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8978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1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docx

《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docx

大学国际贸易与实务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古典贸易理论之绝对优势理论: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由于地域原因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存在差异。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古典贸易理论之比较优势理论:

代表人物:

大卫·李嘉图

•由于专业分工的不同而造成生产技术的差别。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新古典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俄林

•该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不同的要素禀赋。

•生产率差异被归因于各国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

•一个国家应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型产品。

•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海默):

市场不完全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础,因为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能获得东道国同类企业所没有的特定优势(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

•内部化理论(巴克莱,卡森):

在市场不完全、市场交易出现障碍且交易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国际直接投资,使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以此来控制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商品分配。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

引入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对投资决策进行分析。

(二)国际贸易政策

•进口贸易政策——关税措施进口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

Ø直接非关税壁垒:

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进口许可证制度

Ø间接非关税壁垒:

进口最低限价、外汇管制、歧视性政府采购、进口押金制、本地成分要求、原产地规则等

Ø新型非关税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社会壁垒、动物福利壁垒、服务贸易壁垒等

•出口贸易政策

Ø鼓励出口的政策与措施:

出口补贴、出口产品价格支持、出口退税、商品倾销、外汇倾销

Ø限制出口的政策与措施:

出口税、出口配额制、出口禁运、出口卡特尔

(三)国际贸易规范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

(四)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交易条件进出口交易程序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货款的收付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特点

国际贸易的发展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商品经济不发达,以奴隶主阶级为核心,交易商品:

奢侈消费品(宝石、香料、装饰品)、奴隶。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贸易范围扩大(郑和下西洋),交易商品:

仍以奢侈品为主,但增加了很多手工业品。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真正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时代。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16世纪~18世纪中叶)

典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欧洲殖民者全球范围内进行掠夺性贸易,贸易商品种类急剧增加。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及其特点(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工业革命发生,国际分工极大发展,贸易量快速增加,产品结构丰富,贸易方式极大进步。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新变化(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全面的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世界市场逐渐成形,各种国际垄断组织瓜分世界市场。

当代的国际贸易:

•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与发展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也为国际贸易的空前增长提供了可能。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表现为:

(一)国际贸易规模空前扩大

(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和贸易地位发生了变化

•(四)国际服务贸易急剧发展

•(五)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六)区域集团化贸易日益活跃

•(七)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

•(八)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发展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是各自独立的国家(地区)或政府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等交换活动的总和。

•国际贸易以国际分工为基础,通过世界市场实现商品、资本、劳动、技术和服务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一)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和出口货物、提供和需求服务、引进和输出技术等的全部价值。

(一般用本币表示)

•国际贸易额:

世界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额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不同时期的贸易额是不能直接比较的。

(二)贸易量

•贸易量:

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后,用不变价格来表示的贸易规模。

•对外贸易量:

一国一定时期进口贸易量与出口贸易量的总和。

•国际贸易量:

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量的总和。

贸易量指标便于把不同时期的贸易额进行比较。

(三)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

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也称为贸易盈余或出超

•贸易逆差:

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也称为贸易赤字或入超

•贸易平衡:

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四)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是指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在一国总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

(该指标是衡量一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的重要指标。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是各类产品的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五)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包括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该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其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者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反映了该国与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果说它与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绝大部分,则说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比较集中。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也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世界各州、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通常用各国的对外贸易额在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变化以及各国的经济实力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六)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是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一种综合指标。

(七)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

是用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主要用于说明一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其他国家经贸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该国参与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则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大,与外部的经贸联系越多,经济开放度也就越高。

对外贸易依存度还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

出口依存度:

是一国出口额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进口依存度:

是一国进口额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范围广泛,类别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一)按商品流向分类

出口贸易:

又称输出贸易,是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或加工后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进口贸易:

又称输入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

•过境贸易:

是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保持原来形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可以分为直接过境和间接过境。

•直接过境:

是指在海运情况下,外国货物到达港口后,在海关监管下,从一个港口通过国内航线装运到另一港口,或在同一港口从一艘船上转装到另一船上,然后运离关境;或不经卸货转船,仍由原船运出。

这种行为完全是为了转运而通过关境,与该国对外贸易无关。

间接过境:

是指外国货物到达关境后,暂存在仓库,然后未经加工改制,又从仓库提出并运出关境。

•复出口贸易:

又称再出口,是指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后未经加工而再向国外输出的贸易活动。

•复进口贸易:

又称再进口,是指将本国商品输往国外后未经加工而又重新运回国内。

(二)按国境和关境划分

•总贸易:

是按国境划分的贸易。

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则列为出口。

总进口和总出口相加,称为总贸易额。

(总贸易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

是按关境划分的贸易。

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不进入关境,则一律不列为进口。

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作专门进口。

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复运出关境的商品,成称为为专门出口。

(三)按贸易形态划分

•有形贸易:

是指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无形贸易:

是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交易活动(如运输、保险、金融、国际旅游、技术转让等)的进出口。

(四)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划分

•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转口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五)按清偿工具划分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

又称现汇贸易,是指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

•易货贸易:

是指以经过计价的商品作为清偿手段的贸易。

(六)按经济水平划分

•水平贸易: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垂直贸易: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七)按交货时间划分

•现货贸易:

是指已备商品的贸易,在交易达成后马上可以交货。

•期货贸易:

是指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交货的贸易。

(八)按贸易政策的不同划分

•自由贸易:

是国家对本国的贸易活动不干涉,取消对进出口设立的种种障碍,允许贸易方实行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

是指国家广泛制定各种政策措施限制进口,使国内市场免受国外竞争,以及对本国出口商给予各种优惠和补贴,奖出限入,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

(九)按货物运送的方式划分

•陆路贸易:

采用陆路运送货物的贸易,其运输工具通常为火车、卡车等。

•海路贸易:

利用海运运输货物的贸易,其运输工具主要是各种船舶。

这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送方式。

空运贸易:

采用航空方式运送货物的贸易。

适用于贵重、数量小或时间性强的商品贸易。

•邮购贸易:

采用邮政包裹方式寄送货物的贸易。

适用于数量不多的商品贸易。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国际贸易政策的涵义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指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所实行的各种政策的总称。

(1)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在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总政策;

(2)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本国经济结构、国内市场状况和竞争能力而制定的进出口商品政策和服务贸易政策;

•(3)根据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对外贸易总政策而制定的国别地区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它是为政治外交政策服务的。

具体来说,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1)保护本国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4)积累资本或资金;(5)维护本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

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

•从国际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

•(3)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一)制定对外贸易政策考虑的因素:

•本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实力及其比较优势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

•本国国内的物价、就业状况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

•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和义务

•本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方式:

(1)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2)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

•(3)国际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经济贸易等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

•从国际贸易的历史考察,以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与否为标准,可以把对外贸易政策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不加干预,对进口商品不加限制,不设障碍;对出口商品也不给以特权和优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积极加以干预,利用各种措施限制商品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使之免受国外商品竞争;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

管理贸易政策,又称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方向。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5)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贸易自由化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美国主导下,创建了1947年关贸总协定,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6)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和战略贸易政策,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抑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整体而言,贸易自由化是贸易政策的主流;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竞争力变化的情况下,不时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干扰贸易自由化。

第五章国际贸易措施

一、关税概述

(一)关税的含义:

关税是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

(二)关税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关税是税收的一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固定性)。

关税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增加财政收入2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内市场3调节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国内经济

4是进行国际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手段

二、关税的种类

(一)按照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

1进口税:

指进口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时或者从自由港、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进入国内市场时,由该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2出口税:

出口税是出口国家的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本国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3过境税:

又称通过税,是一国海关对通过其关境再转运第三国的外国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二)按照征税的目的分类

按照征税的目的不同,关税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1财政关税:

是指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2保护关税:

是为保护本国的产业免受外国竞争而征收的关税。

(二)名义关税与名义保护率

名义关税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按照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

名义保护率实际上等于按照税则规定税收的从价税税率。

名义保护率是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占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为:

(三)有效保护率:

有效保护率又称实际保护率,它是指征收关税所引起的国内加工增值同国外加工增值的差额占国外加工增值的百分比。

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并不一定是在一个国家内完成的,往往含有大量的进口材料或中间产品。

若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部分征收较高的关税,势必增加产业成本,会削弱对应最终产品的关税效果。

用公式表示为

有效保护率=[(国内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100%

或ERP=[(V′-V)/V]×100%式中:

ERP——有效保护率;

V——不征收关税时(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国外加工增值;

V′——征收关税情况下的国内加工增值。

四、关税征收的依据、方法和通关手续

(一)关税征收的依据:

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是各国征收关税的依据。

它是一国或地区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应税商品、免税商品和禁止进出口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1海关税则的基本内容:

海关税则一般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另一部分是关税税率表。

其中,关税税率表的内容主要包括税则号列,商品分类目录及税率三部分。

2海关税则的分类:

海关税则依照不同的需要有不同形式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v单式税则和复式税则

单式税则又称一栏税则,是指一个税目只有一个税率,即对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均以同一税率征税,没有差别待遇。

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如委内瑞拉、巴拿马、哥伦比亚等仍实行单式税则。

复式税则是指一个税目有两个以上税率,对来处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使用不同税率。

各国复式税则不同,有二、三、四、五栏不等,设有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等,一般是普通税率最高,特惠税率最低。

v自主税则和协定税则

(二)关税征收的方法

关税的征收方法又称征收标准,是各国海关计征进出口商品关税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

1从量税:

是以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面积和容量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它的计算公式为:

从量税额=商品计量单位数×每单位从量税率

2从价税:

是以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一定百分率。

其计算公式为从价税额=商品总价值×从价税率

3混合税:

又称复合税,是对某种进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结合的计征关税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混合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4选择税:

就是对同一种商品在税则中同时规定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税率,征税时由海关选择较高的一种来计征关税。

但有时为了鼓励进口,也会选择其中税额较低的一种来计征关税。

(三)通关手续

1基本环节:

通关手续,又称报关手续,是指进出口商向海关申报进口或出口,接受海关的监督和检查,履行海关规定的手续。

通关手续一般有四个基本环节:

申报、查验、征税、放行。

2注意事项:

在通关过程中,各国海关都规定有报关的时限,报关人必须在货物到达后按规定办理报关手续。

第二节非关税措施

一、非关税措施的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

非关税措施,或称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二)特点:

非关税措施与关税措施都有限制进口的作用,但是,与关税措施相比较,非关税措施具有以下的特点:

1非关税措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非关税措施更具有效性

3非关税措施更具隐蔽性和歧视性

二、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种类

非关税措施名目繁多,归纳起来基本上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直接限制,即进口国直接对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和进口许可证制等;另一类是间接限制,是指对进口商品制定种种严格的标准和条例,间接地限制商品的进口,如进口押金制、繁琐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标准等。

(一)进口配额制:

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内,对某些进口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的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准予进口。

主要有以下两种:

1绝对配额: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在这个数额之内允许进口,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2关税配额:

是指对进口商品的绝对数额不加以限制而对一定时期内在规定数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

(二)“自动”出口配额制

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年~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自动”出口配额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制:

是指不受国际协定的约束,而是由出口国迫于来自进口国的压力,自行单方面规定的出口配额。

2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制:

是指双方通过谈判签订“自限协定”或“有秩序销售协定,规定一定时期内某些商品的出口配额,出口国应据此配额实行出口许可证制或出口配额签证制,自行限制这些商品的出口。

(三)进口许可证制

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具体使用中,进口许可证有以下种类:

1按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分类,进口许可证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为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即国家有关机构预先规定有关商品的进口配额,然后在配额的限度内,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对于每一笔进口货物发给进口商一定数量或金额的进口许可证。

另一种为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即进口许可证不与进口配额相结合。

2按进口商品有无限制分类,进口许可证一般又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公开一般许可证,又称公开进口许可证,或一般许可证,或自动进口许可证。

它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凡列明属于公开一般许可证的商品,进口商只要填写许可证后,即可获准进口。

另一种为特种进口许可证,又称非自动进口许可证。

进口商必须向政府有关当局提出申请,经政府有关当局逐笔审查批准后才能进口。

(十)技术性贸易壁垒:

是指政府以维护生产、消费安全及人民健康为理由,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

这些规定十分复杂,而且经常变化,往往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和销售的作用。

1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工业制成品。

发达国家对于许多制成品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的技术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商品不得进口。

其中有些规定是特别针对某些国家的。

(十一)绿色壁垒:

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

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环境标志”形式的绿色壁垒:

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

它是指在产品或包装上用图形表明该产品从研制、生产、使用、消费到处理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

2“环保包装”形式的绿色壁垒:

环保包装制度是要求包装必须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者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

3绿色卫生检疫形式的绿色壁垒:

是指发达国家在海关检疫中对食品等安全卫生标准日趋严格,特别是对农药残留量、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超标商品进入国内市场。

4绿色补贴制度:

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将资源和环境费用计算在成本内,使资源环境成本内在化。

具体措施是由国家给予财政的补贴,鼓励出口。

第五章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