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s验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8972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场s验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磁场s验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磁场s验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电磁场s验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电磁场s验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磁场s验手册.docx

《电磁场s验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场s验手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磁场s验手册.docx

电磁场s验手册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

自编手册

 

刘冬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单点电荷周围电场的分布仿真

1.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2.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

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满足:

(式1)

由电场强度E的定义可知: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的势函数为

(式3)

(式4)

在Matlab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电场强度E后,可以用Matlab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r^2,其中k为静电力恒量,q为电量,r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取电量q>0,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点电荷的电势为U=kq/r,当U取常数时,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用MATLAB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都取国际制单位)r0=0.12,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单位为弧度)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的起始坐标x=[x;0.1*x].同样插入y的起始坐标,y=[y;0.1*y],x和y都是二维数组,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用MATLAB画等势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电量可取为q=1e-9;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0.1.其电势为u0=k8q/r0.如果从外到里取7条等势线,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倍,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r0到r0取偶数个点,例如100个点,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r0,r0,100),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在乘方时,乘方号前面要加点,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r,在进行除法运算时,除号前面也要加点,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contour(X,Y,U,u),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on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电势越高,电场强度越大,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参考程序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q=1e-9;

r0=0.12;

th=linspace(0,2*pi,13);

[x,y]=pol2cart(th,r0);

x=[x;0.1*x];

y=[y;0.1*y];

plot(x,y);

gridon

holdon

plot(0,0,'o','MarkerSize',12)

xlabel('x','fontsize',16)

ylabel('y','fontsize',16)

title('单个点电荷的电场线与等势线','fontsize',20)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k=9e9;

r0=0.1;

u0=k*q/r0;

u=linspace(1,3,7)*u0;

x=linspace(-r0,r0,100);

[X,Y]=meshgrid(x);

r=sqrt(X.^2+Y.^2);

U=k*q./r;

holdon;

contour(X,Y,U,u)

图1

实验二等量异号的电荷周围空间上的电位和电场分布情况

一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在时变电磁场仿真中的运用;

掌握matlab动画功能来分析等量异号的电荷周围空间上的电位和电场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

将等量异号的电荷的几何中心放置于坐标原点位置,则它们在空间某点p处产生的点位为:

其中G为格林函数

将G用片面积坐标表示为

三实验内容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仍然用MATLAB的等高线命令画等势线.对于正负两个点电荷,电量不妨分别取q1=2e-9,q2=-1e-9,正电荷在x轴正方,负电荷在x轴负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定为a=0.02;假设平面范围为xx0=0.05,yy0=0.04,两个坐标向量分别x=linspace(-xx0,xx0,20)和y=linspace(-yy0,yy0,50).设置平面网格坐标为[X,Y]=meshgrid(x),各点到两电荷的距离分别为r1=sqrt((X-a).^2+Y.^2)和r2=sqrt((X+a).^2+Y.^2).各点的电势为U=k6q1./r1+k6q2./r2,取最高电势为u0=50,最低电势取其负值.在两者之间取11个电势向量u=linspace(u0,-u0,11),等高线命令contour(X,Y,U,u,'k-')用黑实线,画出等势线如图4所示,其中,左边从里到外的第6条包围负电荷的等势线为零势线.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利用MATLAB的箭头命令,可用各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代替电力线.根据梯度可求各点的场强的两个分量[Ex,Ey]=gradient(-U),合场强为E=sqrt(Ex.^2+Ey.^2).为了使箭头等长,将场强Ex=Ex./E,Ey=Ey./E归一化,用箭头命令quiver(X,Y,Ex,Ey)可标出各网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异号点电荷对的场点方向如为了画出连续的电力线,先确定电力线的起点.电荷的半径可取为r0=0.002,假设第一条电力线的起始角为30度,其弧度为q=30+pi/180,起始点到第一个点电荷的坐标为x1=r0+cos(q),y=r0+sin(q),到第二个点电荷的坐标只有横坐标x2=2+a+x1不同.用前面的方法可求出该点到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r1和r2,从而计算场强的两个分量以及总场强Ex=q1+x1/r1^3+q2+x2/r2^3,Ey=q1+y/r1^3+q2+y/r2^3,E=sqrt(Ex6Ex+Ey6Ey).下面只要用到场强分量与总场强的比值,在计算场强分量时没有乘以静电力常量k.由于电力线的方向与场强的切线方向相同,取线段为s=0.0001,由此可求出终点的坐标为x1=x1+s#Ex/E,y=y+s+Ey/E,从而计算x2.以终点为新的起点就能计算其他终点.当终点出界时或者到达另一点电荷时,这个终点可作为最后终点.这种计算电力线的方法称为切线法.

参考程序[x,y]=meshgrid(-10:

0.1:

10);

[Q,R]=cart2pol(x,y);

R(R<=1)=NaN;

q=input('请输入电偶极子的电量q=')%原程序有误,以此为准

d=input('请输入电偶极子的间距d=')%原程序有误,以此为准

E0=8.85*1e-12;

K0=q/4/pi/E0;

g1=sqrt((d./2).^2-d.*R.*cos(Q)+R.^2);%原程序有误,以此为准

g2=sqrt((d./2).^2+d.*R.*cos(Q)+R.^2);%原程序有误,以此为准

G=log(K0*g2./g1);

contour(x,y,G,17,'g');

holdon

[ex,ey]=gradient(-G);

tt=0:

pi/10:

2*pi;%原程序未定义tt,以此为准

sx=5*sin(tt);sy=5*cos(tt);

streamline(x,y,ex,ey,sx,sy);

xlabel('x');ylabel('y');

holdoff;

当运行此程序后,按提示输入电偶极子电量和嗲耨集子间距如下:

请输入电偶极子的电量q=0.5*1e-10

请输入电偶极子的间距d=0.01

实验三电磁波的极化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在时变电磁场仿真中的运用;

2)掌握matlab动画功能来分析时变场的极化特性

二实验原理

概念:

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场的矢端在一个周期内所画出的轨迹。

在这里,我们仅以电场为例。

分类:

根据场的矢端轨迹,分为线极化、圆极化、椭圆极化三类。

假设:

,极化类型取决于

三实验内容

真空中一平面波得电磁场强度矢量为

1)此波属于何种极化?

若是旋极化,属于指出旋向;

2)写出对应磁场强度矢量;

理论上解答:

圆极化波,属于右旋

瞬时表达式分别为:

五参考程序

w=1.5*pi*10e+8;

z=0:

0.05:

20;

k=120*pi;

fort=linspace(0,1*pi*10e-8,200)

e1=sqrt

(2)*cos(w*t-pi/2*z);

e2=sqrt

(2)*sin(w*t-pi/2*z);

h1=sqrt

(2)/k*cos(w*t-pi/2*z);

h2=-sqrt

(2)/k*sin(w*t-pi/2*z);

subplot(2,1,1)

plot3(e1,e2,z);xlabel('x');ylabel('y');zlabel('z');

title('电场强度矢量');gridon

subplot(2,1,2)

plot3(h2,h1,z);xlabel('x');ylabel('y');zlabel('z');

title('电场强度矢量');gridon

pause(0.1);

end

实验四传输线理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本传输线、微带线的特性。

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3.利用MICROWAVE软件进行基本传输线和微带线的电路设计和仿真。

二、预习内容

1.熟悉微波课程有关传输线的理论知识。

2.熟悉微波课程有关微带线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原理

基本传输线理论

在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输距离的函数。

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由R、L、G、C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3-1所示。

 

 

图3-1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假设波的传播方向为+Z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方程式:

此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

(1-1),

其中V+,V-,I+,I-分别是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Z的传输方向。

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coefficient),其定义如下:

而波在z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

式(1-1)、(1-2)代入式(1-3)可得:

一般将上式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Impedance)——ZO:

当R=G=0时,传输线没有损耗(LosslessorLoss-free)。

因此,一般无耗传输线的传输系数γ及特性阻抗ZO分别为:

此时传输系数为纯虚数。

大多数的射频传输线损耗都很小;亦即R<<ωL且G<<ωC。

所以R、G可以忽略不计,此时传输线的传输系数可写成下列公式:

式(1-5)中与在无耗传输线中是一样的,而α定义为传输线的衰减常数(AttenuationConstant),其公式分别为:

其中Y0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导纳(CharacteristicAdimttance),其公式为:

四实验内容

五、软件仿真

1、进入微波软件MICROWAVE。

2、在原理图上设计好相应的电路,设置好P1,P2,P3,P4端口(如果需要的话),完成频率设置、尺寸规范、器件的加载、仿真图型等等的设置。

3、最后进行仿真,结果应接近实际测量所得到的仿真图形。

实验五微波传输线匹配理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本的阻抗匹配理论及阻抗变换器的设计方法。

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匹配电路的特性。

3.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相关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分析结果。

二、理论分析

(一)基本阻抗匹配理论:

如图1(a)所示:

输入信号经过传输以后,其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信号的输出功率直接决定于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之比。

图1(a):

输出输入功率关系图

输出功率与阻抗比例的关系图见图1(b)。

 

由图1(b)可知,当RL=RS时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此时为阻抗匹配状态。

推而广之,如图1(c)所示,当输入阻抗ZS与负载阻抗ZL间有ZS=ZL*的关系时,满足广义阻抗匹配的条件。

所以,阻抗匹配电路也可以称为阻抗变换器(ImpedanceTransformer)。

当ZL=ZS*,即是[匹配](Matched)

 

图1(c):

广义阻抗匹配关系

(二)阻抗变换器的设计原理:

阻抗变换器的设计方法,根据使用元件及工作频率高低,大致可分为无源元件型(LumpedDeviceType)和传输线型(TransmissionLineType)两种。

Ⅰ.无源元件型

此种电路是利用电感及电容来设计。

根据工作频宽的大小,基本上可分为L形(L-Network)、T形(T-Network)及П(П-Network)等三种。

(A)L形匹配电路(L-typeMatchingNetwork)

步骤一:

决定工作频率fc、输入阻抗RS及输出阻抗RL。

 

步骤二:

如图2(a)中所示,当电路匹配时,QS=QL。

依下列公式计算出QS,QL:

步骤三:

判别RSRL(如图2(b)所示)。

 

 

(1)RS

(2)RS>RL:

步骤四:

若RS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电路所需电感及电容值:

 

(a)LS-CP低通式:

(b)CS-LP高通式:

步骤五:

若RS>RL,如图2(e)(f)中所示,选择CP-LS低通式或LP-CS高通式电路。

按下列公式计算出电路所需电感及电容值:

图2(e)Cp-Ls低通式L型图2(f)Lp-Cs高通式L型

(a)CP-LS低通式:

(b)LP-CS高通式:

 

实验六线电荷产生的电位分布仿真

一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在时变电磁场仿真中的运用;

掌握matlab动画功能来分析线电荷电位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

设电荷均匀分布在从z=-L到z=L,通过原点的线段上,其密度为q(单位C/m),求在xy平面上的电位分布。

点电荷产生的电位可表示为是一个标量。

其中r为电荷到测量点的距离。

线电荷所产生的电位可用积分或叠加的方法来求。

为此把线电荷分为N段,每段长为dL。

每段上电荷为q*dL,看作集中在中点的点电荷,它产生的电位为然后对全部电荷求和即可。

三实验内容

把xy平面分成网格,因为xy平面上的电位仅取决于离原点的垂直距离R,所以可以省略一维,只取R为自变量。

把R从0到10米分成Nr+1点,对每一点计算其电位。

参考程序clearall;

L=input(‘线电荷长度L=:

’);

N=input(‘分段数N=:

’);

Nr=input(‘分段数Nr=:

’);

q=input(‘电荷密度q=:

’);

E0=8.85e-12;

C0=1/4/pi/E0;

L0=linspace(-L,L,N+1);

L1=L0(1:

N);L2=L0(2:

N+1);

Lm=(L1+L2)/2;dL=2*L/N;

R=linspace(0,10,Nr+1);

fork=1:

Nr+1

Rk=sqrt(Lm.^2+R(k)^2);

Vk=C0*dL*q./Rk;

V(k)=sum(Vk);

end

[max(V),min(V)]

plot(R,V),grad

输入:

⏹线电荷长度L=:

5

⏹分段数N=:

50

⏹分段数Nr=:

50

⏹电荷密度q=:

1

⏹可得最大值和最小值为:

⏹ans=

⏹1.0e+010*[9.31990.8654]

实验七微波发信机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射频前端发射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设计参数。

2.利用实验模块的实际测量了解射频前端发射器的特性。

二、预习内容

1.预习上变频器(锁相本振源、混频器、滤波器),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的理论知识。

2.预习锁相本振源、混频器、滤波器、天线、和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原理。

三、实验设备

项次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频谱仪

1套

2

HD1252扫频仪

1套

四、理论分析

微波发信机系统是一套短距离、点对点的微波电视发送系统,它将现场摄得的电视视频、音频信号以微波方式传送,再向电视中心站或有线电视站发送。

伴音采用FM,图像采用AM,分别调制到中频信号70MHz附近(双载波),经过中频滤波,再经上变频输出为2.0-2.7GHz射频信号。

经功率放大后,最终由天线发射出去。

五、主要技术指标

1、工作频段:

2.0~2.7GHz,S波段。

可根据用户要求设定频段。

2、输出功率:

7dBm~20dBm(5~100mW)并可调节。

3、频率稳定度:

±5ppm或(1~2)×10-5

4、本振相噪:

1k-70dBc10k-85dBc

5、杂散发射:

-65dBc

6、通频带宽度:

±20M

7、视频调制方式:

AM,音频调制方式:

FM

8、70M调制器输出电平:

0dBm±2db

9、工作电源:

220AC输入,+12V,+5V(DC)输出

六、发信机原理简介

 

1、原理方框图

 

发信系统如图7-1所示。

当输入信号(话音、数据和图象)对中频70MHz进行调制后,得到一个中心频率为fm的调制信号,通过20dB可调衰减,经中频滤波器滤去信道通带外的各次谐波,然后用一个本振信号与中频信号送至混频器,混频器执行乘积功能,得出双边带信号产生已调载波。

也就是说,混频输出包含有下边带fLO-fm和上边带fLO+fm。

后送至微波带通滤波器,得出上变频载波信号(和频),并滤除带外无用信号。

功率放大器放大此信号,最后送到天线发射。

七、发信机硬件测量

1.如图7-1接好发信机所有模块的连接电缆,

2.开机,先开交流电开关,后开实验箱直流电开关。

3.测试发信机相关指标。

(1)首先将频谱仪在输出端口加40dB衰减器,在发信机设定的载波频点上进行功率校正。

(2)测试微波带通滤波器输出口,验证其频率点与设定的载波频率点是否一致。

(3)测试微波带通滤波器输出端电平。

(4)测试功率放大器输出电平。

(5)计算出第3步与第4步电平差值,即为功率放大器增益。

(6)不加图象信号和语音信号时,测试功率放大器输出端,此时因为空载波图象

(7)用扫频仪在可变衰减器输入端输入中心频率为70MHz,带宽为±10M,功率大小为0dB的扫频信号,在功率放大器输出端测出其通带特性。

注:

以下图均为参考样图

视频载波信号

语音载波信号

图7-2微波发信机输出信号

图7-3微波发信机空载波信号

图7-4微波发信机通带特性

实验八微波收信机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射频前端收信机的基本结构与主要设计参数。

2.利用实验模块的实际测量了解射频前端收信机的特性。

二、预习内容

1.预习下变频器(锁相本振源、混频器、滤波器),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的理论知识。

2.预习锁相本振源、混频器、滤波器、天线、和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原理。

三、实验设备

项次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频谱仪

1套

2

HD1252扫频仪

1套

四、理论分析

1、原理方框图

图8-1收信机系统方框图

2、微波收信机物理链路基本概念:

收信机如图8-1所示。

在接收机处,接收天线收到的信号是发射机发出的射频信号,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首先经低噪声放大器抑制噪声放大信号,经微波带通滤波器滤波后,送至混频器与接收机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差频),得出下边带信号。

也就是,使用的本振频率与发射机本振频率偏移的方向不同,得出中频IF信号。

中频信号经中频滤波器消除不必要的谐波成分,送至中频AGC放大器放大。

中频AGC放大器和滤波器有高的增益和窄的带宽,比单独使用高增益RF放大器时有较小噪声功率。

采用中频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当发生传输信号衰落时,它可以自动的提高增益来补偿衰减。

当传输信号增大时,它可以减小增益抑制信号过强,从而保持信号传输的平稳性。

最后中放输出送至解调器恢复语音和视频信号。

五、收信机主要技术指标

1、工作频段:

2.1~2.7GHz,S波段。

2、本振频率稳定度:

±5ppm或(1~2)×10-5

3、通频带:

20MHz4、接收机灵敏度:

-70~-30dB

5、自动增益控制范围(AGC):

40dB

六、硬件测量

1、用频谱仪测试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端功率电平。

(按发信机功率校表值测试)

2、频谱仪在70MHz校表,测试70MHz的滤波器输出端的功率电平。

3、测试中频AGC放大器的输出端的功率电平。

4、计算出第2步与第3步电平差值,得出AGC放大器的增益。

5、用扫频仪在发信端可变衰减器输入端,输入中心频率为70MHz,带宽为±12MH功率大小为0dBm的扫频信号,测试中频AGC放大器的通带特性。

6、接上一步,调节可变衰减器,观察中频AGC放大器的动态特性,是否实现自动增益补偿。

注:

以下图均为参考样图

语音载波信号

视频载波信号

图8-2 微波接收机中频滤波后输出信号

图8-3 微波收信机通带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