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0029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灌云县侍庄中心小学

班级:

(2)班

授课教师:

任礼凯

科目:

科学

 

2018年9月制

 

灌云县侍庄中心小学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

(2)班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从“理”和“行”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历科学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学,在感性上感悟科学。

本单元第一部分侧重于理,第二部分侧重于行。

第一部分从理性上引导学生懂得科学的外延,打破科学的神秘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觉到科学其实并不遥远,科学就在他们身边。

要让学生在接触这门课之初就能初步感知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为后续整套教材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始一个科学探究的良好发端。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的外延,从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动手实践到得出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按总分总的思路,先从总体上引导学生建立生物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特点,最后再对生物的本质特征进一步加以理解。

本单元涉及到的科学概念以层级形式分布在各课中,生物基本特征的认识是一级概念,只停留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几个方面。

二级概念主要是认识具体动物。

本单元还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培养,主要是观察、交流等基础过程技能的培养。

通过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等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获得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在活动中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其热爱生命的情感。

在最后部分中,还渗透了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张光鉴研究员创建的科学教育理论——相似理论,就是在两个相差甚远的事物间找相同,在两个极其相近的事物间找不同;通过找不同、找相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

《生命之源——水》单元选择水的话题,作为研究地球与宇宙版块中“地球物质之二——水”的切入点,站在生命的高度,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水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水是生命之源,应该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

本单元由四部分构成:

生命离不开水、观察水、神奇的水和地球上的水。

本单元内容与以往“水”内容相比,不再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追求科学知识体系的严密性能够、完整性、逻辑性,而是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水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下,时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要从生命的角度认识水。

《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是关于材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首先将一级研究主题立为首课,通过观察教室内各种物品的材料,使学生意识到物品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种。

接下来的四个次级主题分别构成并列平行的四课,分别选了常见的纸、纺织材料、金属和塑料,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常见材料的特点。

本单元从题材看,很适合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在《纸》的研究中,渗透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在《纺织材料》中让学生对未来的服装进行大胆设计;在《金属》一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有关物品的饿选材设计;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提出问题》单元从为科学探究做好起点工作的立场出发,安排了两个研究主题,即学习怎样多提科学问题和学习怎样提好的、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依主题分课,即构成呈递进关系的两课: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教师可能将面对学生“海提”的局面,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提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本班的小朋友,纪律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

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

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

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无法适应。

3、儿童心理分析:

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感受和体验科学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知道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珍爱动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在探究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想出一定的办法研究问题。

六、教学措施: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现代科学理论的学习,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和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角色扮演

实验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科学欣赏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实验法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有关教学活动

备注

1

9.3

9.7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

9月1日正式上课

2

9.10

9.14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机动

1

1

3

9.17

9.21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机动

1

1

中秋节放假1天

4

9.24

9.28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机动

1

1

5

10.8

10.12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2

6

10.15

10.19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2

国庆节放假3天

7

10.22

10.26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机动

1

1

8

10.29

11.2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机动

2

9

11.5

11.9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机动

1

1

10

11.12

11.16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机动

1

1

期中考试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有关教学活动

备注

11

11.19

11.23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机动

1

1

12

11.26

11.30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2

13

12.3

12.7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机动

1

1

14

12.10

12.14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机动

1

1

15

12.17

12.21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机动

1

1

16

12.24

12.28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机动

1

1

17

1.31

1.4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机动

1

1

18

1.7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

机动

1

1

19

1.11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

机动

1

1

元旦放假1天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1科学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

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

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

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

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

(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

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

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

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

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板书)  

教后反思:

  

1.2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

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

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

好玩吗?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

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

(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

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

(提示:

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

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

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

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

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

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

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

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

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

比如:

……  

2、谈话:

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

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四)、布置任务:

  

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

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

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

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

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

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校园围墙边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

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

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

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教后反思:

 

2.2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

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

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里的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

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

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

先摸,有什么感觉?

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

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

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

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教后反思:

  

2.3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

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

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

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

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

古德博士的故事。

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教后反思:

2.4植物动物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