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作业4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4852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作业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作业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作业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作业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作业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作业41.docx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作业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作业4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作业41.docx

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作业41

题组层级快练(四十一)

一、选择题

(2018·福州模拟)青木川镇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古木建筑保存完好,为国家4A级景区。

回龙场是青木川老街的传统称谓,民国时期曾是繁荣的商业、文化交流场所。

左图示意青木川镇位置,右图是回龙场老街景观田。

据此完成1~3题。

1.发轫期,青木川古镇先民的选址主要考虑(  )

A.河宽水深,便于航运  B.冲积平原,地形平坦

C.依山傍水,风景优美D.位置优越,便于陆运

2.民国时,回龙场商贸鼎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支持,政策推动B.民族杂居,交流频繁

C.毗邻三省,经济活跃D.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3.当前,回龙场古建筑群的日常维护主要防范(  )

A.洪涝B.地震

C.滑坡D.火灾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青木川镇发轫于明中叶”可知,明朝为农业社会,选址主要考虑地形,该地地形平坦便于农耕,C项正确。

第2题,回龙场是青木川老街的传统称谓,从图中可看出青木川镇位于甘肃、陕西、四川三省交界地区,鼎盛的主要原因是毗邻三省,经济活跃,C项正确。

第3题,由材料可知青木川镇为古木建筑,国家的4A景区,从图中看建筑较为稠密,日常维护主要防范火灾,D项正确;日常维护不会防范地震、洪涝和滑坡。

(2018·武汉4月联考)下图甲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建成。

图乙表示甲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

A.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B.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

C.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D.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5.图中河流(  )

A.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

C.水位年变化小、日变化大

D.P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

答案 4.C 5.C

解析 第4题,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隔绝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但对暴雨山洪、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故A、B、D三项错误;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面干燥,多大风,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C项正确。

第5题,图中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受气温对融雪的影响,河流水位年变化小、日变化大,故A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夏季融雪量大,河流水位高,河中沙洲出露在外的数量少,B项错误;河流从P处流往Q处,但P处河水流至Q处后分成了两股,故Q处河流水量小于P处。

(2018·运城模拟)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

读图回答6、7题。

6.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7.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结合图中经纬度、河流的分布和等高线的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土质疏松,旱涝灾害和水土流失严重。

第7题,该区域干旱严重,说明气候较干旱,降水相对较少,但这样的地区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

(2018·宁德模拟)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两地农田水分盈亏量数值(  )

A.①>0 ②>-500B.①>0 ②<-500

C.①<0 ②>-500D.①<0 ②<-500

9.图示区域农田水分盈亏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作物品种差异B.耕作方式差异

C.作物熟制差异D.干湿状况差异

答案 8.C 9.D

解析 第8题,依据等值线判读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判断数值。

第9题,图示北方亏损、南方盈余,结合南北方降水差异,可判断导致农田水分盈亏量南北差异的主因是干湿状况不同。

(2018·郑州模拟)北京市计划在2020年将北京中心城区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建立多个中心。

据此回答10、11题。

10.元、明、清三朝都把北京作为都城,北京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传统的特点,其最鲜明的特色是(  )

A.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

B.城市的轮廓呈“凸”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11.“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市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  )

A.缓解交通压力

B.吸引农民进城

C.减少北京市人口

D.控制北京市产业的发展

答案 10.C 11.A

解析 第10题,北京中轴线突出,呈东西对称,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观念。

第11题,建立多个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城市职能,缓解交通压力。

二、非选择题

12.(2018·济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研学旅行小组7月选择下图中的“三江并流”保护区进行地理考察,考察中发现:

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丹霞峰丛和灿烂的喀斯特台地都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三江并流”地区有10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

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的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

“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中药资源和民族药资源的重要宝库。

(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地区,但好多的峡谷河畔却因干旱而荒凉一片。

请运用地理学原理解释干热河谷形成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如何依托生物多样性,实现“三江并流”地区的脱贫致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大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挤压、隆升;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形成河谷;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的自然奇观。

(2)“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的下沉气流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并在山谷的上空积聚下沉,加剧了河谷底部的干热环境的形成。

(3)“三江并流”地区由于纬度低,山高谷深,垂直海拔差异大,垂直带谱复杂,动植物种类众多;高山峻岭,山高谷深,气候复杂,局地小气候类型多,动植物种类独特;“三江并流”地区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独特的地质地貌也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体系。

(4)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 第

(1)题,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与该地的地理环境有关,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地区,降水充沛,流水作用明显,结合上述特点可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题,干热河谷形成的自然原因,关键词是“干热”,干热说明降水少且温度高,主要从地形、大气运动对其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第(3)题,“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说明该地空间大、地理环境多样,适合不同的动植物资源在此生存,分析时可从纬度、地形、地质地貌、气候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角度考虑。

第(4)题,依托生物多样性,实现“三江并流”地区的脱贫致富的措施主要从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产业道路及延长产业链角度分析,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13.(2018·宁夏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饮料作物,具有喜温喜湿、怕冷怕涝、耐酸怯碱等特点,多分布在云雾天气多的低山丘陵地区。

福建省是我国的茶叶大省,随处可见茶楼、茶馆、茶店等茶文化景观,当地茶叶种类多,质量高,名茶荟萃,有享誉中外的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品种。

下图为福建省的地形和降水分布图,下表为某年福建与贵州两省的茶产业比较表。

省区

福建

贵州

种植面积/万亩

332

520

产量/万吨

32.1

10.2

良种率/%

95%

77%

涉茶综合产值/亿元

400

86

出口量/万吨

17.93

4.15

(1)茶文化显著是福建省的地域特色,试阐述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福建和贵州同为我国的茶叶大省,但福建的茶树种植面积不及贵州,而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却远大于贵州,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春的低温冻害是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灾害之一。

福建茶农观察发现,早春的夜晚,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坡顶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随着茶叶需求量不断增大,福建龙岩某山区县计划将当地大片的原生马尾松林地改种成茶树,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福建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靠近海洋,降水丰沛,多云雾天气;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排水条件好;典型土壤为酸性的红壤,适宜茶树种植;当地种茶历史悠久;制茶水平高;名茶种类多;当地居民喜好饮茶,市场需求量大。

(2)与贵州相比,福建的科技水平高,种茶技术先进,单产高;种茶历史悠久,茶树的名优品种多;加工水平先进,茶叶的竞争力强;茶产业链完善,产品附加值高;地处沿海,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等。

(3)早春夜晚,坡顶地带的近地面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河谷地带,使河谷地带温度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河谷地带气温低,而坡顶地带气温较高,因此,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山坡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4)赞同。

当地多低山丘陵,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和地形条件均利于茶树的种植;茶树经济价值比马尾松高,利于提高居民收入;茶叶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政府政策支持等。

(或不赞同。

砍伐原有植被栽种茶树后,会导致土质疏松,坡地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会造成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种植茶树投资较大,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等。

解析 第

(1)题,可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种茶历史、制茶工艺、市场需求等方面来分析。

(2)题,可从两区域在种茶技术、茶树品种、茶产业链构成、对外交通、市场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

第(3)题,可从山坡与河谷的热力差异导致的热力环流方面来分析。

第(4)题,赞同可从种植条件、经济效益、产业带动、市场、政策等方面来分析;不赞同可从投资大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土壤侵蚀等方面来分析。

(2018·山东济南一模)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

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沟渠纵横的水田,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如图)。

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

村主任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

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村落所处地形为(  )

A.山地B.高原

C.三角洲D.冲积扇

15.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

A.山东B.台湾

C.四川D.浙江

16.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A.地形B.河流

C.土壤D.植被

答案 14.D 15.B 16.D

解析 第14题,由材料可知,“举目所见尽是沟渠纵横的水田,前方高山耸立”“民居间涌泉处处”和图片可推断,该地位于山区河流的出山口,地形为冲积扇,故选D项。

第15题,由材料可知,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该处与大陆之间有大海相隔,且岛上有椰林分布,应位于热带地区,结合中国地理可知,该地应位于台湾,山东和四川及浙江为温带或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有椰林分布,故选B项。

第16题,由于在该岛祖先到来之前,这里人烟稀少,由于人口增加,为了获得充足的粮食供应,应当对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进行了改造,开垦成为耕地,种植水稻等作物,故选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