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075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docx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docx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国际共运和19世纪文化

【目录】

第四章,1800-1900年整体世界逐步形成

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19世纪文化

1.早期工人运动。

2.马克思主义诞生。

①条件。

②标志。

③马克思*。

3.第一国际。

①背景。

②成立。

③意义。

4.巴黎公社。

①背景。

②措施。

③经验教训。

5.第二国际*。

6.19世纪文化。

①文学。

②美术。

③音乐。

④电影。

⑤科学。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9世纪有三大进步潮流,其一是自由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带动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其二是民族主义,就是民族统一运动、民族独立运动,其本质也是要实现政治民主化;其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主要是指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社会化,从而要求国家管理社会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就是无产阶级要成为社会化的领导阶级。

1.早期工人运动。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西欧各国先后形成了一个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

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正经历着深重的苦难。

各国工人纷纷起而反抗,1831和1834年法国爆发了两次里昂工人起义,都遭到镇压,1844年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次起义规模不大,但影响不小。

1832年的英国议会选举改革赋予了资产阶级选举权,工人却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与议会的一些激进派议员共同草拟了一份请愿书,并命名为“人民宪章”,宪章派的名字由此得来。

“人民宪章”提出六条要求:

(1)凡年满21岁的男子、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

(2)无记名秘密投票。

(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

(4)议员应领取薪金。

(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

(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人民宪章附有一个请愿书,宪章派广泛征集工人群众的签名,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三次请愿运动。

第一次:

1839年,宪章派向议会递交了有125万人签名的请愿书,但遭到下院否决。

政府下令禁止群众集会,并逮捕宪章派领导人,运动转入低潮。

第二次:

1842年,宪章派第二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此次签名达300多万人。

请愿再遭拒绝。

工人以罢工表示抗议,罢工浪潮席卷全国,再次遭到政府镇压。

这次请愿书还提出了社会经济要求。

第三次: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来后。

宪章派和工人群众更为振奋。

宪章派恢复了活动,组织了第三次请愿。

这一次却因领导人的动摇而夭折。

在宪章运动中,工人独立地提出了选举权要求,展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2.马克思主义诞生。

①条件。

1】经济条件。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发生1825年经济危机,暴露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

2】阶级条件。

工人运动发展,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

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3】思想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出现。

还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意志古典哲学。

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

工人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财富,等待他们的是饥饿、失业和死亡。

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

他们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了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热情讴歌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其中包括:

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等。

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合作。

5】组织实践条件。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批判地吸收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与在英国伦敦的一个德国流亡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协商,把该组织改造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恩格斯为该组织撰写了宣言,即《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初发表。

②标志。

1】内容。

《宣言》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宣言》还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宣言》还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分析了产生这些思潮的社会阶级根源及其本质和客观作用;制定了党的策略原则: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在联合中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同时,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

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没有自己的政党,就不能达到解放的目的。

2】意义。

《共产党宣言》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全面系统的阐述,论证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扼要地阐明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和策略原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理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行动上升为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自觉行动。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马克思和恩格斯*。

1】伟大转变。

马克思的思想转变。

1818年,卡尔·马克思(1818—1883)诞生于普鲁士小城特里尔,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犹太律师。

马克思的青少年时代,正值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各种社会思潮盛行之时。

在中学毕业时,马克思就立志为全人类服务,愿为人类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马克思经常参加学生组织“博士俱乐部”的活动,并很快成为这一活动的精神领袖。

俱乐部的朋友们称赞马克思“是一个思想的仓库、一所大学”。

1842年,大学毕业后的马克思担任科伦《莱茵报》主编。

1843年马克思来到法国巴黎。

与德、法工人运动领导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这个时期的马克思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伟大转变。

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1820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诞生于普鲁士的巴门市。

1841年,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

在这里他成为柏林大学的旁听生,开始系统学习哲学。

学习期间,恩格斯连续发表文章,猛烈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

1842年,恩格斯来到英国工业最发达、无产阶级力量最强大的曼彻斯特,详细了解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状况,并从事理论研究。

恩格斯深切地感受到工人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下所遭受的沉重剥削,坚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为一种更合理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而在生产方式的这一变革中,工人阶级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1844年到1845年,恩格斯写作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也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2】合作开始。

1842年11月,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莱茵报》编辑部首次会面。

他们的政治观点不谋而合。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再次会面,开始了毕生不渝的友谊。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

1845—1846年.他们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提出用唯物主义史观解释历史的原理,即历史唯物主义。

3】投身1848年革命。

1848年,欧洲大陆出现了革命的高潮。

马克思、恩格斯创办了《新莱菌报》,这是世界上第一份无产阶级的报纸。

它以提高无产阶级的觉悟、唤醒他们认识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为宗旨,号召工人积极投入到反对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去。

这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来到巴黎,很快组成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马克思亲任主席,领导盟员进行斗争不久,柏林发生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秘密回到德国,直接领导科伦工人联合会和民主协会,动员工人参加推翻德国专制制度的起义。

4】第一国际的灵魂和指导巴黎公社。

1864年9月,马克思创建和领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群众性国际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的革命实践。

在第一国际的整个时期,马克思实际上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1871年.法国爆发革命,巴黎公社成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满腔热情给公社提供各种帮助;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发表《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认真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5】流亡中的贫困生活。

在探索、宣传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引起欧洲各国政府的恐惧,马克思、恩格斯经常遭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1845年,由于马克思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国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巴黎。

1848年,马克思先是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布鲁塞尔,后又被普鲁士当局驱逐出柏林。

1849年马克思再次被驱逐出巴黎,流亡英国,直至逝世。

恩格斯在1848年也曾被法国政府驱逐,转至日内瓦。

6】马克思创作《资本论》。

19世纪中叶,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加深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从1848年开始,欧洲许多国家相继爆发革命。

面对工人运动和革命风暴的迅猛发展,在新的条件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理论分析,也就成为这个时期马克思所面临的新问题。

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促使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专门研究。

这一研究的杰出成果就是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

自1850年秋起,马克思几乎每天都到大英博物馆去读书。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有固定的座位,据说由于他有无意间双脚擦地的习惯,久而久之,竞在座位下留下了印迹。

《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提出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产阶级存在的基础是对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占有,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在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恩格斯不仅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而且在许多问题上为马克思提供参考意见,马克思高度评价了恩格斯的帮助。

7】鞠羁尽瘁。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

在悼词中,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的两大历史功绩: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整理出版马克思文献遗产和继续领导工人运动的重任。

恩格斯在马克思女儿的帮助下,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与此同时,他又独立地进行大量的理论宣传工作。

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欧美各国普遍建立起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

随着各无产阶级政党纷纷建立,加强各党之间联系的要求日益强烈,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条件日趋成熟。

恩格斯立刻敦促法国社会主义工人联盟发起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并亲自参与大会准备工作1889年7月14日,大会在巴黎正式召开,宣告成立第二国际。

1895年8月5日,思格斯逝世。

3.第一国际。

①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普遍展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各国工人改善自己处境的斗争不断高涨,他们在斗争中认识到工人阶级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1857年,从欧洲开始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