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2216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2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13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要求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运用相关图文说明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特点,明确地球所处的宇宙位置。

2.运用太阳系成员图及相关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自主学习

1.天体。

(1)概念: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类型。

基本天体:

恒星、星云;其他天体:

彗星、流星、行星、卫星等。

(3)特点:

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

2.天体系统。

(1)概念:

宇宙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

►合作探讨

1.北京时间10月24日2时“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于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0月27日11时30分许,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飞抵距月球6万公里附近,进入月球引力影响球,开始月球近旁转向飞行。

10月28日19时离开月球影响球,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

(1)“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是天体吗?

成为天体要满足什么条件?

(2)月球表面有许多坠落的陨石,这些陨石是天体吗?

答案:

(1)绕地球、月球运行时,是天体(人造天体),坠落地球后不是天体;判断宇宙物质是否是天体,主要看在宇宙中是否具有独立性。

(2)不是。

坠落月球的陨石,附属于月球,失去了独立性。

2.总星系就是宇宙吗?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应如何描述?

答案:

总星系是目前已知的宇宙范围,随着科技发展,宇宙的范围还会不断扩大;地球位于总星系的银河系中的太阳系里。

►同步辅导

1.要点归纳

2.难点解惑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宇宙中各物质的存在形式,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如地球、月球等)与人造天体(如航天器、宇宙飞船等)。

成为天体需要三大条件:

一是物质属性;二是运动属性;三是独立属性;特别是独立属性,这种类型主要看两点:

一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二看它是否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如下左图)。

大气层以外的流星体属于天体。

降落到地面的陨星作为地球的一部分而存在,故不能称之为天体。

天体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天体组成的系统,如上右图中的M、P、Q三个天体,相互绕转、相互吸引,构成二个天体系统。

(2)恒星不恒,太空不空。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向世人宣布“恒星不恒”。

这一惊人的发现打破了几千年人类认为“恒星不动”的传统观念。

这是哈雷在编制南天星表时发现的。

后来,天文学家在研究恒星谱线的位移时,证实了恒星果真在运动。

天文学家把恒星本身固有的运动称为本动。

太阳以每秒19.7千米的本动速度向武仙座方向运动。

与此同时,太阳又以约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旋转,银河系中所有的恒星都和太阳一样,除了本动外,都在绕着银心旋转。

长期以来,多数人相信那些占宇宙大部分空间的黑色“虚空”是空虚无物的。

然而,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杰里迈亚·奥斯提里卡等人提出,宇宙黑色虚空并不空,那里也有物质。

人们在观察宇宙时首先也是注意闪亮的星星而忽视漆黑的夜空。

剑桥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机模拟了宇宙的结构,结果显示在宇宙中物质总密度非常低的地方光会突然寂灭。

研究人员计算后认为,一个地方的物质密度若低于某个水平,在那里就很难形成恒星,因而也就不会发光,但由此形成的黑暗区域不应简单地被视为空虚无物。

►同步检测

1.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E天体可能是(B)

                  

A.彗星B.宇宙飞船

C.流星体D.行星

(2)有关C天体系统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有(B)

①中心天体是太阳 ②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光年 ③是B天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C天体系统中包含所有天体类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自主学习

1.主要成员。

(1)八颗行星(由近到远):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

小行星带主要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3)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2.运动特点: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3.结构特点。

八大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质量

0.05

0.82

1.00

0.11

317.94

95.18

14.63

17.22

体积

0.056

0.856

1.000

0.150

1316.00

745.000

65.200

57.100

  

(1)巨行星:

木星、土星。

(2)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3)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合作探讨

3.读图,探讨下列问题。

(1)若图1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表示巨行星的字母是E、F。

(2)图2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C3代表小行星带,则B2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E。

(3)D4为彗星,它的公转轨道十分扁平,当其经过近日点附近时会形成长长的尾巴,彗尾的朝向特点是:

总是背向太阳。

►同步辅导

1.要点归纳

2.难点解惑

(1)彗星。

彗星是星际间物质,一般由彗头和彗尾两大部分组成。

彗头又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彗核一般认为是固体,由石块、铁、尘埃及氨、甲烷、冰块组成;彗发是彗核周围由气体和尘埃组成星球状的雾状物。

彗尾是在彗星接近太阳大约3亿公里(2个天文单位)开始出现,逐渐由小变大变长;远离太阳时,彗尾又逐渐变小,直至没有。

彗尾的方向一般总是背着太阳延伸的。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

(2)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外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

柯伊伯带的假说最初是由爱尔兰裔天文学家艾吉沃斯提出,杰拉德·柯伊伯发展了该观点。

柯伊伯提出在太阳系边缘存在一个由冰物质运行的带状区域,充满了微小冰封的物体,它们是原始太阳星云的残留物,也是短周期彗星的来源地。

►同步检测

                  

2.“凌日”是指某颗行星恰好运行到太阳与观测者所在行星之间时,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

“冲日”指行星绕日公转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且与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一侧时发生的天文现象。

据此,完成

(1)~(3)题。

(1)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D)

①水星凌日 ②火星凌日 ③木星凌日 ④金星凌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要观测“土星凌日”现象,观测者需站在(D)上

A.火星B.木星C.金星D.天王星

(3)2014年4月9日,我国观测到了“火星冲日”奇观。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次“火星冲日”时天体位置的是(B)

►自主学习

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有利条件密切相关。

2.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1)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正处于壮年期,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辐射。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并且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地球自身的条件。

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

适中的体积、质量→地球的大气层;

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温度升高→原始的海洋。

►合作探讨

3.分析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赤道与公转

轨道面交角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金星

177°

243天

225天

地球

23°26′

23时56分4秒

365天

火星

23°59′

24时37分23秒

687天

  

(1)请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金星和火星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若有请说出它们的范围?

(2)请分别阐述金星和火星是否存在四季现象,为什么?

答案:

(1)金星无。

火星有,其范围是66°01′~90°。

(2)金星无,因为其自转周期(一天)时间较公转周期(一年)的时间还长;且黄赤交角只有3°,所以没有四季现象。

火星有,因为其黄赤交角与地球相近(23°59′);由于火星公转周期为地球的2倍,所以其四季更替时间为地球的2倍。

►同步辅导

1.要点归纳

2.难点解惑

(1)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40多亿年前,火星与地球逐渐形成了。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

2004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水是生命的源泉,看来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

然而,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

(2)日本天文学家发现40光年远超级地球。

超级地球是太阳系外环绕恒星的系外行星,它们比地球更大,但比如天王星或者海王星这样的冰巨星要小。

天文学家和行星科学家正在集中精力研究一颗名为GJ1214B的超级地球,该行星距离地球大约40光年,科学家认为该行星存在类似地球的大气结构,发现该行星形成于恒星周围的致密气体盘,其中存在大量的氢元素,而原行星盘的区域超出了恒星周围的“雪线”,这意味着这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部分含水物质大气结构。

科学家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确定这颗超级地球的大气成分,就可以发现它的演化历史,初步的研究结果认为其可能存在一个水资源丰富的表面。

►同步检测

3.读地球与火星的特征比较表,完成

(1)~

(2)题。

行星

质量(地

球为1)

赤道面与轨

道面之间交角

平均密度

(g/cm3)

公转

周期

自转周期

地球

1.00

23°26′

5.52

1年

23时56分

火星

0.11

23°59′

3.96

1.9年

24时37分

(1)可以证明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是(B)

①火星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②火星和地球一样,有四季的变化 ③火星与地球类似,自转的周期比较适中

④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温度比较适宜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下列所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B)

A.重力加速度大小B.昼夜交替周期

C.公转周期D.表面温度

教材P4~P5活动

点拨:

1.

(1)由太阳系模式图可以看出,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2)由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倾角可知,绕日公转轨道倾角差别不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内,具有共面性。

(3)由于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轨道都是近似于正圆的椭圆轨道。

2.

行星类别

距日远近

质量

体积

类地行星

1

1

1

巨行星

2

3

3

远日行星

3

2

2

3.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地球在物理特征方面也没有特殊性,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P6)

 

►自主学习

1.太阳。

(1)形状:

炽热的气体球。

(2)主要成分:

氢和氦。

(3)表面温度:

约6_000_K。

2.太阳辐射。

(1)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能源,如太阳能、煤、石油、风能等。

►合作探讨

1.读太阳辐射能量转换示意图。

探讨下列问题。

(1)“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为农业生产提供光热资源。

(2)人类生产、生活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将下列字母所示的能源,与图中数字正确搭配,使之合乎逻辑。

A.水能 B.海水运动 C.地质作用 D.化石能源 E.风能 F.光合作用 G.大气运动

答案:

①-G ②-E ③-B ④-F ⑤-C ⑥-D ⑦-A

►同步辅导

1.要点归纳

2.难点解惑

(1)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影响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位置: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右图)。

故太阳辐射分布由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天气状况:

晴朗天→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天→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故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除上述两个主要因素外,还受当地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

►同步检测

1.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

(1)~

(2)题。

(1)我国太阳能丰富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南疆、陇西、内蒙古西部,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原因:

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光照强;南疆、陇西、内蒙古西部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2)我国太阳能贫乏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盆地、贵州省东北部,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原因:

阴雨天多,云雾大,对太阳辐射削弱大。

►自主学习

1.太阳活动。

(1)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2)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大气层。

(1)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列表比较。

太阳

大气层

温度

厚度

亮度

太阳活动

备注

光球层

黑子

肉眼可见

色球层

较高

较厚

较暗

耀斑

日全食或特

殊仪器可见

日冕层

太阳风

日全食或特

殊仪器可见

  3.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1)类型。

类型

出现区域

特点

两者关系

黑子

光球层

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耀斑

色球层

大而亮的斑块;爆发时射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无线电波等,并抛出大量高能粒子

有周期性(11年);耀斑随黑子数的变化同步起落

(2)影响。

当黑子、耀斑增多时,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中断;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其次,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有相关性,但不一定引起地表温度下降;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合作探讨

2.读北半球某区域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相关性图,探讨下列问题。

(1)黑子实际上是光球表面某些区域温度偏低,显得暗一些,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

(2)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也是频繁爆发耀斑的年份,两者出现的区域不相同(相同/不相同),两者的活动周期是11年,且变化同步起落,也体现了太阳的整体性。

(3)图示信息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表明黑子相对数与该区域降水呈负(正/负)相关。

►同步辅导

1.要点归纳

2.难点释惑

(1)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

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

时烈时弱,平均以11、22年为周期。

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对于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人类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甚至交通事故都有关系。

因此也形成了太阳活动预报这门学问。

(2)太阳风暴。

太阳会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时产生太阳风暴,它是由美国“水手2号”探测器于1962年发现的,它是太阳因能量的增加而使得自身活动加强,从而向广袤的空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科学家把这一现象比喻为太阳打“喷嚏”。

由于太阳风中的气团主要内容是带电等离子体,并以每小时150万到300万千米的速度闯入太空,因此它会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

使彗星产生尾巴的也正是太阳风。

彗星在靠近太阳时,星体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会被太阳风吹到后面去。

这一效应也在人造卫星上得到了证实。

像“回声一号”那样又大又轻的卫星,就会被太阳风吹离事先计算好的轨道。

►同步检测

                  

2.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

据此,完成

(1)~

(2)题。

(1)此恒星耀斑爆发时(B)

A.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B.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通信中断

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2)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D)

①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为不毛之地 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 ③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 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教材P9活动

点拨:

(1)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少。

(3)有相关性。

(4)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如下表所示。

热带雨林

亚寒带针叶林

植物

植物种类丰富,乔木高大,层次很多,藤本植物纵横缠绕

针叶林植被,树种单一,有落叶松、云松等

动物

种类多,如猩猩、河马、猴等

种类少,如松鼠、熊、狐等

土壤

典型的砖红壤

灰化土

2.教材P11活动

点拨:

(1)1986年到1989年增大到最大值,然后下降,到1996年达到最小值,以后又增大,呈波状起伏变化,两个波谷或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1年,即周期约为11年。

(2)大致相同,大约50年间有4至5个波谷或波峰。

(3)可以。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

(对应学生用书P10)

 

 

►自主学习

1.地球自转。

(1)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基本运动特征。

方向

自西

向东

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周期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以同一恒星为参考点

太阳日

24时0分0秒

以太阳为参考点

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为15°/小时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的角速度与线速度相等,均为0

  2.地球公转。

(1)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基本运动特征。

方向

自西

向东

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具有一致性

轨道

形状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又称为黄道

周期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以某恒星为参考点

速度

近日点(1月初):

公转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

公转速度慢

地球的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不断地发生细微的变化

►合作探讨

1.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探讨下列问题。

(1)图甲说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特点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M点的纬度可能是60°。

(2)图乙表示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月份是7月初。

(3)图甲中M点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角速度却与之相等。

但图乙中N点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快慢是同步的。

►同步辅导

1.要点归纳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概念

绕地轴的旋转

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现象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现象周期)

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15°/时(或1°/4分)

平均约1°/天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平均约30千米/秒

近日点快

(1月初)

远日点慢

(7月初)

2.难点释惑

(1)地球自转方向的确定。

示意图

方法

侧视图

握住右手,大拇指伸出来,掌心向着自己,上边是北,地球就是按四个手指的方向自转:

自西向东

俯视图

北极上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顺时针方向

局部图

结合经度判定。

西经度自西向东经度度数减小,东经度自西向东经度度数增大(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2)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

①公转与自转方向一致,逆时针:

上北(半球)下南(半球);顺时针:

上南(半球)下北(半球)。

②太阳位置与太阳直射半球:

近日点,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注意:

地轴倾斜方向)

                

►同步检测

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C)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D)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自主学习

1.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的度数是23°26'。

(2)填写下图中数字所示内容。

①23°26';②66°34';③黄道平面;④赤道平面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

(2)在一定时期内,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因此,不同公转位置上的地球,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是有变化的。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月21日,北半球节气是春分日,太阳直射纬度是0°。

6月22日,北半球节气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纬度是23°26'N。

9月23日,北半球节气是秋分日,太阳直射纬度是0°。

12月22日,北半球节气是冬至日,太阳直射纬度是23°26'S。

►合作探讨

2.假如黄赤交角的度数为0°,太阳直射点将如何移动?

答案:

太阳直射点一年四季都直射赤道。

3.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答案:

如下图

4.根据上述示意图,说一说2015年10月23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直射半球及大致直射纬线?

答案: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南半球 约8°S

►同步辅导

1.要点归纳

2.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