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2800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docx

《运动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生理.docx

运动生理

运动生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2肌丝滑行学说: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动造成的。

3、阈刺激:

引起可兴奋组织(如:

神经、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4、向心收缩:

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的收缩成为阈刺激

5、等长收缩:

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叫静力收缩

6、离心收缩:

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7、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的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8、内环境: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9、心输出量:

一般指没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在同一时期左心与有心接纳回流的血量大致相等,输出的血量也大致相等

10、氧离曲线:

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氧气分压与血红蛋白结合氧气量关系或氧分压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离曲线反应了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量是随氧分压的高低而变化,这条曲线呈“S”,而不是直线相关

11、胸内压:

胸膜的脏层和壁层延续相连,形成密闭的胸膜腔,胸膜腔内的压力即为胸内压

12、呼吸商:

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容积之比称为呼吸商

13、牵张反射:

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

这样的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14、姿势反射:

在身体活动中,中枢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

这种反射活动称姿势反射

15、翻正反射:

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当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正反射

16、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也称最大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

17、乳酸阈: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负荷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

二、选择题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D—

A缓慢

B持久

C弥散

 D以上都不是

3、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B)

A肌原纤维

B肌纤维

C肌小结

D肌丝

4、静息状态下,肌小结中只有粗肌丝的部分是()

AA带

BI带

CH带

DZ线

5、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D肌钙蛋白

6、按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缩短时()

A明带的长度减小,H带减小或消失

B暗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

C明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

D暗带和明带长度均减小

8、细肌丝主要由什么组成()

A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B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C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

D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9、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容约为()

A35%---55%

B50%---60%

C40%---50%

D37%---50%

10、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通常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地()

A外环境

B内环境

C稳态环境

D细胞环境

11、血浆中最为主要的缓冲对是()

A碳酸氢钾/碳酸

B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C碳酸氢钠/碳酸

D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

12、维持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

B纳离子

C血浆蛋白

D钾离子

13、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A近似于0.9%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

B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

C可以对抗毛细血管里液体的渗出

D相当于300mmHg

14、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

17、内呼吸是指()

A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D线粒体膜内外之间的气体交换

18、用力呼气时,呼吸肌的收缩情况是()

A肋间内肌、腹壁肌同时收缩

B膈肌收缩

C肋间内肌收缩

D腹肌收缩

19、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错误叙述是()

A吸气时膈肌收缩

B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吸气时隔肌舒张

20、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吸收,()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A空肠、回肠

B回肠、空肠

C回肠、十二指肠

D十二指肠和空肠、回肠

21、水、无机盐、()可不经消化被小肠直接吸收入血

A维生素

B蛋白质

C脂肪

D有机铁

22、()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23、()是人体最经济的能源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24、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小肠液

25、不同食物在胃内排空速度的顺序为()

A糖类大于蛋白质大于脂肪

B糖类大于脂肪大于蛋白质

C蛋白质大于脂肪大于糖类

D脂肪大于蛋白质大于糖类

26、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在()

A胃

B小肠

C大肠

D结肠

27、胃主要吸收()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酒精

28、除()以外,均可被小肠直接吸收入血

A水

B无机盐

C糖类

D维生素

30、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基础代谢率()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一定

3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范围()

A心血管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

D十分广泛,几乎遍及全身各组织

3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小儿骨骼和脑的发育,缺乏时可导致()

A侏儒症

B佝偻病

C呆小症

D甲状腺功能减退

33、胰岛素可()组织利用葡萄糖

A促进

B抑制

C不影响

D以上均可能存在

34、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A加速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使血糖升高

B促进肝脏分泌胆汁

C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减少

40、肌梭能感受()刺激

A肌张力大小

B肌肉长度变化

C肌肉收缩速度

D肌肉本身弹性

41、腱梭能感受()刺激

A肌张力大小

B肌肉长度变化

C肌肉收缩速度

D肌肉本身弹性

42、关于视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白色视野最大

B黄色视野大于绿色

C不同人视野大小不等

D鼻侧视野大于颞侧

44、实现空中方位感觉重要的器官是()

A嗅觉

B痛觉

C环试小体

D前庭器与本体感受器

45、关于骨骼肌牵张反射叙述错误为()

A感受器是肌梭

B骨骼肌受牵拉刺激而引起收缩

C感受器与效应器位于同一块肌肉

D反射中枢位于延髓

47、剧烈运动时出现的氧亏通常在(  )偿还

 A运动结束后的恢复期

B运动开始时

C运动中

D以上均不对

三、填空题

1、人体内()控制系统的活动少。

体温维持属于()调节,血液凝固属于()调节,调节反射属于()调节。

2、粗肌丝主要由()组成

3、细肌丝主要由()()()组成

4、当肌肉被动拉长时,肌小节长度(),A带(),I带(),H带()

6、根据收缩及代谢特征,可将肌纤维划分为()(

)和()三种。

7、晶体渗透压来自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包括各种电解质的离子,其中,最主要的事(),胶体渗透压来自血浆中的胶体物质,包括各种蛋白质,其中最主要的事()

8、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和()以及()

10、动脉血压是在()前提下,由()()和()的协同作用产生的。

1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

12、在平静呼吸过程中,()是主动的()是被动的

13、分内压是指()。

在平静吸气过程中,肺内压()大气压;在平静呼气过程中,肺内压()大气压;在吸气、呼气之末,肺内压()大气压。

14、胸膜位于肺表面的部分为(),位于胸壁内表面的部分为(),这两个部分延续相连,形成密闭的间隙,即()

15、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

16、三种食物中,()排空速度最快,()次之,()最慢。

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小时

17、()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食物消化的主要部位在()

18、大肠的主要功能是()

19、胃吸收的食物很少,只吸收()和()。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分,一般认为,()()()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吸收()和()。

大肠主要吸收()和(),一般认为结肠可吸收其肠内()和()。

20、人体主要的糖类是()和(),而其来源须经食物获得

21、糖在人体的主要分解途径有两条,不需要氧的情况下进行();在耗氧的情况下进行()

22、肌肉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即()。

人体()最终来源于()()()的氧化分解

23、ATP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和()并释放出能量。

ATP一旦被分解,便迅速补充。

这一直接补充过程由肌肉中的另一高能磷酸化合物()合成

24、人体在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25、人体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能源物质在运动中的利用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26、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均为()所分泌,前者可使血糖()后者使血糖()

27、总体而言,在运动过程中胰岛素的水平会明显(),而胰高血糖素水平则明显()

28、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其中对光敏度较高的称之为(),另一种对颜色有分辨能力的细胞称为();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后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

29、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和()

30、牵张反射分为()和()

31、当前庭器官受直线或角加减速度的刺激引起人体反应程度较小时,说明其前庭机能稳定性()

32、不同颜色的视野也不同,其大小依次为()()()()

33、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有()()()()

34、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有()()()()()

四、判断题

1、和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不但调节速度快,而且持续时间持久。

()

2、排尿反射属于负反馈()

3、要使可兴奋组织兴奋,刺激强度必须大于或等于阈刺激强度()

4、可兴奋组织的阈值可做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低,组织的兴奋性高;反之则低。

()

5、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离心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和耗氧量低于向心收缩。

()

6、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7、肌肉收缩时,肌小结长度减小,I带缩短()

9、肌球蛋白是构成细肌丝的主干()

10、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低,需加大刺激强度,才能使肌肉兴奋()

11、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等长收缩小()

12、通常把细胞内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3、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是影响血液的流变性的重要因素()

15、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因为兴奋性低的关系()

16、心肌有“全或无”式的同步收缩的特性,是因为室房结发放兴奋是一个个的有自动节律性的原因()

19、呼吸全过程包括:

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20、平静呼吸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进行的呼吸,它主要是由膈肌和肋间肌收缩造成的。

()

21、平静呼吸和深呼吸一样,呼气和吸气同样都是主动的()

22、胸内压是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故称胸内负压()

23、氧离曲线反映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量随氧分压的高低而呈直线相关()

24、胸内压=肺内压(或大气压)—肺的弹性回缩力()

26、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不经消化被小肠直接吸收入血()

27、ATP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并释放出能量。

()

28、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升血糖激素()

29、运动过程中,胰岛素水平会明显升高,而高血糖素水平则明显降低()

30、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深颜色的视野大于浅颜色的视野()

31、在视杆细胞中含有的感光色素叫视紫红质()

32、角加减速度的感受器在半规管的壶腹嵴,直线加减速度的感受器在前庭器官的球囊和椭圆囊的嚢斑上()

33、半规管的壶腹嵴和前庭器官的囊斑,只能接受加速度的刺激,不能接受减速度的刺激()

34、腱反射不属于牵张反射()

35、肌梭是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36、在低强度运动的开始阶段也会出现氧亏()

37、单位时间内机体的最大摄氧水平是评价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唯一指标()

38、疲劳是运动能力下降的暂时现象()

五、问答题

1、简述神经—肌肉的传递过程

当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Ca离子通道开放,Ca离子从细胞外液进入轴突末梢,促使轴浆中含有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

当突触小泡到达接头前膜后,突触小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进而破裂,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上的Na离子、K离子通道开放,使Na离子内流,K离子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即去极化。

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肌细胞的阈电位)时,可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2、用“离子学说”解释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

“离子学说”认为:

1、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细胞内的K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离子、Cl离子外浓度高于细胞内,另外细胞内的负离子主要是大分子有机负离子。

2、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离子的通透性大,对Na离子的通透性较小,对A则几乎没有通透性,所以就形成在静息时K离子向细胞外流动。

离子的流动必然伴随着电荷的转移,结果使细胞内因丧失带正电荷的K离子而电位下降,同时使细胞外因增加带正电荷的K离子而电位上升,这就必然造成细胞外电位高而细胞内电位低的电位差。

所以,K离子的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

随着K离子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离子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离子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离子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离子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0。

这是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

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K离子平衡电位。

3、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

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而每搏输出量又决定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

因此心律、心肌收缩力、静脉回流量都可以影响心输出量的大小。

(1)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量增加。

如果每搏输出量不变,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每分输出量增加。

但心率过快时,每个心动周

期缩短,特别是舒张期缩短更加明显,因此心室没有足够的充盈时间,以致使每搏输出量减少。

心率加快了,但由于每搏输出量明显减少,每分输出量仍然减少。

反之,如果心率过缓(低于40次每分),虽然舒张期延长了,心脏虽能获得足够的血液充盈,使每搏输出量有所增加,但因心率过低,每分输出量同样会减少。

(2)心肌收缩力

如果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分输出量也增加,因此,心肌收缩力是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心肌收缩力强,每搏输出量就多。

反之,则少。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每次收缩并不能把其中血液完全排出,在心缩末期,心室腔内仍留部分血液。

心肌收缩力越强,射血分数越高,心室内的血液排出更加完全,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愈小,心室内余血量减少,则每搏输出量愈多,心输出量增加。

反之,心肌收缩力愈弱,心缩末期心室内余血量愈多,则每搏输出量愈少,心输出量减少。

在一定的范围内,心肌纤维收缩力与心肌纤维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

在生理范围内,心肌纤维初长度愈长,收缩力也愈强。

对于心脏来说,心肌纤维初长度取决于心室血液的充盈度。

离体实验证明,:

在一定的范围内,心室舒张时充盈愈多,则心肌纤维被拉长的程度愈大,心室收缩力越强,从而使每搏输出量增多;反之,则心室舒张时容积小,则每搏输出量少。

(3)静脉回流量

心脏输出的血量来自静脉回流,静脉回流量的增加是心室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

血液由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主要取决于静脉血压与右心房内压的压差。

只有在血压增大,静脉回流血量增加时,心输出量才能有所增加。

在正常人体内,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保持着动态平衡。

静脉回流量还与肌肉收缩、胸内压密切相关。

强烈肌肉运动时,交感—肾上腺系统总动员,不仅增加心率和每搏输出量,而且还可以使静脉血管广泛收缩,提高静脉充盈压,加速血液回流。

此外,心室舒张吸力、呼吸动作和四肢肌肉对静脉的挤压作用,都有助于静脉回流,从而保证在极短促的心舒期中,不影响心室充盈量。

总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是心肌收缩、心搏频率和外调血管的紧张性(加速血液回流)等各种调节机制所起的整合效应。

4、氧离曲线的特征及生理意义是?

哪些因素影响氧离曲线的变化

氧离曲线或称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离曲线反映了Hb与O2的结合量是随PO2的高低而变化,这条曲线呈“S”,而不是直线相关。

(1)特征及生理意义

“S”形氧离曲线的上段显示为当PO2在60~100mmHg时,曲线坡度不大,形式平坦,即使PO2从100mmHg降至80mmHg时,血氧饱和度仅从98%降至96%。

这种特点对高原适应或有轻度呼吸机能不全的人均有好处。

只要能保持动脉血中PO2在6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仍有90%,不致造成因供氧气不足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因此,氧离曲线的上段,对人体的肺换气有利。

曲线下段显示的PO2在60mmHg以下时,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PO2下降,使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

PO2为40~10mmHg时,曲线更陡,此时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大幅度下降。

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保证组织换气。

这种特点对保证向代谢旺盛的组织提高更多的氧气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氧离曲线的下段,对人体的组织换气大为有利。

(2)影响因素

Hb与O2的结合和解离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使氧离曲线的位置发生偏移。

具体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是:

血液中PCO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以及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增多,都使Hb对O2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反之,血液中PCO2下降、pH值升高、体温降低和2,3—DPG的减少,使Hb对O2的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液结合更多的氧气

5、运动应如何进行与技术动作相适应的呼吸?

如何合理的使用憋气

呼吸的形式、时相、节奏等,必须适应技术动作的变换,必须随运动技术动作而进行自如的调整,这不仅为提高动作的质量、为配合完成高难度技术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能推迟疲劳的发生。

A、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呼吸的主要形式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运动时采用何种形式的呼吸,应根据有利于技术动作的运用而又不妨碍正常呼吸为原则,灵活转换。

通常有些技术动作需要胸肩带部的固定才能保证造型,那么呼吸形式应专成为腹式呼吸。

B、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通常非周期性的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的时相,应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

一般在完成两臂前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展体或反弓动作时,采用吸气比较有利;在在完成两臂后伸、内收、内旋、收胸、塌肩、屈体或团身等动作,采用呼气比较顺当。

C、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

通常周期性的运动,采用富有节奏的、混合型的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

合理正确的憋气方法是:

A、憋气前的呼吸不要太深B、结束憋气时为避免胸内压的骤减,是胸内压有一定的缓冲、逐渐变小的过程,呼出气应逐步少许的、有节制的从声门中挤出,即采用微启声门、喉咙发出“嗨”声的呼气C、憋气应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不必每一个动作、每个过程都做憋气,例如跑进重点的最后冲刺、杠铃举起、摔跤制服对手的一刹那可运用憋气。

6、简述三个能源系统的供能特点

人体在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磷酸原系统,酵解能系统,氧化能系统。

能源系统名称

底物

贮量(mmol/Kg)

可合成ATP量(mmol/Kg)

可供运动时间

供给ATP恢复的物质和代谢产物

磷酸原系统

ATP

CP

4—6

15—17

100

6—8秒

小于10秒

CP

CP+ADP—ATP+C

酵解能系统

肌糖原

365

250

2—3分钟

肌糖原——乳酸

氧化能系统

肌糖原

脂肪

365

49

13000

不受限制

大于3—5分钟

1—2小时

糖——CO2+H2O

脂肪——CO2+H2O

磷酸原系统作为极量运动的能源,虽然维持运动的时间仅仅6——8秒,但却是不可替代的迅速能源。

酵解能系统与磷酸原系统共同为短时间高强度无氧运动提供能量,中距离跑等运动持续时间在2分钟左右的项目,主要由酵解能系统供能。

而篮球、足球等非周期性项目在运动中加速、冲刺时的能量亦由磷酸原及酵解能系统提供。

氧化能系统维持运动的时间较长,是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

7、试述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也可以用离子流学说来解释。

由于Na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得多,它有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

而离子进出细胞是由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来控制的。

在安静时膜上Na离子通道关闭。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离子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增加,导致电位急剧上升,负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电位变化,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和反极化时相。

当膜内正电位所形成的电场力增大到足以对抗Na离子内流时,膜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即Na离子平衡电位。

与此同时,Na离子通道逐渐失活而关闭,K离子通道逐渐被激活而重新开放,导致Na离子内流停止,产生K离子快速外流,细胞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兴奋前的负电位状态,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亦即复极化时相。

8、肌纤维收缩的分子机制

当运动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横管兴奋,引起横管两侧的终池释放大量Ca离子,致使肌浆中的Ca离子浓度升高,然后Ca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进而导致原肌球蛋白分子结构改变滑向F-肌动蛋白的深部,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暴露,肌球蛋白上的横桥与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暴露结合,使ATP酶激活,则ATP水解释放能量,则横桥拖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心滑动导致肌节收缩,接着肌肉收缩结合下一个位点新的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