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9488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据此可知()

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

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

2.一般认为在分封制为主的时代中,县制较早地出现于公元前688年的秦国。

与县相比,郡有军事渊源,在一开始,郡被认为不如县重要,但最终县成为从属于郡的一级行政单位。

这反映出(  )

A.当时秦国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B.魏国与周边各国的争霸战争频繁

C.当时各国都普遍实行了郡县制度D.先秦已具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

3.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有可能是()

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

5.“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材料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6.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

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

这表明军机处

A.可以避免大臣权B.还渐成为中枢机构

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

7.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用述。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8.《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实质上是: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9.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哪一制度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

10.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

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11.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

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乙同学:

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同学:

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同学:

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12.“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

“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13.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此联充分说明: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14.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1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16.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17.民初著名政论家黄远庸曾写道:

“由今思之,革命者,亦即罢学风潮之放大影片而已。

综自革命后种种政界现象,凡系革命派所主持者,无一不与取缔风潮相似。

革命之后,不从政治轨道为和平进行,乃一切以罢学式的革命之精神行之,至于一败涂地,而受此后种种恶果。

”材料反映了()

A.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B.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一场大的罢学风潮

C.暴力革命需要先进革命精神指导

D.作者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18.麦迪逊说:

“在设计一个由人类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

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遵照了以下原则

①联邦制②分权制衡③消灭奴隶制度④民主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已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背崇尚自然则的理性精神

20、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21、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族贵族的专制统治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22、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3.下述主张出自于《资政新篇》的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兴医院以济疾苦……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

C.“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24.下列关于19世纪初英国对中国鸦片走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英国侵略中国的唯一方式B.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原因是自然经济对英国商品的抵制D.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5、有学者认为: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A.掀起瓜分狂潮B.要求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D.希望利益均沾

26.“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

”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27陈独秀在谈到两党合作方式时说:

“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

”这表明

A.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B.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

C.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D.陈独秀排斥革命统一战线

28、11.观察右图,导致中共党员数量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的屠杀政策

②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

③红军长征推动农村革命运动的高涨

④日本扩大侵华对革命力量的打击

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29、“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0.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写道:

“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这表明当时(  )

A.中共已经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B.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中共已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D.中共将城市斗争与农村革命紧密结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关注和保障普通人的基本权利,代表了立法理念的进步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第9表

(1)《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结合材料一指出该条款体现的立法观念?

(4分)

材料二“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

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2)材料二作者认为美国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这一功能对美国社会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8分)

材料三世界近代各国重要法案一览表

时间

国别

法案名称

主要特点

1689年

英国

《权利法案》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

1787年

美国

《联邦宪法》

体现人民主权、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

1791年

法国

《法国宪法》

确立君主立宪制,王权受到严格限制。

1871年

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

规定皇帝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