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8357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9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动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普通动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普通动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普通动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普通动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动物学.docx

《普通动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动物学.docx

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

(讲稿)

 

辽宁医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王洪才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的分界

生物:

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生物的种类繁多,目前已鉴定的约有200万种。

有人(R.C.Brusca等,1990)估计,约有2000万-5000万种有待发现和命名。

林奈时代1735,以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特征来区分,以生物能否运动提出动物界和植物界2界系统。

光镜广泛使用后发现,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如眼虫),提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3界系统。

霍格(J.Hogg),1860赫克尔(E.H.Haeckel),1866

电镜技术的发展,提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概念,于是有了4界考柏兰,1938

电镜技术和生化知识的发展,提出5界惠特克(R.H.Whittaker),1969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二、动物学的概念

动物学(Zoology)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目的:

通过研究,掌握规律,保护并充分利用动物资源,使动物更有利于人类。

三、动物分类的知识

(一)、分类依据

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很多。

现用自然分类系统:

以形态或解剖学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根据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的许多证据为依据,基本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

科学的发展及学科渗透又建立了新的分类准则:

生化准则、免疫准则等。

还不完善。

(二)、分类等级

(三)、物种和亚种的概念

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客观存在的,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界限可以与别的物种相区别。

在有性生物,存在生殖上隔离。

亚种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了一定区别的群体。

品种:

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培育出来的类群。

它在经济上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四)、动物的命名

双名法:

每一个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属名在前,单数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学名之后常附记定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

亚种采用三名法,种名后再加亚种名。

狼Canislupus

(五)、动物的分门

1、分门的依据

细胞数量及分化、体型、胚层、体腔、体节、附肢、内部器官的布局和特点

2、门数:

34门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

(一)、细胞的形态

多种多样,与其机能相适应。

肌细胞——————纤维形或纺锤形

神经细胞—————星形

(二)、细胞的大小

一般0.5~40μm。

10~30μm为多。

个别细胞较大,如鸟卵等。

(三)、细胞功能:

利用能量与转变能量;具有生物合成能力,能把小分子简单物质合成生物大分子;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能力;协调和控制机体生命能力

二、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组织

同形态、同功能、同来源的一些细胞集合在一起,加上其中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共同完成某一功能,称为组织。

通常分为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

密集的细胞+少量细胞间质。

位于动物体表、器官表面及内腔的内壁。

按功能分:

被覆上皮

腺上皮

感觉上皮

按细胞层数分:

单层上皮

复层上皮

按细胞形状分柱状上皮

扁平上皮

立方上皮

一般综合的命名,如:

单层柱状纤毛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功能:

保护、吸收、分泌、呼吸、感觉、排泄等,有的还有生殖作用等。

2、结缔组织

组成:

少量细胞+大量基质+纤维

功能:

支持、保护、连接、营养、修复、物质运输

种类:

疏松结缔组织

组成:

纤维胶原纤维、弹力纤维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脂肪细胞

基质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

致密结缔组织:

大量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少量基质+少量如:

细胞腱和韧带

脂肪组织:

大量脂肪细胞+少量纤维+少量基质

软骨组织:

少量软骨细胞+纤维+基质

弹性软骨含大量弹性纤维如外耳壳

类型纤维软骨含大量胶原纤维如椎间盘

透明软骨基质为透明凝胶状固体,纤维少如关节软骨、肋软骨、气管

血组织血细胞+血浆血细胞+纤维蛋白原+血清

3、肌肉组织(musculartissue)

由肌肉细胞组成。

肌肉细胞又称肌纤维,根据肌纤维的结构和机能特点,肌肉组织可分为:

横纹肌多核细胞直径10-100um长1-40mm100多个核

心肌短圆柱直径6-15um长20-150um核较大椭圆形,位于中央

平滑肌(不随意肌)长梭形无横纹核一个椭圆或杆状

4、神经组织(nervoustissue)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具有高度发达的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能力,神经胶质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和修复的功能。

二、器官和系统

(一)器官:

如果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而且它们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功能单位,这个整体称为器官。

如眼、鼻、耳、肠等

(二)系统:

当若干器官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时,就构成系统。

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

第二章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原生动物是身体有单个细胞构成的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体型微小。

二、原生动物由单细胞构成

具有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外,还具有动物细胞所没有的特殊细胞器(类器官,如胞口、胞咽、伸缩泡、鞭毛等),完成运动、消化、排泄、生殖、感应等各种生理机能。

三、原生动物体表的细胞膜,有的种类极薄,称为质膜,多数种类体表有较厚且具有弹性的表膜,还有些原生动物的体表形成坚固的外壳。

四、原生动物通过鞭毛、纤毛、伪足等来完成运动。

有色素体鞭毛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进行光合营养;变形虫等靠吞噬其他生物或有机碎屑,进行吞噬营养;寄生种类借助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的可溶性有机物,进行渗透营养。

呼吸通过体表直接与周围的水环境进行的,并通过体表和伸缩泡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五、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又有四种方式,包括二裂(有纵二分裂和横二分裂两种)、复分裂、出芽、质裂等。

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异配生殖)、接合生殖(纤毛虫特有的)等。

六、包囊和适应:

生活环境恶化时,许多原生动物体表分泌物质把自身包裹起来,形成所谓的包囊,不吃不动以保证自身度过干燥、严寒、酷暑等不良环境,且易被风带到其他地方。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的分类

一、鞭毛纲

(一)代表动物—眼虫(Euglena)

1、生活环境

眼虫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水沟、池沼或积水中,其单细胞的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在温暖季节可大量繁殖,使水呈绿色。

2、结构特征

虫体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长约60μm。

体表覆有具弹性的表膜,具沟和嵴交替排列形成的斜纹表膜,使眼虫保持一定形状。

虫体中部稍后有一个大而圆核,生活时透明。

体前端有一胞口(Cytostome),后连一膨大的储蓄泡(reservior)。

一条鞭毛(flagellum)从胞口中伸出,鞭毛是细胞表面能动的突起。

鞭毛连两条轴丝,各与储蓄泡底部的一个基体(basalbody)相连,一个基体有一细丝状根丝体(rhizoplast)至细胞核,说明鞭毛受核控制。

有光时,绿眼虫能利用光合作用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无光时,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二、肉足纲(Sarcodina)

代表动物—大变形虫(Amoebaproteus)

1、生活环境

大变形虫生活在清水池塘或水流缓慢的浅水中,在富生藻类的浅水中分布较多,于水中植物或其他物体的粘性沉渣中。

其最大特点是体型随原生质的流动而经常改变,故名。

2、结构特征

变形虫结构简单,体长约200~600μm,体表为一层极薄质膜。

质膜下的一层外质(Ectoplasm)特点是,无颗粒,均质透明。

外质之内的内质(Endoplasm)特点是,具颗粒,可流动,不透明,含有扁盘形的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等。

内质中泡状结构的伸缩泡,无固定位置,外有一层单位膜,由许多小泡围绕;再外有一圈线粒体,通过有节律地膨大、收缩,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和代谢废物调节水平衡。

变形虫呼吸作用通过体表进行。

伪足还有摄食作用,变形虫主要以单细胞藻类和小型原生动物为食,不消化的残渣随虫体前进,留在后端,最后通过质膜排出体外,这种现象称为排遗。

变形虫摄取液体食物,如在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或某些盐类的液体环境中。

分子或离子吸附到变形虫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在管道内断裂形成一些液泡,将吸附物包裹其中移到细胞质中和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这种现象称为胞饮作用(Pinocytosis)。

变形虫只进行二分裂无性繁殖。

三、孢子纲(Sporovoa)

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

疟原虫能引起疟疾(打摆子),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

它们遍布全世界,我国以间日疟和恶性疟(瘴气)最为常见,由于生活史相似故以间日疟为例简述其形态和生活史。

间日疟原虫有人和按蚊2个寄主,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无性世代裂体生殖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蚊体内进行,雌蚊传播疟疾。

四、纤毛纲(Ciliata)

代表动物——大草履虫(ParameciumcaudatumEhrenberg)

1、生活环境

在有机质丰富的污水沟或池塘中,

2、形态结构

形似倒置的草鞋,前端钝圆,后端稍尖,长约150—300μm。

细胞质分为内质和外质。

虫体表面为表膜,表膜由三层膜构成,最外层在体表和纤毛上是连续的;最里层和中间层膜在纤毛基部形成一对表膜泡,增加表膜硬度又不影响虫体的局部弯曲,起缓冲作用。

表膜下有一层与表膜垂直排列的刺丝泡(trichocyst),囊状,有孔和表膜相通;受刺激射出的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可能有防御作用。

第三章腔肠动物门

一、概述

腔肠动物同海绵动物一样,也是两胚层动物,为正支,是一切多细胞动物的祖先。

二、结构特点

(一)两类体型

水螅型体

特点:

(1)是一个简单的原肠阶段,囊壁由内外两个胚层及中胶层组成,口的周围有一圈触手。

(2)身体中央腔为消化循环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若群体种类,各个个体的消化循环腔相互连通。

内胚层细胞主要起消化作用,细胞内消化为主要方式,也有一部分细胞外消化。

(3)固着生活或半固着生活。

有用作固着的基盘。

若群体生活,在体外多有围鞘包着。

有的外胚层可以分泌石灰质的骨骼。

辐射对称。

被动生活。

水母型体

相当于水螅型体压扁,呈圆盘状,中胶层加厚。

突出的一面为外伞,凹入的一面为下伞。

(二)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程度比海绵动物高的多,其细胞分化的程度表明本门动物发展了一大步,并出现了最简单的组织分化,对刺激能做出反应。

1、肌细胞

是内外两胚层的主要细胞。

是最原始的肌肉细胞。

准确地说是皮肌细胞。

肌纤维在外胚层和体轴平行,在内胚层与体轴垂直。

外皮肌细胞司运动和保护作用,内胚层细胞司消化作用。

2、刺细胞

主要分布在外胚层,特别触手上,夹在肌细胞之间。

内胚层有少量。

一个刺细胞只能用一次。

3、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内胚层)、分泌几丁质形成围鞘

4、间细胞

小、圆形、未曾分化的细胞。

是成体上保留的胚胎期细胞,可形成其他细胞。

5、神经细胞

没有极性,可任意方向传递兴奋————散漫(扩散)神经系统

突起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网状神经组织

6、感觉细胞

夹在外胚层细胞中,末端与神经细胞相连,接受刺激。

反应较迟钝。

三、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1、无性生殖————主要为出芽生殖。

身体的某一部位突出一芽体,和母体相似,长大后脱离母体,形成新个体。

周期短、数量大。

群体是无性生殖的结果,芽体未脱离。

温度、营养较好时,进行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

原始的种类无生殖腺,是间细胞临时形成生殖细胞。

大部分种类有固定数目的生殖腺。

低等种类,生殖腺由外胚层形成;高等种类,生殖腺由内胚层形成。

(二)发育

一般有性生殖发生在秋末、冬初。

第二年春天,受精卵形成原肠胚后,长出触手。

二氧化碳可促使精巢、卵巢的形成。

海洋生活的种类要经过一个特殊的浮浪游虫阶段,相当于胚胎发育的原肠胚阶段。

外层有纤毛,能游动。

水螅体以无性方式产生水母体。

水母体成熟后,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体。

四、分类

(一)水螅纲

1、特征

成体为水螅体,是其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

单体或群体。

只有少数种类,生活周期中只出现水母体,而水螅体极不显著。

无论以何形式形成的水母体,均称为水螅水母。

主要标志:

在边缘有缘膜。

缘膜由外胚层一层细胞形成。

多数有固定数目的生殖腺,但都起源于外胚层。

(二)钵水母纲

全为海产。

大多数是大型的水母类。

为真水母。

水母体是主要阶段,结构复杂,中胶层特别厚,内有分散的变形细胞。

水螅体只是生活周期中很少的幼虫阶段,有的种类水螅体发育不完全或无。

无缘膜。

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

(三)珊瑚纲

此纲动物只有水螅体,起结构较水螅纲中的水螅体复杂。

其不同点为:

1、口道

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积。

2、隔膜

3、多数种类为群体,有的种类是单体。

主要种类:

海葵,单体,无骨骼。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一、证据

1、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在距今愈古老的地层中,化石种类愈简单,在太古代地层中,已发现有单细胞动物有孔虫的化石,而多细胞动物化石在这里极少,说明单细胞动物的出现早于多细胞动物。

2、形态学上的证据

从群体鞭毛虫,如:

盘藻、团藻等可以推测,群体是单细胞动物过渡到多细胞动物的中间类型。

单细胞动物群体多细胞动物

3、胚胎学上的证据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等阶段,均要经过单个细胞。

根据“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这一生物发生律,也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二、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一)群体学说

大多数学者认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群体鞭毛虫类似的祖先。

对此也有两种假说:

1、原肠虫学说

赫克尔提出和团藻相似的群体单细胞动物一端内陷,形成了有原肠和两胚层的原始多细胞动物。

把此祖先称为原肠虫。

2、吞噬虫学说

梅契尼可夫提出,具有单层细胞的单细胞群体内,一部分细胞摄取食物后进入群体之内,形成了两胚层的实心的原始多细胞动物。

把此祖先称为吞噬虫。

因现存的较低等的动物,多由细胞移入而形成两胚层。

内陷法到后来才有。

因此,吞噬虫学说可能更接近于事实。

(二)合胞体学说

认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多核纤毛虫的原始类群,后生动物的祖先是具合胞体结构的多核细胞。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但不是多细胞动物的祖先。

因其个体发育规律上特殊,没有很大的发展。

种类少,数量小。

在演化上为一侧支,因此又名“侧生动物”。

一、结构概述

(一)细胞分化

两胚层,相当于原肠胚。

1、外皮层细胞

(1)扁平细胞起保护作用

(2)孔细胞形成入水小孔。

2、内皮层细胞

领细胞有一透明的领围绕一条鞭毛。

主要为吞噬作用,行细胞内消化。

3、中胶层

两细胞之间为中胶层,主要是非细胞的胶状物质。

内有许多变形细胞。

变形细胞

是保留了胚胎期的细胞,可以形成许多种细胞。

变形细胞的功能:

输送营养物质

排出新陈代谢废物

形成造骨细胞,形成骨针。

骨针有单轴的、三轴的等。

骨针含碳酸钙或二氧化硅。

三轴骨针是由三个造骨细胞融合而成。

有的无骨针,而有海绵丝,是一种纤维。

是海绵丝细胞分泌形成的。

(4)变形细胞在生殖季节时能形成生殖细胞。

(二)水道系统

水沟系是多孔动物特有的结构。

其生命活动都通过水道系统来完成。

水沟系有三种类型:

1、单沟系

2、双沟系

体壁发生折叠,在体壁形成很多鞭毛室,捕捉食物在此进行。

3、复沟系

复杂,体壁进一步折叠,管道分支多。

如:

浴海绵。

二、个体发育上的特殊性

个体没有雌雄的分化,但一个个体的雌雄生殖细胞不同时成熟,因此必须两个个体

受精。

受精过程:

卵细胞向领细胞的基部移动,精子通过入水小孔进入海绵体内,不立即结合,精子通过领细胞的领进入领细胞内,领细胞的鞭毛和领脱落,领细胞带精子和卵结合,精卵结合后领细胞被消化。

领细胞起载体作用。

受精后发育特殊。

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

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

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或“胚层逆转”。

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或形成芽球。

芽球是中胶层中的许多变形细胞聚集在一起,外面分泌一层角质膜形成的。

后动物死亡,芽球沉入水底。

环境适当时,壳破,发育成新的个体。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一、概述

腔肠动物同海绵动物一样,也是两胚层动物,为正支,是一切多细胞动物的祖先。

二、结构特点

(一)两类体型

水螅型体

特点:

(1)是一个简单的原肠阶段,囊壁由内外两个胚层及中胶层组成,口的周围有一圈触手。

(2)身体中央腔为消化循环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若群体种类,各个个体的消化循环腔相互连通。

内胚层细胞主要起消化作用,细胞内消化为主要方式,也有一部分细胞外消化。

(3)固着生活或半固着生活。

有用作固着的基盘。

若群体生活,在体外多有围鞘包着。

有的外胚层可以分泌石灰质的骨骼。

辐射对称。

被动生活。

2、水母型体

相当于水螅型体压扁,呈圆盘状,中胶层加厚。

突出的一面为外伞,凹入的一面为下伞。

行漂浮生活。

(二)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程度比海绵动物高的多,其细胞分化的程度表明本门动物发展了一大步,并出现了最简单的组织分化,对刺激能做出反应。

1、肌细胞

是内外两胚层的主要细胞。

是最原始的肌肉细胞。

准确地说是皮肌细胞。

肌纤维在外胚层和体轴平行,在内胚层与体轴垂直。

外皮肌细胞司运动和保护作用,内胚层细胞司消化作用。

2、刺细胞

本门动物特有。

主要分布在外胚层,特别触手上,夹在肌细胞之间。

内胚层有少量。

一个刺细胞只能用一次。

3、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内胚层)、分泌几丁质形成围鞘

4、间细胞

小、圆形、未曾分化的细胞。

是成体上保留的胚胎期细胞,可形成其他细胞。

5、神经细胞

没有极性,可任意方向传递兴奋————散漫(扩散)神经系统

突起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网状神经组织

6、感觉细胞

夹在外胚层细胞中,末端与神经细胞相连,接受刺激。

反应较迟钝。

三、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1、无性生殖————主要为出芽生殖。

身体的某一部位突出一芽体,和母体相似,长大后脱离母体,形成新个体。

周期短、数量大。

群体是无性生殖的结果,芽体未脱离。

温度、营养较好时,进行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

原始的种类无生殖腺,是间细胞临时形成生殖细胞。

大部分种类有固定数目的生殖腺。

低等种类,生殖腺由外胚层形成;高等种类,生殖腺由内胚层形成。

(二)发育

一般有性生殖发生在秋末、冬初。

第二年春天,受精卵形成原肠胚后,长出触手。

二氧化碳可促使精巢、卵巢的形成。

海洋生活的种类要经过一个特殊的浮浪游虫阶段,相当于胚胎发育的原肠胚阶段。

外层有纤毛,能游动。

水螅体以无性方式产生水母体。

水母体成熟后,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体。

四、分类

(一)水螅纲

1、特征

成体为水螅体,是其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

单体或群体。

只有少数种类,生活周期中只出现水母体,而水螅体极不显著。

无论以何形式形成的水母体,均称为水螅水母。

主要标志:

在边缘有缘膜。

缘膜由外胚层一层细胞形成。

多数有固定数目的生殖腺,但都起源于外胚层。

2、主要种类

水螅

身体管状,一端附着,为基盘,另一端为口,口在垂唇末端。

垂唇周围有一圈触手,5~12条。

无骨骼,可向任何方向弯曲或摆动。

遇刺激时,可把全身缩成一团。

体壁:

外胚层外皮肌细胞、间细胞、刺细胞、感觉细胞、腺细胞。

中胶层

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等。

中心的腔为消化循环腔。

水螅以水蚤等小动物为食物。

内胚层腺细胞可分泌酶行细胞外消化。

内皮肌细胞吞噬,行细胞内消化。

消化循环腔还有输送营养的作用。

(二)钵水母纲

全为海产。

大多数是大型的水母类。

为真水母。

生活周期和特征:

水母体是主要阶段,结构复杂,中胶层特别厚,内有分散的变形细胞。

水螅体只是生活周期中很少的幼虫阶段,有的种类水螅体发育不完全或无。

无缘膜。

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

(三)珊瑚纲

此纲动物只有水螅体,起结构较水螅纲中的水螅体复杂。

其不同点为:

1、口道

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积。

2、隔膜

3、多数种类为群体,有的种类是单体。

主要种类:

海葵,单体,无骨骼。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体呈两侧对称

1、概念:

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

2、意义

(1)引起身体各部位机能出现分化。

(2)神经系统向前集中,为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使动物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

(4)这种体制既适合游泳,又能爬行。

使动物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发展。

是水生过度到陆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中胚层出现

中胚层形成的生物学意义:

A-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复杂和完善提供了物质条件。

B-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导致消化系统发达,排泄系统逐渐形成。

C-由于运动增强,动物的反应也加快,又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展,并向前端集中。

D-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藏水分和养料的功能,动物得以耐干旱和饥饿。

三、生殖系统

大多数扁形动物为有性生殖,且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四、皮肤肌肉囊

扁形动物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故又称皮肤肌肉囊。

五、不完善的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

扁形动物的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

六、生活方式

有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两类。

营自由生活的种类(涡虫)多分布于海水、淡水或湿土中;寄生种类(吸虫和绦虫),们的生活史复杂,并有更换宿主的现象。

七、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扁形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原肾管在扁形动物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体内水分,在调节水分的同时才起到排泄作用。

八、梯状神经系统

梯状神经系统。

自由生活的种类常具眼点、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八、梯状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前端形成了脑,从脑发出背、腹、侧3对神经索;神经索之间还有横神经相连,形成了梯状神经系统。

自由生活的种类常具眼点、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第二节代表动物

一、日本血吸虫

(一)外部形态结构

成虫雌雄异体,体为长圆柱形;雄虫粗短,乳白色,体长10~22mm,口吸盘和腹吸盘各一个;口吸盘在前端,腹吸盘略后于口吸盘,突出如杯状。

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侧内褶,形成抱雌沟,雌虫停留其中,呈合抱状态。

雌虫较雄虫细长,约为12~26mm,暗黑色,前端细小,后端粗圆;口吸盘与腹吸盘等大;虫卵椭圆形,淡黄色,排出的虫卵已发育至毛蚴阶段。

(二)生活史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