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林业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9312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林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广西林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广西林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广西林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广西林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林业发展.docx

《广西林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林业发展.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林业发展.docx

广西林业发展

广西林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

目录

一、"十一五"简要回顾

(一)迈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阶段

1.确立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地位

2.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

3.取得林业改革新突破

4.形成林业开放合作新格局

(二)林业建设取得新成就

1.森林资源大幅增长

2.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林业产业跨越式发展

4.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5.农村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6.生态文化体系初步建立

7.支撑保障不断增强

(三)基本经验

1.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改革

3.坚定不移地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4.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林方针

5.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6.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合作

二、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际环境变化给林业发展带来新挑战

(二)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三)现代林业建设给林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四)"富民强桂"战略为林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

2.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

3.坚持全民参与,和谐发展的原则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重大战略

1.实施"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生态建设战略

2.实施"龙头带动,集约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

3.实施"传承文明,树立典范"的生态文化战略

4.实施"夯实基础,提升层次"的人才培养战略

3

(五)总体布局

1.两屏四区一走廊生态格局

2.培育三大资源基地

3.打造八大产业集群

4.建设多点生态文化基地

四、主要任务

(一)加大造林绿化,提升环境承载力

(二)加强森林管护,巩固建设成果

(三)强化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

(四)推进自然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五)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林业强区

(六)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

(七)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八)深化林业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九)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能力

(十)完善保障支撑,夯实发展基础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制,强化责任

(二)落实政策,完善制度

(三)规范体系,依法治林

(四)拓宽渠道,扩大融资

(五)科技兴林,人才强林

(六)优化环境,开放合作

一、"十一五"简要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广西林业发展最快的五年,是实现林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五年。

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及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袭击,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林业系统和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林业发展迈进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阶段,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末,我区人工林面积、经济林面积、速生丰产林面积、木材采伐指标限额、木材产量、沼气入户率等指标持续稳居全国第一;全区林业用地总面积1560万公顷,居全国第五位;森林面积达1342.7万公顷,居全国第六位;森林覆盖率58%,居全国第四位;森林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达850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林业产业总产值1277亿元,居全国第六位。

(一)迈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阶段

1.确立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地位"十一五"期间,中央首次召开林业工作会议,把林业摆在重要位置,确立林业的"四大地位",赋予林业"四大使命",明确林业"五大功能"。

自治区党委、政府站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的战略决策。

200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合作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备忘录》,确立了"生态立区,

2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坚持把发展林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关于建设林业强区的决定》和《关于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的意见》,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建设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此外,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先后出台了《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优化了林业发展环境,加快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201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1277亿元,林业固定资产投资353亿元,森林生态价值8500亿元。

2009年,广西林业局升格为广西林业厅,重返政府组成部门,强化了林业职能。

随着"富民兴桂"战略的实施,广西林业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愈加显现。

3专栏1林业的"四大地位"、"四大使命"和"五大功能"四大地位":

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林业地位作出了"四个地位"的精辟概括,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四大使命":

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对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进行了了科学分析,明确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五大功能":

即林业具有的生态、经济、社会、碳汇、文化功能。

专栏2"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广西实际出发,作出了全面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的决策,并出台了《关于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的意见》(桂政发〔2010〕26号),把造林绿化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打造林业强区总目标,以提高国土整体绿化水平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以实施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和村屯绿化"三大攻坚战"为突破口,按照山上调结构、提质量,山下扩绿化、增总量的要求,全面加快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巩固和提升我区"山青水秀生态美"的绿色生态品牌,更好地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大局。

2.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生态建设和林业工作提高到一个崭新高度,明确提出: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源,林业是生态环境之基。

"启动"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把发展现代林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作为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深化林业改革,推进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西江千里绿色走廊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强化资源保护,扩投资、惠民生、保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进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林业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努力提高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满足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多样化的需求,逐步形成林业发展新格局。

3.取得林业改革新突破

2009年,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与此同时,国有林场、国有企业和林业审批制度改革也进一步深化。

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自2009年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各地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累计完成外业勘界1227万公顷,占总任务的9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累计发证1013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成为全国林改的一面旗帜;配套改革迈出了关键步伐,2010年6月,我区正式启动17个县区林改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二是区直国有林场改革不断深化。

出台"绩效考核、干部交流、收入分配"三项制度,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公司化经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充分调动了林场发展林业、壮大产业、改善民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林场的营造林优势,加大了在全区范围内的场外造林,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成为全国林场改革的一面旗帜;三是国有林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加强国有林业企业的改制分流和移交属地管理工作,加强企业改革改制后续管理工作,监管好国有资产,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林业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健全。

完善行政审批的管理、运行、监督机制,提高工作水平、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林业负担,优化环境。

4.形成林业开放合作新格局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开放合作战略,不断加快开发合作步伐,基本形成了面向东盟、放眼全球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是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不断加强。

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通过了《中国-东盟林业合作南宁倡议》,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联系,国有林场、科研院所、林业企业加大了对东盟的投资投入。

二是国际交流不断扩大。

引进了世界浆纸业排名第一的斯道拉恩索、第二的金光集团公司,顺利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和"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中国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等

6碳汇项目,先后与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完成中澳桉树科技合作项目、中日绿化合作海防林示范项目等。

三是国际林产品交易进一步拓展。

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拓展国际林产品市场,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在增加,2010年实现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2亿美元。

(二)林业建设取得新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全区林业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林业发展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区营造林面积达到114.2万公顷,其中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造林36万公顷;完成义务植树3.7亿株;到2010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森林蓄积量达到6.02亿立方米。

林业投入大幅度增加,"十一五"期间完成林业固定资产投资848.4亿元,是"十五"60.9亿元的14倍。

中央和自治区两级财政资金对林业投入总计达到154.7亿元,是"十五"时期59.7亿元的2.6倍;其中中央投入林业资金107.3亿元,是"十五"时期45.6亿元的2.3倍;自治区投入林业资金47.5亿元,是"十五"时期14.1亿元的3.4倍。

"十一五"期末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77亿元。

7图1"十一五"期间广西林业实现跨越发展

1.森林资源大幅增长

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全区森林资源实现大幅度增长。

五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97.5万公顷,封山育林16.7万公顷,森林面积增长到1342.7万公顷,比2005

年的1252万公顷增加90.7万公顷,同比增长7.3%;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比2005年的52.71%提高5.2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6.02亿立方米,比2005年5.1亿立方米增加9200万立方米,年均增长1840万立方米。

2.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积极推进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珠江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达到了8500亿元。

一是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促进林业生态功能不断强化。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达到531万公顷,比2005年增加297.7万公顷,是原来的2.3倍。

二是退耕还林工程保障了当地生态环境。

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积20.4万公顷,完成工程投资31.4亿元,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公顷;三是沿海防护林逐步构筑北部湾生态屏障。

完成沿海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面积4.44万公顷,封山育林0.78万公顷,完成工程投资2.7亿元;四是珠江防护林促进局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完成珠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面积2.8万公顷,封山育林1.27万公顷,完成工程投资1.31亿元;五是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成效初显。

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封山育林面积6.85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0.2万公顷,完成工程投资18亿元。

3.林业产业跨越式发展

林业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通过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木材深加工、林产化工、油茶、花卉、森林旅游等重点优势产业,提高林业产业化程度,大力推进兴林富民。

一是速丰林快速发展。

发展速丰林85.47万公顷,累计达233.33万公顷,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极大地提高了木材供给能力,使我区的森林采伐蓄积量从"十五"期的年均50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十一五"的1400多万立方米,成为名符其实的南方用材林基地;二是林桨纸一体化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林浆纸一体化建设率先在我区沿海地区发展,实现了机制纸及纸板年产量达到280万吨,机制纸及纸板造纸业年产值85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了123%和337%,对我区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木材加工规模不断扩大,林板一体化趋势明显。

积极推进林板一体化,实现木材加工工业年产值350亿元,其中人造板年产值150亿元,是"十五"期末的6.1倍和3.4倍,并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林业企业集团;四是林产化工快速扩张,在全国的地位得到巩固。

林产化工业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累计实现生产总值341.5亿元,其中松脂产业累计实现185.7亿元;香料香精产业累计实现117.7亿元,工业用木本油料累计实现33.6亿元。

其中年产松香3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出口量达20万吨,占世界松香贸易量的30%,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五是油茶产业初步形成,种苗瓶颈有所突破。

油茶林面积达到36.7万公顷,年产茶油约3.5万吨;选育出油茶优良品种20个,建立了以广西林科院为代表的一批良种基地,为全国多个省区提供了大量优质的良种和苗木,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六是花卉产业不断扩大,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花卉产业及10消费市场,建成花卉生产基地、花卉交易市场、花卉展示园等13个,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67万公顷,花卉生产企业、花卉大户等达2000多家,各类从业人员达50万人,花农100多万户,年产值突破60亿元,有力的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七是森林旅游产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基本上形成了融食、住、行、游、娱、购各要素为一体的森林旅游网络体系。

新增森林公园7处,全区森林公园达到50处,森林公园总面积25.84万公顷;"十一五"期间,接待旅游人数2746.28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116%;森林旅游收入20.7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0%,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4.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通过实施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国家和自治区重要湿地及湿地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一是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有效改善湿地生态功能。

开展了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监测调查,编制了多项有关法规,积极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了湿地生态功能;全区19.8%的自然湿地、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是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成绩显著。

新建林业自然保护区5处,新增面积4.75万公顷;全区林业自然保护区达到63处,总面积138.5万公顷;保护了全区90%的陆地生态系统、33%的红树林,90%以上的野生动物种群和几乎全部高等植物种群。

5.农村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大力建设户用沼气池,推广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省柴节煤灶和太阳能产品,优化了农村能源结构,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成户用沼气池建设106万座,累计建设沼气池371万座,沼气入户率达46.4%,比"十五"期末提高了12.2%。

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728处,小型沼气工程2005处。

推广省柴节煤灶79.7万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1.4万平方米,小型风力发电778处,微型水力发电272处,节能炉3万台。

我区累计建成的沼气池正常运转,每年可为371多万农户提供优质燃料14.8亿立方米,能源开发量约折合标煤233万吨,全区约有1484万农民直接受益。

6.生态文化体系初步建立

积极开展生态文化理论和组织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内涵,促进生态文化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

猫儿山保护区被确定为"全国保护母亲河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之一;二是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和教育。

通过推进"绿满八桂"、"生态城市"、"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植物宣传月"、"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保的良好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三是积极推进各类生态社团组织的发展。

成立了广西大学学生绿色环保协会、广西医科大学绿色沙龙环保协会、广西财经学院绿色先锋环保协会等,有力的促进了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创作、宣传队伍的发展壮大。

7.支撑保障不断增强

通过不断强化林业科技支撑,加强林业种苗建设,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系,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提升了林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了林业发展基础。

一是林业科技支撑不断强化。

林业科研机构达到17个,区、市、县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83个,新建各类林业科技试验示范点30多个,建成5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选育出50多个林木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超过100万公顷,获得林业科技成果80项,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0%,有效推动了我区林业科技优势产业发展,提高了我区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二是林木种苗建设不断加强。

建设了包括林木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繁殖圃、林木采种基地等一批林木种苗工程项目,总面积达到1.73万公顷;全区年产各类林木种子20多万公斤,其中林木良种3万公斤,良种穗条2亿根。

林木优良品种50个;主要造林树种优良无性系100多个。

全区容器苗造林使用率在50%以上,人工造林良种使用率达65%。

;三是森林火灾防控能力逐步提高。

重点火险区瞭望监测和地面巡护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通讯覆盖率达到75%,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综合体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森林专业扑火队伍不断壮大,森林航空防火能力不断加强;四是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0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94.1%,测报准确率91%,种苗产地检疫率99.7%;五是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和依法护林成绩显著。

加强了广西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和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破案攻坚战"、"绿盾行动"、"飞鹰行动"、"候鸟三号行动"、"绿盾系列行动"等全区性和区域性的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专项行动,较好的调处解决山林纠纷问题,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林区和谐稳定,进一步提升了森林公安的良好形象;六是基层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稳步发展,森林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全区11个地市成立了林业站管理机构,设立了64个县级林业站,1011个乡镇级林业站,全区木材检查站235个,森林资源监督实现了全区14个地市的覆盖。

(三)基本经验

1.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把林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运作,协调林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和谐社会建设等关系问题,将林业建设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与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结合起来。

在坚决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产加工业,以加工业为龙头,反哺和拉动种植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激发广大群众投身林业建设的热情,形成了林业生态和产业"两翼齐飞"、"两腿齐奔"的发展格局。

2.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改革

林业改革是一次深层次、根本性、综合性改革,是推动林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区紧紧围绕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坚持并不断完善"五级书记抓林改"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国有林场和国有企业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顺林业生产关系,挖掘内部潜力,促进林业规模化生产经营,进一步解放了林业生产力,促进了林业快速发展。

专栏3五级书记抓林改为切实推进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自治区成立了由马飚主席任组长,陈际瓦副书记、李金早常务副主席、陈章良和梁胜利副主席任副组长,区直34个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市、县均相应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支部书记深入山头抓林改。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高位推进林改工作的良好局面。

3.坚定不移地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林业既是一个基础性的产业,也是一个集公益性、经济性、社会性于一体的产业。

长期以来,林业发展始终坚持走投资主体多元化道路,既有政府投资、也有企业和社会的投资,确保了林业投资的稳定增长;坚持走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多层次运行的林业发展道路,保证了林业科学发展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突出了地域特色。

4.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林方针

我区林业法制法规不断完善,通过建立健全地方林业法规政策体系,严格执行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林业执法和监督,加强林业纠纷的调处力度,提高了林业案件的查处率,使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工程资金监管和造林质量管理,提高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5.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我区深入实施"科技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不断提高林业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林业科技转化率,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促进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林业科技队伍总体水平的提高,实施林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加强林业队伍及广大林农的培训,加大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壮大林业人才队伍,为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6.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合作

一直以来,我区林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把对外开放作为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不断推进林业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加大东盟区域合作的力度,将林业开发合作纳入泛北部湾区域交流与合作范畴,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提高广西林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促进资源整合、资本集聚、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我区林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竞争能力,促进我区林业跨越式发展。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林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我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林业产业大而不强,结构不合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区、产业园、产业带尚未形成;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不足;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仍需加强,生态补偿机制未完全形成且补贴标准偏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补助标准低;林业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林业灾害防控能力不强;林业法制不够完善;林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尚未有效建立。

二、发展趋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国际环境变化给林业发展带来新挑战

从国际看,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一场政治经济博弈,林业作用更加凸显,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第十三届国际林业大会等重要国际场合,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不可替代的能力倍受关注。

毁林开荒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高度关注,为我国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全球生态保护和建设,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林业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国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林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世界林产品需求与价格出现波动,加之个别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碳关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