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8943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

《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x

高一历史第一节教案一清朝政局的变动第一课时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教案一清朝政局的变动第一课时第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总理衙门设立的情况、职能。

2.理解总理衙门设立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3.了解辛酉政变的过程和清政府“借师助剿”的情况。

4.理解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原因。

5.理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势力扩大的原因。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总理衙门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

总理衙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适应新的形势而设立的。

它加强了清政府与外国的联系,同时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它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2.通过对辛酉政变后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情况的讲述,使学生认识:

辛酉政变后,清政府的实权主要掌握在以慈禧为首的主张“中外和好”的一些人手里。

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由恐惧、仇恨,逐步变为亲近、依靠,这一变化得到西方列强的欢欣和赏识。

至此,中外反动势力很快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指导学生认识清朝政局变动情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总理衙门。

2.辛酉政变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政局变动”的含义。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迅速勾结起来的原因。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方法

1.讲读法: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由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之后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和点评。

2.讨论法:

对于需要学生进行辩证认识的内容,由教师提出与之相关的观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指定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做总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首先向学生提出本章内容的上、下时限,并对这样划分的依据略作解释。

其次,可向学生提出“你如何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局”让学生思考并发言,以使学生明确分析“政局”内容的基本思路。

本课是一节阅读课,教师应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当然,教师还应将学生从课文中“领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之一:

导入语例示

上一节课,我们学完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章,时间是从鸦片战争发生的1840年到19世纪60年代。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转入中国近代史第二阶段的学习,即教材的第二章。

本章内容的时间上限是19世纪60年代,下限是20世纪初。

如果说前一时期,清王朝具有对外反侵略、对内镇压人民反抗的特点的话,那么,这一时期,它逐渐屈身于西方列强的怀抱,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这一新事物。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章的第一节内容。

之二:

启发式导入

[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生]西方列强侵略势力进入中国。

[师]清王朝主要依靠什么武装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生]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

[师]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生]汉族人,地方官僚……

[师]这样,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清王朝不得不调整统治策略,汉族地主的地位上升成为明显的发展趋势。

于是,清朝政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动。

[板书]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

[教师提问]下面,请大家查一下词典,看一看“政局”的含义是什么?

并想一想,如何去分析、描述一国或一地区的政局。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分析一国或一地区的政局,从大的表象上来说,要分析其政局是“动荡的还是和平、稳定的,是统一的,还是分裂的”。

再往细处更深刻地分析,则要弄清该国家或地区存在哪些阶级、势力,各阶级中又存在哪些阶层和派别,而这些阶级、势力、阶层、派别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表象,也就是这一国(地区)政局的描绘。

[教师提问]那么,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存在哪些阶级、势力呢?

[学生回答]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列强侵华势力。

[教师补充]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他们在当时和广大农民一起构成了人民的主体。

[教师提问]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是清政府,那么在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又存在哪两种势力呢?

[学生回答]满族贵族、汉族官僚。

[投影显示]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首先看一下反映清政府与列强关系发生变化的总理衙门。

[板书]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

[教师讲述]由于清朝统治者昧于时势,妄自尊大,认为除自己外,英法诸国还是“蛮夷小邦”,因此,没有专门的外交机构,外交事务属礼部和理藩院管理。

随着鸦片战争后一系列通商口岸的设立,清政府被迫设立了通商大臣,但仍由地方督抚兼任,清政府原有的“华夷”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极不情愿的。

对于西方列强来说,他们屡屡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中国直至进入清王朝的京师北京,因而也强烈地要求改变这种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教师提问]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基于哪两方面的原因?

[学生回答]第一,面对越来越多的复杂的外交事务,礼部和理藩院已不能适应需要;第二,这是西方列强的要求。

[板书]1.原因:

洋人清朝

[教师提问]总理衙门是一个纯粹的外交机构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是的。

因为它不仅管外交,还有其他职能。

[投影显示]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为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

它一成立,就正式委任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

1863年,李泰国离任回国,由英国人赫德继任达40多年。

总理衙门首席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

[教师提问]总理衙门有哪些职能?

[学生回答]……

[板书]2.职能:

外交通商洋务

[教师提问]对于总理衙门的设立,有人认为体现了清王朝的进步,有人认为它意味着清王朝的反动,请大家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对于总理衙门设立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认识:

第一,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主要管理外交事务的机构,符合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当然也在客观上适应了中国步入世界的要求,尽管清政府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这件事的。

第二,由于这一机构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它又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清政府是以国家主权的被破坏为代价来步入世界大家庭的。

正因为它反映了清政府同西方列强关系的新变化,因而它是清朝政局发生变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板书]3.作用:

积极消极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件对晚清政局发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板书]二、辛酉政变(1861)和“借师助剿”(1862)

[教师提问]辛酉政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慈禧太后和八位辅政大臣的矛盾。

[教师提问]慈禧在发动政变前向奕探问外国侵略者态度这一细节反映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西方列强已在清政府中有着很大影响;说明清政府内部已有了看洋人脸色行事的实力派。

[教师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因对西方态度不同而分裂为两派,为慈禧发动宫廷政变提供了最好的机会,而慈禧、奕一派的政权则更好地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发展走向。

[教师提问]西方列强并没有直接介入辛酉政变,然而他们却把政变看成是自己的胜利,其原因有哪些?

[投影显示]

①政变使《北京条约》得以签订②政变削弱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③政变后顽固派改变了排外立场④政变后的掌权者最可和外国人维持友好关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学生回答]选C。

[教师提问]辛酉政变的实质是什么?

[投影显示]

A.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

B.顽固派、洋务派的矛盾斗争

C.维护国家利益的封建官僚与卖国贼之争

D.汉族地主和满族地主内部权力转移

[学生回答]选A。

[教师提问]辛酉政变是不同的统治集团争夺清王朝最高统治权的斗争,政变使希望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平相处”的一派掌握了政权,那么,这是不是标志着清政府同外国侵略势力的公开勾结呢?

[学生回答]不是的。

[教师提问]那么,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是在哪一年以什么事件为标志的呢?

[学生回答]1862年,清政府“借师助剿”。

[板书]→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教师讲述]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是同一历史过程中的两个事件,是不能相混淆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以辛酉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

在开始的时候,西方列强不好把握中国局势的走向,也不清楚该支持哪一方才能维护他们在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特权。

随着形势的发展,当他们意识到太平天国不可能维护其侵华特权,而清政府内部的希望同外国“和好”的慈禧一派直接控制了政权的情况下,便撕下了中立的伪装。

到1862年,清政府宣布“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在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这一共同目的上,开始了公开“合作”。

当然,这种“合作”并不是平等的,在“合作”中,清政府屈从于西方列强的意志。

[教师过渡]以上,我们认识了清朝政局变动的两方面内容,即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以及满州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当然,在辛酉政变后,整个满洲贵族统治者则迅速向洋人靠拢。

下面,我们来看伴随着清政府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清王朝另外一个政局的变动。

[板书]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教师提问]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倚重满族官员是清朝的既定方针,那么,清王朝能够统一中国、维护满族贵族统治的支柱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强大的军队——八旗和绿营。

[教师提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和绿营军队状况如何?

[学生回答]由于长期养尊处优,缺乏训练,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教师提问]在什么战争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呢?

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中,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教师提问]清王朝最终是依靠什么军队将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的。

[学生回答]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

[教师提问]组建这些武装的都是汉族官僚地主,那么,清王朝为何不用满人重建军队呢?

[学生回答]满族官员的腐化与堕落,不堪重任。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关于湘、淮军军事体系的简介,指出其最终服从于谁的指挥?

[学生回答]湘军效忠于曾国藩,淮军效忠于李鸿章……

[教师讲述]通过下面对湘军体系的介绍,我们可更好地认识这一点。

[投影显示]

曾国藩,字涤生,湖南湘乡人,出身地主家庭,道光末年官至侍郎。

1853年初,他因丧母在籍,咸丰皇帝命他去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

他以罗泽南的湘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略仿明戚公继光的成法,募练了一支“以忠义之气为主”的武装——湘军。

湘军主要用知识分子为营官,招募朴实强壮的农民充当士兵。

重要将领如罗泽南、彭玉麟等,和曾国藩一样都是程朱理学的信徒,又是他的同乡、同学、师生、亲友。

曾国藩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维系湘军的纽带,士兵由营官自行招募,每营士兵只服从营官一人,整个湘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教师提问]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以及随后的时间中,这些汉族地主、官僚所掌握的武装已成为清王朝的重要军事支柱。

然而清王朝能直接、有效地指挥这些军队吗?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讲述]慈禧太后为巩固统治地位,不得不倚重这些汉族官僚,给他们更大的权力。

如在1861年11月慈禧上台的当日,就命令曾国藩统辖苏、皖、浙、赣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文武官员都归他节制。

这在清王朝前期是绝无仅有的。

两个月后,又加曾国藩太子少保衔、授为协办大学士,李鸿章在率其淮军到达上海后,清政府授他署理江苏巡抚,不久实授。

在洋务运动兴起后,他更成为权顷朝野的“中堂大人”。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汉族官僚努力扩大的一个什么样的原因?

[学生回答]……

[板书]原因:

控制军队

[教师提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得到谁的支持呢?

[学生回答]西方列强。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汉族官僚较早地、更大地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

[学生回答]在东南地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他们和外国侵略者迅速勾结,和西方列强关系密切,并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西方列强的侵华利益。

[教师总结]这些汉族官僚拥有自己的强大军事实力,又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其势力扩大之快,就可想而知了。

[板书]洋人支持

[教师提问]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学生回答]在清政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地方上的实力派。

[板书]表现:

中央地方

[教师讲述]由此,清朝的军事大权逐渐由满族贵族落入汉族官僚手中,地方势力日益增强,清廷不得不对他们进行让步,同时也更依赖他们。

清朝的政局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动。

[课堂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清王朝某些政权机构和对内对外关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表现为总理衙门的建立,它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其次,以辛酉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了相互勾结的道路;最后,慈禧太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对内不得不授予曾国藩等汉族官僚以越来越大的军政权力。

而这些汉族官僚,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新举措呢?

下一节课“洋务运动”将为同学们进行介绍。

[布置作业]

简要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在政治、外交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特点。

参考答案:

辛酉政变,那拉氏与洋务派控制了中央和地方政权,汉族官僚势力扩大,清朝政局发生变动;设立总理衙门,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国内局势暂趋稳定。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派遣驻外使节,中国外交近代化开始;没有发生重大的中外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由战争对抗转入暂时“和好”。

●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

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

1.原因:

洋人清朝

2.职能:

外交通商洋务

3.作用:

积极消极

二、辛酉政变(1861)和“借师助剿”(1862)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原因:

控制军队洋人支持

表现:

中央地方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教案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第四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2.掌握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3.了解“宋案”与善后大借款。

4.了解“二次革命”。

5.掌握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

6.了解“二十一条”及五九国耻。

7.理解并掌握护国运动。

德育目标

1.通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围绕民主和共和展开的斗争,让学生认识到:

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专制、独裁、复辟的行为都是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

2.辛亥革命后,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学生认识到:

资产阶级想在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愿望未能实现。

能力目标

1.从袁世凯独裁之建立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二次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2.通过相关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把握信息,正确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教学难点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地图《护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教学方法

1.提问法:

通过提问,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讲解法:

教师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讲述、解释,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

3.比较法:

将相同相似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学生认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这一节课首先要给学生讲明这一章内容的上下时限及其阶段特征,先使学生形成宏观的知识结构。

袁世凯专权一目,要注意讲述语言的生动;对于二次革命,要点明其时间和参与人物,使学生明确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对于袁世凯称帝一目,教师提问,学生阅读教材,最后进行总体归纳,得出结论;对于护国运动,教师应启发学生从运动中得出经验。

使学生明确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从而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

在辛亥革命后,中国是不是就像资产阶级所想的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呢?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挂着民国招牌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倒退;对外卖国,投靠帝国主义。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继续斗争。

结果将会如何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内容。

[板书]第一节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教师讲述]北洋军阀统治中国长达16年,即1912~1928年,可分为2个时期,袁世凯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时期。

[投影显示]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1916年…………………1928年

袁世凯的统治军阀割据

[教师讲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随后一步步建立起他的独裁统治。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

[板书]一、袁世凯专权

[教师提问]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为了摆脱革命党人的限制,他表面赞成共和,实际加紧专制统治,请问他是如何迈出独裁统治的第一步的呢?

[学生回答]……

[板书]1.政治上,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板书]2.军事上,削弱革命军力量,增强北洋军实力。

[教师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革命派企图用《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但袁世凯安插亲信,控制内阁实权,迫使唐绍仪内阁辞职。

不久又强迫参议院通过他提名的政府人选,把国务院全部控制在他手中,完成了他独裁统治的第一步。

[教师过渡]袁世凯专权,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对,他们通过合法手段来与袁世凯斗争,在受到袁世凯阴谋暗算时他们于1913年掀起了一场反对袁世凯专制卖国的二次革命。

[板书]二、二次革命

[教师解释]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在此之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合法手段与袁世凯作斗争的?

[板书]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改组同盟会呢?

[学生回答]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教师补充]资产阶级革命派想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轨道。

在这一活动中,宋教仁做出了重要贡献,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并且不久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这引起袁世凯的极端恐慌和仇恨。

并采取卑劣的手段暗算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板书]2.“宋教仁案”

[教师分析]关于这一问题要求同学们掌握时间1913年春,地点上海,宋案的幕后策划者是袁世凯。

下面咱们做两则选择题加深理解。

[投影显示]

1.袁世凯制造“宋案”的主要原因是

A.宋教仁要取代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位置

B.宋教仁支持孙中山

C.宋教仁力图重新组阁,限制袁世凯

D.宋教仁反对复辟

2.“宋案”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权力之争

B.美日在华的矛盾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学生回答]1题选C,2题选D。

[教师总结]回答正确,“宋案”的发生,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资产阶级革命派给予了袁世凯以极大的谴责,袁世凯终于向革命者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

革命者同时也进行了武力讨袁的斗争。

[板书]3.二次革命

[教师讲述]就在“宋案”发生之后,袁世凯先发制人,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国民党人担任的都督,并派兵南下。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坚持民主共和掀起了一场反对袁世凯专制卖国的二次革命。

革命的结果如何呢?

[学生回答]“二次”革命失败。

[教师提问]“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强大。

[教师讲解]客观原因是北洋军力量的强大,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内部力量的涣散,具体表现在:

①宋案后,国民党在倒袁问题上意见分歧;②国民党仓促应战,缺乏统一指挥;③交战期间,宣布独立的各省彼此观望,行动不一。

另外,未能发动和组织群众也是他们没能获胜的重要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试图通过武装斗争来反对袁世凯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

但结果失败了,尽管如此,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他们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继续进行探索、斗争。

下面我们共同看《国民党宣言》。

[投影显示]

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

……本党以

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保持政治统一。

采用民生政策。

——《国民党宣言》

回答:

据材料看,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其宗旨与同盟会纲领相比有何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学生回答]奋斗目标:

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教师总结]奋斗目标同学们答对了。

那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纲领相比的变化是什么呢?

宣言只提民权和民生两主义,不提民族主义。

因为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达到。

[教师过渡]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先是采取政治斗争手段,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企图将中国政治纳入政党政治的轨道;后是采取军事斗争手段,发动了反对袁世凯专制的“二次革命”。

结果“二次革命”失败。

这为袁世凯进一步建立独裁统治打下了基础。

[板书]三、袁世凯称帝

[教师补充]这一目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袁世凯称帝的过程。

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从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复辟帝制的或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破坏民主共和的这个角度出发。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进行归纳。

[学生回答]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第二步是破坏先制定宪法,后选举总统的法定程序,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第三步是解散国民党;第四步是解散国会;第五步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第六步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成为终身总统,有世袭权力。

至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第七步称帝。

[教师总结]到此,咱们就掌握了袁世凯称帝的全过程。

他一步步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独裁统治。

为了了解全过程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显示]

[板书]1.称帝过程

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终身总统—称帝

[教师讲述]北洋军阀是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

袁世凯及其以后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了大地主买办的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就在袁世凯在国内大搞复辟丑剧时,国际上则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为日本独霸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本为达目的,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给予支持,同时向中国抛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板书]2.二十一条

[教师讲述]“二十一条”的内容大家见教材,从内容我们分析得出“二十一条”是日本企图控制中国,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而提出来的。

而当时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而置国家和民族的安危而不顾,在1915年5月9日除第五号部分内容再议外,欣然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其他全部要求。

这就是“五九国耻”。

袁世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大卖国贼之一。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功绩是什么?

[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