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莆田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
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
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
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
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
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非常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
“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
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晏适合、符合这个事物的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
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
此外,“自然合理”非常强调符合事物的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
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和“闻”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病者的体气、口气、二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
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告诉医生。
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医者对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准确。
许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太主观、不科学,这源于近百年来,我们形成的这样一种观念:
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直觉是不可靠的;理性的东西是清晰的、准确的,直觉的东西是模糊的、不准确的。
其实,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糊化更接近事物整体的本来面貌,而有时候越清晰越有可能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片面。
这也正是现在科学模糊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道理。
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中医在模糊中间有着极其精确的一面,这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色。
我们要继承中医的传统,坚守中医的传统理念。
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责任,同样也是中国哲学界与文化界的责任。
(摘编自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基于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认为每一个脏器都能反映整体的面貌。
B.中医选用药材强调地域的差异,这与“自然合理”理念中尊重自然的内涵不符。
C.中医通过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方式诊断疾病,以实现对病情的准确把握。
D.中医被误解与我们未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局限,未充分理解直觉思维的价值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阐释注重个性的理念,是建立在对尊重自然的理念做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的。
B.文章引述科学模糊学理论,来论证中医体现了中国哲学强调的直觉思维的观点。
C.文章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依据,多方面论证了中医对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
D.文章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优点,包含了为中医正名的动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在对个体事物的分析上,超越了实证观念与思维。
B.与中医尊重自然的理念相反,“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C.中医崇尚的“自然合理”的理念,也体现在了教育领域“因材施教”的做法中。
D.如果澄清了人们对理性与直觉的错误认识,中医传统理念就能得到继承与坚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塔下人家沈念
和那个阳光般的男孩相见时,抬头就是被雨淋湿的古塔。
那是一片老城区,黑色的、赭色的屋脊,高低交错,如波浪翻滚,把一块块光投射到远处的天幕、山峦、岛屿、湖泊塔就站在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波浪”之上,瘦削的身体,穿一身褶皱青衣,脸色永远白皙。
“塔,记录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初印象。
”我和男孩说起25年前的记忆。
成长于乡野之
地的少年,14岁离家,尚未脱去稚气,求学而来,懵懂无知地“探”进这座城市。
那时候,
我乘坐的大客车要搭上轮渡才能抵达城市。
汽车排着老长的队伍,把前面的车挤上船,然后等着后面的车把自己挤上去。
我在车上伸长脖子,也看不清城市的面目,只能眺望车窗外一湖阔朗的水波。
在我“渡”到这座城市的漫长分秒中,屹立水边的塔,若隐若现。
男孩恰是那一年出生在塔下人家。
那时的老城区是衰颓、晦旧的,塔下人家的生活也多艰涩愁郁。
“你到鱼巷子,离塔就不远了,我家就在塔下面。
”男孩的电话指路,让我想起多年前寻塔的经历,同样被人这般介绍而记住了呈“7”字形的鱼巷子。
多少年过去,鱼巷子的市井气鱼腥味仍丝丝缕缕飘在
城市的上空,湖里的鱼和别的水产把狭长的巷子弄得湿漉漉的。
塔整天看着巷子里的“人间烟火”,喜笑怒哀的人们从这里走过,又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轨道上。
男孩的父亲在这里贩卖过鱼,这位中年男人下岗后,干过多种活计,孩子要长大,老人要赡养,没有任何优势、背景、资源、专长的他,注定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塔,看到过男人从巷子里早出晚归,也看到过他拥抱孩子和妻子时的微笑。
塔下住着很多这样的家庭,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张拧巴,就像走出门,坑洼的街面,不小心就会踩一脚烂泥水。
男孩那一年喜欢上了绘画。
夫妇俩纠结了一天一夜,决定送他去培训班,家里的一切开支压缩到最低限度。
男孩坚持了7年的绘画学习,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许多次,他们拒绝了友人资助的善意,却不知要如何述说陪伴、培养孩子的经历,好像是咬咬牙就走过来了,那些艰辛、隐忍和坚强却只字未提。
只有塔,是最熟悉这些塔下人家的困窘和努力的。
在水的波光浪影中,塔把时间创造的变化藏进了城市的身体里。
细心的人发现,七拐八弯的老街路面铺了柏油,填平了积水的空洼;路灯擦亮了这里的夜晚,暗夜行走变得暖意丛生;社区服务延伸到街巷每个角落,塔下人家多了欢声。
这些变化跟着时间前行,这些变化来自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美好共享。
男孩每次从外地回来,都会穿过挨挤的房屋中的窄路,走到湖边看水,也抬头回望几年前整饬过的塔。
那一刻,男孩似乎能猜到这座实心塔里浮动着的欢喜心思。
我离开这座城市好几年了,而塔的形象一直挥之不去。
实心塔,注定它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特定坐标。
二十多年来,我也说不上有多少次一个人或陪外来朋友看塔,每一次的场景仿佛都是流动的,只有塔是坚定的不变者。
我和男孩每每谈起这座城市,都需要从塔出发,似乎这里是寻找宝藏的入口,似乎离开它就不能拼凑出一个记忆中的城与市。
男孩学业优异,大四时被选送到巴黎一所著名的学校交流,结束学业后他选择了回国,
先去了上海,又回到北京,刚做出自己满意的有中国元素的动画设计作品。
这些年,男孩一边上学一边打工,从未停下迈进的脚步。
和他的父亲母亲一样,在困难面前,男孩从没有生发过退缩的念头。
自己的路自己走,男孩鼓舞他自己,向前走。
正是这座城市的底蕴,赋予了年轻的他和他们勇于担当的力量。
这些年城市的变化,细微的,翻天覆地的,塔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有时我想,一座城市总是涌现出诸多变化当然是令人欣喜的,然而,某些不变的东西更是珍贵的。
从我所认识的男孩及其父母身上,我看到了属于这座城市的那种珍贵。
寒来暑往,塔依旧站在望不见尽头的屋脊之上,在不变中收纳着变化。
常有三五成群的鸟,栖身于塔檐上,眨眼间又腾空而起,向着声响的方向飞去。
这些美好的声响,清悦、悠长而辽阔,仿佛是从塔下人家,从男孩和他的父母,从城市里的每一个人的身体里发出来的。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写作者再见古塔时的印象,想象新奇独特,表现了古塔与老城区的建筑及周边自然景物的相融相衬,突出了古塔不同凡俗的气质。
B.作者多年以后重访鱼巷子,觉得巷子里仍旧丝丝缕缕飘着“市井气鱼腥味”,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城市的发展已让这里焕然一新了。
C.本文写男孩的父亲,既着眼于他的个性特征,也把对他的刻画与对塔下人家生活的描写结合起来,借以表现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共性。
D.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抒情的笔调写古塔,但没有停留在追求诗意表达的层面,而是通过古塔的代言,含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5.请结合作品说明文中“塔”的含意。
(6分)
6.作者写城市和塔下人家时,还穿插写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每小题4分,共12分)
7.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孤,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独,老而无妻为鳏。
C.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D.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用牛、羊各一头叫“少牢”。
8.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信然邪?
其梦邪?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安石字子坚,以荫锁厅及第。
嘉祐中,为夔、峡转运判官。
民蓄蛊毒杀人,捕诛其魁并得良药图,由是遇毒者得不死。
提点陕西刑狱,摄帅鄜延,能用谍者,敌动静辄先闻。
尝救边民戒严,既而数万骑奄至,无所获而去,玺书嘉之。
历使京西、河东、淮南、京东,知苏州、邠州、河中府。
户部副使韩绛镇太原,议行盐法,与监司多不合,加安石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始定。
谓其僚曰:
“兴事当有渐,急则扰。
”乃出盐付民而俾之券,使随所得贸易,鬻毕而归券,私贩为减。
进天章阁待制。
官军西征时,遣县令佐督饷,安石谓文吏畏怯,武人邀功,乃但取敢行者。
申约束以防众溃,曰:
“事不豫警,俟其犯而诛之,是罔民也。
”王中正帅东师而西,报安石持四十日粮,而师驻白草平弥月。
安石深念曰:
“吾顿兵益久,而秦甲未至,倘不足于食,将以乏军兴罪我。
”即擅发民再饷,乃以闻。
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尚书省初建,召为户部侍郎。
尝与右曹李定同奏事,帝目留之曰:
“卿岂非在淮南日不肯保李定持服者乎?
”对曰:
“诏问臣,臣不敢不以实奏。
”帝曰:
“以实事君,朕所与也。
”进吏部侍郎。
选人将改京官,须次久,临当引对,率困于刑寺审问,或沮以微文,则一跌不复。
安石则罢再问,以绝曩弊,遂为后法。
出知永兴军、邓、襄、陈、郑州、河阳,至龙图阁直学士。
绍圣元年卒,年八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B.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C.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D.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指子孙因父祖官爵而得到入学或任官的权利,陈安石以父荫应试及第。
B.盐法是国家对食盐征税和专卖榷禁的制度,规定经营食盐须由政府发放盐券。
C.监司是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的简称,主要职责是监察辖区的官吏。
D.“引对”指官员被提拔进京任职时到吏部接受询问,由吏部主官面试谈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石善于治边,获得皇帝嘉奖。
代理鄜延路统帅时,他利用侦察人员预先掌握敌人动静,敕令边民戒严,敌兵来犯,终无所获。
B.安石行事稳健,顺利推进盐法。
韩绛因与监司意见不合,推行盐法受阻,安石巧用盐券规范食盐贸易,私盐贩卖大为减少。
C.安石知人善用,保障军队供给。
官军西征时,陈安石派遣县令协助督运粮饷,他让果敢的人参加行动,为部队西进提供了保障。
D.安石任职吏部,革除旧日弊政。
以往官员进京任职,常常困于刑寺的询问,甚至因此不被任用,他废除了这一程序,为后人效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事不豫警,俟其犯而诛之,是罔民也。
(2)吾顿兵益久,而秦甲未至,倘不足于食,将以乏军兴罪我。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9分)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①王安石
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
未驾朱轓②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
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
去去便看归奏事,莫嗟行路有崎岖。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主持变法时期。
王詹叔,名靖,曾任山阳太守等职。
利州路,北宋行政区名,包括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
运判:
官名,即转运判官。
②朱轓,古代高官之车。
辇毂,代指朝廷。
均输,指均输法,作者推行的新法之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王詹叔身为贵家子弟却能饱读诗书,在看似简单的叙述中含有作者的赞赏。
B.颔联交代王詹叔出行事由,塑造了一个不计较名利、勇于承担新任务的官员形象。
C.王詹叔眼下虽然不受器重,但作为难得的人才,作者认为他最终会得到朝廷认可。
D.本诗以送别为题,但重点不在于抒写别情,而是缘事抒怀,表达作者的意志态度。
15.尾句“莫嗟行路有崎岖”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它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
来峰》)共同体现了作者什么性格?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一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阿房宫里走廊以及屋檐的形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9年春节档票房大战正地进行着,《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也备受好评。
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的想象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被特视角。
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反映的是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
《流浪地球》看似,实则厚积薄发,()。
《纽约时报》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与令人的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
国外影评人注意到,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对于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流浪地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幢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火如荼不拘一格独树一帜击节叹赏
B.如火如荼天马行空异军突起击节叹赏
C.热火朝天天马行空独树一帜叹为观正
D.热火朝天不拘一格异军突起叹为观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是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它诞生了
B.它正是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诞生的
C.它正是诞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D.正是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促进了它的诞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突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叙事套路。
B.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C.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是对于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D.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20.下面是一则社区活动通知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言得体。
(5分)
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美德,居委会与黎明美发学校磋商,将组织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开展义务理发活动。
时间为3月3日上午9点到12点,地点在社区活动室。
有需求的六十岁以上居民请按时光顾。
行动不便者可与居委会电话联系,居委会将安排志愿者登门拜访。
因为尚处实习期,志愿者理发水平较低,敬请居民们海涵。
21.下面是某市学生寒假网络微课的自主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周末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闲聊,聊起幸福的话题。
奶奶说:
“幸福就是吃饱穿暖,一家人团团圆圆。
”
爸爸说:
“幸福就是努力赚钱,有房有车,让家人生活富足。
”
孩子说:
“我和你们不一样。
对我来说,幸福就是享受变化,体验快乐。
”
每一代人的幸福都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现代文阅读
1.B(对药材的采用强调地域性的差异,符合体现尊重自然的内涵。
)
2.B(科学模糊学理论的发展,论证的是直觉思维的合理性。
)
3.C(A项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与实证思维各有优缺点,B项尊重自然不是不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不能按照人的意志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
D项澄清错误认识不足以使中医传统理念得到继承与坚守。
)
4.(3分)B
5.(6分)①“塔”是这座城市的特定坐标,记载人们对城市的独有记忆。
②“塔”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③“塔”象征塔下人家勤勉乐观、坚强自立的生活态度,象征城市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人文精神。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6分)①将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城市的变化关联起来,使作品对塔下人家生活不断变得更加美好幸福的描写更为真实丰富。
②以作者的人生经历来映衬城市和塔下人家的发展变化,使作品对积极上进时代精神的赞美更真切诚挚。
③使作者的人生经历与男孩的成长经历交织在一起,产生时空交错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给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
7、D
8、D提示:
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
9、C(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是……还是……;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
10.B
11.D(“引对”是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
12.C(“遣县令佐督饷”的主语是朝廷。
)
13.
(1)事前不预先警告,等到犯法后诛杀他们,这是欺骗百姓。
(译出大意给3分;“俟”“罔”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我军屯驻这么长时间,而秦地军马仍未到达,如果粮食不足,就要以缺乏军需的罪名来责难我。
(译出大意给3分;“顿”“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参考译文:
陈安石字子坚,靠父亲恩荫以现任官职参加锁厅试录为进士。
嘉祐年间,他担任夔州、峡州转运判官。
百姓有养毒虫杀人的,陈安石捕杀了首犯,并获得良药图,从此遇毒者得以不死。
他担任提点陕西刑狱,代理鄜延路统帅,善于使用侦察人员,能够预先侦知敌人动静。
他曾敕令边民戒严,不久敌人数万骑兵到来,最终一无所获而去,皇帝通令嘉奖他。
他历次出使京西、河东、淮南、京东,担任苏州知州、邠州知州、河中府知府。
户部副使韩绛镇守太原,讨论推行盐法,与监司意见多有不同,朝廷加授陈安石为集贤殿修撰、河东都转运使,盐法实施才确定下来。
陈安石对属下说:
“办理事情应当慢慢来,过急就会导致混乱。
”于是他将食盐交给商家并发给盐券,让他们带券贸易,卖完食盐交回盐券,结果私盐贩卖的行为大为减少。
陈安石升职为天章阁待制。
官军西征时,朝廷派县令协助督运粮饷,陈安石认为文官胆怯,武人邀功,于是只派果敢的人参加行动。
陈安石强调纪律以防止众人逃散,说:
“事前不预先警告,等到犯法后诛杀他们,这是欺骗百姓。
”王中正率东部军队西进,告诉陈安石筹备四十天的粮草,但军队驻扎在白草平长达一个月。
陈安石忧虑说:
“我军屯驻这么长时间,而秦地军马仍未到达,如果粮食不足,就要以缺乏军需的罪名来责难我。
”便擅自征发百姓再运粮草,并报告朝廷。
李舜举弹劾他独断专行,朝廷下令在潞州对他进行审讯,陈安石从麟州前往遭到逮捕,不久其他诸路粮草多供给不上,神宗察知他无罪,赦免了他。
尚书省初建时,朝廷召陈安石入京担任户部侍郎。
他曾与右曹李定一同奏事,皇帝示意他留下后说:
“您就是在淮南时不肯担保李定服丧的那个人吗?
”陈安石回答道:
“皇上问我,我不敢不如实上奏。
”皇帝说:
“用忠诚事奉君王,这是我赞赏的。
”陈安石进升为吏部侍郎。
候选官将改任京官,要等候很久,临当皇帝召见问答,常常困于刑寺的审问,有的人因苛细的法律条文而受阻,以致不再被任用。
陈安石取消两次审问这一程序,以革除以前的弊端,为后人效法。
陈安石出朝担任永兴军知军、邓州、襄州、陈州、郑州知州、河阳府知府,官至龙图阁直学
士。
绍圣元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14.(3分)C
15.(6分)(第一问)表达对王詹叔的勉励之情,希望他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暗含作者克服困难推行新法的坚定意志。
(第二问)“莫嗟”一句以行路为喻,强调不要嗟叹改革道路崎岖难行;“不畏”一句以登高望远作比,强调不怕浮云遮蔽;两句共同体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坚贞不屈的性格。
答对一问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