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试题及答案解析1.docx
《中药试题及答案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试题及答案解析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试题及答案解析1
1.主治阴血亏虚之心烦、失眠、惊悸的药是()。
A.丹参
B.茯苓
C.龙眼肉
D.大枣
E.酸枣仁
E
2.下列何药治热毒痈肿,脓未成者能消之,脓已成者能排之,且不宜与乌头同用()。
A.蒲公英
B.紫花地丁
C.白芷
D.蚤休
E.天花粉
E
3.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辛的功效()。
A.散寒止痛
B.祛风
C.温肺化饮
D.宣通鼻窍
E.行气活血
E
4.下列哪一项不是滑石的主治证()。
A.湿热淋证
B.暑热烦渴
C.湿热泻痢
D.湿疮、湿疹
E.肝热目疾
E
5.下列各药均能清热解毒,其中何药兼能清肝明目()。
A.白头翁
B.秦皮
C.鸦胆子
D.黄连
E.苦参
B
6.生津养阴类药物的性味大多为()。
A.辛寒
B.辛温
C.甘寒
D.酸温
E.咸寒
C
7.下列何药应去油制霜用()。
A.火麻仁
B.郁李仁
C.巴豆
D.苏子
E.桃仁
C
8.功善清热解毒,又具轻清疏散之性,可以透散表热的药是()。
A.金银花
B.黄芩
C.黄连
D.蒲公英
E.葛根
A
9.功能利水消肿,化痰散结,主治水肿,咳喘,瘰疬,并有一定毒性的药是()。
A.泽漆
B.泽泻
C.干漆
D.夏枯草
E.车前子
A
10.气阴不足应选用()。
A.生晒参
B.白参
C.红参
D.参叶
E.参须
A
11.木瓜的性味是()。
A.酸温
B.辛咸温
C.辛苦温
D.苦寒
E.辛苦平
A
12.中药的“毒性”作用是指()。
A.药物的毒性
B.药物的不良反应
C.药物的治疗作用
D.药物的毒性、不良反应及治疗作用
E.以上皆非
D
13.生用能清热化痰,姜汁炒可除烦止呕,主治胃热呕哕的药是()。
A.黄连
B.贝母
A
20.既长于治热毒疮疡,又可治肝热动风的药是()。
A.蚤休
B.紫花地丁
C.钩藤
D.白蒺藜
E.龙胆草
A
21.既能舒筋活络,又能化湿和胃的药是()。
A.威灵仙
B.络石藤
C.香薷
D.白扁豆
E.木瓜
E
22.熟地、白芍的主治证为()。
A.热极生风证
B.虚风内动证
C.血虚生风证
D.肝阳化风证
E.内风诸证
C
23.下列主治肺痈的药是()。
A.鱼腥草
B.黄芩
C.蒲公英
D.金荞麦
E.败酱草
A
24.主治心火亢盛之心烦,惊悸,失眠,忌火煅的是()。
A.磁石
B.朱砂
C.珍珠母
D.牡蛎
E.龙骨
B
25.石膏内可清肺胃之火,外可解肌表之热,又能止渴,是因其性味为()。
A.辛、甘,大寒
B.辛、咸,凉
C.苦、甘,寒
D.甘,寒
E.苦,寒
A
26指出下列正确的说法
A.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
B.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
C.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无关,与病位有关
D.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反
E.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同
【答案】BE
27指出下列正确的
A.麻黄质地轻杨,性温辛散,重在宣肺
B.薄荷质轻上浮,辛凉芳香,疏泄清利
C.生地苦寒清热,甘寒养阴,清凉滋润
D.薏苡仁味苦甘咸,质润性寒,滋润解散
E.银花,甘寒质轻,芳香疏透,清解疏散
【答案】ABCE
28清热生津宜选
A.菊花
B.天花粉
C.葛根
D.芦根
E.知母
【答案】BCDE
29清泻肝火,人肝经而治肝火止炎头痛目赤肿痛宜选
A.苦参
B.夏枯草
C.龙胆草
D.菊花
E.黄柏
【答案】BCD
30鸡内金的功效
A.降气化痰
B.运脾消食
C.活血化瘀
D.化坚消石
E.固精止遗
【答案】BDE
31活血而又利尿宜选
A.益母草
B.牛膝
C.五灵脂
D.鸡血藤
E.王不留行
【答案】ABE
32指出下列不正确的
A.白果主治蛲虫病,头虱、体虱
B.马兜铃主治痔疮肿痛、出血
C.胖大海主治肺热声哑,痰热咳嗽
D.枇杷叶主治胃热烦渴、呕哕
E.百部主治白浊带下
【答案】AE
33甘草主治病证不包括
A.心动悸脉结代
B.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C.水肿、小便不利
D.咳嗽气喘
E.肾虚遗精
【答案】CE
34.指出下列正确的
A.天冬主治热病伤阴的舌干口燥,阴虚消渴
B.枸杞子主治消渴
C.桑椹主治津伤口渴,消渴
D.麦冬主治胃阴虚的内热消渴
E.石斛主治内热消渴
【答案】ABCDE
35补火助阳,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宜选
A.丁香
B.附子
C.细辛
D.肉桂
E.吴茱萸
【答案】BD
36善清三焦之热宜选
A.知母
B.栀子
C.夏枯子
D.牛蒡子
E.石膏
【答案】AB
37关于煎药方法,指出下列正确的
A.大黄、番泻叶久煎则泻下力减缓,故欲泻下当后下或开水泡服。
B.煎汤代水如灶心土。
C.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下。
D.绒毛类药应包煎,因难以滤净,混入药液刺激咽喉,如旋覆花。
E.须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有毒应先煎
【答案】ABCDE
38下列哪些药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A.决明子
B.珍珠母
C.珍珠
D.羚羊角
E.石决明
【答案】ABCDE
39收敛止血宜选
A.白及
B.蒲黄
C.棕榈炭
D.仙鹤草
E.紫珠
【答案】ABCDE
40疏肝理气,善治肝郁气滞证宜选
A.柴胡
B.佛手
C.川楝子
D.香附
E.橘皮
【答案】ABCD
41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载药种。
答案:
神农本草经,365。
42补气药的性味以或为主,其中兼能燥湿者,还可有味。
答案:
甘温,甘平,苦。
43白扁豆的功效是、。
答案:
补脾(健脾)和中,化湿。
44荆芥、防风的共同功效是。
但荆芥又具有,,的功效;防风又具有,的功效。
答案: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胜湿止痛,止痉。
45荆芥、防风的共同功效是。
但荆芥又具有,,的功效;防风又具有,的功效。
答案: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胜湿止痛,止痉。
46苦味与咸味的共同功效是(泻下)。
47.凉血退虚热,还能治疟疾的药物是(青蒿)。
48.二丑的正规处方用名是(牵牛子)。
49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药物有(附子)、(干姜)。
50贝母分川贝母、浙贝母,其中川贝母长于(润肺止咳),浙贝母长于(清热散结)。
51四气:
亦称四性,指的是药物寒热不同的性质,具体内容包括寒、热、温、凉、
52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53升降浮沉:
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向;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
54中药: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55相须:
是指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药物的疗效。
56何谓中药的“七情”?
答:
后人将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种配伍关系以及单行,合称中药的七情。
57清热药分为哪几类,请分别叙述其适应证,并举药物说明。
答:
清热药分为五大类:
①清热泻火药:
用于热病邪入气分之高热,口渴,烦躁,脉洪大等实热证以及赃腑火热证,如石膏等;
②清热燥湿药:
用于湿热证、火热证,如黄连等;
③清溶垅毒药:
用于热毒或火毒致痈肿疗疮,丹毒,瘟毒发斑,痄腮,下利,虫蛇咬伤等,如金银花等;
④清热凉血药:
用于营分、血分实热证,舌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脉细数,神昏谵语,斑疹,出血等,如生地;
⑤清虚热药:
用于肝肾阴虚所致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及温热病后期夜热早凉,舌质红绛等,如青蒿等。
58简述黄柏与知母治骨蒸潮热的不同机理。
答:
黄柏、知母均能泻肾火,退骨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证,常相须为用。
黄柏苦寒之性较强,泻肾火力强,其用治骨蒸潮热,为治标之品;知母苦寒之性较弱,但其质润,既能滋肾,又能泻火,其治骨蒸潮热,为标本兼治。
59温里药、清热燥湿药、化湿药均可治脾胃疾病,其区别何在?
答:
温里药药性多温热,入脾胃能散脾胃之寒邪,主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的里寒实证,或脾胃虚寒证;清热燥湿药药性苦寒,入脾胃能清脾胃之湿热,主治脾胃湿热证;化湿药药性多苦温,且气味芳香,入脾胃能化脾胃之湿浊,主治湿子诵焦证。
60白术、葛根、茯苓、吴茱萸、黄连均可止泻,其功用特点各是什么?
白术味甘、苦性温,长于益气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之泄泻、便溏;葛根味甘、辛而凉,煨用能鼓舞胃气,升清阳而止泻,适用
于脾虚泄泻、湿热泻痢;茯苓性味甘、淡而平,长于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适用水湿泄泻及脾虚泄泻;吴茱萸味辛、苦性热,长于温中散寒止泻,适用
于中焦虚寒泄泻及脾肾虚寒之久泻、五更泄泻;黄连味苦性寒,善能清热燥
湿止泻,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之泄泻、痢疾。
61白芷、僵蚕、葛根、羌活、细辛、藁本、吴茱萸、白附子、柴胡、川芎各宜治疗何种头痛?
白芷主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及鼻渊头痛;僵蚕主治风热
头痛及肝热头痛;葛根主治风寒、风热表证头痛连及项背者;羌活主治太阳
经头痛;细辛主治少阴经头痛;藁本主治巅顶头痛及偏头痛;吴茱萸主治厥
阴经头痛;白附子主治痰厥头痛及偏头痛;柴胡主治少阳经头痛;川芎主治
血瘀头痛及风寒头痛。
62寒痰、湿痰、热痰、燥痰、风痰、顽痰、瘰疬瘿瘤等痰证,各宜哪些药物治疗?
寒痰可选用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复花等;湿痰可选用半夏、天
南星、旋复花等;热痰可选用瓜蒌、贝母、竹茹、天竹黄等;燥痰可选用贝
母、瓜蒌、百部、紫菀、款冬花等;风痰可选用天南星、白附子、皂荚、竹
等;顽痰可选用礞石、皂荚、浮海石等;瘰疬、瘿瘤可选用海藻、昆布、
海蛤壳、贝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