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修习正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971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如何修习正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试论如何修习正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试论如何修习正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试论如何修习正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试论如何修习正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如何修习正语.docx

《试论如何修习正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如何修习正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如何修习正语.docx

试论如何修习正语

试论如何修习正语

试论苏州西园寺?

戒幢佛学研究所:

道成

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30日

(共计:

36页;字数:

约57,500字)

0cm;margin-right:

29.5pt;margin-bottom:

0cm;margin-left:

21.0pt;margin-bottom:

.0001pt;mso-para-margin-top:

0cm;

mso-para-margin-right:

2.81gd;mso-para-margin-bottom:

0cm;mso-para-margin-left:

2.0gd;mso-para-margin-bottom:

.0001pt;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0cm;margin-right:

29.5pt;

margin-bottom:

0cm;margin-left:

21.0pt;margin-bottom:

.0001pt;mso-para-margin-top:

0cm;mso-para-margin-right:

2.81gd;mso-para-margin-bottom:

0cm;mso-para-margin-left:

2.0gd;mso-para-margin-bottom:

.0001pt;text-align:

left;mso-line-height-alt:

0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内容摘要: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0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本文通过广泛地引用原始佛教经典《阿含经》[1],探讨了说话的艺术——佛陀如何教弟子修习正语,即佛陀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弟子如何修习正语、避免邪语。

佛陀告诉弟子:

正语属于戒学,是八正道的第三支,它是基于正见和正思维的语业表现。

只有在正见的指导下,如理思维,才能引导我们的身、语、意三行契合八正道的要求,并不断去除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带来的危害和过患,避免邪语,最终达成戒定慧三学圆满、断除烦恼、迈向解脱、自利利他。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0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所以,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讨论:

一、什么是正语;二、佛陀的正语;三、修习正语的前提、目的、原理和方法。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0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1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关键词:

正语

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目录序言P2一、什么是正语P2

(一)正语为八正道的一支

(二)什么是邪语(三)什么是正语(四)邪语与正语的果报二、佛陀的正语P8

(一)佛陀说法,初中后善;

(二)随根相应、对机说法;(三)佛陀的沉默——十四无记;(四)次第说法、导向解脱;(五)僧团兴盛而不衰亡的七不退法;(六)善于运用譬喻、对比和偈语;(七)善于运用逻辑。

三、修习正语的前提、目的、原理和方法P22

(一)修习正语的前提和目的

(二)修习正语的原理(三)修习正语的方法

0cm;margin-right:

-25.6pt;

margin-bottom:

0cm;margin-left:

-21.0pt;margin-bottom:

.0001pt;mso-para-margin-top:

0cm;mso-para-margin-right:

-2.44gd;mso-para-margin-bottom:

0cm;mso-para-margin-left:

-2.0gd;mso-para-margin-bottom:

.0001pt;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mso-line-height-alt:

0pt;text-autospace:

none">结语P32主要参考文献P34后记P34序言[2]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0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人都逃避不了。

无论是老子、孔子等圣人,还是具有无限的智慧与慈悲的佛陀,他们的出世都是为了指出宇宙人生的真谛、离苦得乐的康庄大道,及修行的原理、方法、次第和途径。

他们的言教其实并不神秘,如果认为神奇,那恐怕是由于没有认真阅读原典、未深入思考的缘故。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0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正如印顺导师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第485页中说:

“古人对于佛法的胜解,不是近代学者那样,专从文字与意义上去研究,而是佛法宗要,经文意义,修持方法,与异文异义的解说会通,主要从传授传承中去获得。

这是尊重古代圣贤的意见,认为唯有这样,才能理解经法的真意。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0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佛陀告诉我们:

人生短暂,故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利用暇满难得的人身,勇猛精进地积极修习善法,出离轮回之苦,迈向究竟解脱、自利利他。

佛陀的教义主要有: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四圣谛、八正道、四法印等,这是佛陀发现的宇宙人生的实相;只有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树立正见、如理思维、如法修行(修习八正道、四念处、戒定慧三学、七清净等),才能真正了知宇宙人生的实相、并趋于解脱。

否则,必将长久地处于无尽的轮回之中,难以解脱。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0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然而,佛教的最高目标──获得究竟解脱,乃至成佛,却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证得的,需要循序渐进地修持。

佛陀告诫弟子,修行首先要严持戒律,因为修道的起点是戒——此不应做,此应做——要求弟子断恶修善,克服身体、语言和意识上的不善,成就种种善行——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不断改善身语意三业,守护根门,不为外境所迷惑,舍弃好恶之心,调柔身心,保持正知正念,心境平和。

佛陀对待生活的态度,既有理性,又不缺乏善良的情操,并与正见相结合。

于是,戒、定、慧三学就成为一根绳的三股,修行之人可借助这根绳,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3]。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0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佛陀就是这样指导弟子通过清净的生活、树立正见,断恶修善,成就解脱的。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0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在八正道中,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学,而正语是八正道的第三支。

然而,由于人的固有串习——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如同瀑流,力量非常强大,难以改善。

所以,只有在正见的指导下,深信业果,如理思维,并不断去除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带来的危害与过患,才能成就戒学。

进而能够因戒得定、因定得慧,直至三学圆满,才能断除一切烦恼、迈向解脱、并自利利他。

-36.65pt;mso-para-margin-right:

-3.49gd;text-align:

left;text-indent:

21.0pt;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line-height-alt:

0pt;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由于缺乏正见,不能如理思维,不修习正念,人们经常会信口开河,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