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
一、课内回放。
麻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
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噢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已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博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词,用“”画出来。
并说说从老麻雀的各种动作中,你看到了怎样的老麻雀?
它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中的“强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本文的感受以及对母爱亲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带着猎狗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
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
一层山水一层人。
我望着群山在遐想:
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
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
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
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的空气(__________)的夕阳(__________)的晚景
(__________)地欣赏(__________)地爱抚(__________)地呼吸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水马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作者按由____及___的顺序观察了的乡村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5.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和蚂蚁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
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
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
我们干的活不少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气乎乎地说:
“ ”
“啥问题?
你说吧!
”小蜜蜂回答说。
“ ”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
“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
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忌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是 ,蚂蚁勤劳为的是 。
从中看出 。
2.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写()里。
()-----()-----()
3.联系上下文,在“ ”上补全对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那时候,妈妈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
我在五里外的村小学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妈妈起早摸黑地耕地,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妈妈和妹妹说:
明天发馒头,妈妈一个,妹妹一个,我一个。
妹妹笑了,妈妈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
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有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
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个。
三两口下区,嘴里没有品出味来,馒头已不见。
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怎么办?
干脆,把妈妈的那个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
妈妈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稀粥吗?
她说过,他不喜欢麦粑呀!
……
等我回到家,呆呆地看着手中的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有了。
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
妈妈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
“平娃娘,平娃娘!
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
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
妈妈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
你看嘛——”妈妈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
“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妈妈把馒头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
“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
”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联系上下文揭示下列词语的意思。
苦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伎重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以(_________)为线索安排材料的。
3.文中的“我”其实是个懂事的孩子,请用事例简要说明。
(至少三个)
(1)
(2)
(3)
五、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向远处眺望,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
一层山水一层人。
我望着群山在遐想:
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
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
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中回旋着……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
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空气 ( )地呼吸 ( )的晚景( )地欣赏
( )的夕阳( )地爱抚( )的炊烟( )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
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水马龙:
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 、 、 的修辞手法。
4.请你用“一边……一边……”“仿佛”各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按由 到 的顺序观察了 的乡村,抓住了 、 、 及 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 ,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六、课外阅读。
炊烟
①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
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②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③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④早晨,天色往往最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
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
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惬意的。
⑤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
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的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
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⑥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
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抑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
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暮色四起的时候,乡间昏黄的灯光从不同的窗户里透出,伴着徐徐升起的炊烟,的确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我想,这时的炊烟才是最纯粹的吧。
1.本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
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是________的。
2.短文的第⑤自然段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夸张B.照应C.对比
3.“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这句话中的“________”一词,写出了乡村的炊烟不张扬的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4.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近年来,各种塑料制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可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
瞧,一刮风,马路上随处可见像风筝一样到处飘飞的塑料袋。
风停以后,这些飘飞的塑料袋就挂在树枝上,停在屋顶上,落在草坪上,或是聚在墙角处,成了影响环境卫生的塑料垃圾。
这些塑料垃圾常给人们带来不便。
有一次,我们镇上的一条地沟不通了,污水外溢,臭气熏天。
人们花了很大气力才疏通了地沟,从地沟中掏出了造成堵塞的“坏蛋”——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
有塑料瓶,有塑料盒,当然还有很多塑料袋……
怎样处理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呢?
有人主张焚烧,但塑料燃烧时会放出难闻的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会污染空气,危害人的健康。
有人主张埋掉塑料垃圾,但事实证明,塑料垃圾很难在地下腐烂。
照这样下去,工厂不断生产塑料产品,塑料垃圾又难以处理,我们将要被塑料垃圾包围了!
塑料垃圾这个魔鬼将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有些发达国家已停止生产塑料袋,用一次性纸袋代替。
我们国家什么时候也能用一次性纸袋来代替塑料袋呢?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
2.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说一说塑料垃圾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减少塑料垃圾,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许多植物先天就有克隆的本领。
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这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
从二十世纪开始,科学家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有删改)
1.短文介绍的先天具有克隆本领的植物中不包括()
A.马铃薯B.柳树
C.仙人掌D.玫瑰花
2.“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B.列数字
C.打比方D.分类别
3.文章开头以孙悟空为例,这样写的好处是()
A.使文章言简意明。
B.使读者一目了然。
C.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增加神秘感和趣味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了什么作用?
()
A.总述作用B.承上启下
C.归纳作用D.总结作用
5.克隆技术有着哪些诱人的前景呢?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挽救一些濒危物种。
B.培植人体器官。
C.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和蔬菜。
D.使恐龙重生。
6.“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一句中“装配”的意思是移植,如果把“装配”一词直接换成“移植”,好不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克隆技术一定能给人带来好处吗?
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_____)安静—(_____)丰收—(_____)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________)颜色(_______)热闹(_______)
生机(________)美不(_______)丰硕(_______)
3.在短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比喻句、拟人句子抄下来。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___。
5.短文按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
_______夏天:
_______
秋天:
_______冬天:
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学到了什么?
(或想到了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
夏夜,一家人在房顶睡觉是常有的事。
在房顶睡觉,特别凉爽,比闷在屋子里睡舒服多了。
母亲收拾着枕头,被单,我们姐妹顺着梯子早早爬上房顶。
屋顶上的月亮,从一弯新月,到一轮满月,我看着它缺圆盈亏。
不变的,是月亮的光芒,莹白,安详,静静的,柔柔的,自高远的夜空倾泻下来。
屋顶的月光,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着。
妈妈与我们轻声地说着话。
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妈妈的故事真多啊!
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语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
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上薄被。
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别亮。
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
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容的诗《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屋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
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ABAC式的词语,再仿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妈妈在月光下给我们讲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未说完B.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C.表示语言中断
4.阅读短文,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故乡屋顶的月光莹白、安详,所以作者一直怀念至今。
(________)
(2)姐妹俩在屋顶不知不觉第睡着了,是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很无聊。
(______)
(3)“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
”这是一个比喻句。
(______)
(4)短文表面上写屋顶的月光,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
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坐着羡慕别人“成”,倒()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
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A.水滴能穿透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4.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简单谈谈看法。
(100——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
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qǐng)的青海湖。
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
②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
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