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141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docx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docx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2658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书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收藏的,这本书也是在半年前进入我的视线范围,现在闲下来,开始看书。

虽然没有教过语文,但由于与语文还要打交道,所以要学习关于语文的知识。

这本书无疑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于老师,我现场听过他的课,印象非常难忘,有声有色的写作文,其作文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几乎在中国,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知道他。

读这本书前后大概花掉10小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笔在上面圈画,这里面没一句话都是经典,不像有些书是某些人编组在一起的,这里的每段文字都不舍得跳过。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以下东西:

留下认识4000个汉字,留下较好的语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

教学时,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

写字就如同做人一样重要。

字如其人就是这么来的。

强调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

这种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

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提出了四三二一语文评价标准,他把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作为第一条标准,占40%;把字词句是否落实作为第二条标准,占30%,把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了,作为第三条标准,占20%,把课文内容是否理解作为第四条标准占10%。

他说:

语文课讲的多,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看来育才小学的语文教学真是走入了教学误区,我们课堂多的是理解分析,少的是读的训练,所以,我们的孩子在读的方面要弱于普通小学,这是不争事实是。

相反我的字词教学,应试教学确实无出其右。

看来我们要改一改了。

于老师强调教学相长,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

看来任何教师都有这种情况发生,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名校工作更是幸运,因为你经常会被学生教育。

季羡林曾经说过,人类共同创造了两个大的文化体系,一个东方,一个西方,再没有第三个了,西方就是分析,东方就是综合,分析出理论,综合出技术。

这也许是中西医之争的一个中医看上去还有那么点道理的跟原吧,虽然我对中医是非常反感。

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什么?

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个规律被很多学校证明了,毋庸置疑。

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

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育才小学语文教学可能在情趣和感悟方面做的不够好,习惯方面也有待加强,但重积累和重迁移做的非常好。

于老师把语文教学比喻成攒钱和花钱,教语文要有积累的意识,学语文好比攒钱,这钱要天天攒,天天花,一直到老。

他讲到了一个小窍门,如何纠正错别字,就是在上课前听写几句话,易错字都在句子当中辨析出现,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出错,语文老师是不是该学习一下呢。

于老师讲:

摁是强迫学习,强迫学习是被动的,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强迫学习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但我认为,在习惯养成方面就要强迫学生那么去做,让强迫和学生的懒惰,随意做斗争,这样养成习惯之后就不是强迫了。

青年教师备课怎么做?

要学会朗读,朗读的如何能够体现出他们专研教材的程度和理解的深浅,教师不是演员,但应该具备演员的某些素质,不懂艺术的老师是不完整的老师。

看来我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师,音乐不懂美术也不懂。

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入课堂小练笔,于老师称之为造段,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特别是中高年段的课堂几乎成了保留节目。

关于范读:

老师的范读也是一种指导,而且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但要选择好时机,一般不在学生读课文前范读,这样做,告诉的成分太多。

当学生读的不好时,除以愤悱状态时,我才范读。

这个我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先让学生读,有需要老师才范读。

关于备课:

一是要备课标。

二是要备朗读,至少4遍。

三是要备重难点。

四要做到:

把生字写的规范,掌握笔顺,把板书的字练好,力争成为学生的字帖,所有新词都要查字典,凡是哟啊造句的词,要弄明白它有几个义项,并造出几个不同类型的句子,如果要写文章,教师一定要先写一些。

叫下水。

五要有显性教案和隐形教案,备课要备本领,书写的本领,朗读的本领,造句的本领,写的本领,预设的本领,这些隐形备课可以称之为基本功。

六显性备课要有初读课文,精读课文,作业设计三个环节。

七是三年反思成专家。

关于作文教学:

小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都是由于教科书和老师的要求不当造成的,出作文题目总是以有意,难忘,有趣,那时不了解学生,学生的童年中哪会有那么多的有意义的事,许多人为了有意义只好胡编乱造。

这本书读完了,我要推荐给我们的老师读一读,关于语文教学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看怎么实施了。

值得再详细读一次。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个看法我是早就有了的,而且好多人都这样认为。

以前只是觉得大家都明白,无须多说,所以没写。

近来听了不少课,又读了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才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说一说。

因为这个结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所以还是让实践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一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语文的高考成绩总不尽如人意。

李希贵先生出任校长后,实施了一个名叫“语文实验室计划”。

“计划”规定:

高中的每星期的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

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

一位教高一的语文老师大不以为然,悄悄推开教室门,对读书的学生说:

“别听李校长那一套,不讲怎么行呢?

”于是又讲起来。

此事被李校长知道了,于是他请高一的老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也参加这次高中一年级的统考。

结果,李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于平均分(那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0点几)。

李校长笑问:

“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

”老师们默然。

这项计划实施以后,高密一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度提升,彻底改变了高考时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

精讲,多读,居然就成了!

教语文是不是很简单?

二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例子没有典型意义,高中生具有自学能力,当然可以这样做了。

好,我们再举一个一所普通小学的一个普通班的例子吧。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的中学老师们经常抱怨说,中学教育质量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小学老师没有教好。

小学老师当然不认账——你们怎么把责任推到我们小学老师身上来了?

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呢?

1997年,丰满区教育局决定全区小学毕业班来一次统考,看看小学的教学质量究竟怎么样。

这一考不要紧,考出了个令人注目又令人吃惊的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且,班里的其它学生排名也很靠前!

而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

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她平时几乎没上过什么公开课!

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

匪夷所思!

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

这位全国有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带人到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去调研,看看杨巧云是怎么教语文的。

杨巧云老师说:

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

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

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同学写的日记给邓治安主任看。

学生写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个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

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记事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的。

有一位学生写的一篇《论关羽》,让邓老师大为惊叹!

学生写道:

关羽忠义固然可嘉,但他胸无全局,以至于把刘备的事业葬送了。

日记中,学生把关羽哪里忠义,哪里胸无全局,写得详详尽尽。

一篇日记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

在这个班里,日记只是一种形式。

许多日记有题目,实际上是“作文”。

我对邓老师说:

“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杨老师的课可能上得没有什么‘彩’,但她按照学语文的规律去教了。

六年来,她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这是最大的彩!

”邓老师接着说:

“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名都是她班的学生,这叫大放异彩!

杨老师怎样教语文?

两个字:

读、写。

说得稍微复杂一点是四个字:

多读多写。

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读到小学五年级时,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无学可上了,只好回家务农。

书包里装的一本从学校借来的《三国演义》,成了他唯一的读物。

他不知读了多少遍,以至于许多回目都能背下来了。

他一边务农,一边继续找书读。

其间读了《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名著。

有的似懂非懂。

17岁那年,他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取了镇上办的中学。

教国文的丁约斋老师说冯读的书比别人多,悟性好,说他肯定是“书香门第”。

冯先生说,他是真正的“稻香门第”,甚至是“饥寒门第”。

丁老师对冯其庸十分器重,这使冯很受鼓舞。

冯先生说,丁老师有三句话深深地影响着他。

一句是:

“读书要早,著书要晚。

”冯先生后来虽然又被迫辍学,回家务农,但读书仍不间断。

第二句是:

“读书要从识字开始。

”第三句是:

“写好了文章自己要多看几遍。

冯其庸先生说:

“我现在快八十岁了,回过头来想想,丁老师的这几句话,仍旧是对的。

我现在无论是读书和写作,总是不敢忘记这几句话。

而且总觉得自己读书太少,自己的古文学得功夫太差,自己写好的文章更要多看几遍,五到十遍才敢放手!

丁约斋老师怎样教语文的?

一是赏识学生,二是启发点拨,教给方法。

冯先生的例子,也再次告诉我们,教语文和学语文一样,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

从老师这个角度上说,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从学生这个角度上说,自己要多读书。

四《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

升入小学五年级,教他语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剧演员。

这位“门外汉”,不会讲解,但会朗读。

这不奇怪,因为他文化底蕴深厚,能说一口流利动听的普通话,又是演员,感情丰富且又善于表达。

山村的孩子们第一次听到这么纯正的普通话,第一次听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

李振村被徐老师的朗读感动得泪流满面。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这位老师还经常朗读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给学生们听。

下雨了,教描写下雨的诗;下雪了,教描写下雪的诗。

学了,就叫背。

李振村痴迷语文了。

徐老师看李振村作文写得好,说:

“一个未来的作家将在我们村里诞生!

”并偷偷送了几包书给李振村读。

那年头,像茅盾的《林家铺子》、茹志娟的《百合花》都不准看的。

徐老师在李振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梦想、憧憬和向往。

激情和梦想,带着少年李振村一头扎进书堆里而不能自拔。

在那个文化荒漠的时代,他竟读了五十多部长篇小说,包括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1981年高考,李振村数学虽然只考了40多分,但语文成绩优异,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录取。

现在,他真的成了作家,人刚到中年,便著作等身。

由于长期和语文教学打交道,他还成了一个语文教育家。

李振村深有感触地说:

“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

”(就凭这几句话,看李振村先生是不是语文教育家?

徐老师没学过教育心理学,没学过语文教学法,更没学过课程标准,但他知道激励,知道读书的重要,还知道运用情境教学法。

是呀,下雨天教写下雨的诗,下雪天教写下雪的诗,还有比这更“情境”的吗?

梦想和憧憬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发动机。

让学生充满幻想,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这是徐老师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和一位作家的宝贵经验。

细想一下,做到这一点难吗?

——不难。

五说说高林生吧。

高林生和李希贵先生一样,现在也是大名鼎鼎、蜚声全国的教育专家了。

高林生是我的学弟,在徐州师范学校读书时,他比我低一级。

后来,他当了我们鼓楼区文教局的副局长,我才忽然发现他比我高,便不敢直呼其名了。

现在他下台了,我觉得他又和我一样了,便又叫他高林生了。

林生考入师范时才15岁,是个穿大裤衩的孩子。

一天到晚手拿竹板或月牙板(说山东快书用的铜板),说着、唱着过。

长篇山东快书《武松打虎》、长篇快板书《奇袭白虎团》,他说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数、理、化成绩勉强过得去,数学偶尔还考不及格,但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