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0233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7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docx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docx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一、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一页例2。

“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满十进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

10×514×2100×7130×2

20×334×2200×4210×3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二、新授

1、教学例1

14×3

14×3应该怎样口算呢?

师用方块演示14×3,着重演示3个4是12,需要进位。

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要求3个14是多少,要先算3个10和3个4各是多少,再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

把14×3与复习中14×2比较,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不同的是14×2个位积不满10,而14×3个位积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练习完成“做一做”中的第1题。

2、教学例2

1403

师提出14×3=42,那么140×3=?

先让学生讨论,说出不同的想法,再小结。

14个十乘以3,得42个十,即420。

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380×2150×6130×5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如:

130×5,先想13×5=65,

再想130×5=65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总结

师生共同复述例1例2的口算过程。

五、作业

 

2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例3例4,用整十数乘的口算,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学习并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20×3200×316×5

25×3250×3160×3

指名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二、新授

1、教学例3

5×10

通过观察插图,联系乘法口诀推想:

9个5是45,10个5是50。

5×10=50想:

9个5是45

10个5是50

接着做“做一做”中的第1题。

4×106×107×109×10

2、教学例4

6×20

师把插图放大,“每盒有6个皮球,20盒共有多少个皮球?

”怎样口算6×20呢?

引导学生:

每2盒是一摞,先求一摞是多少,再求10摞是多少。

即先想2个6是12,再想10个12是120。

6×20=120想:

6×2=12

12×10=120

练习完成做“做一做”第3、4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6、7题。

四、总结

一位数乘以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与这个数乘,再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一个0。

五、作业

3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巩固练习,练习一的第11-17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整士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第11题

算出图时有多少个方格,有多少种算法

讲明题意后,结合乘法的意义,启发学生,说出5×20和20×5的算式。

即:

横排有5排,每排20个小方格。

一共有多少个?

竖排有20排,每排有5个小方格,一共有多少个?

指名学生口算结果。

2、第12题

9×1013×68×9012×40

7×6025×34×6034×20

14×5150×430×712×30

本题是巩固练习一位数乘多位,整士整百数的口算,指名学生依次口算出来,师找出典型小结。

3、第13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本题是多种口算混合练习,要求学生课本上独立完成。

4、第14题

157+16×5500-342÷2(234+198))÷8

8×(27-7)246÷6×30430-(216-198)

本题是对上学期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练习时要求学生说出哪部分先算。

5、第15题

学生自己读题完成。

6、第16题

王老师买排球用了60元,买篮球用的钱数是排球的3倍,买篮球用了多少元?

买排球和篮球一共用了多少元?

本题是对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复习,师生共同分析,根据“篮球用的钱数是排球的3倍”求出篮球用去了60×3=180元,再求篮球和排球是60+180=240元。

二、总结。

三、作业。

练习一第13、14、16、17题。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们都能自己完成,有及少数同学还不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6,用两位数乘例1、例2,“做一做”习题和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理解乘数是两位数时笔算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4×231×30214×3

指名学生口算

2、每盒彩色笔24支,2盒共多少支?

读题后指名学生用竖立板演。

二、新授

1、教学例1

①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

有多少盒彩色笔?

每盒多少支?

求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题意,理解题意)

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应用24×12来计算。

②启发学生把12盒和2盒来分别计算。

10盒一共有多少支?

2盒一共有多少支?

12盒一共有多少支?

先求2盒的支数24×2=48支。

10盒的支数:

24×10=240支。

师用箭头头标明乘的顺序,使学生认识到要去乘被乘数上的每一位数。

12盒的支数:

48+240=288支。

③师引导学习竖式

把三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

24×12,怎么算,怎么写?

引导学生把乘法十位上1盖住,成24×2,得出48,强调用2去乘每一位数,48的数位与24对齐,使学生很快明白这是2盒的支数,第二步把乘数个位上2盖住,指出这里乘数十位上是1,乘数就是10,成24×10,让学生看到是用十位上1。

去乘24的每一位,表示10个24是240,这是10盒的支数,指出240的数位,第三步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得288。

24×12=4824×2的积。

48+240=288

最后指出240个位上的0不写,最后两次乘积的加号边不写。

④引导学生联系比较与分步计算。

2、教学例2

13×24

巩固例1知识,师边板演边讲解。

13×4=52

52+260=312

着重说明是用乘数上的每一位分别别北被乘数的每一位。

乘数十位的2,代表20,13×20就得260,2在百位,6在十位。

0省略。

3、小结。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

2、师小结练习情况。

四、总结。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五、作业。

练习二、第1、2、3题。

 

5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6,例3、4两数数乘三位数。

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的:

在掌握两位数乘两数数时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

教学重点:

笔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

23×1312×4214×24

指名学生板演。

并说说计算过程。

213×34

提问学生,例1的被乘数是两位数,现在被乘数是三位数,该怎样乘呢?

分几步计算?

第一步怎样算?

第二步呢?

用乘数的十位数去乘被乘数个位数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最后怎么办?

师板演计算过程:

师强调,在乘的时候,要把被乘数的每一位都乘到,并且让学生了解被乘数是三位数,乘的方法跟前面是一样的,只是被乘数数位增多了。

2、教学例4

134×32

师生共同完成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做一做习题。

4、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的数相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二第6题、第8题。

四、总结:

根据计算过程稞笔算法则。

五、作业:

练习二第7、9、10题。

教学后记:

大部分同学们能很快的计算出结果,但还有个别计算速度太慢,有待加强和提高。

6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0,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第10—15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二第10—15题。

1、第10题口算各题。

13×3023×1024×1021×40

120×640×78×60500×8

学生独立完成。

2、第11题。

先引导学生按照图里指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计算。

可换一两道乘法式师。

如34×12,15×23,然后与学生讲座下面广柑里的三句话怎样改。

3、第12题。

68×724×4135×21322×7

8×63134×12214×33322×24

指名学生板演,注意学生的计算过程。

4、第13题。

①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②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先明确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各是多少?

再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5、第14题。

一次排球锦标赛,有32个队参加,每队有12名运动员。

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师读题后,学生独立计算解答。

6、第15题。

玩具生产组原来每天做玩具40件,现在每天的产量是原来的10倍,现在每天做多少件?

明确题中现在产量是每天原来年10倍的数量关系,指名学生板演。

二、总结。

三、作业:

练习三12、13、14题。

教学后记:

基本达到本课时的教学要求。

7第四题时用两位数乘

(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用两位数乘例5、例6。

做一做习题和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命名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一些的乘法。

教学难点:

乘的过程中出现较多进位,学生容易出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36+527+856+943+8

3×8+64×9+78×7+8

2、讲授新课。

先和学生一起来算两道算题。

如:

148×7409×5,帮助学生在乘的过程中,连续进位和被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减少新知识教学的难度。

例5:

48×42=2016

可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然后怎么办。

教师重点指导进位时怎样计算。

用十位上的4乘48时。

4乘8得32,在十位上写2。

百位上上轻轻地一个小3。

4乘4得16。

16+3得19。

在百位上写9时。

把小3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了一个3。

例6: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

要用114分。

绕地球89周要多少分?

114×89=分。

例6为两位数乘三位数。

由于连续进位,学生容易产生错误。

所以要注意检查学生进位时的计算是否正确。

第二部分十位是几?

然后把乘数89改为59让这生试算,检查学生是否丢掉十位上的0。

然后指出,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个位时,得两位数。

它的末位是几?

就在十位上写几?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题目,学生自己完成。

2、师总结练习情况。

四、作业,练习三第1—4题。

8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第练习三5—9题巩固练习。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季熟练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过程:

完成练习第5—9题。

第五题

25×448÷46×5+778÷6

7×8+45×9+816×54×9+6

3×9032×3040×8130×3

第6题:

32×9865×84135×66427×8

206×39408×24304×15247×28

本题有两位数乘两位数,也有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由于连续进位。

学生容易产生错误。

所以教师要注意检查学生进位时仍计算是否正确。

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虽然过去学生但现在位数增多了。

容易出错。

在学生做时,如果发现错误,引导学生讨论纠正。

要强调用乘数的个位、十位分别去乘被乘数时,被乘数中间的0都要乘。

第7题。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

如果有错误,把它改正过来。

第8题

第乘数

43

26

83

124

205

224

乘数

5

15

50

73

46

39

第9题

学校买来25套大号衣服和45套小号衣服,大号每套67元,小号每套65元。

1、两种衣服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应付多少钱?

这是一道两问的应用题,重点应该让学生理解第一问中的各是什么意思?

然后根据题意和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

9第六课时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中的例7、例8、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1、复习

要求学生自己列竖式用简便方法计算,引导学生回忆:

一位数乘多位烽,如果被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

(如果被乘)乘完以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

以及简便算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2、口算:

8×6023×30

二、新授

例7:

360×24

本例是用两位数乘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按照一般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简便算法,用4乘360的简便算法是旧知识,便学生往往习惯于用乘36得144后,再添写一个0。

这样做,在用乘数十们上的3去乘被乘数时,容易把数位搞错,因此,教材做了提示不必写0。

2、例8:

265×30

本例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中先采用一般的两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算,然后仿照被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用虚线把乘数末尾的0隔开,用十位上的3去乘265得795,再在后面添一人0,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后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练习完成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第1—3题。

四、总结。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被乘数,乘数末尾的0用虚线隔开。

在最后一步计算的末尾上补0。

有几个0就补几个0。

五、作业:

P18:

1、2。

10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中第16页的例9,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的第5—7题。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例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10×25469×60

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要求学生用简便算法,教师要到学生中去检查,看有无错误。

二、新授

1、例9。

计算:

450×20

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在学习了例7,例8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推出例9的简便算法,当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的时候,也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乘数和被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求得的末尾添写几个0。

最后概括出乘数、被乘数末尾数的简便算法,这里要说明的例题在竖式中,用虚线把被乘数、乘数末尾的0与0前面的数用虚线隔开。

是为了便于教学,学生在做题时,不要求必须加虚线。

2、做一做:

230×40150×60

让学生仿照例子来计算,并检查看学生有无错误。

三、巩固练习。

280×20190×50290×30230×40

学生在计算时,可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①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

(把被乘数、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②怎样乘?

(只乘前面的数)

③乘完以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写几个0。

四、总结。

在计算乘法时候,不管是被乘数的末尾有0,还是乘数末尾有0,或者被乘数,乘数的末尾都有0,都可以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乘完以后,看被乘数和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五、作业:

P8:

4、5、6、7。

11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的例10,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四的第8—13题。

教学目的:

通过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学习,在学生掌握了规则的前提条件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内容、过程:

一、复习

10×520×830×940×6

10×5020×8030×9040×60

100×5200×8300×9400×6

二、新授

100×50200×80300×9040×60

500×100800×200900×30600×400

3、例10。

说一说下面各题怎样算得快。

80×5012×40400×2014×50

4、做下面习题

5×9040×8032×3018×50

7×40300×3021×4025×30

三、巩固练习。

7×40=13×30=

9018

20015

填写以下表格,看被乘数、乘数、积有什么变化?

被乘数

15

150

1500

15

150

乘数

3

3

3

30

30

45

450

4500

450

4500

买一副羽毛球拍要用25元,学校买来12副,一共用了多少钱?

作业:

P18:

10、11。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们都能自己完成,有及少数同学还不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12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完成练习四的第14—18题。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四则运算,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和准确率。

教学过程: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此题要求学生列竖式进行计算。

并要求每组几个同学到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位置上自己完成,老师要在他们当中循回察看,有错误的同学给予及时纠正。

15、(207+990)×32130×(560-490)

400×(225+9)(798+486)÷6

这道题是在巩固练习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在计算这道题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初步步骤。

16、一个工厂用6辆汽车运煤,一共运煤9750千克,平均每辆汽车运多少千克?

提醒学生:

总煤数:

9750各克。

总车辆:

6辆。

求平均每辆运多少千克?

即已知总数,求单位数用除法。

17利民水果店运来一批桃,卖出了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卖出多少千克桃?

提示:

平均每筐25千克,已知卖出13筐,求卖出总数,用乘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单们。

18、一个县有1440人参加电视大学学习,按照每8人准备一台电视机,需要准备多少台?

已经准备好95台,还缺多少钱?

台?

提示学生:

这道题采用分步计算。

1、已知总人数1440人,已知每8人一台电脑,用除法。

2、由题第1小题得知需多少台?

并已经准备好95台。

用总数减去已知数,得还需数?

整理和复习

13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科书第21页的1—4题)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对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想一想,这学期新学了哪些口算,再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6×68×1011×8040×3

160×68×4060×20400×3

学生在算这道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新学了哪些乘法口算,在计算时应该怎样想,然后做相应的练习,对计算较慢,错误较多的同学,要注意找出原因,以后及时加以补救。

2、想一想,笔算乘数是两数时的乘法应注意哪些问题,再计算下面各题。

37×49109×72281×25

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可先出两道题,让平时计算中错误较多的同学上黑板计算,然后根据计算过程说一说计算法则,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

3、想一想,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应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下面各题。

25×30250×28620×40

复习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然后再计算此题。

4、王丽参加了电脑培训班,现在她每分钟可输入43个汉字,45分钟可以输多少人汉字?

师先带读题意,理清意思,并启发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每分钟可输入43个汉字,问45分钟可以输入多少个汉字?

练习五:

口算,抽学生口答。

2、笔算下面各题

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板演。

3、一辆自行车的价钱是182元,一辆摩托车的价钱是一辆自行车的14倍,这辆摩托车多少元?

学生自行完成。

14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五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并有所提高。

教学过程:

第4题,口算。

17×480×3015×30

420÷7480÷49×50

13×60500×36×4+6

310-606×9+88+42

第5题

1、126的27倍是多少?

2、16个102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教师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末尾添写上的。

第6题

20×1813×24

9370

154105

第7题,笔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4×2516×251851÷7

384-259675-576569+841

17×26128×32105×16

教师提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8题:

想一想,下面的话对吗,对的在()内打√。

错的打×。

①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四位数()

②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第①小题是正确,第②小题错误,引导学生判断时,教师要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判断,如果学生判断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列式计算后再判断。

第9题。

689+388÷427×(96-28)

3960-47×71(382+2586)÷8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步骤,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第10题。

一座楼房有6层,每层1个单元,第一层住2户,第二层到第六层各住3户,这座楼房每个单元住多少户?

先引导学生想,每单元第一层住2户,每单元第二、三、四、五、六层住3×5=15户,每个单元共住2+158=17户。

二、千米和吨的认识

15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教科书第24、25毫米、分米的认识(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

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用具:

三角板、直尺、铅笔、钢笔、带子、钉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的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然后引出:

今天要学习的是新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它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距离,并且能量得更精确,这就是毫米。

例1,下图中,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用手指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再让学生命同自己的尺子观察一下;尺子上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

同学们还能看到除了厘米外的还有更小的格子,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毫米,大家通过观察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小格,就可知道:

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子即1厘米=10毫米。

2、做一做。

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在量一分硬币的厚度时,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量一量。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从而加深学生对1毫米的直观印象,也可以让学生量钉子,曲别针等。

例2,拿出一根米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10厘米也叫做1分米。

在教学此例时,教师准备一把米尺,教学时说明10厘米就是1分米,让学生看一看自己的尺子上10厘米有多长,在教学米和分米的关系时,要特别注意直观表,演示,教师可以先把1米长的线段画在黑板上。

然后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珍上记号,一直数完,使学生直观地看到1米中有10分米,从而得出1米=10分米。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尺子上的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也可以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从手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