言对郭明义的微博广受关注这一事情写一句评论。

不得超过25个字。

评论: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美国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凭借出色的表现已成为NBA的风云人物,他的成长之路却并不顺利,先前常被投来异样的目光。

在美国,还有不少人持有“亚洲人不会打篮球”的偏见。

一次比赛热身时,有人提醒他“这里举行的是篮球比赛不是排球赛”,客场比赛有人对他大喊“滚回中国去吧!

”。

但偏见并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成长,最终一鸣惊人,用自己的行动回击了那些持有偏见的人。

请以“偏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白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