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385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防动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防动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防动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防动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防动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防动员教案.docx

《国防动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防动员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防动员教案.docx

国防动员教案

讲授内容

课堂设计

国防动员

同学们:

  国防动员,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联结精干常备军与强大后备力量的纽带和桥梁,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基础建设,是遏止战争、赢得战争的重要保证。

事实证明,国防动员建设越扎实,军事斗争准备越充分,和平就越持久,战争离我们就越远,经济建设就越能够得以稳定持久地发展。

因此,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确保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措施。

教学目的:

理解国防动员的基本涵义,了解国防动员的功能、内容、意义及在战争中的运用,掌握国防动员领导机构的基本设置、职能作用及相互关系,熟悉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的内容、程序、方法与要求,预见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的发展趋势,强化国防观念,增强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

一、国防动员概述

二、国防动员领导机构

三、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

四、现代国防动员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国防动员概述

(一)国防动员的基本内涵

动员一词,就其字面含义而言,可作如下解释:

“动”即发动、控制、支配与运用;“员”即人力、物力以及一切能量代表之单元,所以动员的含义,就是为达成某种目的,将一切能量单元,有计划的组织运用,使其发挥最大能力。

由此引伸,我们可以对国防动员进行如下界定。

即:

国防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正常状态转入非常状态,统一调度各种资源满足战争或应付其他危机需要的一系列活动。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

其一,国防动员的行为主体是国家。

国防是国家大局所系,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国防行为,是国家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而行使主权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统称,既包括国防力量的建设,也包括国防决策和国防手段的运用。

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而采取的行为方式称为国防手段,主要包括经济、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等手段。

其中,战争是国防行为的最高形式和手段,服务于战争和其他危机需要的国防动员,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措施,是国家防卫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为与意志的集中体现。

因此,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履行国家职能的各级政府是国防动员活动的行为主体。

另外,由于国防动员涉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需要解决的矛盾很多,如国家与地方之间、国家与集体之间、国家与个人之间、行业或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等存在的各种利益关系往往需要调整。

要做到一切为了国家安全利益,没有国家的强力干预,没有统一的国家意志,就不能使全体公民步调一致地行动。

其二,国防动员的对象是国防潜力资源。

国防动员的对象是动员实践活动的客体,即是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人们的主观努力把动员意图和过程施加其上的客观事物。

国防动员的目的在于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适应战争或应付其他危机的要求,是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或应付其他危机实力的过程,是国家对国防资源在非常状态时的利用。

在国防资源诸要素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均以物质的形态存在于综合国力之中,甚至是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在人力、物力、财力三种国防动员基本对象中,人力资源的动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从动员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来看,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在动员主体意义上,国家的意志即人民的意志,而且各级政府动员机构的职责都要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去实现;在动员的客体意义上,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是一种典型的物质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和物两种战争因素中,人的因素对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国防动员对象的重点是人而不是物。

只有把国防意志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行动,才能真正使国家的政治精神与物质财富很好地结合起来为战争服务。

其三,国防动员的实质是国防潜力的调度和转化。

一个国家的国防能力一部分来自军力,即现实武装力量所具有的国防能力。

另一部分来自民力,即民力资源中蕴藏着的国防潜力。

但与前者不同的是,民力资源具有的国防潜力,只有经过转化开发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作为经过转化才可对战争发挥作用的国防潜力,相对于非常时期,平时通常是“静态”和“散在”的物质形态,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或各行各业之中。

动员就是把这些“静态”和“散在”的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变成服务于战争或应付其他危机的动态和集中的力量。

这种力量的形成,不是简单的组合,也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不断调控的动态过程。

只有通过动员的调控功能,才能使各种潜力资源改变存在结构,由“潜力”形态转化为“实力”形态,并与战争或应付其他危机活动融为有机整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实力”来源于“潜力”,“实力”是“潜力”动员后的体现,动员是“潜力”向“实力”转化的基本措施。

国防动员的实质,就是调度和转化国防潜力为应付战争或其他危机实力的活动。

(二)国防动员的功能

功能,是指事物所应具备的效力和作用。

国防动员功能,是指国防动员在国防斗争中应发挥的效力作用,与国防动员的任务和目的密切相关。

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为国防斗争服务,既是国防动员的目的,也是国防动员的基本任务。

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国家现有条件和资源,形成并不断增强国家应付各种危机的整体威力。

国防动员的功能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蓄功能

国防动员的积蓄功能,是指动员积蓄国防潜力的功能。

国防潜力是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潜在力量,是经过动员转化才可能使用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潜在力量,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规模、军事实力、科学技术、领土面积、人口数质量和自然资源等。

国防动员分为动员准备与动员实施两个阶段。

积蓄国防潜力,在总体上表现为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的战略能力。

从国防动员的角度上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不断增强国防力量。

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国防工业生产能力,发展国防科技水平,保持必要的战略物资储备等。

二是赋予社会重要生产部门一定的国防功能。

以法律形式规范诸如铁路、民航、港口等建设要符合平战结合的要求,以及赋予信息产业、机器制造业、轻工业等部门或生产厂家战时军事生产的任务,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保护,以增强其平战转换能力和战时生产能力。

三是强化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战时动员能力。

国防意识是公民对国家防卫问题所持的思想观点,一般表现为公民对战争和国家防卫问题的关注,对国家防卫建设和措施的认同,以及对国家防卫所具有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世界许多国家把国防意识作为“全民防御”战略的思想基础和全体国民的重要精神支柱。

国家在国防动员准备中,对公民国防意识的培养,对于从思想上做好战争准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代战争对公民国防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立足从人的因素出发增强战争潜力的重要举措。

2、转化功能

国防动员的转化功能,是指通过动员将国防潜力化为战争实力的功能。

国防潜力平时处于自然散在的状态,不经过动员转化,国防潜力不会自然成为国防实力。

通过国防动员等一系列工作,将处于自然散在状态的,具有国防功能的社会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经济资源进行动员整合,改变其投向与作用结果,使投向、作用结果与效能集中反映在军事上,全面实现由经济社会功能向军事功能的转化。

首先,“转化”是使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桥梁。

战争实践证明,雄厚的国防潜力只是具备了夺取战争胜利的可能,要把可能变为现实,把潜力变为实力必须经过动员。

在这里,动员是实现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桥梁与纽带。

如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的运力征集;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后备役部队征集及部分军用物资的征集等,都是通过动员转化来实现的。

其次,“转化”是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

战争实践证明,战争的进程与结局是以敌对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为转移的,而国防动员转化能力是实现这种力量消长变化的杠杆。

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总统就3次签署命令征集后备役人员和其它作战物资,以保证“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的绝对优势,确保了战争进程和结局按照美国的计划进行。

由此可见,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国防动员转化能力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就越显的重要。

其三,信息化条件局部战争对“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争爆发突然,能量施放集中,打击破坏空前,战争目的有限,持续时间较短。

这就要求国防潜力向国防实力的转化,无论是转化的层次性、有序性,还是在转化领域的时间与空间上,速度越快越好,时间越短越好,转化质量越高越好。

3、连结功能

国防动员的连结功能,是指在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

主要表现在连结平时与战时、军队与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上。

一是连结平时与战时。

人类社会的历史表明,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和平与战争是相互孕育、相互制约而交替出现的社会现象。

人们在寻求赢得战争胜利的途径时,总是把平时的战争准备作为取胜的重要环节。

国防动员的直接目的是服务于战争,其平时的准备是战争准备的主要内容。

如:

国防动员潜力的增强,可为战争实力的增强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防动员机制的充实,可为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提供保障。

在现代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兵器广泛运用于战场,使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增加、强度提高、进程缩短、消耗剧增,战争的胜利比以往更加依赖平时准备。

只有通过国防人力、物力、财力的充分准备,才有可能保证战时武力的瞬时膨胀。

由此可见,现代条件下,敌对双方的优劣转化几乎不在战时而在平时,战时的主动权握在平时之手。

因此,平时的国防动员准备已成为敌对双方对抗的重要内容,而战时的动员实施则是平时动员活动过程的延续,是连结平时与战时的桥梁。

二是连结军队与地方。

连接军队和地方的功能,是指通过国防动员可使军事系统与社会其他领域相衔接。

军队战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离不开地方的储备和支援。

通过动员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法律、行政手段的运用,把战争中的需求一方与供给一方紧密联系起来。

国防动员主要是平时定向组织国防资源和战时合理分配国防资源。

在平时的动员活动中,政府的各类动员计划,必须以军队战时的需求为牵引,无论兵员补充、物资储备、交通运输、工业转产,还是组织群众武装和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等计划,都必须经军地双方协调制定。

这样,平时国防动员活动,实际上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行为,它不仅能使地方掌握军队需求的发展方向,而且也为军队在了解地方保障实力的基础上拟制可靠的军事行动计划提供了依据。

在战时,前方作战与后方生产、军需与民用、当前需要与后续保障,都需要对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加以合理区分,而国防动员在协调处理这些关系上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是连结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国家平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需要巩固的国防作保障。

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上既要坚持“重点论”,也要遵循“两点论”。

在当今的世界上,不仅“弱国无外交”,而且“弱国无外贸”,没有相应的国防力量,没有相应的安全保障,经济也不会有发展。

国防动员准备是国防行为的重要内容,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经济之间必须经常进行综合平衡和适时调节,使之统筹兼顾,相互促进。

而且,作为动员对象之一的增值型国防经济,还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威慑功能

国防动员的威慑功能,也就是国防动员活动具有显示战争决心和实力的作用,通过动员活动有可能使敌方“怯”而止步。

所谓威慑,就是凭借实力使敌方感到恐惧。

国防动员的威慑功能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上,当国家的主权利益可能受到重大威胁时,国防动员的一系列活动可对敌方的决心和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防动员是一种卫国决心的显示。

平时的动员准备,表明一个国家承认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对国家的安全不可掉以轻心;战时的动员实施,表明受侵略、受威胁一方不屈的决心。

这种卫国决心,是国家的意志,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对外界的影响力往往超出物质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反对国际霸权和强权政治的斗争中,往往大国奈何不了小国。

如阿富汗人民反对苏联入侵的战争、越南人民抗击美国的入侵等都证明,在现代条件下,国家的政治精神或民族凝聚力是保卫国家最为宝贵的力量源泉,只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