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9755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实验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对长度的各个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

  2.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知道测量的准确度是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决定的,知道如何正确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学重点】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知道测量的准确度是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决定的,知道如何正确记录测量的结果。

【仪器和器材】

  最小刻度为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刻度尺各一支,木折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实验方法】

  1.出示最小刻度分别为分米、厘米和毫米的三种刻度尺,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并对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形成具体观念。

  2.用上述三种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观察重点:

刻度尺的刻度情况;教师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正确记录。

  3.出示木折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指出其最小刻度或测量能达到的准确度。

  结论:

长度测量的准确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应根据测量的准确度要求,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或其他测量工具。

【注意事项】

  1.要教给学生正确该数和记录的方法。

当被测长度的一端和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位于两个最小刻度之间时,只能用眼睛估读,因而是不准确的,记录的数字要比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的示数多一位。

2.由于刻度尺的端面往往被磨损,它的零刻度线不适于作为测量时的起点线,这时可以在刻度尺上任选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正确使用刻度尺,但也存在误差和错误的使用方法,教师应注意强调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用停表测量时间

一、实验目的:

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二、实验器材:

机械停表一块(量程15min,分度值0.1s),实验用小车一辆,挡板一块,斜面(长0.73m、10°角倾角)一个。

三、实验步骤:

1.观察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检验停表的按钮和指针是否正常工作。

2.在斜面上确定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终点处安置挡板

3.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由起点处释放,同时按下停表按钮,小车运动到终点的同时再次按下停表按钮。

4.读出并记录停表的读数为1.1s。

5.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

小车运动的时间为1.1s。

 

测量平均速度

  1.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计时

  演示教师准备一套并加小车

  学生带滑轨的斜面,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小木块各一个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

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

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中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观察

  回答

  1.实验介绍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需要测量的是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

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

秒表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线。

练习使用秒表。

  (3)介绍实验步骤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实验结果讨论:

  

(1)将几组学生填写好的实验表格(投影片)展示出来,对比每组数据,计算出的V1,V2,V3是否相等。

  

(2)物体作变速运动,在两段路中的速度分别是v1,v2.有位同学认为,这个物体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v1+v2/2,空虚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说说你的意见。

  完成实验

  讨论

  讨论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教案

教学目标1.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尽管在小学已学过温度计,这里仍需给予重视.实验特点

(1)本实验的操作技术并不难,但是从向杯内倒入开水到杯内水的温度将至室温,水温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实验过程中测个环节的温度时,读数要快,否则,温度就要下降.

(2)温度计的玻璃壳易碎,初中学生活波好动,如果组织不好,易损坏仪器.教法建议1.实验的组织课前要编好实验小组,每组以2~3人为宜.如果仪器不够,可以考虑分批进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提高.2.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就是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值.教师要把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作示范.

(2)测温过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热开水的温度:

教室气温:

手指的感觉估计温度℃实测温度℃(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烫热温按如1图所示,把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将被测的热水随烧杯放在下面.不要用手拿着温度计观察读数,以免读数时不准确,使误差偏大.接下来按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48页)上的步骤,先记录教室气温,然后测出刚倒入杯内热水的温度,记录在上的表格上.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至水温与教室的温度相同为止.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估计温度和实测温度可能有较大差别.因此,本实验不能提出具体的误差要求,也不要批评.要保证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数据.3.处理数据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时间,单位为min(分钟);纵轴为温度,单位为℃.按照记录描点,然后用平滑的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记录下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实验: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重点、难点解析】用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时,由于温度计开始时的示数与室温相同,温度计中的液体(测温物质)要从开水中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增加,当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到最高不再上升时(稍停片刻开始下降),就是开水的温度。

水的最低温度是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下降时的温度,此时,与教室的温度相同。

【教学过程】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示范测温操作上课开始,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复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教师进行测水温的示范操作。

例如:

(1)下列测液体温度的示意图中,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错在哪里?

使用温度计还可能发生什么错误?

(通过此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

错误的有图A、图B、图C。

图A玻璃泡碰了容器的壁;图B玻璃泡碰了容器的底;图C玻璃泡未全部浸入液体;图D正确。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离开被测液体;不能用温度计做搅拌器搅拌液体。

(2)指出读温度计示数的正确方法是下列情况中的哪种情况?

正确方法是B。

2.实验: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步骤:

(1)测出教室的温度,记在表头上。

(2)倒一杯热开水,用温度计测出它的温度,记在表各中。

(3)让开水冷却到你的手指可以插进去但还觉得烫的程度,估计这时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实际测量。

把这次及以后每次的估计值和实测值都记在表格里。

继续让水冷却,到手指伸进去觉得热的程度;到手指伸进区觉得不热的程度。

每次都事先估计水的温度,然后用温度计实际测量。

把每次测量的温度值计在表格里。

热开水的温度:

教室气温:

手指的感觉估计温度℃实测温度℃(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烫热温3.处理数据,分析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1)横坐标轴每一格代表1分钟;纵坐标轴每一格根据教室的温度和开水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标度。

(2)把每一个时间对应的温度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4.结论: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实验探究:

温度【课题】体验物体的温度

【组织形式】学生个人或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体验一些温度的感觉(常温),查阅低温的资料,查阅高温的资料.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2、发现新问题.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

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教学重点】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仪器和器材】

  烧杯(或烧瓶),温度计,方座支架,酒精灯。

【器材】

试管2个(内径各约3.5厘米和1.5厘米,如果大试管过长可截短一点),与大小试管相配的软木塞(或橡皮塞)2个,烧杯(500毫升),液体温度计(0~100℃),纯萘粉(5克左右),角匙,接近沸腾的热水(约350毫升),一小团疏松的细铜丝,其余除搅拌器、冷水、滴管不用外同方案一。

【操作】

  

(1)将小塞子中心钻一孔插入温度计,再把温度计伸入小试管下部预先放入的一小团细铜丝之中。

用角匙向小试管内均匀地加入纯萘粉,直至萘粉将细钢丝盖没。

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它位于萘粉柱的中心偏下处,但不接触管底。

  

(2)如图3-18所示,将大塞子中心钻洞插入小试管,并通过大塞子把小试管固定在大试管中,使两个试管各处的间隔尽可能均等。

再把大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使它不接触烧杯的壁和底,而水面略高于小试管中萘粉柱的顶面。

  (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让水保持沸腾状态,同时使小试管中的萘粉不断得到加热。

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约70℃时,每隔一分钟或半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萘的温度,直至萘温升至85℃左右为止。

  (4)停止加热,取出小试管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让液态萘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继续观察和记录萘的温度,直至温度降至70℃左右为止。

(5)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画出萘的熔化、凝固图象。

由此分析表明:

晶体萘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虽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但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教学反思】学生理解

水的沸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

  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这个温度叫沸点。

  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教学重点】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教学难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仪器和器材】

  烧杯(或烧瓶),温度计,方座支架,酒精灯。

【实验方法】

  1.如图2.25-1所示,将水放在烧杯里(半杯即可)加热,温度计插入水中测水温。

找一两位学生随时向全班报告温度。

指出观察重点是水和温度计。

  2.教师边实验,边讲解,首先看到较小气泡出现在烧杯底部,然后上升,指出这是由于玻璃上吸附空气和在水中溶有微量气体受热分离所形成的。

  少时,从杯底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这些泡里含有水蒸气,但没有上升到水面就变小并消失了,这是因为水温不匀,杯底温度较高,蒸汽泡可以形成,但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蒸汽又凝结成水了。

  最后,加热到杯里水的各部都有气泡,而且在上升过程中气泡继续增大,这才是真正的沸腾现象。

强调这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都在进行剧烈的汽化。

  由学生报出的温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