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9545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docx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docx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2222222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目     录

教材分析。

2

素质教育目标。

2

教具准备。

2

重点。

2

难点。

2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2

学生特征分析。

2

教学步骤。

3

 

教材分析: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85—88页,克和千克的认识。

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教育点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

(学生用)六人一组:

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

重 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 点:

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

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对图文对照的内容很熟悉,而且对图文对照的形式很感兴趣;

2、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

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好吗?

生:

好!

师:

我们去看一看。

1、观看课件演示:

(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

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

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

2、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

好,我们进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

4、请打开课本P86页。

二、认识称。

师: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

用秤来称。

师:

那么你知道哪些称呢?

生: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

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

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生2:

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

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

师:

大家真留意身边的事物。

 三、 感觉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1、认识1克。

师: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1角硬币)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

1克……

师:

我们用天平来称一称。

请看屏幕。

(播放录像)

师:

你们真棒,一枚1角的硬币约重1克。

请大家拿一枚1角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觉怎么样?

生:

很轻。

师:

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现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

乒乓球、小发夹、药片、小螺丝、纽扣、图钉……

师:

你们真利害能找到这么多大约1克的物品,那你还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吗?

生:

……

师:

大家真聪明,找到这么多以克为单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师:

请大家从篮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

看哪一组找得最快。

准备开始。

师:

大家都来感觉一下。

 

2、认识千克

师:

刚才第二小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再来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准备开始!

师:

找得好快啊!

这是一包500克的盐。

(500克)

师:

一袋盐500克,那么两袋呢?

(生答师板书:

1000克)

师:

我们在验证之前一齐来认识盘称。

我们一齐来观察一下。

(观察盘称认识盘称)

生:

(汇报)

师:

现在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

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

(学生操作称量)

生:

1千克

师:

1000克里面有几个1克呢?

(1000个)

师:

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个重呢?

(相等)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师:

老师想到超市买几样东西你能帮帮老师吗?

(能)

[要求:

请各组合作帮忙称出1千克的物品]

学生汇报:

我们组称了6个苹果是1千克……

师:

通过称量,你有什么发现?

生:

我发现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

我发现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

生:

我发现虽然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但是他们的重量是一样的。

师:

你们的发现可真多!

谢谢大家的帮忙。

师:

现在我们每人轮流掂一掂,试一试这1千克的感觉,各小组也可以交换物品试一试。

师:

感觉怎么样。

生:

我觉得1千克很重。

生:

我觉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

我觉得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

真的吗?

好了,我们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师:

感觉怎么样。

生:

1克很轻,1千克很重。

生:

1克比1千克轻很多。

……

师:

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

请同学们打开书P86,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老板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

听听熊猫老板的要求吧?

(想成为我的职员可不容易,要经过三关的考验。

勇敢的小朋友请来吧!

)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

1、书P88页2。

2、书P89页4。

3、书P89页5。

第二关:

判断提。

(学生用动作判断)

(1)一个1角硬币重1克,10个1角硬币重1千克。

(    )

(2)5千克比5000克要轻一些。

(    )

(3)小明重25千克。

(    )

(4)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第三关:

亮亮去春游写了一篇日记请小组合作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改正。

(课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

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

有50千克重的 两个,150

克重的 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

他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  、和脖子长达3克的  。

 

五、有奖竞猜活动

师: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想送些礼物给大家。

请看,想要吗?

师:

呵呵,都想要,不过,得先猜猜它有多重?

哪个小组猜对了奖品就是你们组的!

(每组一分物品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说出重量。

 

六、小结。

师: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

 

 

  八、教学反思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甚至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有的也相对较为间接。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

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历轻重的体验比较少,三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

1、在比较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重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因此,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为: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的联系,知道1000克=1千克,并知道它们的区别。

2、.在建立重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执教后,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一)、反思之一——审视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对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新教材中把“千克”与“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地利用学生对“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识和建构,来完成概念的形成。

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个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

因此,整个教学环节,从1克到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最后到1000克,将克与千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克与千克作为一个整体在重量体系中加以构建,这样就可能使概念教学较为丰富与深入。

(二)、反思之二——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想像、推理、猜测、判断等心智的运动,挑战自己的思维。

如上课伊始的情境中,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很重很重的物品,很轻很轻的物品,而这些物品到底重多少,你能说一说吗,不仅引发学生进一步对轻重的关注,更调动已有的有关重量单位的知识经验,尽管学生没有说出吨等知识,但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当学生建立“1克”概念以后,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几克到几十克再几百克这个重量的序列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加以建立。

从教学实施中看,教师出示了一组表示有重量序列的物品,让学生猜测,进行有依据的合理性的猜测。

学生在初步关注到物体的重量有重有轻后,让学生大胆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这一环节中,尽管学生估出来的重量与实际不符合实际标准答案,但相差并不是很大,但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了想知道这一物品实际重量的强烈需要,从而带出物体重量单位的一个简单序列,而序列的意图在教学中主要就是让学生最初步但也是最真实地感受到物体的轻重,同时为建构“1千克”这一概念埋下伏笔。

(三)、反思之三——本节课,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量的关注,所创设的情境比较开放,因此对组织实施的教师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与调控要求高。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竟然会将问题的解决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选择成绩优秀的同学,还有的学生只关注到同学的个子的高与低,这些都是我本来没有想到的。

课堂上,终于有学生在教师的“千呼万唤”的引导下,将问题的焦点锁定在物体的轻重上。

(四)、反思之四——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学生的学习提供情境场。

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激励会让学生更投入更有效地学习。

课堂上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逐步接近标准答案,好胜心理的激发,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绪都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激励。

这节课中,教师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这种动态地生成性的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和积极的情感。

如,当教师想让学生猜一大包味精重多少时,有学生情不自禁叫起说已经知道答案了,教师连忙接话,问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兴奋地说是上课前偷看的,教师灵机一动让他俩兴致勃勃地写到黑板上去,非常自然非常和谐地生成了下一环节的内容,学生也得到了鼓励。

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时学生提出了有质量的问题,如学生问:

为什么一包味精用克作单位,另一包用千克作单位呢?

一、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  找规律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5页。

◆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学具准备

学具袋、作业袋、彩笔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图片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五一”放假期间,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动物园去玩呀?

(指名说一说)

今天,动物园在开运动会,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课件出示:

小运动员进场)

 师:

咦,小动物的队伍怎么排得乱七八糟的,一点儿规律也没有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找一找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

找规律

 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找一找它们的排列规律,猜一猜第四排应该怎样排列。

(小组讨论,指名说一说。

 接着课件演示它们的排列规律。

[设计意图] :

创设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师:

你们假期出去游玩,小东却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装饰他家的房子,下面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小东家的厨房。

课件展示:

多彩的厨房(墙面和地面)

出示课件墙面

师:

这是小东家装饰的墙面,漂亮吗?

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们找一找。

(小组讨论,指名说一说。

课件演示:

横着观察排列规律。

2、展示课件:

地面图案

让学生观察,再指名说一说规律。

师小结:

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画一画(P115.例1)

1、师:

有一只可爱的小鸟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道题目,让我们一起来动笔画一画,你们有信心画出来吗?

出示课件:

例1

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后在学具袋里拿出准备的作业纸画出第四行的图形。

指名学生说,师演示。

2、练习(P115 做一做)

课件出示:

做一做

让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它的排列规律,然后拿出作业纸,在纸上画出第四行的图形,并指名说一说。

注意:

这个图形每组循环变化的方向相反。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

四、闯关游戏,巩固规律

师:

你们会找这样的规律了吗?

老师这儿有两道闯关题,想不想闯关,准备好了吗?

1、课件出示1、2、3三个数字的排列,让学生快速地说出第四组的排列规律。

2、课件出示四组汉字的排列(奋发图强、发图强奋、图强奋发),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名说出它的下一组是怎样排列的。

五、自主设计,创造规律

1、小东应用规律设计了一块漂亮的手帕,你们想不想也设计一幅图。

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当一回设计师,这是一张正方形纸,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设计出漂亮的花边或图案。

(强调:

必须要有规律)

2、同学们设计得真漂亮,找几幅贴在黑板上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既能找出各种规律,又能利用所学的规律设计出这么漂亮的图案,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希望下节课同学们继续发挥,学习新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