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849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docx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规划原理重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docx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

1、交通规划的定义

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是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

2、交通规划的目的

交通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其落脚点是交通设施体系的总体布局。

1、使道路交通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使各种交通方式能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3、使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能产生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4、使人的出行和货物运输方便、迅速、舒适、经济。

实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

3、交通规划的种类

根据交通系统规划涉及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型:

1.区域运输系统规划:

主要是指五大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包括:

公路交通系统规划、铁路运输系统规划、航空运输系统规划、水路运输系统规划、管道运输系统规划。

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一般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交通规划的种类:

对象和构成要素  规划的种类

(1)按移动的对象分

旅客交通规划(人的移动)

货物交通规划

(2)按交通方式分

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公路交通规划

铁路交通规划

港湾交通规划

空港交通规划

(3)按交通设施分类

交通网络规划

交通站场规划

 

(4)按交通服务分类

公共交通规划

特定用户交通规划----交通弱者(中小学生、伤残、盲人、老龄人)通行路

特定交通服务规划----急救、避难路

(5)按交通服务对象的空间规模分类

国际交通规划

全国交通规划

区域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

地区交通规划

(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

近/短期交通规划3~5年

中期交通规划5~10年

远/长期交通规划10~20年

远景交通规划20年以上

4、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①现状调查;②问题诊断;③交通需求发展预测;④规划方案设计;⑤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与优化;⑥规划方案分期实施计划编制;⑦规划的滚动。

五、交通规划的过程(书P9)

六、交通规划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书P10)

第2章交通调查

第1节基本概念

1.出行、出行端点:

出行:

指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端点:

出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也就是起点和终点。

(加:

出行的基本属性:

1.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端点;2.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3.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4.一般超过一定的时间或距离。

2.出行循环、出行链及出行形式

出行循环:

由出行形成的一次循环

出行链:

由若干个出行形成的链

出行形式:

从出行端点出发,再返回端点的出行形式

3.出行目的:

分为上班、上学、购物、娱乐、观光、业务、回家等,其中购物、娱乐和观光属于自由出行。

4.出行距离:

某车辆一次出行的行驶距离。

平均出行距离:

某对象地区或调查路线(路段)利用车辆出行距离的平均值。

5.出行的分类:

1 按出行范围分:

1)内内出行是指出行端点都在设定的区域内的OD出行。

2)内外(外内)出行是指出行端点的一端在设定的区域内,另一端在设定的区域外的OD出行。

3)过境(通过或外外)出行是指出行端点的双方都在设定的区域外部,且通过设定区域的OD出行。

2 按出行目的划分:

分为上班、上学、自由、业务、回家等出行

3 按出行时间划分:

分为高峰时间出行和非高峰时间出行

4 按出行者属性分可按收入水平、家庭汽车保有量、家庭大小与结构对出行进行分类,如高收入者出行、低收入者出行和中收入者出行。

6.当量交通量:

将实际车辆数换算为轿车数后的交通量。

7.道路通行能力:

在一定道路和交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能通过道路某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8.交通负荷度:

某断面的实际交通量与其通行能力之比。

9.行程速度、平均行程速度:

包括停车时间在内的区间平均行驶速度。

第2节交通规划数据的内容

1.交通系统:

关于交通设施提供者的社会经济活动系统的有关数据。

2.社会经济活动:

关于交通利用者的社会经济活动系统的有关数据。

3.交通流:

关于作为交通市场供求平衡结果的交通流的有关数据。

4.影响与资源:

伴随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政策的环境影响、资源等有关的数据。

5.其它:

社会经济动向等影响交通产生的其它有关要素的数据。

1、交通系统—关于交通设施提供者的社会经济活动系统的有关数据。

(1)交通技术

 车辆技术、运行控制技术、轨道技术、通行时间带、特性等。

(2)交通设施

  道路、轨道、交叉口、匝道、停车场、车站枢纽、车辆等。

(3)交通服务系统

  公交线路、运行状况、费用、经营、业主、维持管理、交通法规、运用等。

(4)交通制度、政策

  建设、运营、法律、财源、补助、既定规划等。

2、社会经济活动—关于交通利用者的社会经济活动系统的有关数据。

(1)人口、雇佣、产业经济人口、经济框架、空间分布、立地、开发政策、计划等;

(2)土地利用种类分布、区域开发限制、建筑物用途、开发再开发政策、计划等;

(3)主要设施主要公共设施、民间文化、观光、体育设施的配置和利用、大型活动等。

3、交通流—关于作为交通市场供求平衡结果的交通流的有关数据。

(1)交通量各种设施的利用交通量、断面交通量、发生与吸引交通量、OD交通量等;

(2)交通服务行驶速度、时间、交通密度、负荷度、用户成本、安全性、舒适性、利便性等;

4、影响与资源—伴随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政策的环境影响、资源等有关的数据。

(1)环境影响噪音、振动、大气污染、日照、自然生态系、水系、地质等;

(2)社会经济影响文化遗产、景观、社区、设施、建筑物、搬迁、可接近性、生活圈域、市场圈域、大型活动、交流、产业、设施立地变化与改造等;

(3)资源土地、空间、能源消费、所需人员、建设费用、营运、维护、管理费用、费用负担等。

5、其它—社会经济动向等影响交通产生的其它有关要素的数据。

(1)社会经济动向人口动态、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产业结构、技术革新、国际环境等;

(2)地区条件气象、地形、地势、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政治等。

以上五种数据,有的属于为进行交通规划需要直接进行调查、收集的数据,我们称其为第一类数据,有的属于非直接调查,可利用其他各种调查间接获得的数据,我们称其为第二类数据。

上述的第一、三、四种数据,应该作为基本数据,即第一类数据进行调查收集。

第二种的数据可以通过相关调查和资料等间接获得。

关于第五种数据,则可以通过各种现有统计和地图、社会经济规划,国家总体规划及其他现有调查结果为基础来进行整理的第二类数据,一般说来,可根据需要进行一些补充调查。

第3节交通调查的内容及特征

1.交通调查的内容:

交通运输调查、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建设资金调查、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注:

●居民出行调查

●交通流特性调查

●机动车、自行车及行人调查

●公共交通调查

●停车调查

●其他交通调查

2.调查区间与时期:

3.调查区域的设定与分区:

1)调查区域的设定原则:

1)从将来的社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的角度出发,要将与规划对象相关联的地域都包含进去,范围应足够大。

2)考虑调查区域的出入境交通情况,以便进行边界线调查(cordonline),尽量利用山川、铁道等天然障碍物;

2)3)考虑到利用现有行政区划分统计数据,要尽量与调查对象的行政区划分相一致。

3)调查区域的分区(小区形心、核查线、境界线、OD表等)原则:

调查区域的小区(含交通量分配情况)

分区及其重心——规划时将调查区分成若干个分区,分区是调查的基本单元,在每一分区内,选其几何中心或出行量最大的地点作为它的重心,近似地将重心看作是分区内所有出行的端点。

(P60)划分小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

2.尽量以轨道交通、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

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

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的构成,区内重心可取为路网中的结点。

5.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个。

6.分区人口适当,约10000~20000人。

小区形心:

交通区出行端点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分隔核查线:

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一条或多条,分隔核查线将调查区划分为几个部分,用以实测穿越核查线的各条道路断面上的交通量。

境界线:

是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OD表:

表示整个交通区之间出行量的表格。

 

第4节起讫点(OD)调查分析

OD调查

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1.OD调查项目: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区域公路交通规划

OD调查内容:

客流OD调查(居民出行OD、流动人口OD、客运枢纽客流OD)

货流OD(区内货流OD、货运枢纽OD)

机动车出行OD(公交车OD、其它车流)

OD调查的抽样率及抽样方法

1)OD抽样率的确定:

是在母集团中按一定的比例抽出所需要的调查样本,当抽出样本数达到足够数目时则抽样误差遵从正态分布。

抽样率大小与母体数量、调查对象的复杂程度以及调查统计分析的目标有关,母体越大抽样率越小,复杂程度越高抽样率越大。

OD调查抽样率的确定:

(1)利用试调查或其它城市或区域已经拥有的OD调查资料,考虑调查对象的母体数量、调查统计分析的目标以及抽样的方法,用数理统计的原理,通过分析抽样的误差确定;

(2)参照国内外的经验确定

2)OD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2、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一步抽样法,它是从总体中选择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抽取的每个可能样本均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

优点:

抽样方法简单,误差分析较容易。

3、适用:

各个体之间差异较小的情况。

4、系统抽样法——又名顺序抽样法

5、是从随机点开始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

此法的优点:

抽样样本分布比较好,有好的理论,总体估计值容易计算。

特点:

样本分布较好,总体估计值容易计算。

6、分层抽样法

7、是根据某些特定的特征,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层,再从各层中独立抽取样本,是一种不等概率抽样。

8、此法适用于母体复杂,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数量较多的情况。

特点:

样本的代表性高。

适用:

于母体复杂、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数量较多的情况。

9、整群抽样法

10、是先将总体单元分群,可以按照自然分群或按照需要分群,在交通调查中可以按照地理特征进行分群,随机选择群体作为抽样样本,调查样本群中的所有单元。

11、优点:

整群抽样样本比较集中,可以降低调查费用,组织简单。

缺点:

样本代表性差。

例如:

在交通调查中应用相当普遍,根据住宅区的不同将住户分群。

其优点是能够以较其他方法更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数据,主要缺点是形成的样本可能不随机,在样本扩展中,偏差将增大。

12、多阶段抽样法

13、是采取两个或多个连续阶段抽取样本的一种不等概率抽样。

对阶段抽样的单元式分级的,每个阶段的抽样单元在结构上也不同,多阶段抽样的样本分布集中,能够节省时间和经费。

调查的组织复杂,总体估计值的计算复杂。

例如,在进行全国旅行动态调查之类的大规模调查时,可以采用这种多阶段抽样法,首先抽出调查对象的市、镇、村,然后从中抽出调查的区,最后再抽出住户。

调查的步骤:

1.组织调查机构2.调查准备3.确定抽样率4.人员培训5.制定计划6.典型试验7.实地调查

第5节 OD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此块为自主学习作业)

调查内容P67

1)个人特征信息

2)家庭特征信息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

4)其他调查信息

居民出行OD调查主要包括:

居民的职业、年龄、性别、收入等基础情况,以及各次出行的起点、讫点、时间、距离、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工具等出行情况。

调查方法P68

1)家庭访问调查法

2)明信片调查法

3)工作出行调查法

4)电话询问法

5)职工询问法

6)月票调查法

调查表格的设计

出行调查表格设计

出行调查表是调查方案设计和调查目标的真实反映,这是一项很仔细的工作。

一般家访表应具有三方面内容:

(l)人与家庭属性:

人口、地址、出行人数、年龄、职业;

(2)社会经济属性:

家庭人均收入、个人收入、居住条件、拥有交通工具的类型与数量

(3)出行属性:

调查日出行次数,每次出行的起迄点,用地设施,出行目的、交通方式、中转、时间、路线、停车等。

出行调查表格设计注意事项:

1)出行起迄点的用地设施是城市交通生成的基本要素,每次出行目的均与它有密切联系,以往重视不够。

2)由于我国城市交通结构具有自己的特点。

表格设计应注意联系本城市的实际拟定调查项目,如自行车出行、公交转换和个体机动车使用等,表格中还应包括人们对时间、精力、费用方面选择交通方式的调查,所有设计要为以后建立模型提供研究信息作好储备。

3)与出行家访调查问步进行的还应包括流动人口(旅馆外来人员、住家的临时户口、各建筑工程承包队等)的出行调查和调查日的境界线调查。

4)所有询问的问题应该概念清楚、准确。

项目编码顺序也都一一对应,为数据处理的高效、准确与减少系统误差作好准备。

二、城市流动人口出行OD调查与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内容及方法的比较

书P68~69

流动人口是城市总人口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流动人口的出行规律如出行次数、出行方式等与城市居民出行规律一般有较大的差异。

流动人口的组成十分复杂,按其在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可分常住、暂住、当日进出等,按其来城市的目的又可分为出差、旅游、探亲、看病、经商、转车等。

常住、暂住流动人口可采用采用家访调查、电话询问等方法。

当日进出的流动人口则可采用在城市的出入口,如车站、码头等直接询问。

流动人口调查表和居民出行基本相似。

流动人口出行OD调查法:

常住、暂住流动人口可采用家访调查、电话询问等方法

当日进出的流动人口则可采用在城市的出入口,如车站、码头等直接询问

三、城市境内货流OD调查

内容:

货物所属单位的属性、经济指标、职工人数、占地面积等基础资料,以及货流的起点、讫点、时间、货物种类、吨位等出行情况。

方法:

一般可根据组织关系对货运单位分系统进行,即由各主管机构对所属单位自上而下进行调查。

调查通常可采用发放、回收表格,或由调查人员到各个单位进行直接询问的方法。

四、自行车出行OD调查

调查内容:

起讫地点、行车时间、距离等

调查方法:

路边询问、或结合居民出行调查进行

五、交通枢纽客货流OD调查

交通枢纽客流调查内容:

客运交通枢纽发送、接收的每一辆客车的旅客数、时间、起讫点、距离等

第5节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第6节一、OD调查资料的整理(人工初步整理、设计计算及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处理)

1、人工初步整理

2、工作过程包括:

验收、编码、放大

放大系数:

a—放大系数;A—分区内总体容量;B—样本容量;C—回收样本中无效的样本数;D—未收到的样本数。

2、设计计算及数据库建立

确定数据统计的工具并建立数据库

3、数据处理

其他课件补充:

人工初步整理工作过程包括:

验收、编码、放大

设计计算及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处理

(1)有效性检验

•现场验收数据的完备性和连贯性;

•计算有效性范围和数据的一致性;

•统计边界线辅助调查和核实线上的数据,并与调查数据比较。

(2)放大系数:

(自己补充一下公式)

Z—分区内总体容量,S—样本容量,d—回收样本中无效的样本数,n—未收到的样本数

(3)存储

编码、确定数据统计的工具并建立数据库

二、OD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

出行产生(出行总次数、出行产生率)

出行分布(出行流量、流向统计分析)

出行方式(出行的方式结构)

出行时间、距离(各种出行所耗的时间、距离)

其它有关参数(车速、平均载客(货)量等参数

三、OD调查分析结果

对各项起讫点调查内容都要分别提出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包括:

居民出行、流动人口、境内货物出行、公交车出行、机动车出行、交通枢纽的客流和货流、自行车出行。

对每项出行,都要分析出下列结果:

1、各分区的出行发生量,以及出行发生量与主要相关因素的关系。

如居民出行量与职业、年龄、收入、分区的用地模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出行分布,即各分区之间的出行量。

对某些项目还要得出分方式、分目的的出行分布情况,如居民出行采用各种交通方式的分布情况。

3、出行时间和距离,由此也可得出行速度。

四、统计结果的表达方式

1、OD表(详见教材P55-56)

3、期望线图:

用两分区之间的连线粗细大致代表出行量的大小。

4、统计图

4、相关曲线

五、OD调查结果的评判

如果误差<5%,表明OD调查符合要求

如果误差在5%~15%之间,基本可接受,但须调整;

当误差>15%,则说明原来的OD调查有误,或所进行的调查分析的工作过程有误,应该检讨返工。

评判的方法有:

核查线法、抽查法、相互核对法。

 

1、核查线(ScreenLine)

2、在核查线上仅有几处必经之路(桥、隧等)实测交通量,将之与原OD调查所得的机动车在该路段上的分配量进行比较。

3、抽查法

4、对某些调查项目在个别分区另选样本再次进行调查,此时样本率应该定得高些如25%,然后放大至总体,看与原先调查数据放大后的结果的误差是多少。

5、相互核对法

6、如果不同调查项目包含同一个指标,则可以对这个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调查的质量。

第7节 交通调查的新方法

了解交通调查的新方法、各方法的优缺点及目前我国调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对短期交通问题的对策,如自行车停车问题,地区交通问题,公共交通的票价和运行间隔问题等;

(2)既往的调查费时、费工、需要巨额资金;

(3)个人的意识调查,如新路或轻轨建成以后利用与否,票价提高之后利用与否等意识数

(4)高新技术的应用。

1.固定设备动态数据获取RTMS

2.GPS数据获取

特点:

•不需要维持管理费用;

•容易数据化;

•难于对公共交通用户实施调查;

•位置精度高、但有盲区;

•普及率低;

•全样调查困难

3、移动通信设备动态数据获取(YasuoASAKURA)

特点:

•不需要维持管理费用;

•数据获取容易;

•通话费用高;

•可以收集无缝数据;

•可以获取公交车内的用户数据;

•位置精度高;

•普及率高、容易抽样。

4.动态数据挖掘(dataprobe)技术

5.先进的问卷调查方法

利用Internet的问卷调查

揭示嗜好RP(RevealedPreference)数据调查

表明嗜好SP(StatedPreference)

我国交通调查的现状:

1.居民出行调查

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天津、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沈阳、大连、哈尔滨等中等城市以上。

3.道路一般交通量调查(公路交通普查)

4.交通部、交通厅、交通委员会。

5..机动车OD调查

6.根据需要进行。

我国交通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调查制度和体系;

2.调查标准没有统一;

3.缺乏资源共享;

4.调查科技含量低

5.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现状交通分析与近期治理

第一节城市交通现状分析评价

交通系统现状分析评价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分析评价现状交通系统的状况,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分析

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

城市公交线网分析评价

城市出入口道路网分析评价

一.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分析:

城市各种交通方式(公交、小汽车、自行车等)均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它一方面和出行者个人属性,如生活水平等有关,另一方面又直接受到各种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的影响。

城市规模不同,出行量和出行距离就不同,对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的合理结构也有影响。

二.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

(一)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

道路网布局、非直线系数、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占有率、道路网密度

1.道路网布局

道路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道路网总体布局,特别是干道网布局应和道路交通、尤其是机动车交通分布大体一致,只有这样,道路网整体效益才会最佳、最合理。

通过分析道路网布局与道路交通OD分布是否一致,即可分析出道路网布局是否合理。

2、非直线系数

指道路起点、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其两点间的空间距离的比值。

其值越小,则两点间的交通距离越近。

ρ=L实/L空

ρ=1时,表明两点间的交通距离最短。

ρ一般不应大于,但对于条件特殊的城市例外。

3、道路面积率

为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

4、人均道路占有率

为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总数之比。

5、道路网密度

指道路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

(二)交通质量分析评价

饱和度、延误、平均交通时间、平均车速

1、饱和度(V/C)

路段或交叉口的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

它反映道路和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状况,利用路段或交叉口的饱和度,可对各路段和各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具体评价,找出交通矛盾突出的路段和交叉口。

2、延误

能反映道路或交叉口的拥挤、阻塞状况,通过对各路段、交叉口的延误状况进行具体评价,可找出交通拥挤、阻塞状况严重的路段和交叉口。

3、平均交通时间

指城市各交通区之间的平均道路客、货运交通时间,可根据居民、流动人口、货物OD调查资料统计得出。

平均交通时间越短,则表示城市道路的交通总体状况越好。

4、平均车速

为城市各交通区之间机动车出行的平均速度,其反映机动车交通的通畅程度。

(三)其它分析评价项目

道路交通辅助设施状况、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污染状况

1、道路交通辅助设施状况

根据道路交通调查资料,可对道路交通辅助设施的数量、布局等与道路交通的适应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2、道路交通事故

通过统计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对事故多发点、重大事故发生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

3、道路交通污染状况

根据对道路交通污染状况的分析,可对路网布局、结构等提出反馈意见。

三.城市公交线网分析评价:

1、非直线系数:

不应大于

2、公交线网密度和纯线网密度

公交线网密度指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公交线网纯线网密度为扣除公交线路重复部分的公交线路纯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

通常公交线网密度以市区3~4km/km2,边缘地区为2~km/km2较好。

3、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为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路纯长度之比,一般不宜大于。

4、平均站距

通常市区公共电(汽)车站距为500~800米;郊区为800~1000米;轻轨及地铁在市中心以1000米为宜,近郊以1000~2000米为宜。

5、公交线网站点覆盖面积

指按步行到站不超过某一距离的等距线内覆盖的城市面积。

等距线通常取300米和500米两种。

6、公交线网布局

通过分析公交线网布局与公交乘客的OD分布是否一致,即可对公交线网布局是否合理进行分析。

7、公交服务质量

指公交营运时间、车辆配备、车辆质量等。

8、公交乘客平均出行时间

指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选用公交的出行时间。

四.城市出入口道路网分析评价

1、饱和度

2、延误

3、平均车速

4、道路网布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