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 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4144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 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 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 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 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 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 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 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 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 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docx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12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存敬,谯郡人也。

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

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

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

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

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侯,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

太祖东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

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

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

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

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

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获马万余蹄。

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

翼日,镇人纳质而旋。

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

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

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

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

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太祖闻之,痛惜移晷。

开平初,追赠太保。

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B.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C.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D.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这段话的意思是“进而围攻河中,王珂请求投降。

太祖称赞他,于是让存敬担任护国军留后。

不久,升任检校司空,不久又迁任宋州刺史。

快到任职的地方时,卧病,十多天后在河中府去世”“嘉”的主语是“太祖”,所以“太祖”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AC两项。

“护国军留后”是官职,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折节,既指主动屈己敬人,又指改变平日的志节行为,文中该词意思是后者。

B.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受封者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C.晷,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移晷,指过了一段时间。

D.太傅,“三公”之一,为辅弼天子之任。

历代多有延置,后多用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文中该词意思是后者”错,应是前者,“指主动屈己敬人”。

故选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存敬多谋善虑,屡立战功。

他跟随太祖征讨敌军,多次在急迫情形下,显示出奇谋,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勋。

B.张存敬不惧危险,骁勇善战。

太祖向东征讨徐州、兖州,他常有杀敌的功劳。

箭矢滚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

C.张存敬才干出众,攻取多州。

他在镇州善理政务,不久又担任宋州刺史;他曾几十天内连续攻下瀛、莫、祁、景四州。

D.张存敬屡获升迁,深受太祖赏识。

他多次因军功被提拔;病逝后,太祖哀痛惋惜,先后追赠他为太保、太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在镇州善理政务”错误,文中说的是“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由此可知,应是在宋州刺史任上。

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2)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

【参考答案】

(1)张存敬带领骑兵率先进攻敌军,各路军马像翅膀一样(从两侧助攻)掩护他,敌人的骑兵被打败了,于是解了河桥之围。

(2)张存敬带领军队渡过滹沲河,兵士击鼓前进,遇到镇州几千个散兵,趁机追赶他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引”,带领;“翼”,像翅膀一样(从两侧助攻)掩护;“敌骑大败”,被动句;“乃”,于是。

第二句中,“勒”,带领;“鼓”,击鼓;“游兵数千”定语后置,几千散兵;“因”,趁机。

【参考译文】

张存敬是谯郡人。

他性格刚直,有胆量和勇力,遇到危险的时候并不惧怕。

唐中和年间,他跟随梁太祖到汴州,因为他能屈己敬人,很被太祖亲近。

刚开始担任右骑都将。

跟随太祖征讨巢、蔡,一共经历一百多场战役,多次在急迫情形下,显示出奇谋,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勋。

光启年间,在盟津李罕之会同晋军围困张宗奭,太祖派遣丁会、葛从周、存敬三人同时飞驰前往救援。

张存敬率领骑兵率先进攻敌军,各路军马像翅膀一样掩护他,敌人的骑兵被打败了,于是就解了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张存敬担任诸军都虞侯,辅佐霍存统帅大军收复宿州,因为功勋上奏加封检校兵部尚书。

太祖向东征讨徐、兖,他常有杀敌的功劳。

凡是他指挥的战役,都能抓住机会,箭矢滚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太祖待他特别优厚不同一般,让他担任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

乾宁三年,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犯魏郡,又以存敬为都指挥使。

三年,大规模起兵,和葛从周共同进攻浮阳,竖立数十围栏,围刘守文好几个月。

那时幽州刘仁恭带兵前来救援,存敬在乾宁军南老鸦堤偷袭他。

这天,燕人大败,斩杀敌军五万人,活捉了马慎交下面一百余人,获一万多匹马。

这年秋九月,引军占领镇州,存敬带领军队渡过滹沲河,兵士击鼓前进,遇到镇州几千个散兵,趁机追赶他们,径直进入镇州壅门,收缴数以万计的鞍马牛驼。

第二天,镇州人送纳人质(归顺)才回师。

不久担任宋州刺史,过了几年,非常善于处理政事。

又带领大军攻打蓟门,几十天之间张存敬,擒获的俘虏非常多。

自从怀德驿开始和中山兵接战,数十里尸骸狼藉,中山开城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因为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借(太原)骄横放纵,命令存敬统大军讨伐王珂。

当天收复绛州,捉拿刺史陶建钊,使晋州刺史张汉瑜投降,二郡被平息。

进而围攻河中,王珂请求投降。

太祖称赞他,于是让存敬担任护国军留后。

不久,升任检校司空,不久又迁任宋州刺史。

快到任职的地方时,卧病,十多天后在河中府去世。

太祖听说张存敬死了,哀痛惋惜了一段时间。

开平初,追封他为太保。

乾化三年,又追封他为太傅。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镒,苏州人,朔方节度使齐丘之子也。

以门荫授左卫兵曹参军。

迁屯田员外郎,转祠部、右司二员外。

母忧居丧有闻,免丧,除司勋员外。

大历五年,除濠州刺史,为政清净,州事大理。

乃招经术之士,讲训生徒,比去郡,升明经者四十余人。

李灵曜反于汴州,镒训练乡兵,严守御之备,诏书褒异,加侍御史、沿淮镇守使。

德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寻除河中晋绛都防御观察使。

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卢杞忌镒名重道直,无以陷之,以方用兵西边,杞乃伪请行,上固以不可,因荐镒以中书侍郎为凤翔陇右节度使代朱泚,与吐蕃相尚结赞等盟于清水。

将盟,镒与结赞约各以二千人赴坛所,执兵者半之,列于坛外二百步;散从者半之,分立坛下,镒与结赞升坛为盟。

初,约汉以牛,蕃以马为牲,镒耻与之盟,将杀其礼,乃请结赞曰:

“汉非牛不田,蕃非马不行,今请以羊豕犬三物代之。

”结赞许诺。

时塞外无豕,结赞请以羝羊,镒出犬、白羊,乃坎于坛北刑之,杂血一器而歃。

盟毕,结赞请镒就坛之西南隅佛幄中焚香为誓,誓毕,复升坛饮酒。

献酬之礼,各用其物,以将厚意而归。

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

李楚琳者,尝事朱泚,得其心。

军司马齐映等密谋曰:

“楚琳不去,必为乱。

”乃遣楚琳屯于陇州。

楚琳知其谋,乃托故不时发。

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

镒修饰边幅,不为军士所悦。

是夜,楚琳遂与其党王汾、李卓、牛僧伽等作乱。

镒夜缒而走,出凤翔三十里,及二子皆为候骑所得,楚琳俱杀之。

寻赠太子太傅,葬事官给。

(节选自《旧唐书﹒张镒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B.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C.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D.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

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官”“日”“汴滑节度观察使”“御史大夫”“中路”“疾”“私第”“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国史”,虚词“以”“于”,AB项,“中路”意思是“途中”,“于中路”意思是“在途中”,作“逗留”的状语,意思是“在途中逗留”,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D项,“养疾”意思是“养病”,“私第”指“家中”,“养疾私第”意思是“在家中养病”,省略介词“于”,即“养疾于私第”,“于私第”作“养疾”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

上任几天之后又改任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因为患病辞去官职,在路途中停留了一段时间,被召回京城,在自己家里养病。

不久,被授予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编修国史。

句子可以断开为:

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荫:

除了科举取士之外,一些高官的后代还可以凭借先辈的功劳获得世袭做官的特权,门荫指的就是借先人的余荫循例得官。

B.明经:

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叫做“明经”。

C.盟:

历史上不同的国家或部落为了争取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常常采取会盟的外交政策。

“盟”就是通过庄重的仪式宣誓缔约。

D.行在:

也称行在所。

指的是某地方官员为接待离开京城外出巡视的皇帝而修筑的行宫。

修筑行宫常常给当地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D项,“指的是某地方官员为接待离开京城外出巡视的皇帝而修筑的行宫”说法错误,行在是帝王巡行时所居之地,不一定都是行宫。

故选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镒注重教化,在任濠州刺史期间,招来研究经学的人培训弟子。

等到张镒离任的时候,提拔了很多个懂得经学的人。

B.卢杞嫉恨张镒名气大,为人正直,就想陷害他,借西边有战事,假装请求自己要到前线去战,被皇上否决了,于是推荐张镒前往西部。

C.在将与吐蕃举行结盟仪式的时候,张镒主张用羊、猪、狗代替牛、马作为牲礼,这体现了张镒节俭务实的良好品行。

D.张镒为了迎接德宗驾临,准备了好多财物,由于要求过细,引来军士们的不满,以至于在楚林叛乱的时候,自己非常狼狈,被叛军杀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体现了张镒节俭务实的良好品行”曲解文意,牵强附会,根据原文,张镒主张用羊、猪、狗代替牛、马作为牲真正的原因是“镒耻与之盟,将杀其礼”。

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献酬之礼,各用其物,以将厚意而归。

(2)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

【参考答案】⑴彼此间献上与酬答的礼物,各自用他们自己的物产,为了彼此带着对方深厚的情意回去。

⑵张镒起初因为迎接皇上的事心里忧虑惶惑,认为楚林已经接受命令离开了,就没有特别督促他出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

(1)中“献酬”,献上与酬答;“献酬之礼”,献上与酬答的礼物;“将”,带着;“厚意”,深厚的情意。

(2)中“始”,起初;“以”,因为;“迎驾”,指迎接皇上;“以”,认为;“承命”,接受命令;“去”,离开;“殊”,特别;“不促其行”,没有特别督促他出发。

【参考译文】

张镒,苏州人,是朔方节度使齐丘的儿子。

因为先辈的余荫被授予左卫兵曹参军。

升任屯田员外郎,又转任祠部、右司二员外。

母亲去世,他在家守丧有名望,被免除服丧,被授予司勋员外。

大历五年,被授予濠州刺史,为政清廉干净,州里的事物得到很好的治理。

于是他招来懂得经书学问的的人,为学生做讲解培训,等到他离开当地时,因为懂经意而被选为士的的人达到四十多人。

李灵曜在汴州造反,张镒训练乡兵,严格加强了防守抵御的准备,皇上颁诏特别嘉奖,加封侍御史、沿淮镇守使。

德宗即位,招到京城授予吏部侍郎,不久又被任命河中晋绛都防御观察使。

上任几天之后又改任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因为患病辞去官职,在路途中停留了一段时间,被召回京城,在自己家里养病。

不久,被授予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编修国史。

卢杞忌恨张镒名气大行为正直,又没有办法陷害他,因为西边正用兵打仗,卢杞就假装请求前往,皇上坚持认为不可以,于是推荐张镒凭中书侍郎的身份作为凤翔陇右节度使来取代朱泚。

与吐蕃相尚结赞等人在清水结盟。

将要举行结盟仪式,张镒和结赞约定各带二千人赶赴祭坛所在地,有一半人带着兵器,在祭坛外二百步远排列;散开另一半跟随的人,分别站在祭坛下,张镒和结赞登上祭坛结盟。

开始的时候,双方约定汉人用牛,吐蕃人用马来作为祭礼供品,张镒认为中原与吐蕃结盟是耻辱的,准备降低这个礼仪的规格,于是请求结赞说:

“汉人没有牛就不能种田,吐蕃人没有马就不能行路,请求用羊、猪、狗三种家畜来代替牛马。

”结赞同意了。

当时塞外没有猪,结赞请求用羝羊来代替,张镒拿出狗和白羊,于是在祭坛的北边修筑台子杀了这些牲礼,把这些动物的血混在一个器皿里然后抹在嘴唇上。

会盟结束,结赞请张镒到祭坛西南角的供佛的帐篷里焚香立誓,结束后,又登上祭坛饮酒。

双方献出给对方的礼物,都用自己的物产,用来让对方带着彼此的深厚的情义回去。

德宗将要驾临奉天,张镒私下里知道了,准备迎接皇上,准备了一些财物用品要献给皇上下榻的地方。

李楚琳曾经侍奉朱泚,知道他的想法。

军司马齐映等人密谋说;“楚林不离开,一定会造反。

”于是派楚林到陇州驻守。

楚林了解这个计谋的用意,于是找借口不按时出发。

张镒起初因为迎接皇上而心中忧虑惶惑,认为楚林会接受命令离开,也就没有特别的督促他行动。

张镒过于追求迎驾活动的细节,不被军队里的人喜欢。

当天晚上,楚林就和他的同党王汾、李卓、牛僧伽等发起叛乱。

张镒连夜用绳子从城墙上顺下来逃跑,出了凤翔三十里,和他的两个儿子都被等在那里的骑兵抓获,楚林把他们都杀了。

不久朝廷追赠张镒太子太傅,丧事由公家出财物办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

幼清警好学,起家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

高祖为雍州,虑天下将乱,求迎伟及始兴王檐来襄阳。

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

“吾无忧矣。

”义师起,南康王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州府事。

义师发后,州内储备及人皆虚竭。

魏兴兴太守颜僧都并据郡不受命,举兵将袭雍州,伟遣兵于始平郡待师仁等,要击大破之,州境以安。

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给鼓吹一部。

十五年,生母陈太妃寝疾,伟及临川王宏侍疾,并衣不解带。

及太妃薨,毁顿过礼,水浆不入口累日,高祖每临幸譬抑之。

伟虽奉诏,而毁瘠殆不胜丧。

十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

五年,薨,时年五十八。

诏敛以衮冕,给东园秘器。

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

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

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而性多恩惠,尤愍穷乏。

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间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

太原王曼颖卒,家贫无以殡敛,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儿对革号诉。

革曰:

“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

”言未讫而伟使至,给其丧事,得周济焉。

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

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著《二旨义》,别为新通。

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钧、陆锤并名精解,而不能屈。

(选自《梁书·列传第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B.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C.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D.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注意主语常省略。

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划线句的翻译是:

天监初年,赐给萧伟宅第,萧伟又加以挖掘建筑、增种美好的树木,珍奇的花果,极尽雕饰华丽,经常和宾客在里面游乐,命令从事中郎萧子范为这写题记。

梁世藩王住宅的豪华,没有超过萧伟的宅第。

“嘉树”“珍果”共同作“增植”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D;“为之”与“记”是状中关系,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C。

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

B.薨,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称“薨”,太妃死亡也可称“薨”。

C.衮冕,是古代帝王及三公穿戴的绘有龙纹的礼服和礼帽。

D.玄学,盛行于魏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中,D项,“以儒家思想为主”错误,玄学是魏晋时期以道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

故选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伟遭遇袭击,巧设伏击。

裴师仁、颜僧都发兵袭击雍州,萧伟派兵在始平郡伏击,拦腰截击打败他们,雍州境内才得以安定。

B.萧伟侍奉母亲,极尽孝道。

萧伟母亲病重,萧伟衣不解带侍候她,母亲去世后,萧伟哀伤过度,多日水米不进,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

C.萧伟礼待贤士,受到拥护。

萧伟接近贤才重用士人,还常常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当时许多游士、有名之人,都到他家里去拜访他。

D.萧伟关爱穷人,尽力赈济。

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萧伟派使者前来,帮助王曼颖家办理了丧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本题中,D项,“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说法错误。

从文中“历访闾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的信息来看,是说萧伟遍访得知,派人帮助办理丧事,而不是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

故选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

“吾无忧矣。

(2)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

【参考答案】

(1)不久听说他们已进入沔水,高祖欣喜地对佐吏说:

“我没有后顾之忧了。

(2)每当大寒积雪,就派人运送木柴粮食供应,遇贫乏断炊的就发给他们。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俄,不久;欣然,欣喜地。

(2)载,运送;赋给,发给。

【参考译文】

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

自幼清和机警爱好学习,出仕为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

高祖担任雍州刺史,担心天下将动乱,请求迎接萧伟和始兴王萧前来襄阳。

不久听说他们已进入沔水,高祖欣喜地对佐吏说:

“我没有后顾之忧了。

”起义军队发动,南康王秉承制命,委任(萧伟)为冠军将军,留守代理雍州州府事务。

起义军队出发后,州内的储备和兵士都空虚枯弱。

魏兴太守裴师仁、齐兴太守颜僧都占据郡城不接受命令,发兵将要袭击雍州,萧伟派遣兵士在始平郡等待装师仁等人,拦腰截击大败他们,州境内因此安定。

天监元年,封萧伟为建安郡王,享二千食邑,给鼓吹一部。

十五年,生母陈太妃病重,萧伟和临川王萧宏侍候疾病,都衣不解带等到太妃逝世,哀伤消瘦超过礼仪,水米多日不进口,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

萧伟虽然奉行诏令,而消瘦得差不多承受不了丧事。

十七年,高祖因建安土地贫瘠,改封萧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