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3451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docx

《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docx

某基坑工程勘察报告

云南筑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金河二期七地块基坑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

2013年8月30日

 

云南筑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金河二期七地块基坑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院长(打字、盖章):

张辉

总工程师(打字、盖章):

钟阳

副总工程师(打字、签字):

胡炳新

勘察分院长(打字、签字):

邵云海

技术负责(打字、签字):

罗建鸿

野外编录(打字、签字):

杨锦睿

布鋆峰

金洪江

报告编制(打字、签字):

杨锦睿

校对(打字、签字):

李迪翔

审核(打字、签字):

邵云海

审定(打字、签字):

胡炳新

 

报告提交单位:

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

报告提交日期:

2013年8月30日

单位联系电话:

0871—

 

A、文字部分:

一、基坑勘察方案

二、工程地质条件

三、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四、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降水方案

五、场地类别及地震效应

六、基坑支护设计参数的选用

七、基坑支护方案和建议

B、图表部分:

1、建筑物详细勘察报告附表《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共1页)

2、勘探点一览表(共4页)

3、地层统计表(共3页)

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土工试验)(共24页)

5、三轴剪切(UU)试验成果汇总表(图)(共12页)

6、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共11页)

7、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表(共2页)

8、代表性钻孔柱状图(共30页)

9、场地地貌及部分钻孔岩芯照片(共7页)

C、图纸部分:

11、基坑工程勘察钻孔平面布置图(共1页)

1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29页)

一、基坑勘察方案

受云南筑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由我院承担“金河二期七地块基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拟建工程位于昆明市南市区,拥金路与前兴路之间,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电子文件资料,其建筑单体特征如下:

住宅部分

建筑单体

层数及高度

结构类型

±标高

1栋1—单元住宅

19层、地下2层,米

剪力墙结构

约米

2栋1—4单元住宅

19层、地下2层,米

剪力墙结构

约米

3栋1—2单元住宅

19层、地下2层,米

剪力墙结构

约米

4栋住宅

20层、地下2层,米

剪力墙结构

约米

5栋住宅

20层、地下2层,米

剪力墙结构

约米

6栋住宅

20层、地下2层,米

剪力墙结构

约米

7栋住宅

20层、地下2层,米

剪力墙结构

约米

8栋1—2单元住宅

19层、地下2层,米

剪力墙结构

约米

大底盘地下室

地下2层

框架结构

地下室底板标高约米,在±标高下约米

幼儿园部分

幼儿园8栋建筑

2—4层、—米

框架结构

约米

拟建建筑物±标高约为1889.70米,预计基坑开挖深度在±下—9.2米左右,(相当于绝对标高约1880.50米)。

基坑开挖尺寸为:

长235.0米、宽度230.0米、深约9.0米。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执行的规范、规程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2009年版本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T9009—98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住建部(建质〔2009〕8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深基坑工程建设管理的通知》昆明市住建局(昆建通〔2010〕20号)

我院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国家现行有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层高(预估荷载)、地下室范围等情况,本工程勘察技术方案的布置原则为:

沿建筑物主要轴线(核心筒体)、基坑周边及外围布置141个勘探点。

受场地施工条件的影响,基坑外围外扩3—4米布置钻孔。

原因如下:

1、基坑北面:

距离逸华路5米左右,逸华路为规划道路(本项目六、七地块之间的规划道路,目前未施工),目前大部分地段为民房,民房正在拆除中。

2、基坑东面:

分为上段、中段、下段。

上段距离前兴路约55米左右,距离环湖截污干渠约30米,环湖截污干渠目前正在施工中;中段距离幼儿园建筑物18米,幼儿园为本项目配套公共建筑,目前未施工;下段距离幼儿园建筑物12—15米,幼儿园为本项目配套公共建筑,目前未施工;幼儿园建筑物均布置钻孔,可作为基坑外围钻孔使用。

3、基坑西面:

距离规划中的拥金路5—9米左右(规划中的拥金路尚未施工)。

距离现在使用的金河路米左右。

目前西面米以外大部分地段有民房及农田,民房距离基坑较近,民房正在拆除中,农田未完成征地及青苗补偿。

4、基坑南面:

距离逸雅路—米左右,逸雅路为规划道路(本项目七、八地块之间的规划道路,目前未施工),目前大部分地段为民房、农田。

民房正在拆除中,农田未完成征地及青苗补偿。

勘察孔位置及基坑周边环境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及“场地四周环境照片”。

勘探点间距及深度均能满足现行勘察规范的要求;勘察技术方案在施工前得到了建设方、设计方的认可及指导。

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全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条文标准及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ISO2008质量体系标准,严格按我院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事先对本勘察项目进行了质量策划,对全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我院组织DPP—150型工程钻机17台,2013年6月19日设备进场,2013年6月20日开始钻探施工。

受到场地施工条件的影响(1、中部建筑物未完全拆除;2、东面堆填大量弃土(为环湖截污工程的弃土场),直接在弃土进行钻探施工;3、西面局部为农田;4、西北面建筑物未完全拆除、建筑垃圾未清除,直接在建筑垃圾上进行钻探施工),以及炎热天气、连续下雨等不利因素,于2013年7月26日完成野外作业。

土工试验分批交叉送回我院试验室完成,2013年8月30日完成资料汇编。

应建设单位的进度要求,先于2013年8月1日提交勘察中间资料(基坑部分),2013年8月26日提交七地块(建筑物部分)正式勘察报告。

完成钻探深度均由甲方现场代表实量并签证认可。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地附近2个城市坐标控制点(昆明城建坐标系)G3(X=,Y=,H=)、G4(X=,Y=,H=),我院专业测量人员使用GPS对2个城建控制坐标引测点的技术成果资料进行复核,然后采用坐标法使用GPS对勘探点位置及高程进行定位测量。

孔口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坐标采用昆明城建坐标系统。

由于勘察野外施工时,场地平整工作也在同步交叉进行。

受场地地形、施工环境的限制,部分勘探点的实际施工位置与勘察方案相比略有偏移,详见《工程勘察钻孔平面布置图》。

完成工作量见下表:

完成勘探点

钻孔141个

其中:

取土孔61个,占%;

原位测试孔86个,占%。

原位测试及取土孔141个,占100%。

勘探总进尺

米/141孔

原状土样试验

341组

静三轴剪切试验

21件

固结快剪试验

37件

高压固结试验

40件

颗粒分析试验

97件

有机质含量

108件

标准贯入原位测试

365次

剪切波速测试

15孔

地脉动测试

1点

水质分析

4组

土的腐蚀性

2组

抽水试验

2孔

测量放孔

141个

在野外勘察施工过程中,曾经使用汽车静探设备(20吨)进行了静探试验。

在该项目“六地块”不同的地段,先后触探了2个点(钻孔编号ZK50、ZK75),均在—26.0米左右无法触探下去,达不到需要的触探设计深度。

因此,取消了静探测试,改为钻探孔(标贯原位测试孔)。

钻探施工方法为:

使用Φ146mm、Φ127mm、Φ108mm、Φ91mm岩芯管,采取回转岩芯钻探法跟管钻进,技术人员现场跟机编录。

土样采取方法:

针对各土层的状态特征,原状土采用标准取土器静压或击入法采取封存;个别用取土器难于采取完整土样的地层,可在规则完整、未被扰动的压入或击入法长柱状岩芯中修理切取封存,做为Ⅲ级土样使用;扰动土样直接从岩芯中切取封存。

在钻探过程中,少量钻孔中有气泡涌出,估计为泥炭质土层中聚集产生的沼气涌出。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区域地质构造

(1)、大地构造

场地位于小江断裂带与普渡河~西山断裂带夹持的“康滇菱形活动断块”经向构造带的南中部,处在康滇地轴与滇东台褶带的交汇部位,小江西支断裂所构成的边缘走滑带位于昆明东部。

在区域构造应力反复作用下,先期构造被改造,不同方向、类型的构造形迹呈现反接、斜接或截接复合的区域构造图像。

区内构造以南北向断裂为主,一般规模巨大,延长十数百公里,断裂延深数十公里,沿断裂带多有岩浆岩侵入或溢出。

罗茨~易门断裂带、西山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纵贯区内,其中普渡河~西山断裂带和黑龙潭~官渡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和水文地质条件。

东西向构造连续性差,主要为东西向宽缓的古隆起和一系列的逆掩断裂、高角度逆冲断裂及短轴褶皱组成,与南北向构造的关系为互相包容,互不穿越,或为挽近期活动强烈的南北向断裂所错断。

(详见昆明盆地区域地质图)

图7-3工程场地彩色航空影象

图7-3工程场地彩色航空影象

(2)勘察区的区域地质构造

勘察场地地处昆明湖积盆地之中,地质构造复杂,湖泊地貌 。

分布广泛,地基软弱。

昆明盆地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古隆起东缘,处于滇中经向构造体系与纬向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夹持于川滇经向构造的普渡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之间。

南北向构造为区内的主控构造,东西向构造次之, 褶皱不发育,多被断裂破坏成断块状,各断块为倾向各异的单斜层。

而本场地位置覆盖层厚度大且基底无活动断裂通过,场地50KM范围内无发震断裂通过。

2、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昆明市南市区,拥金路与前兴路之间,地貌上属于昆明盆地滨湖地貌。

勘察区原为民宅、厂房、农田、鱼塘等,后经规划拆除整平,场地地形相对平坦。

但在七地块中部建筑物未完全拆除,东面堆填大量弃土(为环湖截污工程的弃土场),直接在弃土进行钻探施工等,西面局部为农田,西北面建筑物未完全拆除、建筑垃圾未清除,直接在建筑垃圾上进行钻探施工。

钻孔孔口高程在-,最大钻孔孔口高差为米。

3、地基土特征与分布

根据本次钻孔深度范围揭露,该场地自然地面以下63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岩土由上至下为:

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填土,第四系冲洪积相粘土、粉土;沼泽相沉积泥炭质土、粘土、有机质土;湖相沉积层(Q4al+pl)粘土层等。

按地基岩土的成因、状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地地基岩土划分为10个单元层、10个亚层。

层位水平方向基本稳定,垂直方向层顶埋深及厚度变化较大,反映出沉积环境受水流、水深、物质来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现将各土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Q4ml):

褐色、褐黄色、褐红色、褐灰色、杂色,松散,稍湿至很湿。

以粘性土为主,混杂碎石、建筑垃圾及少量植物根茎,成分杂乱。

局部地段表层为建筑垃圾、碎砖、砼(老建筑毛石基础)、生活垃圾等。

土质不均,成分杂乱。

层顶埋深—0.00米,层顶高程-米,层底埋深—米,层底高程—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分布于整个场地。

该层土不均匀,回填时未经过专门的分层碾压夯实处理,仍处于欠固结状态。

分布于整个场地,处于基坑开挖范围内。

备注:

该层土厚度一般在—米之间。

局部厚度较大,主要分布在场地东面(学校部分的钻孔)堆填大量弃土(为环湖截污工程的弃土场),直接在弃土进行钻探施工,比场地高约2—3米。

西北面由于建筑物未完全拆除、建筑垃圾未及时清除,直接在建筑垃圾上进行钻探施工,比场地高约2—5米。

第②层粘土(Q4al+pl):

褐色、褐黄色,硬塑状为主、局部可塑状,饱和。

土质细腻,切面光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原位测试22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局部缺失,分布不连续。

处于基坑开挖范围内。

第③层泥炭质土(Q4h):

黑色、灰黑色,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状,饱和。

有腥臭味,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含少量未分解完全的植物残体。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有机质含量Q为—%、平均为%,为弱泥炭质土。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高压缩性土层;高压固结试验结果表明:

超固结比OCR平均为,大于1,属于超压密土。

标准贯入原位测试28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分布于整个场地,处于基坑开挖范围内。

 

第③-1层粘土(Q4h):

褐灰色、褐色、灰色,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状,饱和。

有臭味,干缩现象明显,含腐草、朽木。

可见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

光泽反应稍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中等。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高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原位测试11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局部缺失,分布不连续,处于基坑开挖范围内。

第③-2层粘土(Q4l):

灰色、兰灰色,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状,饱和。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高。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高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原位测试19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局部缺失,分布不连续,处于基坑开挖范围内。

第④层粉土(Q4al+pl):

灰色、兰灰色,稍密、局部中密,很湿。

含钙质胶结团块,局部夹薄层粉砂。

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

标准贯入原位测试26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米,层顶高程—米,层底埋深—米,层底高程—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分布于整个场地,部分处于基坑开挖范围内。

第④-1层粘土(Q4l):

兰灰色,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状,饱和。

土质细腻,切面光滑,局部含少量钙质结核,局部夹薄层状粉土。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

标准贯入原位测试30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米,层顶高程—米,层底埋深—米,层底高程—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呈互层状分布于第④层粉土层中,分布于整个场地,部分处于基坑开挖范围内。

以下地层处于基坑开挖深度以下。

第⑤层粘土(Q4l):

灰色、兰灰色,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状,饱和。

局部夹薄层状粉质粘土。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

标准贯入原位测试28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米,层顶高程—米,层底埋深—米,层底高程—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于整个场地。

第⑤-1层有机质土(Q4h):

灰黑色、黑色,可塑状,饱和。

有腥臭味,干缩现象明显,含少量未分解完全的植物残体,局部夹薄层泥炭质土。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中等。

有机质含量Q为—%、平均为%。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高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原位测试18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呈互层状分布于第⑤层粘土层中,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于整个场地。

第⑥层粉土(Q4al+pl):

灰色、兰灰色,中密、局部密实,很湿。

含钙质胶结团块,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

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

标准贯入原位测试31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米,层顶高程—米,层底埋深—米,层底高程—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于整个场地。

第⑥-1层泥炭质土(Q4h):

灰黑色、黑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状,饱和。

有腥臭味,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含少量未分解完全的植物残体。

局部夹薄层有机质土。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有机质含量Q为—%、平均为%,为弱泥炭质土。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高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原位测试18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呈互层状分布于第⑥层粉土层中,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于整个场地。

第⑦层泥炭质土(Q4h):

黑色、灰黑色,可塑状,饱和。

有腥臭味,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含少量未分解完全的植物残体。

局部夹薄层状有机质土。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有机质含量Q为—%、平均为%,为弱泥炭质土。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高压缩性土层;高压固结试验结果表明:

超固结比OCR平均为,属于正常压密土。

标准贯入原位测试22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厚度较大,分布于整个场地。

第⑦-1层粉土(Q4al+pl):

灰色、兰灰色,中密,很湿。

可见螺蛳壳残体。

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原位测试2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呈透镜状分布于第⑦层泥炭质土层中,分布局限。

仅3个钻孔揭露。

第⑧层粉土(Q4al+pl):

灰色、兰灰色,中密、局部密实,很湿。

可见螺蛳壳残体,局部夹薄层状粉砂及粉质粘土。

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原位测试40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分布于整个场地。

第⑧-1层粘土(Q4l):

兰灰色,可塑状,饱和。

局部夹薄层状粉质粘土。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高压固结试验结果表明:

超固结比OCR平均为,大于1,属于超压密土。

标准贯入原位测试24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呈互层状分布于第⑧层粉土层中,分布于整个场地。

第⑨层粉土(Q4al+pl):

兰灰色、灰色,中密、局部密实,很湿。

可见螺蛳壳残体及朽木,局部夹薄层状粉砂及粉质粘土。

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分布于整个场地。

第⑨-1层粘土(Q4l):

兰灰色,可塑状,饱和。

局部夹薄层状粉质粘土。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高压固结试验结果表明:

超固结比OCR平均为,大于1,属于超压密土。

标准贯入原位测试19次,经过杆长修正锤击数=—击,平均击。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分布于整个场地。

第⑨-2层泥炭质土(Q4h):

黑色、灰黑色,可塑状,饱和。

有腥臭味,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含少量未分解完全的植物残体。

局部夹薄层状有机质土。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有机质含量Q为—%、平均为%,为弱泥炭质土。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高压缩性土层;高压固结试验结果表明:

超固结比OCR平均为,属于正常压密土。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局部缺失,分布局限。

第⑩层粉土(Q4al+pl):

兰灰色、灰色,中密、局部密实,很湿。

可见螺蛳壳残体及朽木,局部夹薄层状粉砂及粉质粘土。

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

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最大揭露厚度米。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共32个钻孔揭露。

 

第⑩-1层泥炭质土(Q4h):

黑色、灰黑色,可塑状,饱和。

有腥臭味,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含少量未分解完全的植物残体。

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有机质含量Q为—%、平均为%,为弱泥炭质土。

天然孔隙比e平均为,压缩系数a1-2平均为,压缩模量Es1-2平均为,属高压缩性土层;层顶埋深为—米,层顶高程为—米,层底埋深为—米,层底高程为—米,层厚—米,平均厚度米。

分布于第⑩层粉土层顶部。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共36个钻孔揭露。

基坑开挖尺寸为:

长米、宽度米、深约米。

基坑开挖深度及范围均较大,基础底板置于第④层粉土、第④-1粘土层上。

基坑侧壁为多层非均匀土质边坡,基坑侧壁主要由第①层杂填土、第②层粘土、第③-1层粘土、第③层泥炭质土、第③-2层粘土、第④层粉土、第④-1粘土层等土体构成。

受场地施工条件的影响,基坑外围仅外扩3—4米布置钻孔。

通过我院完成的相临勘察报告及地质调查,基坑外围的地质条件与地下室周边钻孔揭露的地质条件基本一致。

 

三、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北面:

距离逸华路5米左右,逸华路为规划道路(本项目六、七地块之间的规划道路,目前未施工。

),目前大部分地段为民房,民房正在拆除中。

基坑东面:

分为上段、中段、下段。

上段距离前兴路约55米左右,距离环湖截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