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6034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docx

《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docx

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

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

一、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当前我校中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明显的距离。

具体分析如下。

1、政治意识方面

 我校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国家意识和很高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希望祖国繁荣昌盛。

大多数学生关心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社会上发生的大事都是他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他们思想敏锐,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们推崇孔繁森、任长霞等模范党员;我校提出入团、入党申请和参加听党课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

这些情况表明,我校学生都有很高的爱国热情,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但是,在学习上我们却发现,能真正以“勤奋学习,为国成才”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并不多,这说明了很多学生是爱国热情有余而目的不明。

2、人生价值观方面

  当前我校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多数学生认为青年学生应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人生最重要的七项追求目标中(包括知识、金钱、荣誉、感情、健康、理想、其它),认为理想的是第一位。

但我们也应看到认为应把金钱作为人生最重要目标的学生也占相当一部分,他们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价值观存在着向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许多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于有的同学不愿意担任干部,团员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唯恐影响自己学业,对“大公无私”的观点难以接受,主张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兼容,索取与奉献并重。

另外,很多学生否认劳动最光荣,他们不热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乃至害怕、逃避艰苦劳动,贪图轻松、舒适生活,盲目追求和祟拜港台歌星、偶像、热衷于谈情说爱的电影、电视和上网,精神萎靡不振,无心向学,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抛之脑后。

3、道德观念方面

  全校学生都具有基本的文明修养,都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诚待人。

爱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热心公益、遵守纪律。

但是现实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语言文明方面还做得不够,举手投足不够文明雅观,把所谓的“不拘小节”当成优点。

时时处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私心也较重,总是享乐为先而免谈节俭,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导致我们城镇学生勤俭精神不足,吃要好的,穿要名牌,整天零食不断,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承担责任、关心他人、勤俭节约、自我管理等方面明显存在道德缺失的情况。

许多中学生能明辨道德是非,但不要求付诸自己的实践,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较少想到“我为人人”,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

  4、法律意识方面

  我校当前学生已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具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观念。

大多数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懂得基本的守法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守法的自觉性,是不平衡的。

尤其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处于矛盾状态时,这种自觉性往往大打折扣,个别学生法律意识还是很薄弱的,轻微违法的还是时有发生的。

5、心理品质方面

  绝大多数学生有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有自控能力,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对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有信心,希望能为民族、为国家争光,有较强的成才欲望。

但近年来,离异家庭、特困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很多学生还存在社会交际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有攻击行为、有抑郁性症状等问题。

他们追求新知,刻苦学习,渴望成才,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消沉;他们要求独立,不愿意成人干预,但在经济、生活诸方面对家庭依赖性很大;他们憧憬未来,充满自信,但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

6、行为习惯方面

我校大多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都能形成比较规范的行为习惯,但还是有部分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受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乱扔垃圾、破坏公物、乱涂乱画、浪费资源;有些学生自恃自己家庭有权或有势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把别人的人格踏在脚下;有些学生崇尚暴力,动不动就拳脚相见;有些学生追求所谓的时髦,佩带首饰、穿着暴露、男女同学早恋等等。

这些现象虽然只表现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整体影响确是很大的。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问题和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德育观的问题。

  1、学校德育存在政治化的倾向。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

德育中的政治教育,是德育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无可厚非。

但是,不少学校仅以此作为德育的全部,无形中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也因此导致学生对学校德育的抵触和不满。

  2、学校德育脱离社会现实。

我们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这是我们必须高扬的主旋律。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中学的德育存在着远离社会现实的现象。

一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变得高不可攀,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学校应当及时有效地吸收社会现实中积极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贴近现实生活,使德育具有时代精神,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3、“应试教育”导致学校重智育轻德育。

不可否认,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问题出在过分地强调考试的功能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恶性竞争”。

它使教育的内容片面化,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同时,由于高考是一种淘汰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教育,无形中使得学校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培养。

4、学校德育重一般要求,轻个别要求,重共性,轻个性。

面对经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特点,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的过程中比较注意共性的东西,提出一般性的要求,但相对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性的培养明显不足。

这也是造成学校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配合不够协调。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整体协调和有力配合。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从社会来看,存在着不少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

贪污受贿、卖淫嫖娼、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腐蚀性;二是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三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阵地相对缺乏,许多学生只有到成人歌舞厅、咖啡馆、游戏室等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不少人因此走上歧途;四是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离婚率上升等某些社会问题,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

从家庭来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教育方法不当。

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二是部分家长身体力行不够。

个别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较大;三是家长重智轻德。

平时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限制孩子课外活动,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一好百好,使孩子学习负担很重,心理压力很大。

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学校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当前我校学生思想状况,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一)拓展德育途径,认真实施

   为将德育内容落到实处,我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好现有的德育途径,努力开拓新的德育途径。

比如①思想政治课;②班主任德育管理;③共青团、学生会德育活动;④课外活动;劳动实践德育基地;⑤校外教育;⑥家庭教育;⑦社会教育。

并对这些途径分五组认真实施:

一是常规教育管理组。

由政教处主任、年级负责人、门卫和学生自治队组成。

具体任务是:

①落实师生凭校牌进出校门、住校生平时不得出校门的管理制度;②制定《学生一日常规》,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纪律秩序实施管理;③制定《学生礼仪常规》,检查学生衣着仪表;监督学生不文明行为。

二、是家庭、社会教育组。

由政教处主任、分管年级行政领导组成。

具体任是:

①制定家长委员会的实施方案,分年级建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②定期请校外辅导员、党政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改革形势、革命传统等方面进行教育;三是课外活动指导小组。

由政教处、团队负责人、体艺教研组长、各年级主任负责。

具体任务是:

定期举行科技活动、文娱活动、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是年级德育工作组。

由各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学科备课组长组成。

任务是定期组织该年级教师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沟通信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抓好常规教育和管理,把德育基本的内容落实到年级和各班。

五是德育科学研究组。

由由分管德育的校领导、政治教研组、年级组长负责,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研究,开展德育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

(二)拓展德育内容,养德育才

   在分级实施德育内容系列的同时,我们按照系列中的五个主题,开展经常性和独立性活动,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规范升旗仪式;每年清明、“七·一”、国庆、“一二·九”分别开展祭扫烈士墓、颂歌献给党、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活动,酿造一种爱国主义氛围,感染、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是法制教育,我们要建立学校法制教育基地,并且每学期都要聘请县公安、交警大队领导对学生进行刑法、未成年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等教育,同时要求学校政治教师每学期都举办1—2次法制知识专题讲座。

三是理想纪律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全面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

另外,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早期教育,是我校加强学生理想教育的又一举措。

四是礼仪道德教育,“礼仪廉耻,国之四维”。

我们应该明确要求校园内师生见面都要相互问好,同学之间更要友好相处。

校学生自治队坚持每天课间巡视,制止课间追打、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不文明现象,可以举办以“养成文明言行,倡导文明新风”、“倡导道德规范,建设绿色校园”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五是倡导和组织了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组织同学开展征文比赛、足球比赛等活动,协助政教处,开展黑板报、课间操、清洁卫生、晚自习纪律等评分活动。

努力做到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六是强化心理辅导。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站的作用,解决好学生的早恋、抑郁症、耐挫力低等心理问题,使学生摆脱各种心理缺陷和问题的困扰,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品质。

七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

学校应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措施,营造了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育人环境。

八是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努力发挥家长委员会是作用。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道德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内容的易接受性和可及性。

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目标应分层次要求。

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首先是进行以“做人教育”为基础的养成教育;其次是以“理想前途教育”为主线的立志成才教育;再次是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应从实际出发,把高层次要求作为目标,把低层次要求的普遍实现作为侧重点,逐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层次。

道德教育的内容要让学生容易接受,而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我们的道德教育如果只停留在纯道德的层面上,就会使学生感到是“圣人教育”。

过于理想化的道德规范,很容易成为一种空泛的说教,很难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

我们完全可以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细化分解为:

关心他人、勤俭朴素、自律自强、清洁文明、勤劳吃苦等。

如社会公德中的“助人为乐”是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意思,显然这是德育的最高境界。

如将“助人为乐”改为“乐于助人”,这就成了愿意帮助别人,高兴帮助别人的意思,若能达到这一标准也很好。

还可以将乐于助人”改为“应该助人”,说明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又有帮助别人的义务,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容易做到。

必要时还可以降为“不妨碍别人”,假若大部分人都做到了这一点,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实践,促使学生的道德判断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成熟的道德行为要以成熟的道德思维作前提,但发展道德判断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个体的道德行为。

这种道德行为,必要时要节制个人利益。

因此,要学会自律。

而自律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养成。

杜威指出:

“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

”学校不可能将学生与社会隔绝,应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内在力量去吸取正确的东西,抵制错误的东西。

诚如《纲要》所言:

“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因而学校要重视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既让学生认识社会美好的一面,也让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社会的阴暗面;既正确地评价他人,也全面地评价自己,养成接纳他人和悦纳自己的品质,与人和睦相处,对社会宽容,对自己自律。

三、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情绪易于波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行为的研究,把握其心理活动的脉搏,帮助学生调理情绪,平衡心态,探求沟通师生心灵的新途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育有的放矢。

如果教育者缺乏心理知识,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借鉴和运用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才有扎实的基础。

四、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更新模式,与时俱进。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形式要新,内容要实。

针对学生知行脱节的状况,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大处着眼,小处人手”,抓好行为规范教育。

要从教室到宿舍,从上课到自习,到考试、开会、用餐、休息等方面的日常行为都进行具体规范。

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组织“文学社”、“合唱队”、“环保社”、“广播站”、“记者会”、“读书小组”等学生社团组织,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诗词朗诵会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优化学生的成材环境,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让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的课堂,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外在的行为内化为其优良的品

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适应新形势,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积极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探索德育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才能使学校真正实现“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坦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的美好愿望。

 

南丰一中政教处

2005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