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612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

        国统计局工业交通 司  联合课题组

中 国 企 业 评 价 协会

  一、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由于自身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缺陷,中小企业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根据有关学者对美国中小企业的研究,在全部中小企业中,约有68%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的企业可生存6-10年,只有13%的企业寿命超过10年(吕国胜:

《中小企业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就必须使中小企业具有足够高的成长性,即拥有足够数量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所谓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如5年以上)内,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

那么,如何判定一个中小企业是否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呢?

关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判定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

基于此,2000年4月,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同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共同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提出了一种专门评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方法——GEP评估法。

该评估法以企业实绩财务指标为直接依据,建立包括发展状况、获利水平、经济效率、偿债能力和行业成长性5大类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二维判断法来科学、规范地对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综合评估。

  本报告将运用GEP评估法来评估目前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评估样本为1999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共计15.42万家。

经年度关联和剔除异常值等规范处理,实际评估样本为11.88万家中小企业。

本报告试图通过对样本企业的评估,描述目前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然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现状

  

(一)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地位

  从整体来看,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整个中小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表1所示,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型企业15.42万家,其中,成长型企业为4.69万家,占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30.42%。

尽管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单位数量比重只有30.42%,资产总额比重只有30.42%,但销售收入比重却高达39.50%。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1999年我国全部中小型企业为15.42万家,其中亏损企业有5.54万家,亏损面为35.94%,亏损额高达968.45亿元3盈亏相抵后的实际利润总额为848.07亿元,其中成长型企业的利润总额为771.91亿元,所占比重高达91.03%。

显然,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效益状况大大优于一般中小企业。

  再从整个工业来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表2所示,1999年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资产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尽管只有13.21%,但其销售收入、利润和就业的比重却分别达到了21.73%、33.73%和25.88%。

这表明,成长型中小企业用不到1/8的资产却支撑了全国工业1/5以上的销售收入、1/4以上的就业和l/3以上的利润。

  表1成长型中小企业与全部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单位:

家、亿元、%)

企业类型

企业个数

比重

销售总额

比重

利润总额

比重

资产总额

比重

全部中小工业企业

154169

100

37810.44

100

848.07

100

51098.51

100

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

46392

30.42

14934.3l

39.50

771.91

91.03

15449.92

30.24

  

表2经济指标份额(单位:

个、%、亿元、%)

企业类型

企业个数

比重

销售总额

比重

利润总额

比重

资产总额

比重

人数

比重

全部工业企业

162033

100

69851.73

100

2288.24

100

116968.90

100

4428

100

大型工业企业

7864

4.85

32041.29

45.87

1440.17

69.94

65870.39

56.31

224

5.06

个、小型企业

l54169

95.15

37810.44

54.13

848.07

37.06

51098.51

43.69

4204

94.94

其中:

成长型企业

46892

28.94

14934.31

21.38

771.91

33.73

15449.92

13.2l

1146

25.88

  

(二)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规模结构

  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成长性也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我们将成长型中小企业按销售收入分为50000—20000万元、20000—10000万元、10000—5000万元和5000—500万元4个档次,可以发现,20000—10000万元这一档次的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的比重最高,约占同档次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74.23%;50000—20000万元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为1345家,约占同档次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63.23%;10000—5000万元为6274家,约占同档次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56.08%;5000—500万元档次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最低,只有35.28%(参见表3)。

表3不同销售收入档次成长型企业分布(单位:

家、%)

销售收入档次

中小企业家数

成长型中小企业家数

比重

50000—20000万元

2127

1345

63.23

20000一10000万元

5269

3911

74.23

10000—5000万元

11192

6274

56.08

5000—500万元

l00245

35362

35.28

  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上述规模结构特征表明,最具成长性的不是规模最小的企业,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

在我国工业中,主要集中在规模在10000—2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其次为规模在20000—5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

这一特征是与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规律是一致的。

规模偏小的企业一般都是新成立的企业,实力很弱,产品方向不稳定,管理不规范,企业知名度低,因此成长性不强。

而一旦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实力增强,主导产品形成,单厂企业转为多厂企业,管理走上正规,企业知名度提高,于是便进入了企业的高速成长期。

但是,企业的高速成长不可能是无限的,企业在进入成熟期以后,随着各种“大企业病”的发生,企业的成长速度将有所放慢。

  另外,对于不同的产业未说,对“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的要求是不同的。

这主要是由规模经济规律规定的。

在不同的行业,规模经济性的要求不同,对“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的要求也就不同。

从表4可以看出,烟草加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获得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要求较高;而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煤炭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获得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要求较低。

  (三)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行业结构

  目前,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

下面我们从企业数量、销售收入、资产和利润4个指标来加以分析(参见表5):

  ——从企业数量看,1999年拥有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5%以上的行业依次为: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143家,占8.8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486家,占7.43%)、食品加工业(3379家,占7.22%)、纺织业(3085家,占6.59%)、其他制造业(2698家,占5.75%)和金属制品业(2573家,占5.49%)。

拥有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比重在0.5%以下的依次为:

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14家,占0.03%)、烟草加工业(66家,占0.14%)、木材及竹材采运业(113家,占0.2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15家,占0.46%)、化学纤维制造业(224家,占0.48%)。

  ——从销售收入看,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5%以上的部门依次为:

纺织业(8.0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65%)、食品加工业(7.5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2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21%)、金属制品业(5.06%)。

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0.5%以下的部门依次为:

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0.03%)、木材及竹材采运业(0.1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31%)和烟草加工业(0.49%)。

  ——从资产额看,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5%以上的部门依次为: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76%)、纺织业(7.7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5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39%)。

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0.5%以下的部门依次为:

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0.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26%)、木材及竹材采运业(0.37%)。

  ——从利润看,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5%以上的部门依次为: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0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04%)、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6.02%)、纺织业(5.32%)、医药制造业(5.51%)。

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0.5%以下的部门依次为: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亏损)、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0.0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46%)、烟草加工业(0.49%)和化学纤维制造业(0.50%)。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的产业,如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仍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产业;一些规模经营要求高或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如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和木材及竹材采运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烟草加工业等部门中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则很低。

  (四)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地区结构

  与部门分布相比,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更加不均衡。

如表6和表7所示,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的比重非常低。

  首先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比较来看,地区差异十分明显。

如果以西部地区的水平为1来计算,那么,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在企业个数上的差异比约为1:

3:

9;销售额的差异比约为1:

3:

13;利润额的差异比约为1:

4:

20;资产总额的差异比约为1:

2:

7。

表61999年成长型中小企业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单位:

家、%)

地区

企业个数

比重

销售额

比重

利润额

比重

资产总额

比重

总体

46892

100

14934.31

100

771.91

100

15449.92

100

东部地区

32093

68.44

l1479.97

76.87

626.59

81.17

10945.63

70.85

中部地区

11051

23.57

2592.13

17.36

112.51

14.58

3019.12

19.54

西部地区

3748

7.99

862.21

5.77

32.81

4

1485.17

9.61

  其次从省份来看,1999年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6343家)、山东(4707家)、广东(4659家)、浙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