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docx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2017年
预算(草案)
单位公章: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
二○一七年一月二十五日
部门负责人:
张晋福填报人:
谭炜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2017年预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责
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建设领导小组各项决议,为建设领导小组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组织、监督实施园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组织实施国家及北京市对科技园区的相关政策;协调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促进园区建设和发展;
论证并确定园区重大项目;审核园区内建设项目、技改项目;
负责本园的产业化、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人才引进、对外交流、宣传等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区政府授权,负责本园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复核、统计等工作;
按规定使用市、区财政拨付的专项建设资金;
负责与专业园、产业基地业主委员会的日常联系,整合资源,促进园区载体建设;
承办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能,园区管委会内设3个职能科(室):
综合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负责信息、信访、提案、建议、议案的办复工作;负责本委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文书、保密、统计、档案管理和文印工作;负责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负责重要文件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查工作;负责安全保卫和车辆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研究提出园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协调推进实施;负责园区信息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负责园区电子政务和数字园区建设工作;负责园区宣传工作,组织园区重要活动;负责与石景山园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络、协调工作;负责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复核工作;完成本委交办的其它工作。
规划建设科:
负责研究制订园区发展规划并协调组织实施;参与组织编制园区的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规划等工作;负责园区重大建设项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负责园区重大建设项目的协调落实工作;负责与园区各专业园、基地的协调工作;负责园区孵化器建设工作;负责园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规划和人才引进体系建设;负责园区体制和机制创新及其配套改革措施的研究工作,组织研究园区发展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完成本委交办的其它工作。
产业发展科:
负责参与研究和制订园区产业规划和政策,督促落实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政策;参与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认定;协调园区技术研发,重大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工作;负责组织园区企业科研项目和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负责研究提出园区投融资体系建设方案;推动园区企业股权交易和上市融资工作,组织协调投融资机构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负责研究提出园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发展规划,促进园区中介组织发展、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负责协调园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工作;负责园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负责协调园区对外经贸工作;完成本委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人员构成情况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部门行政编制16人,实际15人;事业编制0人,实际0人;聘用人员,经区社会工作委员会批准聘用的商务楼宇工作站社会工作者33人。
离退休人员0人,其中:
离休0人,退休0人。
(三)本预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科委园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定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任务部署,紧紧围绕努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大力推进高端绿色的发展生态两大战略任务和“八个高端体系”建设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党建为统领,以园区为主战场,全面推进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建设,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提升“石景山服务”品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聚焦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招优引强,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为我区实施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和建设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提质增效,促进园区重点产业高端融合发展
贯彻落实北京市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要求,加快推进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设,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园区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产业高端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新增长。
园区全年实现收入1900亿元,税收90亿元。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实现收入突破13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实现收入突破360亿元,科技金融产业力争实现收入突破320亿。
力争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增长50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增长10%。
1.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
以“互联网+”为契机,推动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2.推进文化创意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发挥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和文化资源特色,巩固动漫网游、数字传媒等优势产业基础,加快推进细分行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全产业链布局,以链式发展提升产业效率。
提升石景山文化创意产业联盟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协作水平,强化“数字娱乐特色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优势,推动文化科技国际交流合作。
促进重大文创项目落地,塑造高端创意总部经济格局,持续推进国家级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技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文化+”业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主导产业融合。
充分利用北京保险产业园、文创银行等金融资源,加强文化金融高端融合;充分利用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契机,推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引导文化创意龙头企业拓展电子商务应用。
3.促进VR产业在我区的快速集聚发展。
落实中关村管委会和区政府《关于促进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发挥政策优势,把握VR产业良好发展契机,促进VR产业在我区的快速集聚发展,协调和盘活区内载体资源形成“一园多基地”空间布局。
4.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以北京保险产业园、光大银行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发挥光大信用卡中心、中保信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保持科技金融产业相对快速增长势头,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8家。
推进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区
1.深化政策研究,推进政策落实。
围绕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化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研究制定促进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建设相关政策细则。
推进促进我区高端绿色产业集聚“1+N”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和有效落实,落实中关村管委会与区政府联合出台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2.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奖励和科技计划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鼓励、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培育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创新主体和创新基地,支撑构建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新增市级科技创新基地1-2家。
3.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应用。
完善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服务功能模块和“线上+线下”的运营服务体系,导入优秀科技成果资源,匹配对接区内企事业单位科技需求,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应用。
积极推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石景山工作站建设。
全年举办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技术培训、推动活动等不少于10次,促进不少于50个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
4.加强服务资源配置。
以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和科技管家服务平台为抓手,加强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
在区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基础上,推动设立区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和产业化,为企业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良好氛围。
整合优势资源招优引强
1.促进新兴产业集聚。
发挥园区在政策创新、产业引领、企业集聚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推动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特钢厂区等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落地对接。
依托北京保险产业园,吸引保险经营总部、保险行业创新业态和大数据、征信等行业支撑企业入区发展,完善保险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促进形成产业集群。
把握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契机,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2.打造招商载体品牌。
统筹全区优质载体资源平台,与金融街长安中心、绿地环球金融城、点石商务公园等载体产权单位构建长效招商服务机制,继续引进发展潜力大、符合“高精尖”定位的优质企业。
重点加强与区集体经济组织的产业导入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资源优势,开展古城创业大厦、泰然国际大厦等载体项目联动招商,引导产业链集聚,培育产业特色品牌楼宇。
充分利用区内众创空间发展引入企业注册。
开展集中办公区注册企业清理。
与工商、国地税对接,将在集中办公区注册的存在问题的企业定期清出,将有实力的企业逐步转化为实地经营,提升园区存量企业的质量。
3.提升招商软实力。
做好企业招商“绿色通道”服务,整合政府、社会、中介等服务资源,做好行政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联动结合,提升企业订制化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安商富商环境。
全年引进注册资本过千万企业50家。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发建设
1.加快推进北京保险产业园建设。
648地块建成并投入使用;639、649地块和637和641地块加速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并尽快开工建设,2017年底力争实现楼座的主体结构封顶。
北I区二号路、三号路、实兴东街、实兴西街启动施工建设,预计于2017年底完成主要工程施工。
2.加快推进新首钢园区建设。
首特绿能港科技中心15号地项目2017年上半年启动地下主结构工程,下半年启动地上结构工程,首特绿能港科技中心16号地项目加速办理前期手续,努力实现2017年第三季度开工建设。
3.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推进生态园区建设。
以北京保险产业园为核心,充分利用中关村优势资源,协调中关村前沿生态技术应用,争取中关村生态园区建设项目资金支持。
完善公共交通设施。
完成双园路和西井中街道路移交,加强道路停车和道路环境综合治理;继续运营园区通勤班车,服务企业员工上下班出行。
继续完善商务配套。
推进点石商务公园综合配套建设,增加商业、商务、休闲综合配套服务。
加强园区环境整治。
协同苹果园街道、城管委等尽快实施实兴大街精品街建设工程。
同时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做好工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日常督察。
深入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区
1.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领航工程。
全面落实“十三五”时期石景山区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知识产权强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组织召开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建立知识产权专家组,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城区)”申报工作。
2.加大知识产权培育力度。
强化优势企业培育,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
深化专利试点示范单位培育,新增专利试点单位10-15家、专利示范单位1-2家,力争新认定中关村知识产权领军企业1家。
进企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加速知识产权成果落地。
加快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300件。
3.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职能。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工作,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月活动。
优化知识产权政策服务,鼓励企业申报中关村知识产权政策资金支持,启动专利导航服务,落实区政策兑现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启动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联合各相关部门、产业联盟、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案件诉前调解机制。
协同市、区相关部门,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形成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高压态势。
落实启航工程,营造创新创业良好发展环境
1.推进“双创”政策落实。
整合各级政策资源,落实“创新创业石景山”启航工程和石创20条,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搭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创业金融服务体系,推广“孵化+创投”等新型创业服务模式,支持创业机构创业服务能力提升。
2.持续优化区内众创空间布局。
整合八角西街周边载体,集约高效利用载体资源,以石景山国际创业港等项目引进国际化企业与国际人才入驻,支持首钢体育大厦等载体开展文化体育领域、智能硬件领域专业孵化,加速推动石景山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构建“多点支撑、特色鲜明”的空间发展格局和创新创业生态圈。
3.全面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依托石景山众创空间联盟,开展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交流活动,举办石景山互联网游戏创新创业大赛等类型的创业活动,引进国际先进创业孵化理念,打造特色孵化服务平台,改善创业发展环境,降低企业创业成本,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石景山”品牌影响力。
4.积极推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聚育。
支持雏鹰人才创业基地、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和蒲公英国际青年驿站等人才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
建立覆盖全区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人才培养基地的沟通对接机制,扎实做好“千人”、“海聚”、“高聚”、雏鹰、专业技术资格直通车等国家、市、区各级各类人才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工作,全年引进市级高端领军人才5人。
扎实推进“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
1.深化“石景山服务”品牌塑造。
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以电话访问、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新引进企业对接访问服务,深入龙头企业、新兴产业、创业基地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事周期,推进高新认定、技术合同登记即来即办服务。
专人负责热线电话,解决企业各类常见问题,对企业办理事项即时解答,杜绝推诿。
完成2016年度企业政策兑现工作。
2.畅通服务渠道。
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定期与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科委沟通,掌握最新动态,输送优惠政策,服务企业需求。
进一步加强“委办协同”。
与区人保局、国地税、金融办、投促局、商委、发改委等部门积极对接,形成合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进一步优化园区企业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园区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机制;进一步优化国地税重点企业服务机制。
3.完善政府服务措施。
推进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落实岗位责任制,实施窗口岗位“AB角”制度,加强窗口服务人员监督管理,全员强化服务意识。
完善企业服务信息网覆盖,优化企业服务QQ群、微信群、短信平台的功能。
做好园区企业人才公租房后续服务和监管工作,开展新一轮园区企业人才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工作,解决人才发展后顾之忧。
加强政策宣讲,全年举办“园区讲堂”30期。
借助企业服务各类平台,强化园区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4.创新市场服务手段。
依托石景山区科技服务业联盟和石景山区科技金融联盟,构建科技企业与社会机构互动合作机制,引导社会机构服务园区科技企业发展。
进一步优化联盟服务功能,拓展京津冀地区行业协会、服务平台的合作和交流。
完善企业服务“微课堂”,全年力争完成有针对性的领域专业课程百余课时,视频总时长突破1000分钟。
深化“科技金融日”品牌活动,举办各类融资对接会8-10次。
发挥区科技中介服务和区科技金融服务两个联盟的作用,举办各类服务对接活动8-10次,服务园区企业超过100家。
推动信用园区建设,试点园区企业信用评级工作,逐步建立企业信用报告制度。
建立非法集资企业清理排查的长效机制,维护金融秩序健康稳定。
推进科普工作与科技创新共促发展
1.推进科普工作创新。
广泛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
组织企业申报北京市科普产品项目资助;挖掘和引导一批有条件开放的企业申办科普基地。
不断推进科普内容的创新。
突出与创新创业的互动发展,引导创新科普文化,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
围绕虚拟现实等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挖掘和开发相关内容面向公众广泛宣传。
形成宣传创新创业成果和普及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互动发展模式。
2.打造“石景山科普”品牌。
办好“石景山区科普达人秀”大赛活动,实施“科普达人”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开展“科学探秘行”活动,加强和完善活动的组织宣传工作。
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科普活动内容,形成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品牌,打造成为石景山区全面深度转型的一张“名片”,为“首都科普”品牌提供支撑。
3.实施科普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提升工程。
建设虚拟现实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普示范作用。
抢抓石景山区建设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的契机,将石景山科技馆打造成为虚拟现实特色体验馆,以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科普创新,为“首都科普”形成支撑。
推进一批科普基地、科学探索实验室、科普社区建设。
提升全区科普基地建设水平,引导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新认定一批科普基地,充分发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资源面向公众开放。
结合区内科技示范校等科技特色教育资源,建设一批“科学探索实验室”,为青少年建立探索科学的基础平台。
培养有科普工作基础的社区,建设“社区科普体验厅”,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普设施及内容服务,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探索建立区内科普基地合作交流机制,规划设计科普旅游路线。
二、收入预算说明
2017年收入预算6,952,344元,比2016年5,528,869元增加1,423,475元,增长25.75%。
其中:
财政拨款6,952,344元,比2016年5,528,869元增加1,423,475元,增长25.75%。
三、支出预算说明
(一)基本支出预算6,213,144元,占总支出预算89.37%,比2016年4,558,469元增加1,654,675元,增长36.30%。
(二)项目支出预算739,200元,比2016年970,400元减少231,000元,下降23.83%。
部门预算项目主要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科技活动服务经费、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等。
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说明
2017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20,000元,比2016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20,000元。
其中:
1.因公出国(境)费用。
2017年预算数0元,比2016年预算数0元增加(减少)0元。
2.公务接待费。
2017年预算数0元,比2016年预算数0元增加(减少)0元。
3.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
2017年预算数20,000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2017年预算数0元,比2016预算数0元增加(减少)0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017年预算数20,000元,比2016预算数40,000元,减少20,000元,主要原因:
报废一般公务用车1辆,使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减少。
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说明
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部门政府采购预算20,000元。
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
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部门的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278,178元。
机关运行经费指:
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附件:
1.收支预算总表(预算01表)
2.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预算02表)
3.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经济分类预算表(预算03表)
4.项目支出预算表
5.“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表(预算04表)
6.部门支出绩效目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