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9898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 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 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专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解析版

考点突破 素养达成

 比较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国考5年未考)

(地方卷:

2018江苏、浙江卷;2017江苏卷;2016江苏卷;2014四川、江苏卷)

【师说考问】

考问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比较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本

观点

①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

②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

③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⑤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不同点

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着重研究生物个体进化

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强调群体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共同点

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易错警示

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

(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

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现代进化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查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2012·海南卷](×)

(2)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2012·江苏卷](×)

(3)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2012·江苏卷,T5C](√)

(4)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2012·江苏卷,T5A](√)

2.[2018·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解析:

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错误;某种群生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A

3.[2017·江苏卷,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解析:

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

答案:

A

4.[2018·浙江卷,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解析:

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A、B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的机会增加,进而通过繁殖,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积累,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D正确。

答案:

C

5.[海南卷,23]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解析:

基因自发突变率虽然低,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的适应性,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则可能不起选择作用,种群基因频率不变,C正确;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D错误。

答案:

D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必修2P114~121,相关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实质等。

[即时对练] (必修2P116探究改编)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黑色基因和浅色基因哪种更能被淘汰或被保留取决于环境条件的选择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总是越来越高

C.环境直接选择的是生物的基因型

D.深色环境下浅色基因将逐渐消失

解析:

适应环境的性状所对应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但不一定都是显性基因;环境直接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深色环境下浅色基因频率逐渐下降而不是消失。

答案:

A

 现代进化理论应用的考查

6.[2016·江苏卷,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

pen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答案:

C

7.[2014·广东卷]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生殖隔离,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答案:

C

8.[2014·江苏卷,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析:

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变异在前选择在后,A错误;细菌是否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B正确;病菌的耐药性与免疫球蛋白是否存在无关,C错误;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是否接种疫苗无关,D错误。

答案:

B

模拟题组——预趋势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1.[经典模拟]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摒弃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解析:

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和其他物种以及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地理隔离会阻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个体间的基因交流,最终可能导致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C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D错误。

答案:

A

2.[2019·重庆训练]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解析:

根据题意,只有这种长舌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故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正确;由于长舌蝠是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故长筒花不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错误;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进化,D正确。

答案:

B

 以案例分析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3.[原创]如图表示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

B.抗性基因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

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

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

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②类个体是在未施用杀虫剂之前,已经发生基因突变形成了抗性基因的个体,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可能来源于原种群中含抗性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是新产生的变异,杀虫剂在此只起选择作用,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A正确、B错误;若连续使用杀虫剂,不含抗性基因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越来越大,而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故抗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C正确;施用杀虫剂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故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D正确。

答案:

B

4.[2019·云南检测]某岛屿内一年生的某植物种群,其个体基因型均为aa型,某年外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的种子,几年后该种群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变化为95%、5%。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种群发生了进化

B.该种群所处环境可能没有发生变化

C.该植物种群内的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该种群中有95%的个体表现出了更加适应环境的性状

解析:

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a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