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7547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21.《孟子》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已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辩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

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富贵不能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环节二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孟子(约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曾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0章。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宁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ɡuàn)富贵不能淫(yín)

2.重点实词

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丈夫之冠也(行冠礼)

3.古今异义

以顺为正者(古义:

准则,标准;今义:

位置在中间)

父命之(古义:

教导、训诲;今义:

命令)

与民由之(古义:

遵循;今义:

理由)

4.词类活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

5.翻译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我惑乱,贫贱不能使我动摇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三、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孟子采用了什么方法?

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针对景春提出的“大丈夫”标准,孟子首先摆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谈不上是“大丈夫”。

然后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观点,进一步说明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根本谈不是“大丈夫”。

最后摆出自己的观点,真正的“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环节三

深层探究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什么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深入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

越王勾践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

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请走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去寻找答案。

 

环节二

 

环节二

一、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ɡé)行拂(fú)

拂士(bì)曾益(zēnɡ)

2.重点实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然后能改(这样以后)

征于色(征验、表现)

而后喻(了解、明白)

入则无法家拂士(指在国内)

出则无敌国外患(指在国外)

3.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4.词类活用

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

所以动心忍性(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

5.一词多义

拂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于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6.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往往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整体感知

1.节奏划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找出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语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第1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第1段用排比句式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做出了成绩的人物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磨炼的,为下文得出结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论据。

4.第2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第2段主要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磨炼,以及人处于困境中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环节三

 

环节三

 

1.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请简述论证思路。

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进行论证。

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折磨。

接着由个人论及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第1段哪些句子讲述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

讲述的是一个什么道理?

现在人们常说的哪些话与这个道理相同?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心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讲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一个“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与之相同。

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就造就人才而言,一方面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

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当大任。

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悠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

另一方面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

就国家的治理问题而言,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是极其重要的,这关系到国之存亡。

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臣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环节三

《孟子》二章写法:

1.论证有特色。

《富贵不能淫》从景春与孟子的对话写起,通过孟子的驳斥,得出中心论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样将中心论点置于篇末,作者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加以说明。

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2.运用排比修辞,语句整齐流畅,气势磅礴。

两篇短文多处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如《富贵不能淫》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有力地论述了“大丈夫之道”的内涵。

又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运用排比句式,说明担负重任做出成绩的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了一番艰苦的磨练,才有所成就,从而间接地证明了“生于忧患”这个论点。

 

环节四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泰和孟子的对话,阐述了大丈夫之道,表现出孟子对道义准则的坚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事实和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若要成功,都应该经历磨炼的道理。

 

公孙衍

景春举例谈对“大丈夫”的认识

富贵不张仪

能淫孟子深入浅出富贵不能淫

地论证何为贫贱不能移

“大丈夫”威武不能屈

论据——历史事例(六人):

生于出身低微、艰苦磨炼、终担重任居

忧患,正面论证——忧患造就人才安

死于论证对比思

安乐反面论证——安乐致国灭亡危

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环节五

1.积累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2.写一篇400字的小短文,谈谈自己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反思

在本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先从字音词义等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对中心论点进行概括、对论证思路进行分析等,最后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进行体验和反思。

整体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学习也不是很吃力。

由于时间问题,只是匆忙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文言文翻译这个重要的环节有所疏忽,讲解不够细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