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9923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

7《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萧红的文字,感受语言的清丽和文字中流淌的童年甜蜜,品味萧红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对故乡对祖父的无限思恋。

2、体会萧红文章的特点,初步感受“诗化小说”的魅力。

3、用心感受生活,用身边的事物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谈一谈:

同学们,你最喜欢和谁一起做什么事情?

(我喜欢和爸爸下象棋、看漫画;我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去书店看书;我喜欢和全家一起旅游、吃海鲜……)兴致正浓的时候开始上课!

一、建构萧红形象

1、导入

师:

播放《童年》歌曲,这首歌的名字叫《童年》。

童年带给我们梦想与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温暖。

对于童年,女作家萧红曾经记录了这样的感受,出示:

“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齐读。

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回忆,走进——

生:

《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齐读)。

同学们,这是八九十年前,东北呼兰河边的一座园子,也被萧红称为“后花园”。

2、对于萧红你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萧红的资料)

3、萧红原名张乃莹,出生于191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是《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就选自这部小说。

4、读了课文后,会读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

指名男/女生分组读读。

浏览全文,共有20个自然段,你能把课文概括成一句话,出示填空。

二、找寻“诗”的味道

1、在课文中,哪些段落让你读起来很舒服,很顺口呢?

读读你们喜欢的地方,(学生读第4段,14段,17段前三行部分)。

我想,你们一定能发现这些段落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思考,交流:

这些语言都很简洁,读起来很舒服。

2、你们瞧,我们选其中一部分变变形式——

花开了,

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句子这么一排列,就变成一首诗了。

来,让我们读一读,看看是不是真的像诗一样朗朗上口。

(师生分角色朗读)

3、这篇课文中,很多段落语言都像诗一样轻快、明丽,怪不得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

出示: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4、茅盾先生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叙事诗,那么,在《祖父的园子》中萧红写了哪些事情呢?

自由读第4-15段,画出来。

交流,出示:

祖父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等,我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

见过倭瓜吗?

解释“倭瓜”。

5、我们把这些事情连起来读,会读出怎样的味道呢?

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

我就跟在后面把下了种的土窝溜平。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浇水;

只是把水洒向天上。

……

6、师生分角色读。

(我们把省略号变成诗吧:

祖父摘下草帽扇风,祖父吃樱桃,祖父抽袋烟……)

7、瞧,多有意思的一首叙事诗呀!

三、找寻“画”的美丽

1、而且《呼兰河传》,不仅是一首叙事诗,还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呢。

在这一幅幅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

请你把相关的文字读给大家听。

2、第1自然段教学预设:

(1)如果让你为这一幅画起一个名字,你起什么?

(昆虫乐园,蜂飞蝶舞,生命,色彩缤纷……关注昆虫的种类、形状、颜色)。

(2)当你走进这个园子,身前身后环绕着美丽的蝴蝶和蜜蜂,你最希望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谁来读?

让我听到你的快乐!

3、第17自然段教学预设:

(1)你还喜欢那一幅画?

出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2)你喜欢的这幅画里哪些角色活了?

(倭瓜,黄瓜,玉米……)

(3)现在你们就是这幅画里的倭瓜、黄瓜、玉米,你想怎么生长?

教学预设:

倭瓜们,你想往哪儿爬?

(我想爬上架,很整齐;我想爬上了房子,高高的在房顶晒太阳。

)因为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黄瓜们,你想怎样开花、结果?

(我的花盛开着,一大串一大串的;我的花打了蔫却没有黄瓜;我要结许多大黄瓜,沉甸甸地挂着。

)因为你是——自由的!

玉米们,你想长多高?

(我长得很矮,也许只有一米高;我长得很高,两米都要多。

)因为你是——自由的!

(4)读出你的自由。

老师引读,学生分组读。

(5)在园子里,自由的还有“我”,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我”的自由。

出示:

我愿意____就____。

愿意____就____,我若愿意____,也____。

交流。

6、过渡:

小萧红是自由的,所以她眼中的景物也都是自由的!

不过她幼年丧母,跟随祖父生活,祖母经常骂她,也骂祖父,这时候她就拉着祖父跑到后园。

此时的后园对于她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四、让我们一起读《祖父•后园•我》这一节,思考:

作者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祖父、后园给“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出示:

祖父•后园•我

——节选自《呼兰河传》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很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草。

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一边读,一边思考:

作者主要写了事;

后园、祖父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给祖父带来了什么?

(1)你们在读书的时候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交流:

后园给我带来了快乐,我给祖父带来了快乐。

师总结:

自由的园子放飞了她的个性,慈爱的祖父成就了她的文学想象。

(2)体会表达。

同学们,纵观两篇文章,我们发现萧红通过写童年的趣事表现了浓浓的亲情,同时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

随机板书:

趣事美景——真情(做笔记)

出示:

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真实表达

五、聆听“歌”的凄婉

1、同学们,你们知道萧红后来的生活怎样吗?

了解她的朋友们知道,萧红自己也知道。

他们知道——

重男轻女的父母从小就不喜欢是一个女孩的萧红;

曾经她因没有钱交房租被困在旅馆之中;

曾经她因为无力抚养,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

曾经她的第二个孩子因病夭折;

曾经她三年间生活过五个城市;

曾经她孤零零一人病在香港……

以至于她独自长叹:

(生齐读)“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这种心情融进了《呼兰河传》里,出示: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指名读,我们听出了萧红成年后的生活是——是凄凉的。

所以茅盾先生说——《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出示。

六、推荐读物

同学们,这就是真实的萧红,她倔强的性格在铸就她生命的同时,也铸就了她的文字,她的文字又延续了她的生命,使得许多年后我们又看到了她和祖父在园子里嬉戏的情景。

(出示插图)这一幅画不仅定格在萧红的生命里,也通过她的文字定格在我们的眼前……

“童年的记忆,却忘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有机会就尝试读一读《呼兰河传》,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和歌韵。

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的封面图片。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趣事美景——真情

学习资料

一、《童年》歌词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地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二、萧红简介

1.黑龙江省呼兰县人。

2.萧红出生在呼兰县的一家封建地主家。

3.在“星星剧团”中当过演员,支持抗日。

4.1942年,因为在香港去世,才31岁。

三、阅读指南

1、在这篇文章中,哪些文字让你感觉读起来很舒服,很愿意读呢?

(学生读第2段,4和17段的前3行)

2.在《祖父的园子》中萧红写了哪些事情呢?

默读第4——15段画出来。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等)

3.在这一幅幅多彩的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

请你把相关的文字读给大家听。

(读第1自然段)

如果让你为这一幅画起一个名字,你起什么?

(昆虫乐园,蜂飞蝶舞,千姿百态,色彩缤纷……)

你还喜欢哪一幅画?

(读第17段)

练习:

我愿意____就____。

愿意____就____,我若愿意____,也____。

 

祖父•后园•我

——节选自《呼兰河传》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很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草。

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1)文中主要写了我给祖父。

(祖父的园子给我带来了快乐,而我给祖父带来了快乐,所以是互不可缺的。

(2)交流写作特点:

语言简短,口语化。

写生活中的小事,来自生活。

作品概述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

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童年故事。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于这“不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