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项目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4435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项目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政府项目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政府项目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政府项目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政府项目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项目工作计划.docx

《政府项目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项目工作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项目工作计划.docx

政府项目工作计划

政府项目工作计划

第1篇:

“政府审计项目计划”政府工作计划[材料]

编者按:

本文主要从财政收支审计项目;财务收支审计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专项资金审计及调查项目;市委、市政府交办或临时追加的审计项目进行讲述。

其中包括:

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被审计单位、完成时间、重点跟踪审计项目、决算审计和专项审计项目、被审计单位及人员、完成时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审计调查、安全工程、农村劳动力、教育投入政策执行情况、新农保资金使用情况等,具体材料详见:

20**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通知如下:

一、财政收支审计项目(21个)

(一)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17个)被审计单位:

财政局、地税局延伸审计单位:

建设局、发改委、人口计生委、科技局、行政服务中心、煤炭局、中小企业局、城镇化促进局、陆管局、档案局、移民局、农机局、体育局、供销社、市委党校完成时间:

20**年5月

(二)乡(镇)财政决算审计(4个)被审计单位:

城关镇、庞村镇、**镇、**镇完成时间:

20**年**月

二、财务收支审计项目(14个)被审计单位: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公用事业局、总工会、卫生局、畜牧局、公安交警大队、第二实验小学、自来水公司、妇幼保健院、第一面粉厂、**实业公司完成时间:

20**年**月

三、重点建设项目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16个)

(一)重点跟踪审计项目(5个)1.北环路改扩建项目2.**高速公路**连接线改扩建项目3.**市区段综合治理项目4.**故里扩建项目5.中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完成时间:

20**年**月

(二)决算审计和专项审计项目(11个)1.20**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专项资金审计2.**路、**路、**路竣工决算审计3.20**年度市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基金项目决算审计4.市廉租住房惠民小区一期工程竣工决算审计5.**五库、**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6.**、**、**等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竣工决算审计7.**、**等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8.城关、**等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9.**、**、**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等乡(镇)敬老院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11.新区**南路、**南路竣工决算审计完成时间:

20**年**月

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41个单位、46人)被审计单位及人员:

(一)原**乡党委书记、乡长

(二)原**乡党委书记、乡长

(三)原**乡党委书记、乡长

(四)原**镇党委书记、镇长

(五)原工业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

(六)原**镇镇长

(七)原**镇党委书记

(八)原**镇镇长

(九)原**镇镇长

(十)原**镇镇长

(十一)原盐业局局长

(十二)原党史办主任

(十三)原中小企业局局长

(十四)原团市委书记

(十五)原科协主席(十六)原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十七)原残联主席(十八)原妇联主席(十九)原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二十)原水利局局长(二十一)原发改委主任(二十二)原农机局局长(二十三)原人口计生委主任(二十四)原民政局局长(二十五)原建设局局长(二十六)原市场中心主(二十七)原科技局局长王振民(二十八)原煤炭局局长(二十九)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三十)原二轻局局长(三十一)原**高中校长(三十二)原驻京办主任(三十三)原供销社主任(三十四)原粮食局副局长(三十五)原统计局副局长(三十六)原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三十七)原政法委副书记(三十八)原房管局副局长(三十九)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四十)原水泵厂厂长新晨内容网(四十一)原**公司经理完成时间:

20**年6月

五、专项资金审计及调查项目(**个)

(一)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审计调查(系国家审计署统一组织项目,20**年4—6月完成)

(二)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跟踪审计(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12月完成)

(三)农村劳动力“阳光雨露”培训资金审计(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5月完成)

(四)全省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5月完成)

(五)质量技术监督系统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9—11月完成)

(六)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5月完成)

(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审计调查(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5月完成)

(八)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政策执行情况审计调查(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月完成)

(九)家电、摩托车下乡实施情况和效果审计调查(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5月完成)

(十)新农保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系市定项目,20**年3—5月完成)

六、市委、市政府交办或临时追加的审计项目

第2篇:

“政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十一五”时期既是十分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又是不可忽视的“矛盾凸显期”。

从发展机遇看,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仍处在新一轮上升周期,国家积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在发展政策、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向中部地区倾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打造省会经济圈,对合肥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作为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将更加有利于借助创新的动力发挥后发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市已经基本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全市上下奋力崛起、勇当先锋的氛围日渐浓厚,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从面临挑战看,国际竞争、国内区域竞争和产业竞争压力加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相互交织,形成更加复杂的制约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抢抓一切发展机遇,主动应对各种挑战,积极破解各种难题,奋力实现超常规发展。

“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升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东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在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5%,力争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1.5%;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0%。

经过5年奋斗,把我市基本建设成经济更加发达、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实现上述目标,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力,全面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

强化工业主导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高强度投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技术高新化、产业集群化、信息化、标准化、资源集约化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建成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增强支柱产业竞争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支撑作用,做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

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中小企业集群。

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围绕城市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加强协作,错位发展,培育和形成各具特色的配套产业。

积极培育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

强化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以发展区域性要素市场中心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以及文化、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经济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城市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

在强化县域工业的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经济、高效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培育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

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分类梯次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形成以城市为核心、县城为副中心、中心镇为骨干、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探索创新型城市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契机,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科技创新型城市。

深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完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电子商务应用体系。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节约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

提倡清洁生产,倡导生态消费,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创新体制和机制,增强发展动力。

立足“东向发展”,在思想观念、产业发展、要素流动、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对接和互动发展。

构建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招商机制,扩大招商引资;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优化贸易结构,支持和引导地方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

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培育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升形象,完善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力。

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总体思路,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手笔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加快构筑“1个主城、4个副中心、1个滨湖新区”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逐步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由“环城时代”向滨湖、临江城市的演变,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合肥铁路枢纽改造和合淮阜、合

六、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合肥新港集装箱码头,基本建成合肥新机场。

构建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大运量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形成立体通畅的交通网络体系。

完善水、电、热、气等设施,提高城市保障能力。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型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人居环境最佳城市,实施高品位绿化,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化生态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巩固扩大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政府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合肥”建设。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

推进政府、企业、个人信用建设,建设“信用合肥”。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推进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6年的主要工作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切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这个主题,采取强力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测指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

围绕以上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发展工业经济。

认真落实《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出台《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及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组织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

实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支持支柱产业加速发展,突出发展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新增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户、超50亿元2户。

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工业,确保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力争完成140亿元,重点推进“121”工程,实施好化工企业搬迁改造、联合利华工业园、江汽轿车、美的、天威保变、乐凯工业园、佳通全钢子午胎等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

出台《工业产业空间布局导向目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合理分工。

加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一大批“专、精、新、特”中小企业发展。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广泛推广清洁生产模式,突出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产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建设。

二大力实施县域经济突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规划示范、村镇建设、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公用事业和文明创建为抓手,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

按照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的要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先进制造业、城市配套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做精、做强城市配套服务业和特色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构建县域经济增长极。

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推进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

推进集约型养殖小区建设,组织实施“千场百区”工程,进一步提升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坚持产业为先、生态并重,提升苗木花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推进设施栽培小区建设,扩大专业菜地、反季节和精细蔬菜基地面积,做大做强西甜瓜、草莓等产业。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创牌工程”,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的作用,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组织引导和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组织实施“整村脱贫”项目。

推进城乡思想观念对接、体制机制对接、规划对接、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和人才对接,加快城市道路、公交、供电、供水、供气、环保、信息、金融、商贸等服务设施向县域延伸。

继续抓好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强化防洪保安和节水灌溉能力。

加快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村村通混凝土路”工程。

加快村镇规划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发展改革试点镇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三加快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新路子。

认真分解落实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服务机制,落实政策支持措施,出台目标考核奖励办法。

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25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增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积极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领头创办企业,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努力形成以科技合作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形式;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试点市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70亿元,增幅达到27%以上;加快信息产业与其他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具有自主版权的应用软件,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继续办好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扩大合肥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进试点市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和投资力度,争取新开工10至15个项目,完成投资10亿至15亿元,推动示范区尽快成规模、出形象。

加大创新型试点市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强科学普及和人才工作,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

第3篇:

“强化项目治理的工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

㈠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充分认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抢抓机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实现率先崛起、由人口小市向经济强市跨越的重要保证。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有新项目才有新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意识,把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经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突出任务来抓。

㈡成立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由市长任组长。

有关主管和责任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总体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㈢建立重点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

对全市重点项目进行目标分解。

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项目业主全面抓的良好氛围,落实好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㈣落实部门责任。

各重点项目主管部门要组织、督促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落实年度投资计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发改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好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不时加强与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网络和联络制度,确保全市项目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完善机制。

㈠明确重点项目规范。

市重点项目必需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骨干项目或使用政府性资金的投资项目。

具体规范如下:

政府性资金包括:

财政预算布置的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专项建设资金;政府融资以及利用国债的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赠款;转让、出卖、拍卖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权益收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政府性资金。

㈡认定和发布市重点项目。

1各地、各部门和中央、省属企业根据项目的隶属关系及属地原则。

并于当年月向市发改委提出列入市重点项目书面申请。

首次申报列入市重点项目的应同时附项目简要说明和项目法人情况、项目资本金和其他建设资金落实情况等书面材料。

2市发改委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

报市政府批准后,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对外发布。

市政府其他部门不再设立和发布其他名目的市重点项目。

需要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由市发改委向省发改委、省重点办申报。

3对市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已列入市重点项目计划的建设项目。

经市发改委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调整;凡是不能按期开工建设、建设进度缓慢或多次不按时向市重点办上报建设进度的由市发改委提出建议,报市政府批准后取消其市重点项目资格;对尚未列入重点项目计划但各项建设条件符合市重点项目规范的建设项目,经项目单位申请,市发改委初审同意,报市政府批准后,可列入市重点项目。

㈢市重点项目分类。

分前期项目、建项目和投产项目。

前期项目是指正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并力争在两年内开工的项目;建项目如跨年度则自动转为下一年度市重点项目。

㈣加强项目的前期工作。

加快开发谋划并贮藏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的项目。

科学有序地完成项目的建设顺序。

争取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㈤建立市重点项目贮藏制度。

市发改委要根据全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收集、整理和培育后续重点项目,认真抓好项目库建设。

市发改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协助各地和规模企业独立谋划建设一批切合实际的项目,形成在建、前期、谋划的梯次项目库结构。

㈥对重点项目实行稽察制度。

市重点项目稽察办牵头负责重点项目的稽察。

稽察的主要任务是对国家出资、融资的项目进行顺序性稽察。

对违规问题及时进行处置并下达整改通知书,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稽察结果报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相关部门。

㈦对财政性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

重点项目要严格项目审批手续。

严格资质审查,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项目建成后,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及时组织竣工验收,依照“谁审批、谁验收”原则,由项目初步设计审批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三、加强调度。

㈠加强协调督促。

凡涉及重点项目的重大问题。

督促其认真办理,限期办结,并及时报告。

㈡实行定期调度会制度。

市政府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

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㈢建立重点项目月报制度。

市发改委要全面掌握重点项目建设动态。

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各项目责任部门要指派专门信息员在每月5日前将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资金到位情况、完成投资额、工程建设进度、存在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以书面形式报市重点办。

四、重点扶持。

㈠优先报批。

各业务主管部门对重点项目建设单位报请审批的事项应优先从快操持。

优先料理项目选址和安排建设用地。

㈡优质服务。

电力、交通、通讯、供水、供气等部门在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同时。

负责协调征地拆迁、地材供应等有关事项。

有关部门要依法维护重点项目实施,严厉查处、打击破坏和干扰重点项目建设的行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㈢优先扶持。

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项目前期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市直有关部门在争取国债及专项资金和安排本级财政性资金及银行贷款贴息时,应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建设资金。

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在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上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的必需用地,每年预留一定额度的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对重点项目进行融资推介,商业银行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和引导信贷资金投向重点项目建设。

市发改委在申报企业上市、债券发行计划时,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五、强化考核。

㈠强化考核验收。

各地、各部门及项目单位要落实好目标任务。

层层抓紧抓实。

市政府年终将对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比和总结验收,对完成情况好的项目,将予以通报惩办并进行奖励,对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1目标任务。

根据每年下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调度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2考核对象。

县、区政府及管委会。

项目信息员。

3考核内容。

考核主要从领导重视、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项目管理、项目建设进度、平安生产、项目报表、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考核。

4考核评选。

年终被考核对象将年度目标完成及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报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综合评选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先进单位、优秀信息员。

⑴评选条件。

措施得力;依照责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条件。

领导重视。

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主动为项目搞好服务;工作开拓创新,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效果显著。

工作积极主动,优秀信息员条件。

重点项目建设信息报送中。

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