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1944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docx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docx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转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

培训人员参考手册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初级)的目标是使具有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中小学学科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信息化资源设计与开发技能”等,为他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打下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方面的基础。

全书共有十个模块,分别是:

模块1:

培训准备

模块6: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

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模块7:

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

模块3:

选择教学用媒体

模块8: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模块4:

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

模块9:

体验单元教学设计

模块5: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简单处理

模块10:

培训的总结与提高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初级)的最大特色是在混合学习思想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以应用需要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由任务驱动,用案例支持来设计、组织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并形成一套三维立体化培训教材。

因此,在使用本教程开展培训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真实任务驱动:

教材以一个大的、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开发——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在培训过程中,要突出这一“真实”任务需求,每一个模块的教学都以围绕着这个任务,完成某种外显的、看得见的、物化的结果,努力激发学员的动机,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2)体现成人学习者的特征:

充分发挥成人学习者的优势(丰富的经验、明确的学习目的、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①以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思想来组织教学,发挥自主探究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的作用,凸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示范、讲解、总结提高等主导作用的作用,使学员作为学习者来体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刻内涵;②要重视案例和学员已有经验在理论与方法培训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使学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对已有经验的反思,体验培训学习的成就感,强化学习动机;③要重视学员的独特体验,突出学员的创造性应用;④要努力做到成人已有经验、学习中收获与学后应用反思三者结合,使教师真正为了应用而学习。

(3)发挥立体化教材的优势:

本教材体系采用“三维立体化”的教材建设模式,包括印刷教程、配套光盘和网络平台。

在培训过程中,三者要相互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既要重视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又要重视技术的潜在优势,使得培训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典范,:

①印刷教程既是一本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教程,又是一本学习活动手册,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理论、方法、技术与真实应用(活动)的结合,要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理论导学、技术导航、提示卡以及概念图(即学习内容概要)对理论、方法、技术进行概括与提炼,正确处理好活动的体验和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既强调活动参与,也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促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②随书光盘与教程中的学习活动是紧密结合的,因此要在培训过程中,尤其是在刚开始使用的过程中,要向学员说明案例、活动模板、阅读资料、评价参考量表等资料的详细使用方法,说明资料的所在位置、模板的保存方法等,尤其强调要有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③培训平台既包含相关的学习资料、案例以及各届学员的学习成果,还支持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作业提交、在线评价等学习活动,因此,要重视在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后的运用,充分发挥平台记录学习过程的功能和展现全体智慧的功能,及时保留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隐性知识,并鼓励学员通过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心网站()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互动和交流,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学习资源,也便于跟踪了解学员的后续应用情况。

在培训中,若能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在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要利用师生互动、头脑风暴、讨论、辩论、案例观摩、反思、竞赛等多样化的实践性活动,并要结合当地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应用水平以及应用条件,对所建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作必要的删除、合并、扩展,以完成本模块的真实任务为目的,坚持教学创新,努力做到内容丰富、实用,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活泼。

全书的学习时间为50个学时(每个学时为50分钟)。

教学安排可以集中式培训,也可以在几个月中分散学习。

模块1培训准备

【本模块概述】

本模块是一个准备性的教学单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整个培训活动的开始,对于保障整个培训课程的顺利实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模块的真实任务是制定出一份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选题计划,确定一个合适的选题是后续设计实践的前提。

【说明与建议】

本模块的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员从观念、心理、方法和技术上作好学习的相关准备:

1.理解新课程改革、教育技术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领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意义,作好观念上的准备;

2.认识主讲教师、其他学员,并组成互帮互学的小组,融入到学习团队中,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3.理解培训的方式、成果和评价方式,使学习更有目的性,便于进行自我评价,作好心理、方法上的准备;

4.检查软硬件的情况,创建作业文件夹,并体验配套光盘、培训平台的使用方法,作好技术上的准备;

5.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选题的依据,并确定一个合适的选题,作好设计实践上的准备。

因此,针对每一个学习活动,我们建议:

◆了解您的学习伙伴

✓培训学员之间的相互认识活动要尽可能体现趣味性,宜开展一些对学员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游戏活动,使学员尽可能记住更多的学员,并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培训活动中;在形成学习小组时,要运用一定的分组策略。

✓体验基于技术的交流(email)作为课后作业,但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有真实的任务要求,比如各学员向班长、组长以及组内的成员发送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姓名、单位、任教学科、特长等),班长、组长汇总成一份全班通讯录和小组成员信息表并发送给每一位学员,然后每个人都建立一份全班和小组的邮件列表。

◆明确培训的方式和成果

✓体验式培训对于很多中小学教师来说并不熟悉,要努力使学员能够对培训的方式、成果要求、评价形式等完全理解,并达成共识。

个别学员的困惑或不同理解要尽量在全班范围内征求意见。

✓在说明学习成果时,要向学员解释这些成果是如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完成的,以及哪些是个人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完成的,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并用各届学员的成果来激励他们(首批培训可以用试验阶段的培训成果)。

✓要确认每一个学员都清楚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以及要求。

✓鼓励学员对照学习成果表,从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方面来思考自己的学习重点以及学习期望。

◆作好学习的准备

✓要事先了解培训教室中教师机、学生机的软硬件配置情况,尤其要确认哪些硬盘是受硬盘还原卡保护的,要和教室管理人员就学生作业文件夹所在的硬盘达成共识。

✓检查软硬件、创建作业文件夹、体验培训平台的使用,要根据学员的信息技术技能情况在时间上作出灵活的安排,原则是每一个学员都要建好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会使用培训平台最基本的功能模块,如资料馆、讨论区(小组讨论区、全班讨论区)、作业上传,在体验的过程中要结合真实任务要求,如浏览资料馆中的学习成果样例,在讨论区中发表自己的学习重点、学习期望,把通讯录、小组信息表上传到作业区中,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要强调小组的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和发挥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和优势。

✓要向学员强调安全使用软硬件的重要性,强调网络教室使用的规定(如不私自装卸软件、硬件,未经同意不能使用移动存储设备,等)。

◆走进新课程和教育技术

✓关于教育技术的内涵,不要求学员掌握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只需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即“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强调这里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物化技术中又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观念形态)的智能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括传统的技术”。

✓教育技术和新课程标准的介绍要充分利用学员已有的经验和理解,使学员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在本活动中,要重视案例和阅读资料的使用,尤其是案例。

可通过案例观摩使学员理解新课程改革、教育技术的本质。

✓重视学员的独特体验,使学员形成自己的理解。

✓对于一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地区,可组织学员对这部分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认识,以“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技术”为题在培训平台的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初步策划选题

✓如果学员从教程配套光盘中没能相应学科、年段的优秀案例,可建议学员查阅案例光盘。

✓向学员说明选题计划的填写要求时,要特别强调规范性,使学员形成比较强的成果意识和良好的习惯,特别要注意提醒学员填写“版权信息”部分的内容。

✓由于学员第一次使用配套光盘(或培训平台)中的活动模板,因此在教学中要详细、清晰地介绍和示范保存活动模板的操作方法(和学员强调操作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操作的步骤),并要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互帮互查,确认每一个学员都能正确地将模板以规范的文件名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

上传选题计划时也同样要注意这一点。

◆填写评价量表

✓由于学员第一次填写形成性评价量表,因此要作清晰的讲解和示范,并明确告诉学员这一步的操作会影响他们的成绩。

并要强调客观、真实评价的重要性。

✓要求学员对本模块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对于合作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的小组进行适当的鼓励,并对分组作局部调整,以实现优势互补。

注意:

请务必要求学员认真填写各模块的评价量表,评价量表结果记录将作为学员参与本模块培训的真实凭证,并且它将作为形成性评价分数纳入考核总成绩。

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本模块概述】

教学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基础。

同时,资源和工具是为教学服务,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使后续资源的搜索、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开发更有目的性、计划性,提高资源收集与开发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本模块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模块,无论在课时安排还是教学上都要体现核心模块的要求。

本模块的真实任务是制定出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后续媒体选择、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基础。

【教学准备要求】

✓一节已经执教过的课案(教案)

✓一本当前所任教学科的教材(教参可选)

【说明与建议】

本模块是一个理论与方法层面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空洞地讲解理论、方法,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可通过案例研讨、设计实践使学员体验到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的价值所在,真正从一个机械地写教案变成一个主动设计教学各环节。

2.中小学教师都具备教学设计(或称备课)的经验,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设计方法与他们已有经验的联系与区别。

在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经验的同时,要加强对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法的引导,使学员在处理已有经验和新知识、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经验等冲突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设计方法的理解,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提高。

3.重视案例的使用,强调通过优秀案例观摩、案例对比分析使学员对理论、方法的应用形成感性认识,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启发。

同时要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强概括、提炼,使理论、方法更具系统性。

4.强调基础性,不对概念作过多的解释,教学中突出解决“如何做以及这么做对教学有什么促进作用”的问题。

5.重点使学员掌握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和学习情境创设等环节,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这两个环节将在后续模块作深入讨论,在本模块教学中,只需学员了解有这两个环节,不作详细讲解。

因此,针对每一个学习活动,我们建议:

◆了解教学设计

✓有关教学设计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对于一线的学科教师只需强调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教学设计:

系统方法、理论指导、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不作概念上的辨析。

✓有关教学设计的作用,要突出强调两点: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并要求学员在后续的实践中去感受这两个作用。

✓对于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比较好的地区,可以组织学员讨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教学的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教学设计作用的理解。

◆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三类教学设计方法和主要环节:

要从一般过程中分析其指导思想的不同,使学员了解这三类教学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对于理论基础的具体内容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方法则不作详细介绍。

尤其是讲解“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主要环节时,要结合教学设计案例和模板进行讲解,使学员形成一个初步概念。

✓教学目标分析:

中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的主要问题是目标空洞、不具体,而且容易将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需对教学目标的各种分类方法作详细的解释,要从三个方面把握教学重点:

①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有什么不同?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如何体现?

②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阐述对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有什么指导意义?

如何做到目标阐述明确、具体?

③教学目标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如何做到一致?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宜采用案例教学,通过优秀案例观摩、正反案例对比分析、案例与原有经验的比较分析,使学员理解上述三个问题,从而感悟到教学目标分析的价值所在,掌握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而不至于使教学目标分析流于形式。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小学教师在写教案的过程中,学习者特征分析部分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只分析学生的知识点基础,缺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前提性技能或能力(如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分析;二是针对性不强,孤立地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在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设计上没有根据学生在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的特征,而是根据一般性的特征进行设计。

因此,教学时要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首先简单介绍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和意义,使学员比较全面的了解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其次要侧重于学生的已有基础如何体现在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活动设计中,讨论在教学中应如何尊重学生的已有基础而又针对其不足设计教学活动,使学员真正理解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意义。

这部分的教学也强调案例的使用以及经验反思。

✓教学策略选择:

结合案例讨论常用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策略的应用,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先行组织者策略,不纠缠于概念的解释,侧重于使学员理解策略选择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各种教学策略的体验,使学员在策略的体验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方法;也可以请学员在自主阅读资料、案例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策略来讲解这些常用策略。

✓学习情境创设:

通过案例观摩使学员了解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情境类型以及学习情境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向学员说明学习资源和工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将在哪些地方进行教学。

◆编写选题的教学设计方案

✓鼓励学员在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前和过程中重视优秀案例的观摩,引导学员不对案例本身作过多的评价,重点要放在这些案例对自己的启发,尤其在学员进行教学设计时,强调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复制。

如果教程配套光盘上的案例不能覆盖所有学员的年级、学科,则可以参阅案例光盘。

✓教学设计模板是为学生提供教学设计实践的便利条件,在教学中既要强调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又要引导学员突破模板的束缚,鼓励创造性地运用过程模板。

✓无论学员是否已完成教学设计方案,都要鼓励他们在课后进一步完善。

◆分享与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中要鼓励学员以开放的心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鼓励学员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修订模式来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便学员在以后翻阅这份教学设计方案时,再次思考他人的意见以及修改的理由。

✓课内时间主要用于分享和讨论,修改意见建议学员先作关键词记录,并在课后完成修改工作。

✓在分享教学设计的学习和实践心得体会时,强调两个方面的反思:

教学设计和原先的备课有什么不同?

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填写评价量表

✓本模块学员在填写评价量表时,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并将自己的收获发表在培训平台的全班讨论区中。

模块3选择教学用的媒体

【本模块概述】

本模块是关于如何正确选择教学常用的演示型媒体的教学单元。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恰当的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综合优势,将会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模块的真实任务是制定一份与选题相关的媒体选择分析表,它是教师使用媒体资源的指导方案。

选择何种媒体,将决定着后续资源的收集和呈现方式。

【说明与建议】

几乎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会用到形式多样的媒体。

然而,很多中小学教师对于如何选择恰当的媒体并发挥各种媒体的综合优势上,很难做到得心应手,有时会出现种种问题。

因此,本模块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强调与学员的教学经验相联系,要求学员结合本校的信息技术基础条件、教学的实际情况来体会、总结不同教学媒体的优点和局限,从而对自己所选学科如何选择媒体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不同的教学媒体都有不同的教学特性和适用条件,在培训中要重在使学员形成正确的媒体观,强调要发挥媒体的综合优势,不一味追求技术的复杂性和先进性,强调合理运用;

3.重视案例教学,特别是运用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员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媒体的运用特性。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媒体选择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4.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媒体选择和使用原则,选择选题所需的教学媒体,将原则转化为实践,而不是死记硬背,并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制订的媒体应用表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5.在这一模块中,学科老师可能对相关的术语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术语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进行解释,以便学员更好的理解培训的内容。

因此,针对每一个学习活动,我们建议:

◆了解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只要求学员对媒体的概念、特征、分类作基本的了解,不做深入的讨论。

由于教学媒体的一些技术性指标对于学科教师来说并不熟悉,因此对于了解媒体教学环境的调查这一活动,要做好示范和清晰的讲解,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可以允许学员课后对自己学校的情况做真实的调查。

✓各种媒体在实际教学中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要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尤其要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讨论具体某种媒体的优势和不足。

✓讨论各种媒体的优势与不足,可以鼓励学员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应用经验来谈,教师只需作总结、提高。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要重视案例的作用,特别是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既要有合理运用媒体的案例,还要有不正确运用媒体或者媒体的运用不能发挥其优势的案例,尤其是一些能够发挥各种媒体综合优势的案例,使学员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媒体的运用特性。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媒体选择的原则。

✓理论导学部分难度比较大,教师在合适的时候可以引用案例来帮助学员理解。

✓每个学科都会有一些比较适用的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员通过经验分享列出适用于本学科的一些常用媒体的教学特性、优势与不足。

✓要尊重学员已有的实践基础,突出成员间的经验共享,鼓励相同学科的教师对本学科所运用的教学媒体的特点进行讨论。

◆为自己的选题选择教学媒体

✓在小组讨论媒体运用注意事项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员务必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可以让学员结合具体的实例来理解教学媒体演示的最佳时机等。

✓填写媒体选择分析表是本模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真实的任务。

为了帮助学员顺利完成此任务,要先给出一个清晰的示范,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填写。

✓考虑到学员在完善媒体选择分析表时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如果学员在课堂上没有完成修改和完善工作,可以允许学员课后继续完成,但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保证学员完成任务。

◆填写评价量表

✓本模块的小组讨论活动比较多,因此,在本模块填写评价量表的过程中,可强调学员重点反思和评价本小组在讨论活动中的经验和不足,尤其是如何保证每个学员都能做公正评价,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模块4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

【本模块概述】

本模块是关于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单元,为模块5、模块6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明确多媒体素材的种类、存储格式及其技术要求,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提出资源的需求,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模块的一个真实任务是制定出资源应用计划表,制定资源应用计划对于联系教学设计方案和课件开发有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一份明确、合理的资源应用计划表将使资源素材的收集、资源课件的开发工作更科学、更有目的性,提高资源收集与整合的效率。

【说明与建议】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要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能根据选题需要策划所需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计划表。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本模块中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狭义的资源概念,主要指的是信息化教学材料,如课件等,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扩展,让学员在更大范围内了解此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2.学员在教学资源的应用形态上一开始往往是比较感性、具体的,教学中要引导学员学会提炼、概括,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3.教学资源的不同应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培训中要重在使学员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明确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支持教,更重要的是支持学;要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既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也要重视其他渠道的资源利用。

4.重视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既要有同一学科不同应用形态的教学资源运用案例,也要有同一应用形态的教学资源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上产生不同效果的案例,使学员多角度、多层次来理解教学资源的运用特性。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理解教学资源应用的原则。

5.本模块设计的技术概念较多,在学员理解有困难时,需主讲教师呈现一些相应的案例帮助理解。

6.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教学资源应用原则及其注意事项,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制订的教学资源应用表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应用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因此,针对每一个学习活动,我们建议:

◆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

✓学员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了解程度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该活动的培训中要注重发挥部分学员的经验优势,要加强学员的实践反思和经验共享。

让学员在反思、交流的基础上来概括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性及应用;

✓教师在小结教学资源概念、教学资源的分类、应用形态时不必面面俱到,根据学员在自主学习、小组活动中提出的疑惑,结合教学实例来讲解。

◆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

✓在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方式的活动中,要着重引导学员思考在自己的教学中,一般把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什么工具;而这些资源又可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挥其他的作用。

✓对大部分学员来说,“概念图”这一概念是陌生的。

建议教师在画概念图活动之前可结合本教程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概要”部分的内容简单讲解概念图的含义,这样可以帮助学员快速理解概念图的作用,获得最直观的体验。

✓在资源应用有效性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选择学员中有人曾经完成的作品,这样学员的积极性和动机可能会更高一些。

✓关于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分析,主要强调计算机媒体能否发挥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包括是否适用于学科、是否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适用于学习者特征等等。

◆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石——多媒体素材及其存储格式

✓多媒体素材的特点学员只要初步了解即可,关键是要通过比较分析明白文件大小、格式与文件质量的关系。

✓如果学员对理解文件的存储格式和文件后缀名有困难,可以进行一些实例展示帮助学员明白。

并在后续模块的相应教学内容上作适当的强化。

✓本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