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的现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853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人口的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人口的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人口的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人口的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人口的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人口的现状.docx

《我国人口的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人口的现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人口的现状.docx

我国人口的现状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

(一)人口基数大

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22%以上,也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而世界上的国家好几百个。

目前,我国人口比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1亿。

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除我国还有印度、苏联、印尼、巴西、日本,我国人口比这6国之和还多,这些数字说明,我国人口数量之多,不仅居世界之冠,而且大大超过其它人口大国。

(二)增长速度快

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了,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了,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到七十年代由解放前的28‰降到了36~38‰,死亡率的下降,造成了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68岁到70岁。

但是人口出生率却持续在高水平上,这就是造成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据统计,从1949年到1982年的33年里,人口由5亿4千万增加到10亿800多万,比解放前人口增长率高了7倍多,1982年—2002年增加了3亿。

(三)年龄结构轻

我国人口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0%左右,这样的年龄结构,潜在着强的生育后备军。

五十年代同一年龄的妈妈只有四、五百万,而现在,同一年龄的妈妈将有1千2百万以上,未来人口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

(四)农村人口比例大

我国13亿多人口中,大约有10亿人口在农村,而农村人口的出生率大大高于城市,所以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城市高。

另外,农村人口年龄构成比城市更轻,意味着未来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会高于城市,这就告诉我们,大力控制农村人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人口发展的近期目标的关键。

(五)分布不均衡

全国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各省,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

例如西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7%

我国人口现状的这些特点,充分说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摆在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面前的一次极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每一名官兵同时也肩负着这项光荣而伟大的责任。

三、我国人口现状带来的影响

(一)就业矛盾更趋突出

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近800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大体上有600万,同时我国又正和在劳动力增长高峰期,每年新增劳力1000万左右,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总量过剩的矛盾突出。

(二)生活水平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

从经济总量来看,200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升到世界第六位,但只相当于美国的11%,日本的23%;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美元,但只排在世界第120我位,仍属于中下水平。

1、控制人口数量对我国人均GDP提高的作用不能低估

党的十六大关于总体达到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判断中,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都是一个无可替代的硬指标。

人均GDP水平既取决于作为分子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和速度,也取决于作为分母的人口的规模和速度。

作为“分母”的人口数量过大,一直是制约我国人均GDP指标提高的因素这一。

特别是当“分子”(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不明显而人口增长较快时,人口的分母效应就会显得很突出。

例如,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数字,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如果按照购买力比价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排行更加靠前;但若按人口平均计算,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排名120位之后,同中等收入国家还有不小差距。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3亿人口。

如果不是少生3亿人口,或者少生的不是3亿而是2亿,那么,按2000年我国GDP总量10000亿美元来计算,我国的人均GDP根本达不到800美元,也就谈不上在总体上实现小康。

2、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存在天然的联系

从宏观的角度说,出生人数减少为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口素质提高的主要受惠者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父母一代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子女一代,年龄大体在50岁以下。

在中国的经济和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由于开展计划生育而导致的家庭规模小型化,使育龄夫妇能摆脱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繁重的家务拖累,把较多资源用于自身及子女的教育支出。

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

2年,2000年提高到11年。

其中计划生育功不可没。

如果是在开展计划生育以前,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500万的条件下,依我国的经济实力,很难如此迅速地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3、生育率迅速下降使我国劳动力比重高、负担轻,在国际上有竞争的优势

实地计划生育后,我斩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初露端倪。

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1—14岁青少年人口不到3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0.88亿;15—65岁劳动年龄人口8.88亿,占总人口的70%以上,超过所有发达国这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人口负担系数低至43,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抚养比。

4、控制人口增长为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机遇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三项基本国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人均资源少,经济发展落后,长期以来,为了生存,人们便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诸如乱砍乱滥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草原开荒、超载放牧、竭泽而渔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根源。

5、居安思危,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口问题对发展的挑战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

1、低生育水平不稳定。

现行生育政策和群众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在人口忧患意识淡化、行政手段弱化和利益导向政策滞后的条件下,任何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的思想情绪,任何政策的偏差和工作的失误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回升。

2、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今后20年左右,全国总人口仍以每年净增1000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据预测,按总和生育率1。

8计算,2034年人口达到14。

86亿后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果将一些复杂多变因素考虑进来,按总和生育率2。

0计算,21世纪中叶的2034年,人口将达到15。

57亿。

这就是说,全国总人口还要增加近3亿,在接近16亿之后方能实现零增长。

3、人口总体素质不高。

全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年均4%—6%,约80万到120万。

6000万残疾人中,1200万属于呆傻和弱智。

6000万左右地方病患者,波及全国1800多个县(市、区)。

同时,我国在人口健康水平、人均受教育程度、人类发展指数居世界104位,人力资源低下的国家之一。

4、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

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已达1岁至9岁人群中男性比女性多1277万。

长期下去,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1.8%,21世纪中叶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4。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时进入老龄社会,我国是在不足1000美元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因此,老年健康和保障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5、就业压力十分巨大。

2020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达9亿多,比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多3亿。

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亿多,庞大的人口和无序的流动构成我国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困难。

6、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十分薄弱。

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2000年农村人均预防保健经纲仅有12元;3亿左右的人喝不上洁净水;1亿多人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服务;乙肝病毒携带者1。

2亿人;艾滋病传播进入快速增长期,80%的感染者在农村,暴发传染的可能性极大。

7、新的困难群体开始显现。

率先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父母相继地入老年,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父母年迈而缺乏保障,生活陷入困难。

独生子女因天灾人祸伤残死亡,其父母承受着心理、经济、生存的巨大压力负担。

因计划生育手术引发并发症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同样如此。

这些人群已经成为新的困难群本,如果不予以解决,政策将难以取信于民,带来严重后果。

8、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尖锐。

我国人口正在逼近目前科学发展的状况下自然环境容量的极限。

庞大的人口在未来几十年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极为深远。

9、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后,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经费缺口很大。

2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基层工作和服务网络在不少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陷入困境。

 

下面红色部分是赠送的总结计划,不需要的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

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精选)

XX年,我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一年来,在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工区安全生产局面良好,总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并更加牢固可靠。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

  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中,工区始终认真开展月度安全检查和日常性安全巡视检查记录,同时顺利完成公司组织的XX年春、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项隐患排查工作。

截止日前,工区先后共开展各类安全检查71次,查出事故隐患点22处,均进行了闭环处理。

通过检查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工区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顺利完成保电专项工作。

  本年度工区共进行专项保电工作10次,累计保电天数达到90余天,通过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春节保电、国庆保电、七一保电、特高压投送电保电、500kv沁博线保电等一批重要节假日的保电工作。

  (四)工作票统计及其他工作情况。

  截止11月15日,我工区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780天;全年共办理工作票50张,其中第一种工作票24张,含基建单位8张;第二种工作票26张。

工作票合格率100%,执行情况较好。

全年工区所辖线路跳闸次数共计0次,线路跳闸率为0次/(百公里·年)。

  (四)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

  本年度在公司统一的部署下,工区积极参与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先后派员参加安环体系标准化培训2次,迎接公司开展安环体系内审工作三次,先后审查出问题共计20余处,先后进行了闭环整改。

截止日前,工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标准化安环工作体系,在今后工作中,工区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努力确保体系工作符合外审相关要求。

  (五)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工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安全工作目标,按照公司统一要求,工区各级人员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各级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一级一级,层层抓落实。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基础管理,加大安全培训教育力度。

努力实现工区安全工作规范化管理。

  (六)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我们先后制定并顺利实施了《XX年工区安全技能培训计划与方案》、《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组织形式和要求。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岗位资格,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培训,突出抓好一线青工和安全责任人培训教育,着力提高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自身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工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

工区组织培训一线员工百余人次,先后组织工区所有生产人员参加《安规》培训以及登高架设取证以及复审培训工作,并对其进行考核,不合格者要求重新培训学习,考核合格后后方能上岗作业。

对新进员工做好三级安全教育,特别是岗位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

  (七)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警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的能力。

突出预防为主,着力做好事故超前防范的各项工作,这是我工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针。

一年来,我工区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各类事故以及可能危及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预警、预防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