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总结.docx
《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总结
名词解释
心理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状态:
指在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调查法:
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此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的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变化和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
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意识:
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指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
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主要表现为睡眠和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感觉:
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的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阈限:
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视觉适应:
是在刺激物连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
知觉:
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对事物整体认识的过程。
社会知觉:
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台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首因效应:
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
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就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晕轮效应: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社会刻板效应:
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记忆:
是在个体的头脑中积累、保存、提群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前摄干扰:
指已学过的就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后摄干扰:
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学习:
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思维:
是以人已有的只是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地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概括:
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抽象:
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聚合思维:
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发散思维:
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群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常规思维:
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依据直接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概念:
是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识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以词的形式来表现的。
推理:
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想象: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智商:
心理年龄和实足年龄的比例,为避免出现小数,将商乘以100就是智商。
流体智力:
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有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晶体智力:
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能力:
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体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心境:
指一种具有感染力,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认知:
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过程。
信度:
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效度:
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动机:
激发、维持、调节人们充实某项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交往动机:
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和别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和赞赏。
成就动机:
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诱因:
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定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心境:
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
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
是指在意外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人格:
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认知方式:
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
人格特质:
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测验法:
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测和鉴别的方法。
投射法:
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的人格概论为依据的。
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者可以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测出若干人格特征。
沟通:
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
非语言沟通:
只说和写以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
群体:
是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
群体规范:
主要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群体思维:
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的倾向性思维叫群体思维。
群体极化:
知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社会助长:
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惰化:
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没人所付出的努力会出现比个体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心理健康:
广义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心理状态。
狭义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压力:
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时间或环境刺激对人造成的一种不适的身心反应过程。
挫折:
是指个体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是目标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焦虑障碍:
指收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所表现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处在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中,经常会自觉的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和稳定,这种方法叫心理防御机制。
关键期:
个体在早期发展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很难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称为关键期。
依恋行为:
指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得双方产生相互亲密感的关系。
简答题
学习心理学的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
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上
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和咨询心理学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意识活动的主要内容:
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对自身的觉知
意识的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白日梦状态
睡眠状态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分类: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失眠的种类:
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药物性失眠、失律性失眠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感觉麻痹
感觉扭曲和幻觉
解除抑制
对催眠记忆消失
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1、收集信息
2、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化成神经冲动,这时感觉产生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为感受器
3、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经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
4、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体验到的不同强度和性质的感觉。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形状、颜色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
几种复杂的知觉:
深度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
社会知觉的过程:
信息的收集和选择、信息的整合过程
记忆的三个过程:
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
信息在记忆系统中储存——保持
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提高记忆的方法:
地点发、韵律法、记笔记
学习的分类:
依学习方式分: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依学习内容分:
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思维的主要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思维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思维的种类:
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
问题的三个部分:
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操作
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算法式、启发式、手段-目标分析、爬山法、逆向工作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表征方式
无关信息的干扰
功能固着性
心向
创造思维的特征:
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智力发展的各种因素:
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实践
智力发展的特征: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能力划分为哪些类型:
1、按照倾向性分为: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照功能划分为: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按照在生活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划分:
模仿能力和创造
智力差异的表现:
1、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同
2、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3、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大多数人稳定发展,有的人早熟,有的人大器晚成。
4、智力的团体差异。
如性别差异、职业差异。
。
。
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信度、效度、测验的标准化
智力的影响因素:
遗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实践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调节和维持功能
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合作、情谊、归属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的特点:
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具有坚定的信念
正确的归因方式
工作动机:
人为什么工作:
X、Y、V、Z理论
代表性的动机理论:
本能理论
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马斯洛
认知与期待理论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种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绪的三个层面:
主观体验、生理呼唤、外部行为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
从反应特点看差异
情绪状态:
心境、激情、应激
情绪的基本形式:
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具有激励作用
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情绪情感的表达——表情: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
情绪情感的作用:
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人格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统和行、复杂性、功能性
人格的结构:
知-情-意系统
心理状态系统
人格动力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
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人格差异的表现:
认知方式:
冲动型和沉思型、系列性和同时性、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气质差异: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性格差异: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早起童年经验
自然物理因素
人格测量:
测验法: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青年性格问卷
投射法:
罗夏克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法(莫瑞、句子完成法
人际交往的动机:
本能、合群需要、自我肯定需要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六种基本人际行为倾向:
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与他人交往
支配他人,期待他人支配
主动表示友好,期待他人的情感表达
非言语沟通的类型:
表情
眼行为
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
象征、说明、调节、情感表露服饰
讲话风格、
人际空间
人际吸引的条件:
相似性与互补性
个人品质
接近性与熟悉性
群体的主要功能:
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
让成员有认同感
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群体的特征:
群体规范
群体的凝聚力:
正性力量、负性力量
群体中的角色
群体的领导
群体对成员的影响: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去个体化
群体的决策行为:
群体极化、群体思维
从众与服从
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三条准则:
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能够了解和接受自己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善于调节和控制情趣
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生活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曾倩自己的社会适应力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面对压力的方法:
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关系,拥有朋友
积极面对人生,自然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改变不合理的观念,通过有意改变自己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态影响压力的因素:
经验、准备状态、认知、性格、环境
挫折后的反应:
攻击行为、冷漠、幻想、心理防御机制
挫折应对:
正确认识挫折
改变不合理观念
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优化自身不合格品质
如何克服焦虑:
认清焦虑状况
坚持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不回避、正面迎战、做记录
学会放松自己
运用想象减轻焦虑
进行理性思考
接受专业治疗
焦虑障碍的种类:
广泛性焦虑障碍
恐慌障碍
恐惧症
强迫症
创伤后应激症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阶段0-2
前运动阶段2-7
具体运动阶段7-12
形式运动阶段11、12以后
道德判断
皮亚杰: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柯尔伯格: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青少年时期个性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的发展
情绪表现矛盾性特点
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青少年情绪矛盾的特点:
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
情绪的可变形和固执型共存
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心理学的发展与历史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1879年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
3、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魏太默
5、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7、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
1、位置学说:
也称行波学说,贝克西
2、频率匹配学说:
智力的理论:
1、智力因素论:
智力二因素说:
斯皮尔曼提出g因素和s因素
卡特尔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智力多因素论:
瑟斯顿
2、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
3、智力结构论:
吉尔福特,三位智力模型
4、智力的认知理论:
智力三元理论:
斯滕伯格
PASS模型:
达斯
经典智力的测验
1、斯坦福-比内测验:
适合2-18岁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三种智力量表
3、团体智力测验:
瑞文标准智力测验
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说:
奥尔波特(共性和个性
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
现代的“五因素”特质理论
2、人格类型说:
斯特恩:
单一型模式、对立型模式、多元型模式
T型人格、内向外向人格、阴阳五行说与上述对应
人际交往的理论: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舒次
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