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
1、变态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人类心理障碍与异常心理的科学;研究心理学异常、表现形式、原因、机制、鉴别、评定的方法,矫正、预防和措施。
2、工作重点:
描述现象、发现原因、治疗干预
3、各种不同的判别标准:
(1)Barlow和Durand:
心理上的失调、感到痛苦或受到损害、非典型性的反应
(2)Nevid,Rathus和Greene:
不同寻常的行为、社会不能接受或打破社会常模的行为、对现实的解释或感知是错误的、个体处于明显的痛苦之中、行为是非适应性的或是自我挫败式的、行为是危险的
(3)张伯源、陈仲庚:
以个体的经验为标准、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统计学标准
4、发展历史人物:
希波克拉底:
由自然因素造成的
柏拉图:
生理需求驱动
加尔:
颅相学
弗洛伊德:
与内心冲突有关,冲突与性欲有关。
华生、斯金纳:
行为主义观点
5、大脑的主要结构
额叶:
语言能力、精细的自主运动、高级的认知功能
颞叶:
控制听觉和部分视觉加工系统
顶叶:
感觉的内在整合中心,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
枕叶:
控制是觉得分辨和视觉的记忆
6、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内啡肽、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
7、对生物医学模型的评价
(1)对于心理病理学,其生物学方面的解释和研究是极具吸引力的,如果心理疾病是由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那么就可以用生物学方法治愈它,方法可能更快、更便宜。
(2)对于生物学派理论是不能不加批评的接受的,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治疗都是成功的。
(3)同时,生物学研究也会因出伦理学问题。
8、常见心理防御机制
(1)退化:
心理发展从较高阶段退回到早期发展阶段的行为,以阻止焦虑并满足目前需要。
(2)否认现实:
拒绝感知和接受现实
(3)转移:
用另一个目标作为替代品,从而安全的释放或满足冲动。
(4)合理化:
创造一个可接受的借口,为不可接受的行为开脱。
(5)投射:
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事物上。
(6)认同:
采用处于高位的某个人的想法、价值观,以期提高自我价值。
(7)反向作用:
自我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有意识的作出与自己想法相反的举动。
(8)升华:
该换原来的冲动和欲望,以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9)压抑:
借助这种方法,本我的强烈冲动被排除出意识领域,使它们的外显的表达被控制。
9、性心理发展阶段:
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10、对心理动力学模型的评价
(1)弗洛伊德和心理动力学的理论家月首次采用心理学的原理系统的建立对变态行为的解释,实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心理病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2)心理动力学理论可能是目前所建立的最容易为人理解并使一些人最为满意的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
(3)心理动力学至今仍受到来自女权主义者的攻击。
(4)心理动力学理论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它很难或不可能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其基本理论假说。
(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在儿童期就已经基本定型,在之后几乎没什么机会作出重大的改变。
11、行为主义机制: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观察学习。
12、对行为主义的治疗
利用学习的基本原理,增加适应的行为,减少不适应的行为。
治疗方法:
冲击或暴露疗法
13、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1)行为主义者用学习的理论重新解释了心理分析的理论。
(2)行为主义的这些基础工作成为攻击当时占有统治地位的心理动力学派教条的有力武器。
(3)通过相对较少的基本概念,行为主义试图解释几乎所有类型的行为的获得、修正和消除等。
(4)对于行为主义者,治疗的着眼点在于改变特定的行为和情感反应——消除不受欢迎的反应,习得被期许的行为。
(5)行为学派以其精确、客观和丰富的研究,以及其在改变某些特定行为方面的有目共睹的有效性,奠定了该学派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14、对认知模型的评价
(1)认知模型对异常行为的解释关注思维是怎样被扭曲的,从而导致异常的情感和行为。
(2)认知主义认为思维是导致异常行为的原因,异常行为是内部心理过程的体现,因此治疗异常行为首先要明确内部心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矫正。
(3)认知治疗的产生是心理治疗领域长期存在的心理治疗领域长期寻在的心理分析和行为治疗两大流派的对峙出现了转机,从中起到了沟通和融合的作用。
15、对人本主义模型评价
(1)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影响是它强调作为人类我们具有对自己负完全责任的能力,它使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异常的行为。
(2)人本主义受到的批评是它的模糊性,缺乏科学性及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期待性。
16、临床心理评估方法包括观察法、会谈法和测验法三类。
17、心理障碍的分类:
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DSM)、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
18、诊断标准是将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按照不同的组合形式,以条理化形式列出一种标准化的条目。
19、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20、诊断原则:
等级诊断原则、多轴诊断原则
21、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力障碍,病程多迁延。
22、发病率为1%,女多于男。
23、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障碍:
(一)思维障碍
(二)知觉障碍
(三)心境障碍
(四)紧张症
(五)自知力障碍
(六)社会退缩
(七)运动行为障碍
24、精神分裂症的分型:
I型精神分裂症、II型精神分裂症
25、精神分裂症的分类:
偏执型、紧张型、瓦解型、残留型、未分化型
26、精神分裂症的维度:
进行-反应或病前好-坏
积极—消极症状
偏执性-非偏执性
27、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家庭研究、寄养子研究、基因研究
(2)神经生化研究:
多巴胺假说、5—羟色胺假说、乙酰胆碱能
(3)大脑及脑影像学研究
(4)社会心理因素
(5)心理病理学研究
(6)认知功能研究
(7)产前和产后的因素
28、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一)生物学治疗:
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精神外科治疗
(二)心理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干预
(三)康复治疗:
基于医院的康复治疗、基于社区防治的康复治疗
29、心境障碍:
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30、抑郁发作的表现:
抑郁心境、在平常的活动中丧失兴趣和乐趣、食欲紊乱、睡眠紊乱、
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精力减退、无价值感和内疚感、思维困难、
欲死亡或自杀的想法、其他的抑郁发作症状
31、躁狂发作的表现:
情感高涨与易激惹、自尊的膨胀、睡眠需要减少、言语增多、思维奔
逸、注意力分散、精力充沛、行为鲁莽
32、恶劣心境或称心境恶劣是一种轻度抑郁。
环形心境障碍的病人可以在数年内一直处于轻躁狂或抑郁状态中,症状和恶劣心境一样轻微,以致其成为了病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33、心境障碍的维度:
精神病——非精神病
内涵性——反应性
首次发作时间:
早——晚
34、焦虑和抑郁的共病:
共病:
一个被诊断为其中一种疾病的人往往也符合另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
即时共病:
同时符合两者诊断。
终生共病:
有时则发生在一生的不同时期。
35、心境障碍的治疗:
(一)生物治疗:
电抽搐治疗、药物治疗、光疗法、维持疗法
(二)心理治疗
(三)家庭治疗
36、焦虑障碍的种类:
(1)恐怖症(phodia),又译为恐惧症,是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
分类:
(1)广场恐怖症:
又译场所恐怖症,不仅包括害怕开放的空间或害怕离家,也包括
害怕置身于人群拥挤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处所的地方。
表现:
焦虑症状、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回避行为
(2)社交恐怖症:
也被称作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
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表现:
对视恐怖症、赤面恐怖症、焦虑、害怕、植物神经功能症状。
(3)特殊恐怖症
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模仿法
认知疗法
其他心理疗法
(2)惊恐障碍(PD):
又称惊恐症,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的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的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
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是惊恐发作,其主要的精神症状是极度的恐惧、濒死感、末日
感,且患者不知道自己恐惧的由来,同时伴有许多急性发作的躯体症状,
包括心动过速、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多汗、颤抖、恶心等。
治疗:
药物疗法:
苯二氮卓类药物
心理治疗:
逐级暴露法、系统脱敏法
(3)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具有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并伴以6中相关负性或紧张症状中的至少3种。
病因:
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四)强迫症(OCD):
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是指经历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急事件或情景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其特点是时过境前后的痛苦体验仍然挥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有关的次级,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
临床表现:
(1)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
(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
(3)警觉性提高
(4)其他表现:
内疚和自责情绪
病因:
创伤性事件、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治疗:
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药物
心理治疗:
系统脱敏法
37、躯体化障碍:
病人因各种不适而无止境的去就医,但从临床看却无任何的器质性病变。
38、转换性障碍通常是指身体机能发生障碍,但经过细致而认真的检查,这些机能却没有任何生理性或器质性病变。
39、转换性障碍的特点:
(1)转换性障碍表现出对症状的漠不关心。
(2)转换性障碍一般发生在大的应激事件之后,发作比较快,比较突然。
(3)如果症状是选择性的,就有可能是转换性障碍。
(4)如果病人在催眠或麻醉状态下,机能障碍能够消除、变化,在治疗师的暗示下也能够再现的话,也可以认为是转换性障碍。
(5)转换性障碍的病人是能够正常行使功能的,但他们确确实是不知道自己有这种运动能力或已经接收到了感觉收入。
40、分离性障碍的分类:
(1)人格解体障碍:
特征为感觉到自己很奇特或不真实
(2)分离性遗忘
(1)局限性遗忘: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遗忘,只将发生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所有事情
忘记了。
(2)选择性遗忘:
只将发生在特定时间内的特定事件忘记了。
(3)广泛性遗忘:
忘记了个人所有过去的生活。
(4)延续性遗忘:
个体把发生在某个特定时间直到现在的事情忘记了。
(5)系统性遗忘:
个体只忘记特定类型的信息。
(3)分离性漫游
(4)分离性身份障碍(多重人格障碍)
41、分离性障碍的病因:
(1)生物学观点:
大脑功能缺失
(2)心理动力学观点:
防御焦虑
(3)行为学和社会文化学观点:
社会角色的分离
(4)认知的观点:
记忆功能失调
42、分离性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
控制共病
心理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催眠术作用很大
停止强化它们
43、精神性厌食症的特点:
(1)体重明显下降
(2)自我评价低,转而关注体型和体重
(3)有禁食和泄出行为
(4)对身体形象的歪曲知觉
(5)永远不满意自己的体重
(6)女性患者最经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就是闭经,男性患者则是性欲和雄性激素水平降低
(7)其他症状
44、神经性贪食症的特点:
(1)暴食
(2)进食行为是不能控制的
(3)补偿性行为
(4)对自己的评价或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体重和体型
(5)体重基本都在正常体重范围内
(6)其他症状
45、进食障碍的病因:
生物因素:
基因、设定点理论、进食障碍与脑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人格特点、心理动力学观点、家庭动力学观点、认知行为
46、进食障碍的治疗:
生物医学治疗:
抗抑郁药物
心理治疗与干预:
家庭治疗、心理干预
47、物质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个体尽管知道成瘾物质会带来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冲动性使用行为)。
物质滥用:
ICD-10中称为有害使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个体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工作、学业,损害身心健康并导致法律问题。
48、究竟及其他物质滥用和依赖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1)成瘾的神经生理机制:
激活了“快乐通路”、多巴胺通路
(2)生理易感性:
基因研究、动物行为研究
(二)社会心理因素
(1)父母教养及亲密关系
(2)心理易感性
(3)压力与紧张的缓解以及强化
(4)对酒精及其他物质的认知和态度
(三)社会文化因素
(1)同伴关系
(2)文化和种族传统
(3)社会群体
(4)便于获得
(5)社会节奏
49、酒精滥用及依赖的治疗:
(一)生物治疗
(1)用于减少饮酒渴望的药物:
戒酒硫、阿片受体拮抗剂、环丙甲羟二羟吗啡酮、纳曲酮
(2)用于减少急性戒断反应的药物:
镇静剂、逐步减少酒精的摄入量
(二)心理学治疗方法
(1)小组治疗:
嗜酒者匿名互戒会
(2)环境干预
(3)认知行为疗法:
厌恶疗法、自我控制训练
(4)夫妻治疗
(三)预防
50、心身疾病:
又称心理生理障碍,
标准:
有明确而具体的躯体症状或病理改变
心理因素对其形成或恶化居于显著作用
目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前者认为心理和躯体现象是同一生命过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因此心理因素必然会和各种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对每一病理过程均起一定的作用;后者认为,心身疾病是一组躯体疾病,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51、心身疾病的范围:
(1)皮肤系统:
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秃、牛皮癣、多汗症、慢性寻麻疹、湿疹等。
(2)肌肉骨骼系统:
腰背痛、肌肉疼痛、痉挛性倾斜、书写痉挛等。
(3)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哮喘
(4)心血管系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偏头痛、心律不齐等
(5)消化系统:
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等
(6)泌尿生殖系统:
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性功能障碍、尿频、功能性不孕症
(7)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阿狄森病
(8)神经系统:
痉挛性疾病、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
52、应激的生理机制:
(1)警觉阶段:
攻击或逃跑反应
(2)抗拒阶段:
适应应激
(3)枯竭期
53、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
情绪、人格特征、生活事件、个体易感性
54、人格障碍的分类:
(1)偏执型人格障碍
特征:
偏执、猜疑、对他人持久的不信任、社会隔离、被伤害感、攻击性语言和动作,不能
意识到自身问题
(2)分裂样人格障碍
特征:
社会隔离、情感疏远、孤单冷淡、沉默、不介入事务、不交际、不关心他人,缺少娱
乐兴趣
(3)分裂型人格障碍
特征:
社会隔绝、行为古怪、多疑、奇怪的幻觉、古怪语言、过分社会焦虑、牵连观念、不
能意识到自身问题
(4)回避型人格障碍
特征:
回避交际、退缩、过分敏感、易于焦虑、对自我价值缺乏信心
(5)依赖型人格障碍
特征:
缺乏自信、依附他人、遇到轻微应激即退却、寻求帮助保护、性关系不成熟、存在婚
姻问题、无亲密友人
(6)强迫型人格障碍
特征:
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性、固执、僵硬、异常节俭、谨小慎微、犹豫不决、严肃沉闷
(7)表演型人格障碍
特征:
过分招摇、轻浮表现,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稳定
(8)自恋型人格障碍
特征:
妄自尊大、自我中心、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的幻想、荣誉感、缺乏同情、
嫉妒他人、显示骄傲傲慢的态度、剥削性人际关系
(9)边缘型人格障碍
特征:
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行为冲动性、自伤和自杀行为、自我认同障碍、
空虚感、易怒
(10)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特征:
经常发生违反社会法律规范的行为欺诈、冲动、激惹和攻击性、不负责任、缺乏懊悔。
55、性功能障碍指男性正常性兴趣和性能力的反复缺损;女性反复对性交体验不满意,往往性交可以完成,但得不到乐趣。
56、性偏好障碍,又称性变态,是指性心理和性行为明显偏离正常的形式,并将这种偏离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获得性兴奋、性满足的方式。
57、性别认同障碍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异己性别的身份认同(不仅仅是想以作为另一性别而获得社会文化上的好处)。
58、精神发育迟滞是以智力较低、适应能力较差为主要特征的障碍。
59、划分: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50一70,又称愚笨。
心龄9~12岁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35—49,又称痴鲁。
心龄6~9岁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20一34,又称痴愚。
心龄3~6岁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在20以下,又称白痴。
心龄3岁以下
60、病因:
唐氏综合征、苯丙酮尿症、营养不良、其他病因
61、学习障碍(LD)是一种在学业方面未达到同龄儿童应达到的水平的不适当的发展状态,可以表现在言语、数学、运动等不同方面。
62、注意缺陷或多动障碍(ADHD)是在儿童和青少年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
临床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分心、易遗忘、不能完成作业
治疗:
聚合式家庭模型
63、孤独症又译自闭症,其典型特征是社会交往以及沟通上的明显受损、行为和兴趣显著局限性。
其患病率大概在1%左右
临床表现:
对人没有兴趣,对于某些物品有依恋、言语发展茶、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无同龄伙伴、重复刻板的有限的行为、兴趣,功能异常或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