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2170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docx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docx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名10815)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小组项目报告

研究问题: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背景:

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心理障碍与心理矛盾两个方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

切实解决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提高就业率,对促进高校发展、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或“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偿负期”。

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以及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

尤其是对于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的毕业生来说,他们的不良就业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心理障碍与心理误区:

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承受比过去更多的心理压力。

而部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就必然导致心理障碍,步入择业的心理误区。

(1)焦虑急躁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

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急躁。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毕业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没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成天想着各种不必要的担心,造成精神紧张、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行为上也表现得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2)孤傲与自卑心理:

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

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硬,专业需求旺,因而盲目自信,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使自己的求职目标与现实产生极大反差。

如果不能如愿,则情绪低落,产生孤独、失落、烦躁等心理现象。

而与此相反,部分大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自惭形秽,面对就业问题时,缺乏自信与勇气,害怕竞争,从而使得自己丧失了很好的机遇。

对于一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以及遭受用人单位歧视的女生则因此悲观失望、消极厌世、不思进取。

(3)盲目攀高与从众心理: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所学专业、家庭背景、能力和性格以及机遇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择业目标、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

而大学生受传统就业意识的影响,还未完成从“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思想转变,缺乏恰当的自我职业定位,择业期望目标高于自己的实际状况,表现为眼高手低、挑三拣四。

往往把“工作条件好、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作为择业目标,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宁可待业在城市做闲人也不屈就。

此外,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实践锻炼,独立性不强,在选择工作时自己毫无主见,常为家长同学所左右,不敢果断地作出选择和决定,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丧失了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4)被动依附心理:

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缺乏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锻炼,致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在择业过程中往往缺乏独立自主性、主动性和计划性,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知所措,只有一味地依赖学校的联系,听从家长的安排。

一旦希望落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会出现很极端的行为。

(二)心理矛盾:

心理矛盾也可理解为心理冲突,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是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状态。

大学生在择业求职中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激烈的心理冲突,因而产生种种矛盾的心态:

胸怀远大理想,却忽视眼前现实;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专注专业能力的发展但又互相攀比、爱慕虚荣;既崇尚个人奋斗、自我实现,又有较强的依赖感。

职业目标上理想和现实的反差,职业选择上独立性和依赖性的错位,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感到十分迷惘和困惑。

2、就业与深造的矛盾就业的严峻形势使更多的大学生在就业与深造之间徘徊,犹豫不

“大众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7年则达到495万,2008年则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

但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却平均为70%左右。

而且,日益增多的“海归”人员,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就业竞争。

此外,隐形性别歧视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依旧普遍,这对部分女大学生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

这一切都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重大的冲击。

2、职业评价因素:

职业评价反映一般人对职业价值,对职业这一社会活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劳动者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以及劳动者个人对职业活动的期望和追求。

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在进行不断的调整和重构,然而部分大学生依然固守着传统的职业评价和定位,在就业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地域范围和社会声望,强调自我发展而忽视才智发展、事业成就、社会需求等。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造成了大学毕业生种种不良的就业心态。

3、自身内在因素: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表现出焦虑、孤傲心理;其次,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和现实脱节,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第三,面对初次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承受力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时,需要自我调适

就业本身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害怕,关键是对于这些不良心态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一)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种职业价值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

它支配着人的择业心态、行为以及信念和理解等;支配着职业人生认知、明白事物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意义以及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自我设计等;同时也为自认为正当的职业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

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是仅仅满足生存的需要,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如最近有人对职业价值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交往、义利、挑战、环境、权力、成就、创造、求新、归属、责任、自认等11个类别的因子。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同时,高校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做好角色转变,树立全新的职业发展观念。

大学生应具有发展的眼光和对未来的预见性,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自我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社会利益为前提,把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二)准确定位:

调整就业期望值准确定位就是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社会,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尤其是应当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思想品质、价值目标、适应力、知识结构、个性特征、优势与劣势等,找到自己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

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克服劣势,发扬优势,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业。

然而就业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可去的“错位”现象却普遍存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

因此,要实现顺利就业,大学生应当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另外,应从长远目标着手,转变择业“一次到位”的思想,积极谋划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

当获得理想的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学会调整自己的目标,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增长阅历,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充分的准备。

(三)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控制: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中,处理不当就难以保证心理健康。

因此,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是必要的。

1、情绪转移法我们知道,人的思维广度增大,思维的稳定性则相对减小。

2、自我适度宣泄法自我宣泄是指通过一种渠道把人内心深处的冲突和被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以求得内心平衡。

3、自我慰籍法自我慰籍实质就是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所以高校还应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功课长期继续下去,并且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面情绪的心理困扰,正确评价自己,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提高抗压力、耐挫力,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择业中出现的问题,成功就业。

 

种子班第二小组

2013.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