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4314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养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生态养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生态养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生态养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生态养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养鸡.docx

《生态养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养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养鸡.docx

生态养鸡

生态养鸡有学问

所谓生态养鸡,就是把鸡群放养到自然环境中,让鸡肉、鸡蛋恢复应有的天然优良品质。

目前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如果再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做文章,市场空间会更加广阔。

1.选对品种

生态养鸡最好选用当地土鸡品种。

地方品种具有体型小巧,反应灵敏,活泼好动,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宜放养的特点。

2.建好鸡棚

生态养鸡也需要鸡棚,这是鸡晚间宿营的重要空间。

鸡棚位置要高,背风向阳,视野开阔,不能积水,门前有足够的空闲地。

鸡棚可采用永久性的砖瓦结构,也可采用简易的木结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具有坚固的结构,有良好的遮风挡雨功能,为防止兽害侵袭,窗户要钉铁丝网,门口封闭要严实,地面要夯实,可使用三合土或水泥结构舍内地面,并铺设5~10厘米厚的锯末或垫草。

3.改造环境

野外养鸡选用的生态区域,尤其是荒山、树林中,野兽、野鸟较多,为防止各种灾害和敌害侵袭,要对养殖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

鸡群活动范围的边界上,应埋设1.5~2米高的铁丝网或尼龙网;也可密集埋植树枝篱笆,配合栽种葫芦、扁豆、佛手瓜、南瓜等秧蔓植物加以隔离阻挡;种植带刺的洋槐枝条、野酸枣树或花椒树,阻挡人、兽的效果最为理想。

周边活动半径以不超过50米为宜。

4.适当训练

在育雏期,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切碎的青菜叶或野菜叶,逐步锻炼鸡雏采食、消化粗饲料的能力。

4周龄脱温后,只要天气合适,室内外温差不是很大,都应定时将鸡群放到棚前的空闲地上,通过约束训练,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延长活动时间,直至鸡群能自由活动。

饲喂量要逐步减少,遵循“早少晚饱”的原则,以调动鸡群外出觅食的积极性。

为了能让在野外自由活动的鸡群,按时回舍补充料水,在放养的初期,就应进行必要的训练。

有经验的养殖户,常使用敲锣、吹哨子、敲脸盆等方式,以合适的响声,配合可口的食物,对鸡群进行召唤训练,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

5.防治疾病

野外生态养鸡虽然空气新鲜,鸡群活动量大,并且主要吃野菜、嫩草、草籽、昆虫等无污染的饲料,机体健康,但如果不按时预防,疫病照样会侵害鸡群。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是及时注射相应的疫苗,要求同一舍内饲养同日龄同品种的鸡,这样的鸡群一般不需要投喂药物。

在野外生态环境中,最容易发生寄生虫病,特别是蛔虫病和绦虫病,一般在放养1个月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隔2~4周后再进行第2次驱虫。

6.重视管理

为尽量达到体重均匀一致,应对鸡群实行分群管理,公鸡适时出售,母鸡用于产蛋。

为便于拣拾鸡蛋,应在鸡群性成熟后,适当减少活动范围,在凉棚内设置产蛋箱,箱内放入“引蛋”,应尽量鼓励鸡群回鸡棚产蛋。

为了改善鸡肉品质,使鸡肉有更好的口感和风味,提高胴体眼观质量,提高鸡群体重,便于获得好效益,野外生态饲养的鸡群,尤其是分群饲养的公鸡,要适当进行催肥饲养。

时间一般选在10周龄以后,催肥的手段主要是减少鸡群的活动范围,提高饲料能量含量,增加补饲的次数和饲喂量。

野外生态养鸡,要及时进行巡视,目的是检查鸡群状态,发现并隔离病弱鸡,防止猛禽、野兽伤害鸡群。

 

科学养鸡技术

养鸡是我国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一项传统的、具有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的饲养业。

鸡的品种按其经济用途分为蛋用鸡、肉用鸡、蛋肉兼用鸡和药用或观赏鸡四种。

一般来说,家庭养鸡本应以自繁、自养为主。

但因近年来养鸡户不断增多,饲养量大量增加,自繁自养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有相当数量的鸡苗只能从集市或种鸡场购买补充,怎样选择雏鸡呢?

挑选健壮的雏鸡,主要通过一看、二摸、三听、所谓“一看”,就是看外形,大小是否均匀,符合品种标准;羽毛是否清洁整齐,富有光泽。

“二摸”,就是摸身上是否丰满,有弹性。

“三听”则听叫声是否清脆响亮。

健壮的雏鸡一般表现为:

眼大有神,腿干结实,绒毛整齐,活泼好动,腹部收缩良好,手摸柔软富有弹性,脐部没有出备点,握在手里感觉饱满温暖,挣扎有力。

反之,精神萎靡,绒毛杂乱,脐部有出血痕迹等均属弱雏。

雏鸡的雌雄鉴别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肛门鉴别法:

首先看肛门的张缩情况,一般雄雏的肛门括约肌比雌雏发达,挛缩能力强。

因此,在出雏的当天,可将雏鸡托在手中,看其肛门的张缩情况,如果闪动恰恰而有力,为雄雏;而闪动一阵、停一阵、再闪动一阵,张缩次数较少且慢,为雌雏。

2、羽毛鉴别法:

主要根据翅、尾羽生长的快慢来鉴别,雏毛换生新羽毛,一般雌的比雄的早,在孵出的第四天左右,如果雏鸡的胸部和肩尖处已有新毛长出的是雌雏;若在出壳后七天以后才见其胸部和肩尖处有新毛的,则是雄雏。

3、动作鉴别法:

总的来说,动物雄性要比雌性活泼,活动力强,悍勇好斗;雌性的比较温驯懦弱。

因此,一般强雏多雄,弱雏多雌;眼暴有光为雄;柔弱温文为雌;动作锐敏为雄,动作迟缓为雌;举步大为雄,步调小为雌;鸣声粗浊多为雄,鸣声细悦多为雌。

4、外形鉴别法:

雄雏一般头较大,个子粗,眼圆形,眼睛突出,嘴长而尖,呈钩状;雌雏头较小,体较轻,眼椭圆形,嘴短而圆,细小平直。

来航鸡发育较快,雌雄翅尾羽都出得早,较难识别,一般在15日龄左右,可根据冠子的发育状况鉴别。

小鸡的科学饲养

小鸡从出壳到60日龄左右叫雏鸡,这段时间的培育亦称育雏。

人工育雏,就是根据雏鸡的生长发生规律,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喂养。

(一)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

育雏合适的温度、湿度如下表

周 龄

育雏舍(室、箱)

内的温度°C

育雏舍(室、箱)

内相对湿度(%)

白 天

晚 上

1-2

3-4

5-6

7-8

8周龄以上

32-28

28-26

26-23

23-20

20

34-30

30-28

28-25

25-22

22

65-60

65-55

55

55

55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

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雏鸡适宜的温度为:

安装幼雏保持在30-32°C。

以后,每5天降温1-2°C,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C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

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

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

大群鸡可采取温室保育。

另外,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对雏鸡生长不利;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

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

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二)及时供水开食、搞好日粮搭配

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

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

最后再喂料。

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

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

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

喂量应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雏鸡的饮料配合。

根据其营养需要特点:

要求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蛋白质。

一般日粮中,谷实类(玉米、碎米等)为50-60%;糠麸类(米糠、麦麸等)为5-10%;油饼类(花生饼、豆饼、芝麻饼等)为20-25%;动物性饲料(鱼粉、肉粉等)为7-20%;骨粉、贝壳粉4-5%;食盐0.3-0.5%。

青饲料另外加喂,尤其没有维生素添加剂时,不能断喂青料,喂量约为精饲料的30-50%。

不同日龄雏鸡耗料(克/每只、每日),因品种、个体发育、饲喂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大致为:

1-10日龄为8克,20日龄为15克,25日龄为16克,30日龄为30克,50日龄为40克。

(三)调控适宜光照,促进雏鸡发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

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易使雏鸡过量运动,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雏鸡正常发育。

因此,应采取遮光的办法使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以利于消化、增重和换羽,同时还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恶癖。

适宜的光照和运动时间为:

一周龄内的雏鸡可全日24小时光照,并在每次喂饲前后各活动10-20分钟。

一周以后,若天气晴朗,温度许可的情况下,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即可。

最好每天能晒一次太阳,头一、二天晒半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延长。

20日龄前每天可使雏鸡活动6-7小时,(包括采食时间),20日龄以后,晴天可整天活动,但中午炎热时节应收回遮光休息2-3小时为宜。

中鸡的科学饲养

(一)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可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

1、平养:

即在鸡舍地面铺有垫料(木糠、刨花、谷壳、短稻草、粗砂等),让鸡散放在垫料上饲养。

平养在室外可设置一定运动场。

此方法适用于中、小型养鸡数量较多而劳力较充裕的养鸡户。

2、笼养:

即把鸡关在笼子内饲养。

是现代化和工厂化养鸡的一种主要饲养方式,也是家庭,尤其是城镇职工、居民养鸡的一种主要方式。

3、放养:

即白天让鸡在户外自由活动和觅食,傍晚让鸡自行进笼,它是广大乡村比较常用的饲养方式。

(二)饲养管理

中鸡,一般指八周龄以后能独立生活到一燕前或上笼育肥前阶段的鸡,也称童鸡、育成鸡、青年鸡、后备鸡。

其特点是:

生长发育最为旺盛,骨骼、羽毛和肌肉等生长最多的时期。

1、日粮的需求及合理搭配。

随着中鸡消化机能的增强,采食量愈来愈大,日粮可在小鸡料的基础上逐渐减少蛋白质饲料的比例,适当加糠麸类粗料(一般右占日粮15-20%)和青绿饲料(可占日粮30%)。

这一阶段鸡的营养需要一般为:

粗蛋白质12-15%,粗纤维5%,钙1%,磷0.6%,食盐0.3-0.5%。

作为种用的鸡,饲料代谢能不宜过高,以免过于肥胖,不利生殖系统发育。

中鸡活动能力强,含量大,可采用干、湿结合的方法进行饲喂,即每天定时喂2-3次湿料,另设食槽经常保持有干粉料,任鸡自由啄食。

此外,食槽和饮水器具要配置充足,以免鸡群抢食出现捅挤和践踏。

2、适宜的饲养密度和及早上栖架。

为了促进鸡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发育,增强体质,应降低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鸡舍以5-10只鸡为宜。

平养方式应扩大运动场地,并在场内设置砂池,以便鸡进行砂浴和增加活动量。

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进行放牧饲养。

因为,野外牧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放牧的鸡活动量大,同时还可能吃到一些青草、草籽、昆虫、矿物质等饲料,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

随着鸡的生长和采食量的增加,呼吸量的排粪量也相应增加,鸡舍内容易污浊。

因此,要注意鸡舍内的环境卫生,开窗透气,促使空气流通。

另外,应及早训练鸡舍内的环境卫生,开窗透气,促使空气流通。

另外,应及早训练鸡群上栖架,避免对外开放体与粪便接触,从而减少球虫病等疾病的发生。

3、分群饲养和及时去势劣种公鸡。

为了保证鸡群均衡生长,应及时进行大小、强弱分群饲养,尤其公母鸡更要注意分群。

因为公鸡较强,吃料时常排挤母鸡,而且公鸡比母鸡性成熟早,追逐母鸡,使母鸡终日不得安宁,影响母鸡的正常发育。

所以,一般能明显地分出公母时就应分群饲养。

对于2-3月龄的小公鸡,根据需要留作种鸡外,其余不符合种用的,可短期限育肥作肉鸡出售或去势上笼饲养。

小公鸡经阉割去势后发生性情温驯,活动减少,增重快,易育肥,肉质好且饲料报酬高。

公鸡适宜的阉割时间,一般为45-90日龄。

产蛋鸡和种鸡的科学饲养

饲养产蛋鸡和种鸡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蛋和质量好的种蛋。

因此,两者在饲养管理上基本相同。

(一)产蛋鸡的日粮配合

饲料是保证母鸡产蛋的物质基础,而科学搭配饲料是保证母鸡多产蛋的先决条件,根据产蛋鸡对营养的需要,在日粮中应保持16-18%的粗蛋白质,代谢能2600-2900大卡/公斤。

而能量饲料或称淀粉料不宜过多,以免母鸡身体积聚脂肪过多影响产蛋。

同时搭配给1-1.5%的钙素。

另外,要常喂青料以满足鸡对维生素的需要。

此外,要保证新鲜清洁的饮水。

据了解,母鸡在24小时内得不到饮水,会使产蛋下降30%左右,至少10天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二)适宜光照与温度

自然光照(太阳光)和人工光照(灯光照)对鸡的生殖腺有刺激作用。

据介绍,在秋冬和早春自然光照不足时,人工补充光照,可使产蛋量增加34-40%。

适宜的光照时数,一般为:

每天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总时数,当年初产母鸡为14-15小时,成年经产母鸡为15-16小时。

鸡是恒温动物,成鸡体温调节机能健全,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但温度超过其适应范围(惟15-21°C为宜),也会影响产蛋率,试验表明,当环境温度升高1°C,饲料的消耗下降1.6%。

鸡没有汗腺,当气温超过30°C时,就用增加呼吸次数来放散体热,致使采食量减少20-25%,产蛋量下降20-30%。

此外,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有所降低。

(三)保持鸡舍空气清新与安静

鸡舍空气清新与否,对鸡的健康和产蛋力影响很大。

因为鸡只体温高(41-42°C)、呼吸快、新陈代谢旺盛,因此,鸡舍要注意通风换气,以排除有害气体,避免缺氧,降低湿度(鸡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55%),以减少疾病感染。

此外,鸡性怯弱,易受惊扰而产蛋减少,如因某些原因捉捕,引起鸡只炸群,惊慌飞逃,往往在一、二天内产蛋量下降30-50%。

同时还会出现下软蛋的薄壳帽。

所以,应尽力保持鸡舍周围安静。

(四)及时催醒抱窝母鸡

母鸡产生巢念抱窝是母性的表现,也是鸡繁殖后代的本能,素养鸡抱窝后,由于食欲减退,消耗体质,而产蛋停止。

如加以处理,少则停产20天,多则30-40天以上。

人工催醒抱窝母鸡的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如下几中。

1、把刚抱窝的母鸡关在笼里,吊在光亮的地方,使其不能长期伏卧,这样很快的醒抱。

2、采用“一穿、二刺、三灌醋”方法。

先用一根羽毛横穿抱窝母鸡的鼻孔,暂不取出;再用针分别刺入抱窝母鸡的两脚跟中部约1公分深,每天一次,然后再给抱窝母鸡灌服2匙酸腊醋,每日一次,一般一次即可醒抱,如一次未醒抱,可连续用2-3次即可。

要使母鸡多产蛋,除做好饲养管理外,在技术还要搞好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要选择饲养高产品种的母鸡。

2、注意选留高产的个体母鸡。

3、搞好鸡群更新。

通常母鸡产蛋第一年最高,第二年比第一年减少20%左右。

而第二年以上的老母鸡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小,且蛋理较头年大8-10%左右,头年产蛋较多的素养鸡在以后2-3年内产蛋也较多。

产蛋三年后的母鸡,除个别优良且产蛋量较高的母鸡外,一般都应予淘汰。

鸡的育肥

不作留种用的中鸡或肉用仔鸡的饲养后期,采用上笼育肥,可以在短其内获得更多的肉和脂肪。

育肥方法主要是创造一个安静、光线较暗的环境,并通过限制鸡的活动和增加演粉和脂肪较多的饲料,以促进肌肉的丰满肌肪积累,从而达到育肥的效益。

具体做法:

1、驱虫:

鸡体内有寄生虫,会影响育肥。

因此,育肥前,应进行一次驱除鸡体内的寄生虫。

2、上笼饲养:

经过驱虫后的鸡,一般要笼养育肥,以便限制鸡的活动。

同时,鸡舍内要保持黑暗与安静的环境,使鸡饱食后安睡。

3、供料:

育肥鸡主要靠体内积累更多的脂肪。

因此,育肥鸡日粮应以玉米、稻谷、小麦、木薯、红薯等淀粉性饲料为主,适当减少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以免造成浪费,且影响肉质风味。

有条件的可利用一些榨油的下脚料或菜油人微言轻鸡饲料添加剂,育肥效果更佳。

育肥鸡可少喂或不喂表绿饲料。

一般经15-20天的育肥,鸡的肥度符合要求,就应及时处理,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育肥期一般不宜超过一个月,否则鸡的增重就不再明显增加,甚至可能掉膘。

常见鸡病的防治方法

(一)鸡瘟

鸡瘟是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疾病。

多于春秋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

此病潜伏其为3-5天。

分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种。

一般流行初期多为急性发生。

主要症状:

体温升高(43-44°C)、闭眼、毛松乱、缩颈、垂翅,步态不稳或转圈;冠黑紫,口流粘液,摇头,打咯,发出“咯、咯”叫声,呼吸困难,拉绿色或黄色粪便;后期腿、翅麻痹,死亡率高。

预防:

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疫苗接种防疫。

1、预防接种:

1-2周龄的雏鸡用鸡新城疫Ⅱ系苗稀释10倍滴鼻;隔断0天左右再重复一次;2月龄以上的中、大鸡用Ⅰ系苗稀释1000倍,每只鸡肌肉注射1亳升,可免疫一年。

2、饮水免疫法:

用鸡新城疫Ⅲ系(F系)疫苗稀释成0.1-0.3%水溶液,让鸡自由饮食,10-30天后再饮用一次,可免疫7个月。

3、对疫区严格封锁,并进行彻底消毒。

目前此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试用:

1、蒜头3-5片,打烂混合少量硫磺粉及生油灌服,每日2次。

2、巴豆半粒打烂(药店有售,有毒性,严控剂量)混合少量生油灌服,每日2次。

3、用鸡新城疫Ⅰ系苗稀释500倍,每只病鸡肌肉注射器亳升,有一定疗效。

据资料介绍:

对于已有神经症状的病鸡,一般注射后2-3天即痊愈。

(二)鸡出败(禽霍乱)

鸡出败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为零散性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传染有时比鸡瘟还快,常常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此病可同时传染鸭、鹅和家兔。

预防:

每年定期注射禽出败菌苗,2月龄以上的鸡不论大小,每只鸡肌肉(或皮下)注射2毫升,每4-6个月防疫注射一次;亦可在饮水中加入0.01%的高锰酸钾(灰锰氧)或0.2%的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水溶液,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治疗:

1、青霉素3-5万国际单位/只,作肌肉注射,每天3次。

2、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啶钠肌肉注射,每只鸡每次1克(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每天2-3次。

以上药物疗效确切,但鸡完变黑紫色后,治愈率则较低。

(三)鸡白痢

鸡白痢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大小鸡都可发病,但尤以半月龄左右的雏鸡较为多见,死亡率较高。

主要症状:

病雏精神萎顿,缩头,翅下垂,拉白色浆糊状稀粪,肛门常被粪便粘住,排粪时发出“吱、吱”叫声。

成鸡多为陷性带菌,只有严重时见有贫血和下痢,母鸡产蛋量明显减少。

治疗:

1、每公斤饲料加入痢特灵200-400毫克(即2-4片)拌匀喂鸡,连用7天,停3天,再喂7天。

2、按每公斤鸡体重用土霉素(或金霉素、四环素)200毫克喂服(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或每公斤饮料加土霉素2-3克(即8-12片)拌匀喂鸡,连用3-4用。

3、每只鸡每天用青霉素2000国际单位拌料喂服,连用7天。

4、每公斤饲料加入磺胺脒(或碘胺嘧啶)10克(即20片)或磺胺二甲基嘧啶5克(即10片)拌料喂鸡,连用5天;也可用链霉素或氯霉素按0.1-0.2%加入饮水中喟鸡,连用7天。

以上药物最好交替使用,以利提高疗效。

(四)鸡枝原体病(慢性呼吸道病)

主要症状:

出现呼吸罗音(夜间更易听到),流鼻涕、咳嗽的打喷嚏;食欲不振、消瘦。

后期常见眼脸肿胀,眼部突出如肿瘤状,眼球受压而萎缩,造成失明,病程一月至数月。

预防:

定期消毒,搞好鸡舍卫生;出壳雏鸡每只用2000单位链霉素滴鼻。

治疗:

1、链霉素,小鸡用9万单位,中鸡用10万单位,大鸡用20万单位作肌肉注射,每天3次,连用3-5天。

2、每公斤饮料加入土霉素或四环素400-800毫克(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拌匀喂鸡。

3、秦妙林对枝原体病有特效,用1000毫升水加入125-250毫克的秦妙林水溶液供鸡饮食。

(五)球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危害雏鸡比较严重而常见的疾病,以15-25日龄鸡最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霉雨季节发病率最多,一量发病就会引起广泛流行。

成鸡感染球虫病,症状稍轻,很少死亡。

主要症状:

病雏最早出现全身衰弱,精神萎顿,喜欢拥挤成堆,两翅下垂,毛松乱,眼睛紧闭,好睡;下痢,呈棕红色带血稀粪;冠髯苍白,大量饮水,继而废食,最后极度消瘦。

预防:

1、搞好鸡舍卫生、干燥,并定期消毒。

2、及时隔离病鸡,进行治疗。

3、每公斤饲料加入痢特灵150-250毫克(每片药含量100毫克,拌匀喂鸡,连用7天,停药3天,再用药5-7天。

治疗:

1、每只鸡用青霉素3000-6000单位计算,将青霉素溶于水中,然后以溶液一半用来混合粉料饲喂,另一半倒入饮水器中,惟代替饮水,让鸡自由饮食。

2、每只雏鸡每日用土霉素或金霉素2-4毫克(每片药含量250毫克)喂服,连用3天;或每公斤饲料加入金霉素800毫克,拌匀喂鸡。

3、每公斤饲料加入痢特灵250毫克(即2.5片)拌匀,饲喂,或在饮水中加入同样的剂量组鸡饮服,连用2-3天。

(六)鸡痘(鸡白喉)

鸡痘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病鸡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此病潜伏期4-8天。

分皮肤型和白喉型两种。

预防:

1、免疫接种痘苗,适用于7日龄以上各种年龄的鸡。

用时以重量盐水或冷开水稀释10-50倍,用钢笔尖(或大针尖)蘸取疫苗刺种在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

接种7天左右,刺中部位呈现红肿、起泡,以后逐渐干燥结痂而脱落,可免疫5个月。

2、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和鸡虱。

3、及时隔离病鸡、甚至应淘汰,并彻底消毒场地和用具。

治疗: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一般采用对症疗法。

(七)鸡蛔虫病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鸡寄生虫病。

预防:

每年定期驱虫3-4次。

治疗:

1、按每公斤鸡体重用驱蛔灵0.15-0.25克(每片药含量0.5克)灌服;或把药研细拌入饲料中,于傍晚一次喂服。

2、按每公斤鸡体重用驱虫净20-30毫克(每片药含量25毫克),拌入饲料喂服。

3、用汽油1-2毫升,进行嗉囔注射。

 

散养鸡的防疫:

养鸡场场地的选择要点

建造一个鸡场,首先要考虑选址问题,而选址,又必须根据鸡场的饲养规模和饲养性质(饲养商品肉鸡、商品蛋鸡还是种鸡等)而定,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卫生防疫、鸡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

  场地选择要考虑综合性因素,如面积、地势、土壤、朝向、交通、水源、电源、防疫条件、自然灾害及经济环境等,一般场地选择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有利于防疫。

养鸡场地不宜选择在人烟稠密的居民住宅区或工厂集中地,不宜选择在交通来往频繁的地方,不宜选择在畜禽贸易场所附近;宜选择在较偏远而车辆又能达到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不易受疫病传染,有利于防疫。

  

(2)场地宜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

如在平原地带,要选地势高燥、稍向南或东南倾斜的地方;如在山地丘陵地区,则宜选择南坡,倾斜度在20度角以下。

这样的地方便于排水和接纳阳光,冬暖夏凉。

场地内最好有鱼塘,以利排污,并进行废物利用,综合经营。

  (3)场地内要有遮荫。

场地内宜有翠竹、绿树遮荫及草地,以利于鸡只活动。

  (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

鸡场需要用水和用电,故必须要有水源和电源。

水源最好为自来水,如无自来水,则要选在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于打井的地方,而且水质要符合卫生要求。

  (5)场地范围内要圈得住。

场地内要独立自成封闭体系(用竹子或用砖砌围墙围住),以防止外人随便进入,防止外界畜禽、野兽随便进入。

又:

一)远离城镇、交通主干线,远离化工厂、屠宰厂、肉联厂、医院、居民区。

(二)选择深山草地,没有传染病,空气好、地质好、水质好,杂草树木多,没有或很少农田,不用或几乎不用农业化肥,居住松散区域散养。

(三)较平坦向阳有水原且出水畅通,能通车、通电,能铖害鸡的野生动物少。

(四)育雏室建造地址:

选地势高燥,向阳避水离成的鸡舍较远上风头。

(五)成鸡舍建造地址:

地势高燥,向阳避风。

周围有较广阔的平坦地段。

而且接近整个鸡觅食运动场的中间。

(一般10-20亩场地养500只左右,建一个舍为一个饲养区为宜)

(六)饲料室建造址:

应在整个场址的入口,地势高燥,通风,出水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