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927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docx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docx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

负责人裴星洙

2010年11月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项目再建设工作总结

负责人裴星洙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1.课程的简介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使用最多的结构形式,从其出现15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土木工程结构中最重要的专门学科,各个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中,均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其工程设计水平的标志,而且随着工程建设需求和形式的发展,其内容和知识在不断更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房屋混凝土结构、地下结构、桥梁结构设计等课程的前修课程,是土木工程的必修课程,或称之为平台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内各类混凝土结构中具有共性的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和计算,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梁的受弯、受剪试验及混凝土的柱受压试验。

2.课程建设的背景

我校于1993年创办土木工程专业时便开设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后又相继创办了港航工程和工程管理等2个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也随着学校专业的发展和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较大的发展,课堂教学从以黑板教学为主发展到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课件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教育模式。

本门课程的教师在近10多年的教学积累中,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念,将该门课程建成了课程教学网,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践教学中将专业使用软件融入其中,提高了学生使用专业软件完成结构设计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校的发展,结构实验室已纳入我校的重点建设实验室,实验条件良好,同时研制了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了固定的实习基地,形成多元结构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由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省内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均对本课程高度重视。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自1993年招生以来即开设了本课程,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2004年开始招收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设有混凝土结构研究方向;我校结构工程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优良的实验条件。

我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2005年进行精品课程建设,2008年进行精品课程再建设。

目前,我校本课程的教学处于省内中上水平。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和港航工程专业的主导课程,是主要专业基础课,在专业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进行设计和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研究开发的能力。

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的课程建设,以使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3.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2005年校级精品课程中已进行过系统的建设,2008年再对该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再建设。

通过校精品课程再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本着从严治学、加强基础、增加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编写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卷库等教学文档,出版课程设计指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实验实践、课程设计三模块安排;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成较为全面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强化课内必修实验和课外设计性实验,深化一人一题拓展性课程设计,优化混凝土结构研究性学习等有特色的项目;使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经过两年的再建设,建成名副其实的校级精品课程,并达到省级精品课程评估要求。

二、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思路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向教学研究型发展的大学。

土木工程和港航工程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和港航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专业面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使用型高级专门人士;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和港航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和港航工程专业的主导课程,是主要专业基础课,在专业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进行设计和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研究开发的能力。

为继续学习后续课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从事和混凝土工作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理论和设计概念出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力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意识。

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应着重港口工程原理,体现新体系、新内容、新思路和现代新教学法的特点。

在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的选用、课件的建设、教辅资料编写、实验项目设计和实施、课程设计的拓展及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等方面体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

课程建设思路如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活力的主讲老师。

(2)研究如何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

(3)研究如何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下进行课程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研究如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前提下进行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

1.教学队伍建设

本课程教学队伍整体结构优良,梯队合理,综合素质好,工程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

目前,课程再建设课题组有教授3人,副教授3名,讲师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名,具有硕士学位的2名,在读博士1名。

通过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适当引进高学历人才,课程建设组有合理的结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两位中老年教师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广博,工程设计及施工经验丰富,对青年教师热心指导,言传身教,使他们很快站稳讲台,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教师的指导,有两位青年教师已能独立指导结构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科研项目、教研项目的申报及科研、教研论文的发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全组成员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能积极参和教研教改活动,在创新实验教学、拓展课程设计,建设网络平台等方面成效显著,在国内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8篇,发表教改教研论文10篇。

2.教学内容建设

准确定位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学科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应体现先进,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在当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背景下,教学内容应体现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加强实践、重视能力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基础知识、实验实践、课程设计三个模块。

①基础知识模块以课堂教学为主,包含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6学时)、极限状态设计方法(6学时)、基本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弯、受压、受扭、受拉构件)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和裂缝宽度的验算(46学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及楼盖结构(18学时)等内容,共计76学时。

②实验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三个常规的课内验证性实验(抗弯、抗剪、短柱偏压),共6学时。

③课程设计模块是进行一梁板结构设计,时间为一周,课程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大模块有利于加强对设计理论的理解,设计方法的掌握,绘图能力的训练,为工程结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条件建设

本课程教材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东南大学等三校合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及李传才的《水工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面向21世纪教材。

该教材以教学为主,重点突出、结合实际,体现了国内外本学科先进技术,实现了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有机结合,并且体系完整、科学,基本概念表达清楚准确,内容由浅入深,符合教学规律,被多所高等学校长期使用。

此外还自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集,建立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卷库》等教学辅助资料,制作了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本课程配套实验教材选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结构试验》,该教材内容全面,从常见建筑结构的介绍,到常用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直到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我们还编制了三个常规试验的任务书和指导书。

以上文献为本课程试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完备的学习资料,学生通过试验教材及指导书的学习,很快就能掌握试验原理、试验方法,了解试验目的、试验过程,很多学生反映试验教材的学习效果很好,确实能帮助他们快速、高质量地完成试验任务。

实践性教学方面,我校结构实验室的实践教学环境良好,结构试验中心是为数不多的几家省重点实验室之一,中心仪器设备齐全,装备先进。

实验中心能确保完成常规试验教学任务,此外还能进行部分选作试验,具备了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条件。

本课程的试验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反映试验条件很好,试验装置齐全,设备先进,通过三个基本试验对他们积累工程经验,树立工程概念提供了感性认识,同时使他们对教材中的概念、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参加选作设计性试验的同学通过参加全过程试件制作和试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家表示收获的确很大。

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我们和华普监理公司、镇江二建、中交集团二航三公司等9家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协作关系,保证了教学实习的顺利进行,确保实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4.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提问、引导、激励、讨论等方式引入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引用工程案例和研究成果,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和,师生互动。

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时,教材中有恒载的分项系数有利时取1.0,不利时取1.2的论述,但对恒载何为有利,何为不利教材并没有进行说明,一般同学不理解这个概念,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提问、启发、讨论的教学方法,老师提出问题:

在何种情况下恒载对结构有利?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引起学生思考。

若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可启发式发问:

重力式挡土墙是依靠何种力的力矩来抵抗水平土压力的倾覆力矩?

学生都知道回答是依靠重力力矩,然后老师可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何种情况为有利,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可以得出在抗倾覆和漂移问题中恒载对结构有利的结论。

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方式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精神及参和意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的气氛很热裂,同学在讨论中会提出很多观点,有助于教师很好地把握问题所在,并当堂予以解决。

目前我校土木专业和港航专业每年招生6-7个班,学生人数约250人(含民办学院),本课程的上课学生规模为每次2-3个班,学生人数为80至120人。

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制作了ppt课件、动画、课堂教学录像及混凝土构件实验录像,利用网络测试库、实际工程施工图库、相关学术资料资源平台,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大大的延伸。

通过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将课堂教学、网上答疑和作业等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促进了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测评,化解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根据课程特点改进考核手段,采用开闭卷结合的考核方式。

按照教学大纲和测试大纲的要求目前已建立试题库,测试试题在试卷库中随机抽取,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成绩评定实行多项成绩综合制,将平时作业成绩、小测验成绩和考核成绩等加权平均定综合成绩,经过这些多种形式的考核制度,使得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主动积极,自觉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