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01.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919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01.doc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01.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01.doc

目录

一.过硬的业务能力是改善护患关系的前提...........................2

(一)护士应具备的知识......................2

(二)护士应具备的能力......................................2

二、情感交流——改善护患关系的润滑剂.................4

(一)语言交流的应用.......................4

(二)语言交流技巧.........................4

(三)体态语言的应用........................5

(四)体态语言的应用技巧.......................5

三.游戏是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方式..................7

(一)游戏在优化护患关系中的积极意义.............................7

(二)结合县级医院实际可以运用以下游戏形式........................9

四.总结............................................................9

五.参考文献........................................................9

探讨儿科护理过程中改善护患关系的方式和技巧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患关系。

方法:

通过过硬的业务技能、语言沟通技巧及发挥游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改善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患关系。

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的运用,护患关系得以明显的改善。

结论:

护理方式的优化和护理技巧的恰当运用,能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关键词:

儿科护理护患关系医患沟通方式技巧

儿科存在的着特殊性,护士在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还要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等,因此,儿科经常是医院满意度较低,医疗纠纷的多发部位,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同时也是医患关系最紧张的关键地方,儿科护士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对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对我自己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做一陈述,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一.过硬的业务能力是改善护患关系的前提

儿科素称“哑科”,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等,因此,我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护士只有具备过硬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一)护士应具备的知识:

1、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要点,能及时准确地制定护理计划。

掌握护理心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和信息,积极开展和参与护理科研。

3、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熟悉急救药品的应用,能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对急症或危重患儿的抢救。

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精通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有不断进取的求知欲,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扩大知识面,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多学一些语言学、哲学、社会公共关系学、人文医学等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学习礼仪知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更得体有气质,提升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和公众信服力,应对各种挑战。

时刻提高法律意识,随着医学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我保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每时每刻都直接或间接接触法律。

为了避免医疗纠纷,我们首先要懂法知法,才能运用法律意识自我保护。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慎独自律,时刻不忘护理工作的严肃性。

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与高度责任心从事护理工作。

(二)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1、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有丰富的想象力,勇于技术创新。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力,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语言进行心理护理。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护士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与病人接触时间最多。

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医疗护理计划的顺利进行;与患儿及家属关系搞好了,就能深入了解患儿的病情,并可发挥其积极性,使医院、家庭之间密切配合,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3、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遇到难事时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在患儿家长和周围的人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工作质量和自信心。

4、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除了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外,对现岗位的专科护理技术应精通,能稳、快、准、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高超的护理技术不仅能大大减轻患儿的痛苦,而且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总之,良好的素质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从事儿科护理的基本条件。

儿科工作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更应具备超常的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责任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

二、情感交流——改善护患关系的润滑剂

众所周知,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达到对患儿更好的治疗的目的,我时常会与患儿进行的情感交流,从而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其情感交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语言和患儿交流,这是应用的最多的。

二是适当的应用肢体语言,从而来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

(一)语言交流的应用

语言是我们与患儿交流思想和磨合感情的最佳方式,美好的语言能够调动患儿的积极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起到治病的作用;反之,生硬粗俗的语言,会对患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我们倡导护理人员努力钻研语言艺术,自觉加强素质修养,不断探索并灵活运用语言性沟通技巧;注重针对性,适时引导。

我们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主动与患儿交流,有针对性地做好情感交流。

(二)语言交流技巧

作为儿科病房其布局要合理,温、湿度要适宜,四壁设置卡通画,电视播放动画片等,使患儿对医院不产生恐惧。

其次在与患儿的交流中尽量选择与患儿相适应的语音,方言或普通话。

同时要注意语言富有情感,语调要适中,语句要清晰,通俗易懂。

交流时语言要有逻辑性、系统性。

对患儿的语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患儿要温柔地触摸,耐心地陪伴。

不能用刺探性的提问,说出不恰当的保证,轻视患儿。

要用慈母之心同情患儿,让患儿对护士阿姨充满信任。

具体来说,根据患儿的心理行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特点,我们与他们之间交流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变化。

比如对于个性倔强的患儿,宜取宽严并济,既要让患儿感到护士和蔼可亲,又让患儿感到护士的操作是不能改变的,同室患儿之间进行比较,可以设一个患儿为好孩子,再设一个患儿为勇敢者,比比谁听话等进行语言护理。

但是对性情胆怯,容易悲伤的患儿其交流方式就不一样了。

护士要给予温暖、体贴、爱护。

告之打针并不可怕,就像小蚊子咬了一下,不痛,如能好好配合阿姨,就给你轻轻地打。

再给予解释为什么要打针,打针有什么效果,从而使其配合。

用关爱之心感化患儿。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患儿的恐惧感,例如提问你几岁啦?

属什么?

幼儿园里做什么游戏?

班里的同学等。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掌握与患儿恰当交流的技巧,语言表达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了解患儿,从患儿身上得到有用的信息。

通过耐心细致地掌握患儿的情感,研究其心理特点,正确使用好语言护理,使临床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态语言的应用

在与患儿的交流过程中,除了使用语言来表达其意愿,同时还会使用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仪表等,这些叫做体态语言,它对语言性交流起形容和强化作用。

它是人们内心感情的流露,易被对方理解。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随着护士角色功能的延伸,护士与患儿的交流也越来越重要。

如果说护士的口头语言表达是诉诸患儿听觉的话,那么体态语言表达则更多诉诸患儿的视觉,因而更具形象、生动、鲜明的特征,恰当地使用,能使患儿消除心理障碍,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四)体态语言的应用技巧

1、塑造外在形象美,注重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第一印象主要是外表和举止。

入院是护士和患儿的首次接触,护士应着装整洁、举止大方。

儿科护士服装的色彩应用粉色系列,使患儿感到温暖,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做检查时动作轻柔、目光柔和注视患儿,并护送患儿到床前,详细作入院介绍,并用手势加深印象,如洗脸间的位置等,使患儿感到自己被重视。

2、温和的面部表情,缩短护患距离

儿科护理工作的繁忙,加上患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使护士与患儿的语言交流受到制约,这就需要体态语言来弥补,平时巡视病房除观察病情、液量、滴速外,目光应巡视病房的每个患儿,使患儿感到“阿姨很喜欢我”。

在病区内无论何时遇到他们都应友好地点头微笑。

有句名言:

“含蓄的微笑,往往比口若悬河更为珍贵”。

加上亲切的目光交流,对患儿来说胜过千言万语,缩短了护士与患儿的距离,减少了病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3、优美的体态

人们常说美的护士是医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不仅是美化了医院,而且温暖了患儿,活跃了病房的气氛。

通过对儿科上岗护士进行礼仪规范、形体训练、沟通交流技巧等培训,一改过去走路慢吞吞,用脚开门,与病人交流时双手抱肩,两手插口袋等消极的体态。

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路轻稳。

各种体态语言的互相配合,表现出护士优雅的风度和气质,给患儿以美的享受,病房里形成了患儿让漂亮阿姨扎针的现象。

可见良好的形象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病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4、护理时动作轻柔

测体温、脉搏时,要亲自为患儿挟试,同时用手扶摸患儿,使患儿感到护士不仅仅打针、发药时带来痛苦,而且还有温柔的一面,也很关心、爱护她们。

扎头皮针注射时,取合适的体位轻轻搬动患儿头部,翻转头部时动作要轻柔,并用手指抚摸头皮,仔细认真地选择合适的血管,轻柔的动作,不但可以提高成功率,还可体现我们高度的同情心和对患儿的关心、爱护之情,易被患儿家属接受,与我们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给患儿精心的护理,从而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5、治疗操作技术熟练

患儿在进行治疗操作时不予配合,可能产生恐惧不安和反抗心理,更加重家长的焦急情绪,这就要求护士提高操作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临床治疗给患儿带来痛苦、苦恼。

如能运用体态语言技巧,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临床一患儿,女,4岁,心肌炎,吸氧时哭闹不配合,家长非常着急,考虑可能是看到氧气筒非常害怕。

因患儿哭闹影响病情,我们就想出让患儿暂时避开,一切准备就绪,护士自己吸上氧气,等患儿来到时故作舒张之态,患儿觉得很好笑,就答应自己也要用,因患儿精力分散,我们熟练地完成了操作,并向她竖起大拇指,孩子很满足,后来就愉快地配合治疗操作。

综上所述,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必须突出整体护理观念与患儿及其家长情感变流,收集有关患儿生理、心理、杜会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进而制定出一系列完整可靠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计划,对病人实施了身心方面的整体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2、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

我们与患儿及其家长交流,保证了宣教沟通的质量,从而满足了患儿身心需求,增加了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感,从而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

3、调动了护士积极性及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情感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身不足,积极主动学习有关知识,情感交流也调动了患儿的积极性,面对白衣天使不再恐慌,注射对他们来说能主动配合,总之,情感交流能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能很好的配合,并能得到家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