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7718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docx

《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docx

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

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

张养志,王娟熔

2011-3-2622:

06:

32  来源:

《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6期

  [内容提要]苏联解体后,新俄罗斯的当权者为了向世人展示其与过去彻底决裂的决心和勇气,欣然接受西方顾问的建议,实施“休克疗法”改革方案,以激进的方式快速向自由市场经济转轨。

作为这一改革方案的组成部分,转轨之初的盖达尔政府在对外贸易领域实施自由化战略。

他们深信,建立在比较优势原理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一定会给俄罗斯带来巨大财富,并很快使俄罗斯融入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体系。

然而,10年来改革的实践和绩效表明,自由贸易发展战略并不适合俄罗斯的国情。

那么,仍处在转轨中的俄罗斯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呢?

如果说有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发展战略可供选择的话,作出这种选择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

这正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全球化,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张养志,1964年生,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北京100102);王娟熔,1965年生,兰州商学院经济信息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兰州730020)

  

  以“比较成本说”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发展到今天,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贸易保护色彩,发展中国家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更是如此。

不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条件下,贸易保护政策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不同程度地实行贸易保护,只是为了在限制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同时扩大自己的对外出口,并不是关闭本国大门而不同其他国家发展贸易关系。

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对外贸易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从而缩小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实践表明,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便是常用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原苏联在斯大林“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指导下长期坚持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把自己的对外贸易封闭在经互会范围内,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冷战”和禁运。

对苏联来说,对外经济因素只是用来弥补经常发生的赤字和解决其他问题的平衡机制而已。

苏联解体后,新俄罗斯的当权者为了向世人展示其与过去彻底决裂的决心和勇气,欣然接受西方顾问的建议,实施“休克疗法”改革方案,以激进的方式快速向自由市场经济转轨。

作为这一改革方案的组成部分,转轨之初的盖达尔政府在对外贸易领域实施自由化战略。

他们深信,建立在比较优势原理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一定会给俄罗斯带来巨大财富,并很快使俄罗斯融入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体系。

因为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在许多可贸易产品的生产领域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的劳动生产率照样会通过自由贸易产生比较利益。

然而,10年来改革的实践和绩效表明,自由贸易发展战略并不适合俄罗斯的国情。

对于一个存在了几十年的、外贸商品结构畸形的封闭型经济来说,如果在转轨初期立即实行贸易自由化,那些按理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不能得到大量出口的机会,无法实现其潜在的“比较优势”。

在现实的世界市场上,决定产品能否出口并具有竞争能力的不是李嘉图式的相对“比较优势”,而是绝对的“竞争优势”,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的俄罗斯来说,主要是成本和价格优势。

  

  原苏联的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经济转轨后,出口市场向西方转移,大量资本品生产部门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和成本均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有效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取得国内极为短缺的外汇资金,俄罗斯不得不出口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结果使自己沦为向世界经济“中心国家”供应原料的“外围国家”。

由此可见,对外贸易的立即自由化所实现的“比较利益”,尽管缓解了俄罗斯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但是,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需求状况和价格变化对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程度会不断提高。

俄罗斯1998年和1999年的经济跌落与回升,除了国内因素外,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一味追求李嘉图式“比较利益”的贸易自由化条件下,上述“中心一外围”的国际分工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边缘化”趋势就成为一种必然结果1。

  俄罗斯未经深思熟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俄罗斯学者称其为“市场布尔什维克主义”)。

改革l0年来,在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俄罗斯的外部空间已变得非常复杂。

建立真正有效率的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极其现实的复杂问题,更是一项非常困难的艰巨任务。

对此,俄罗斯需要深刻的反思。

可喜的是,在品尝了经济自由化所带来的“苦果”之后,俄政府对此已给予很大关注,学术界也展开了广泛的争论。

在俄罗斯最近进行的关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选择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争论中,可以清楚地区分出两种观点,即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2。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专家对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是在冠以“全球化”的前提下进行的,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必然联系呢?

在1999年科隆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公报中对全球化下的定义是:

“全球化是与思想、资本、工艺技术、商品和服务等在全世界范围内急剧增长的流动有关的复杂过程。

这一复杂过程已经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八国集团”在总体上对全球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和未来发展前景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增长的危险因素。

它们认为,属于这种危险的是巨大的资本流动和国际投资者的“盲从”行为。

    正是这些危险因素与那些“正在建立金融市场”的国家尚不发达的金融体制和不完善的结构政策相结合,才使这些国家形成了不能很好抵御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结构剧烈波动的经济环境。

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连串经济危机证明,经济全球化对“北方”和“南方”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结果决定了两类国家对待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态度。

“八国集团”对全球化进程的理解和评价只是代表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一家之言。

至于“南方”国家对全球化的理解,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

在这方面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观点可谓是道出了它们的心声。

安南认为:

“发展中世界正在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作出反应。

它们的愤慨、抵触情绪不断升温,认为全球化是西方资本主义中心国家强加于弱国的一种假慈悲。

”4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理论。

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国家”对“外围国家”渴望寻找自主发展模式的反应,新自由主义观点在20世纪70一80年代得到广泛的推广。

该理论的出发点是,从全球化进程中获益的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商品、服务和资本的出口者和进口者,工艺技术设计者和消费者也都是受益者。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组织都可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好处。

该理论认为,金融自由化从而资本的自由流动能够保证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和利用储蓄,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广新的工艺技术。

俄罗斯学者B.M.科隆泰把旨在巩固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整个经济活动的调节是在严格的货币主义理论基础上进行的;

(2)自发的自由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调节器;(3)国民经济综合体和主权的作用应该下降,经济开放的程度越高,主权出让的范围越大,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收益就越大;(4)积极促使国家经济活动的降低,使经济活动在国内和国际上始终保持自由化和排除调节的状态5。

瓦洛沃伊注意到,现代新自由主义强调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流通,而不是生产6,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只是世界经济“中心国家”满足其自身需求的一种手段,它首先考虑的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把“外围国家”的国民经济利益摆在首位。

  全球化进程中最具“动态性和侵略性”的内容是国际金融体系、自由化和取消对资本流动的调节。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像俄罗斯这种正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国家毫无控制地使自己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其风险的严重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因为俄罗斯转轨初期实行的是排斥政府调控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适应这一模式的要求,虽然在短期内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已相当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正在形成的新经济体制仍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缺陷和问题。

如畸形的经济结构、弱财政和银行制度、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和法律基础、不能对金融市场信号作出正确评价和及时反应的、不善于经营的新所有者和经理阶层,等等。

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成功还表明:

首先,在经济政策中存在着失误。

如,外贸自由化忽视对民族工业的必要保护,卢布可兑换与外汇枯竭的对立使汇率持续下跌,这又反作用于通货膨胀使其难以遏制。

外汇枯竭使卢布持续贬值,形成汇率下跌与通货膨胀交互作用的局面。

俄罗斯价格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使价格逐步接近世界价格水平。

由于过去一直实行能源和原材料“廉价”政策,这种“接近”无疑要求大幅度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经过成本推动必然导致整个价格水平上涨。

而在卢布汇率持续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这种“接近”是没有尽头的,其结果必然是国内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

即使抛开这种主观“接近”不说,那么在自由贸易和自由价格的条件下,汇率下跌客观上也必然促使国内商品价格以与卢布贬值幅度相同的比例上涨。

反之,通货膨胀表明卢布的实际币值在下降,客观上也要求卢布贬值,汇率下跌7。

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出口产品如果失去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就难以发挥。

  其次,在没有建立保护机制和资本流动调节器的情况下快速放开本国资本市场并向国际金融体制接近,必然导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和金融危机的爆发。

为了筹措资金,继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之后,俄罗斯政府于1995年又建立了短期债券市场,并逐步向外国资本开放。

在开放资本项目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在所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文件中都未制订有关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

在政府经济部门制订的经济风险指标中也缺乏关于短期债券与本国外汇储备比例的“临界值”规定。

尽管政府关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文件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拟定的,但却是在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出台的。

可见,俄罗斯政府并未认真吸取短期债务与外汇储备比例严重失调、外国投资者对被投资国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及银行体系的信心动摇引发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教训。

  通过以上分析便可发现,俄罗斯对外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正确选择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对外经贸发展战略。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制定适合本国现实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无疑是俄罗斯人的明智选择。

俄罗斯学者认为,作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大国,当其适应新条件的各种制度和机制仅仅开始形成时,应该谨慎地、渐进地使国民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大国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各有差异,但就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贸易依存度)而言,却大致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上。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巴西为21.?

%,墨西哥大约为18%(1990年),中国为23.5%,南非为20%,印度为11.2%。

1993年阿根廷的出口比重估计仅为5%,而美国为7.3%8。

对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具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潜力的国家来说,10%的比重显然接近于最佳标准。

  目前俄罗斯的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1998年为18%)。

我们认为,在最近的将来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将仍然保持在这一水平上,而在这之后,随着经济增长的恢复和转轨时期许多严重“变形”的排除,出口额将由于必须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有所降低。

目前,俄罗斯这种对外部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的高依赖性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反常现象。

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中期优先选择进口替代战略并实施与此相适应的配套政策。

它可以削弱俄罗斯经济目前对外部因素很高的依赖性,而这种单纯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并不符合国家安全准则(食品安全、技术工艺安全、金融安全、债务安全等)。

这一战略的实质是为在21世纪前25年主要在国内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建立国民经济体系,并在相对降低(有可能的话,绝对降低)初级部门产品出口的同时循序渐进地为扩大中级和高级技术产品的出口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俄罗斯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市场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以便在已经具有和正在制定的工艺技术水平、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恢复居民的生活水干和经济增长水平。

  对俄罗斯这种希望缩小同世界经济领先者之间差距的二流(甚至三流)大国来说,实施向类似的战略转变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在短期内还不能立刻从遭受严重破坏的、仍然没有停止衰退的落后经济“跨入”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即“后经济主义阶段”。

从长远看,还是应主要靠挖掘本国潜力实施国民经济综合发展战略。

因为国民经济综合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模式的原则性区别是,加入国际经济体系的不仅仅是与国内经济联系不十分紧密的个别生产部门,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因为进口和出口的逐渐增加、资本的流动和技术工艺的交换,是在协调单个经营活动主体和整个国家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向建立合理的国民经济综合体战略转变的情况下,俄罗斯可以充分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在这方面可利用的有效手段是指导性计划和斟酌使用的国家调节,从而克服国民经济的内部比例失调和保护经济,使之免遭外部震荡的影响。

  历史(包括俄罗斯历史)不止一次地表明,任何企图人为地跨越经济发展的一些必要阶段、仓促行事、实现“大的飞跃”都有巨大的危害性。

我们认为,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战略值得俄罗斯借鉴。

  那么,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战略经历了什么样的演进呢?

亚洲“四小龙”发展战略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

多数国家或地区有发展战略而个别地区无发展战略;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都由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而个别地区一直发展外向型经济。

其中,中国台湾省和韩国、新加坡经济走内向型经济发展道路时主要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时主要实行出口导向战略,而后又逐步转向国际化、自由化和科技化战略9。

因此,战后亚洲“四小龙”发展战略可分为进口替代,出口导向,以及国际化、自由化和科技化战略三个阶段。

  1.进口替代战略阶段。

在战后经济发展的早期,亚洲“四小龙”中的中国的台湾省和韩国、新加坡都经历子一个进口替代阶段,这一战略的实质是以本国、本地区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取代从外国进口产品,以满足国内、地区内市场的需求,并逐步实现工业化。

虽然三者实行进口替代的时间有所不同,但整个50年代属于亚洲“四小龙”实行进口替代战略阶段。

  2.出口导向战略阶段。

经过进口替代战略阶段,亚洲“四小龙”以轻纺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由于它们均属领土狭小、消费优先的国家和地区,内部市场已经不足以容纳迅速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美、日等发达国家转向资本密集型工业,其国内市场所需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相当一部分改为由进口解决。

这样,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就成为亚洲“四小龙”发展战略选择的主要方向,因而进入60年代,亚洲“四小龙”逐步转向出口导向战略阶段,其基本内容是:

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结合国内、地区内的廉价劳动力,充分运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较好的条件,发展出口加工和装配工业,通过扩大对外贸易,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从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的近20年时间,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起飞,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增长。

  3,国际化、自由化和科技化战略阶段。

进入80年代后,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又进入一个新的重新组合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趋势增强,贸易摩擦加剧。

深深卷入国际分工的亚洲“四小龙”也需要调整发展战略,重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这一战略的调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技升级和工业结构高级化,二是经济结构多元化,三是经济的国际化和自由化。

  为了使其国民经济循序渐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受益者,像亚洲“四小龙”一样,俄罗斯也需要分阶段实施各有侧重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即:

进口替代政策为主的第一阶段。

在此阶段尽最大可能利用现有的及建立新的有竞争能力的生产来提高出口,并将从出口中获得的大部分外汇收入转变为投资,为下一阶段发展战略的实施创造条件;第二阶段,依靠增加出口中中高级技术工艺产品的比重加强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

在主要靠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后工业社会标准的国民经济综合体。

  俄罗斯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具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潜力。

特别是从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吸取了抵御金融风险的经验教训。

而这些是渐进地分阶段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良好条件。

在进口替代发展阶段,俄罗斯应该加快燃料动力工业部门的结构改革,充分利用其能源生产大国和能源生产设备和技术输出大国的优势。

通过提高该部门的设备制造水平,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带动作为工业骨干的整个机器制造业获得根本的更新和发展。

与此同时,在满足国内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的条件下,加强出口力度,从而获得国内短缺的外汇。

  在此基础上首先进口那些确认有着庞大国内市场且适合国内工业生产及技术改造、研制和开发的成套产品和设备;其次,帮助国内生产者掌握进口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技术或通过引进外资输入外国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后通过实行一定的贸易保护措施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限制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同时帮助国内企业降低该产品在生产初期可能出现的高成本,使这些生产企业有利可图。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形式很多,如国家出资建厂,通过引进外资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建厂,利用外援和国外资助办企业等。

进口替代战略使得有可能避免或者减轻世界经济震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但是其“致命的弱点”是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相脱节,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特别是经济有可能“滑向”自给自足经济体系并受其所有负面结果的危害。

  所以,一旦进口替代工业的升级换代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国际竞争力时,就必须刻不容缓地向新的经济发展战略阶段过渡。

  与第一阶段的进口替代战略相比,第二阶段的出口导向战略更能促进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这是因为:

第一,它能利用本国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资源低廉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通过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第二,扩大制成品出口有利于改善俄罗斯的贸易条件,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第三,扩大出口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增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对俄罗斯来说,在该阶段实行单纯的出口扩张是不可取的。

因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俄罗斯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不可能再有亚洲“四小龙”当初的国际贸易条件,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海外市场可以支撑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因消费不足而需要向外寻找出路的庞大需求,也就是说,俄罗斯绝不可能走“低消费率”、“高外向度”的外需主导型发展之路,而只有采取出口鼓励和国内生产并举的战略,即一方面鼓励出口,另一方面同时大力发展相关工业,形成规模经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使俄罗斯经济在世界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中告别衰退和危机,走向稳定增长之路。

出口导向可以首先用于一般消费品加工工业,达到一定水平后将逐步向机器设备、高技术产品转移,用资本品、中间产品替代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

当然,具体的替代产品将由国际市场供求状况和国内生产技术条件决定。

按照俄罗斯政府《1997—2000年结构改革和经济增长中期纲要构想》之有关规定,在此阶段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技术产品生产部门包括:

飞机制造、宇宙火箭、原于能、武器和军备、部分机器制造业、重型机床制造、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

国家对这些部门将实行直接支持的政策,即政府进行直接投资、订货和提供出口信贷担保。

  作为希望,俄罗斯主要是要把这些具有科技基础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市场,并巩固其在世界市场所占有的地位。

除了政府扶持之外,出口导向战略还可以通过外商独资、合资经营、补偿贸易、创办自由经济区等方式来实现。

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必须与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措施相联系或配套。

毫无疑问,出口导向战略能为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但与此同时,这种外向型经济战略容易使国民经济遭受全球化进程中负面影响的冲击。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像俄罗斯这种正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国很难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生活水平不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动员适应新情况的资源。

正像俄罗斯学者M.波尔特诺伊指出的,“1997~1998年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首先是不断膨胀的出口导向战略的危机……最后才是在此之前形成的世界经济领先者与其追随者之间国际分工体系的危机。

”10当通过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并建立起可靠而稳固的“后方”时,“稳定”便成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对俄罗斯来说更是如此。

而能够保证国内政治经济稳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只能是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对此前面已有论述)。

我们以为,在全球化条件下,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出口协调机制和对最佳进口结构的探索,与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战略相比,更加符合已处于世界经济“外围地位”的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同时也能比较好地保持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只有当俄罗斯走完其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I段后,它渴望缩小与“中心国家”的差距并使茚真正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愿望才有可能为现实,也才有可能最终走向“自由化、国家化科技化”发展之路。

对此,俄罗斯人需要在相当的时间内付出艰辛的努力。

  (责任编辑李禄)

  1参见冯舜华:

《转轨国家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比较》,载《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4期,第46页.

  2详见[俄]《社会与经济》1999年第3~4期,第25l~268页。

  3[俄]《独立报》1999年6月23日。

  4“Whatdo…”。

September16,1998(Internd)。

转引自[俄]乌莎科娃;《论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对外经济层面》,载《社会与经济》2000年第1期,第51页。

  5详见(俄)《正在形成的市场和世界经济中心对现代金融经济危机的不同反应》,莫斯科1999年版,第64—74页。

  6[俄]Д.瓦洛沃伊;《2l世纪的三种发展方案》,莫斯科1999年版,第32页.

  7许新;《俄罗斯经济转轨评析》,载《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4期,第37~38页。

  8[俄]В.阿德里阿诺夫:

《世界经济中的俄罗斯》,莫斯科1998年版,第4l页.

  9王保庆等编著:

《世界经济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3页.

  10[俄]《现代金融经济危机:

正在形成的市场和世界经济中心的反应》,莫斯科1999年版,第76~7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