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第二章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082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五第二章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选修五第二章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选修五第二章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选修五第二章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选修五第二章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五第二章复习.docx

《选修五第二章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五第二章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五第二章复习.docx

选修五第二章复习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第2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层学案

注:

※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考纲展示

考向预测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

1.分析我国川、黔、滇一带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2.比较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机制和形成过程。

3.分析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措施。

4.结合材料综合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分布及原因

灾害种类

地域分异

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滑坡、

泥石流

西南地区

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地势陡峻,降水持续时间长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

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

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

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2.我国东、西部地区农业孕灾环境、受灾体、主要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

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畜牧业灾情)。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

平原、丘陵

干旱、半干旱;

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

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

经营方式

舍饲、半舍饲,

高密度养畜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畜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牲畜掉膘、死亡

  3.我国的六个灾害带

灾害带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对工农业生

产的影响

海洋灾

害带

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

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

受海洋环境的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

东南沿

海灾

害带

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东部灾

害带

主要指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

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

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中部

灾害带

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

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

对农业、交通设施、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

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西北

灾害带

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

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是中国的干旱区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青藏

高原

灾害带

主要指

西藏、

青海和

四川西

北部

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

地势高,处于板块交界附近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二、中国的地质灾害

1.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西多东少

灾情特点:

东重西轻

 

2.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对比分析

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多发的

原因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东北部

山地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雨等

特点

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

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

分布

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规律。

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地区

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

在地域上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的分布特点

灾情

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地震灾情最严重

西南地区为重灾区

 3.滑坡和泥石流的对比

类型

泥石流

滑坡

概念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影响因素

相同点

①山区地形坡度大②土体或岩体下面有隔水层③雨量集中④森林覆盖率低⑤地震⑥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

不同点

①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②暴雨激发,地表水冲刷造成

③冰川的融化

①陡坡

②暴雨下渗成为地下水,浸润土体或岩体所致

分布

相同点

①与地形地势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阶梯转换处

②东部地区稀疏,西部地区密集

③秦岭、川滇山地是集中分布区

不同点

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

该线以西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以东泥石流零星分布。

暴雨、泥石流分布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分布在东经102°以西的高原上

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疏,西部密集。

极密集区在秦岭-川西-滇西山地;频率最高的省是四川省,约占全国同类灾害的25%

关联性

①两者可能分布在一个地区,并且在成因上是关联的

②二者可能其一是主灾,另一个是诱发的

③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4.案例分析: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1)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2)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3)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4)人为因素:

开发山区,破坏植被;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的不到位,诱发或加剧了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三、中国的水文灾害

 

1.我国水文灾害的对比分析

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影响

洪水灾害

暴雨洪水

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

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

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易导致洪涝灾害

融雪洪水

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

冰凌洪水

主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如山东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结冰,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影响城市、交通、工业等

风暴潮灾害

台风

风暴

7-10月,以8、9月最为集中;东南沿海

台风(热带气旋)引起

一些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工业、交通、海洋渔业

温带

风暴

春季和秋季;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

温带气旋和冬季风引起

  2.案例分析: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

②位于阶梯交界处,多山,且地处迎风坡;

③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东部临海。

(2)人为原因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降低;

③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通过案例,了解人类活动对水文灾害的影响:

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地表状况发生改变,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

例如,植被覆盖度降低→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湖水面积缩小→高水位、高流量。

②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济有关,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四、中国的气象灾害

1.我国气象灾害分析

 

灾害

类型

多发

地区

多发

季节

形成原因

特点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

地区

6-7月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时,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

游地区

7-8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

天气酷热,少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台风

东南

沿海

夏秋

季节

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

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春旱

华北

地区

3-5月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尚未到达该地,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产季节,需水量大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引水灌溉

灾害

类型

多发

地区

多发

季节

形成原因

特点

防治措施

夏涝

华北、南

方地区

6-8月

夏季风来得迟,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水,疏浚河道,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

东部季

风地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雨雪天气

覆盖地膜等

风沙天气

三北

地区

春秋两

季,以春

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

除西部

一些沙

漠地区

外的广

大地区

夏秋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热带气旋等

降水强度大,时间短,形成洪涝,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多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灾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干旱

华北、西

北地区

冬春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是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农业设施水利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2.我国台风、寒潮移动路径及影响(登陆)地区

类型

路径

移动路线

登陆地区(影响范围)

台风

西移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移,进入南海

在广东、海南沿海、越南沿海登陆

西北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岛和琉球群岛

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苏沿海一带登陆

转向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向西北移动后,转向东北

袭击我国东部沿海、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寒潮

西路

北极地区→西伯利亚西部→新疆→河西走廊南下

对我国西北、长江以南以及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中路

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一带→内蒙古→黄河河套地区→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

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以大风降温为主,江南可能发展为雨雪天气

东路

西伯利亚东北部→蒙古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扩散南下

通常只影响到我国长江以北地区

3.案例分析:

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寒潮、干旱、沙尘暴)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水热条件不稳定,春旱严重;是冬季风的通道;临近沙源地;蒸发强烈、植被盖度低。

(2)人为原因:

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的灌溉用水增加;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过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五、中国的生物灾害

1.列表比较农作物三大病虫害的分布

农作物病虫害

分布地区

小麦锈病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黄河下游、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部沿海等地区、南疆

水稻病虫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稻田产区

棉铃虫

广泛分布于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新疆棉产区受害尤为严重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

本区农业特点

常见害鼠

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

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褐家鼠、小家鼠等

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

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

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

小家鼠、黄鼠等

例证一 (2010·山东模拟)下面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

试着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其原因。

(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

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

试着对比简要分析其差异的成因。

(3)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建成后,对周围山体滑坡灾害的发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以及灾情的变化等。

(1)题,关键抓住题意是从人为方面分析原因。

要从破坏植被和湖泊面积缩减两大方面分析。

(2)题,考虑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财产密度加大。

财产损失加大,但防灾抗灾的能力增强,死亡人口却在减少。

第(3)题,三峡水库建成后可能会诱发库区的滑坡,原因是库区水位抬升淹没低地,使两岸更加陡峭;库区水位涨落大对两岸的侵蚀强度会增加;库区蓄水后,地下水位上升,渗入软化岩层,加剧滑坡;生态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也可诱发滑坡。

【答案】

(1)①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阻塞,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行洪能力降低。

(2)①以前经济落后,对灾害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低;②现今,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对灾害监测,预防能力提高;但社会财富积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大。

(3)影响:

可能诱发滑坡。

原因:

水库水位的提高会淹没河谷低地,使两岸地势更加陡峭;库区水位每年涨落可达30米左右,水库的水对两岸的侵蚀强度会增加;地下水位抬升,渗入软化岩层;生态更加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可能诱发滑坡。

例证二 (2010·山东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刚刚过去的3月,广东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六成,4月雨水仍将明显偏少,西南大旱已经蔓延到广东。

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1)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受旱面积大规模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旱灾造成的危害及防御旱灾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

(1)题,从我国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与非季风区降水量小的角度来分析。

(2)题,从降水减少以及人口增多的角度来分析。

第(3)题,旱灾能造成粮食减产和人畜饮水困难。

防御措施可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调整农业结构、改革耕作制度以及建立灾害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

(1)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大,可能造成旱灾;西北内陆地区深受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较少,易发生干旱。

(2)降水减少;人口增多,农作物播种面积扩大,水资源消耗量剧增,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3)旱灾的危害: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防御旱灾的措施:

建立先进的灾害预警机制,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着力于农田水利方面的基本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

材料二:

汶川、海地、智利大地震震况。

汶川地震震况:

时间: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地点:

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

震级:

8.0级;震源深度:

14公里。

人员伤亡:

遇难人数69277人。

海地地震震况:

时间:

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

地点:

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约16公里。

震级:

7.3级,是海地200年来最强地震。

震源深度:

8公里。

人员伤亡:

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

智利地震震况:

时间:

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北京时间2月27日14:

34)。

地点:

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域。

震级:

8.8级。

震源深度:

约60公里。

人员伤亡:

截止3月3日,已有802人遇难。

(1)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

 

(2)尽管从震级上分析,智利地震的破坏力应有100个海地地震那么大,但从目前灾害情况看,智利的损失应比海地轻得多,分析其原因。

2.(2010·潍坊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的艾雅法拉火山,当地时间2010年4月14日凌晨1日开始喷发,喷发地点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125公里,岩浆融化冰盖引发洪水,附近约800名居民紧急撤离。

喷发出的火山灰直冲数公里的高空。

(1)指出冰岛火山喷发的主要方式及原因。

(2)据图判断冰岛火山喷发时欧洲上空的主要风向,分析此次火山喷发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3.(2010·山东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2010年3月20日6时发布全国天气预报:

受较强冷空气东移影响,南疆盆地、甘肃河西西部和陇东、青海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西部和中部偏南地区、宁夏中东部、陕西中北部、华北、辽宁西部等地有沙尘天气,其中,南疆盆地中东部、陕西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山西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上述地区伴有5~6级偏北风,阵风风力可达7~8级。

材料二:

2010年3月20日-3月21日我国沙尘暴天气分布图。

(1)据上述材料说明此次沙尘暴天气的分布特点。

(2)简要说出华北地区应对沙尘暴频发采取的措施。

 

※4.(2010·厦门测试)凌汛是指冰凌阻塞河流,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下图示意黄河某河段水系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灾害的原因。

 

(2)试提出防御凌汛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第2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

2.【答案】

(1)方式:

熔岩沿着狭长的裂隙流出;

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属于张裂边界。

(2)西北风。

航空中断,航空业和旅游业损失大;时鲜业产品不能及时运输,造成损失。

3.【解析】本题考查空间定位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1)题,据题意和图中信息可知,沙尘暴发生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其时间可以推断其时间分布特点。

(2)题,治理沙尘暴只有通过植树种草,保护土壤和水源,以及合理的耕作方式,才有可能让已经退化的地表环境逐渐恢复,也才有可能彻底告别沙尘暴。

所以华北地区应对沙尘暴频发的措施应是在沙漠地植树种草,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抗灾意识;加强沙尘暴的预报预警,搞好预防工作。

【答案】

(1)空间:

我国西北、华北大部,东北地区;时间:

春季(冬春季节)。

(2)在沙源地植树种草,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抗灾意识。

加强沙尘暴的预报预警,搞好预防工作。

4.【答案】

(1)河流流向高纬,下游封河期早开河期晚,冰凌阻塞河流,水位明显上涨,地形平坦;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2)利用上游水库调节泄流量;修筑和加固河提:

实施分洪计划;实施破冰,疏通水流。

5.【答案】

(1)关系:

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

原因;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春季和秋季。

原因:

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